KnowArt|李良東 行草書《渡荊門送別》

2021-03-02 知道

知道書畫|李良東 行草書《渡荊門送別》

豎圖

局部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

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

荒流。月下飛天鏡,雲

生結海樓。仍憐故

鄉水,萬裡送行

舟。

太白詩一首 三江閒人良東

《渡荊門送別》

唐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

【渡遠荊門外】荊門:山名,位於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雲生結海樓】海樓:海市蜃樓,這裡形容江上雲霞的美麗景象。

往期作品連結:

知道書畫|李良東行草書 自作詩兩幅

KnowArt|李良東行草書 唐詩二首
知道書畫|李良東行草書 自作詩詞 (2)

知道書畫|李良東行草書 自作詩詞(3)

KnowArt|李良東 行草書宋詩詞小品兩幅

知道書畫|李良東行草書 自作詩詞(4)
KnowArt|李良東行草書 東坡《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

知道書畫|李良東行草書 自作詩詞(5)

知道書畫|李良東 臨王鐸《前輩孟宗伯》
KnowArt|李良東 行草書《登太白峰》

KnowArt|李良東 行草書《過青溪水作》

知道書畫|李良東 行草書《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良東,江西南昌三江人,畢業於江西財經大學,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委員會委員(青少部),江西省書協理事,南昌書協副主席等職。作品在全國大賽中獲一等獎數十次,成為獲一等獎最多的書家之一。其中包括: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獲得優秀作品獎(最高獎),入選一、二、五、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第四屆扇面展獲優秀作品獎(最高獎)等。多幅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文字博物館、蘭亭博物館等單位收藏。著有《李良東行書三字經》一書。專題、作品、文章散見各大專業媒體以及網絡。能山水、詩詞,詩作入選中華詩詞文庫《江西詩詞卷》。

 「知道」平臺特約藝術顧問。


  欲收閱往日內容,請搜索「knowart」,加關注後,查看歷史信息。也可使用電腦搜索:knowart 知道書畫

相關焦點

  • 知道書畫|李良東行草書 香山居士詩二首
    往期作品連結:KnowArt | 李良東 行草 《次北固山下》KnowArt | 李良東 行草 《邵堯夫軼事》知道書畫 | 李良東 行草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KnowArt | 李良東 行草 香山居士《題王家莊臨水柳亭》李良東論書:像與不像不是關鍵,關鍵是要體會原帖之精神
  • 唐詩:賞李白《渡荊門送別》
    #新手作者專屬活動#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李白在年輕的時候出蜀漫遊時候寫得一首《渡荊門送別這首詩雖然名字叫渡荊門送別,但是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送別詩,它並不是為了送別某個友人而寫的,而是李白在出去旅遊之前寫的告別自己家鄉的詩!詩仙就是詩仙,沒有送別,也要創造送別!那為什麼偏偏在渡荊門的時候寫這首詩呢?荊門,就是荊門山,位於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自古就有楚蜀咽喉之稱。
  • 山:山隨平野盡《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唐] 李⽩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年詩⼈經巴蜀,出三峽,渡荊門,遠遊楚國故地。才華橫溢的詩⼈,胸懷壯志,興致勃勃,⼀路的⻛景,使得詩⼈意興遄⻜,詩情⼤發。「⼭隨平野盡,江⼊⼤荒流。」出荊門以後,詩⼈視野開闊,⼤⼭逐漸隱去,原野異常空闊,詩⼈以「⼭隨平野盡」將原本沉重的景象描繪得活躍了起來。
  •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到底有沒有離別愁緒?沈德潛也誤解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大家都很熟悉,全詩氣勢恢宏,描寫了楚地的壯闊絢麗景色。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這首詩歷來也有爭論,就是題目「送別」兩個字。詩中好像並沒有寫送別,也沒有離情別緒,清朝文學家沈德潛也認為「送別」二字「可刪」。這首詩果真沒有送別嗎?當然不是,這首詩不僅有送別,而且送別之情至深至切。
  •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鑑賞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荊門,即荊門山,位於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指的就是這一壯遊。
  • 初中部編版教材必背古詩:李白《渡荊門送別》
    文 / 小平老師公號ID:fangxiang-edu小學生必背 1-75 首古詩(作者 注釋 譯文 賞析)【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湧,流入廣袤荒原。
  • KnowArt|海峰 行草書 王摩詰詩《贈東嶽焦鍊師》
    知道書畫|海峰 行草書 王摩詰詩《贈東嶽焦鍊師》局部先生千歲餘,五嶽遍曾居。遙識齊侯鼎,新過王母廬。不能師孔墨,何事問長沮。玉管時來鳳,銅盤即釣魚。
  • 李白很冷門的一首詩,寫活了荊門原野,令人嘆為觀止!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於碎葉城(存疑),4歲隨父遷到綿州,724年,青年時期的李白出蜀至荊門,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為贈別家鄉而作的《渡荊門送別》。《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 劉長卿的這首送別詩,綺麗唯美,不輸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而這首詩時劉長卿詩文中比較罕見的一首送別詩,從題目中的「重送」就能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之所以叫「重送」是因為在這之前劉長卿曾經作過一首題目一樣的送別詩,只不過當時的那首詩時五言律詩而已。亂軍交白刃,一騎出黃塵。漢節同歸闕,江帆共逐臣。
  • KnowArt|李親惠 楷書《千字文》(2)
    欲收閱往日內容,請搜索「knowart」,加關注後,查看歷史信息。也可使用電腦搜索:知道書畫 knowart
  • 中考語文複習資料:如何識記古詩文中的「度」和「渡」
    如何識記古詩文中的「度」和「渡」 在檢查學生默寫古詩文時,發現有些學生總是記錯「度」和「渡」,據調查能寫對的學生也是死記硬背的。這說明學生沒有從根本上弄清這兩個字的用法,以至於不能正確識記。 「度」和「渡」是古今字,先有「度」後有「渡」,在「渡」之前,凡是表示「過」的意思,一概用「度」。
  • 八首送別詩,見證李白的似水柔情,句句珠璣、深情款款!
    今天總結了八首李白的贈別詩,首首有新意,句句是珠璣,李白不愧為一代詩仙,大家都知道詩仙太白平日以瀟灑不羈而聞名唐代詩壇,當送別友人時,他也變得深情款款、柔情似水。《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唐代12首送別詩: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 「know a thing or two about……」別理解成「對某事一知半解」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know a thing or two about……, 這個短語的含義不是指「對某事一知半解」,其正確的含義是:know a thing or two about…… 對…很有經驗;對…見多識廣
  • 40首送別詩詞,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40首送別詩詞,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別董大二首》唐代: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BACA Talks】Anthony May | Philosophy of Art
    How do we know that the world out there is really there? How can we confidently claim that there is a world existing independently of us? Can we trust our senses and experiences?
  • 荊門舉行儀式歡送浙江援荊醫療隊返程
    歷時46天,浙江支援荊門醫療隊圓滿完成各項任務,3月28日上午啟程返回浙江。荊門市舉行歡送儀式,深情送別不遠千裡支援荊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浙江兒女。  歡送儀式上,荊門市向浙江醫療隊4個團隊分別贈送「荊門好人·最美逆行者」榮譽牌匾;贈送在荊門抗疫期間個人相冊、新聞報導集;贈送荊門旅遊金卡,浙江支援荊門隊員終生免荊門A級旅遊景點門票,醫療隊員本人另帶2人在荊門旅遊一周以內,免荊門轄區所有星級酒店住宿費。浙江省向荊門市捐款738萬元人民幣,捐贈價值810萬元的防控物資,並贈送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