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送別友人,回到山中。天剛剛黑,便關上了柴門。「罷」字作結,凝練地概括了詩人依依話別的情景。「日 暮」便「掩柴扉」更為含蓄,它委婉地暗示出詩人的孤寂和對友人的無限 深情。繼日暮而來的漫漫長夜,詩人將如何排遣那深重的離愁?這令人神傷的場面也都飽溢在詩句中,可謂力透紙背。
《渭城曲》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選取分別前的最後勸酒,正是這樣典型的瞬間,詩人對友人的依戀,對友人將在窮荒中跋涉和在邊陲中生活的同情,與老友離別的不勝惆悵,難於一一言述,於是都濃縮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句勸酒辭中。這兩句詩用樸實無華的語言真切地表達了故人情、離別恨,震動了離人的心弦,從而使它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的開頭兩句寫早晨在芙蓉樓下與友人分別,卻從昨夜落筆。昨天夜裡,吳地江天被迷濛的煙雨籠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詩人在旅舍中聽著這風雨之聲,毫無睡意,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想到與好友分離在即,一時心亂如麻。後兩句,是詩人託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一片冰心在玉壺」是詩人對一切誣謗之言的公開答辯。心像冰一樣晶瑩別透,而這樣的心還貯置在純潔高貴的玉壺中,微塵不染。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告慰遠在洛陽的友人,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一片深情。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首詩通過想像來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也是別後相思的種子。又何況那青山雲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裡行間了。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此詩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繫,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勞勞亭》
唐·李白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既是對悽苦的離別場面的寬慰,更是對人間缺憾無法彌補的更深層的傷感。在最容易引起苦恨的地點,在最不方便排解愁煩的時節,「天下傷心處」的纏綿「別苦」,怎能不格外地動人心魄?詩人的奇思雋想,既有達人的灑脫,更有離人的幽怨,意象的婉曲貼切,情感的深摯繁複,確令讀者感同身受,悠然神往,反覆咀嚼,餘味無窮。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這首詩忽而寫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寫太空的奇異景象,曲折含蓄,波瀾起伏,饒有情致,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同時,我們透過詩人對大自然景象的細緻觀察和欣賞,似乎就能體會到青年詩人剛剛走向社會的那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及其興致勃勃的無窮活力。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詩人意在以春草萋萋喻別情悽悽,一表草盛以示情深,一表草又生以喻情不絕。可是在流傳過程中,人們往往將詩的前四句提取出來備加讚揚,津津樂道生命不絕、事物無窮的道理。尤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為人常常摘出引用,以說明論點。
《南浦別》
唐·白居易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精心刻畫了送別過程中最傳情的細節,其中的描寫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離人惜別的眼神,送別者親切又悲涼的話語,一般人都有親身體會,因而能牽動讀者的心弦,產生強烈的共鳴,給人深刻難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