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這首送別詩情感細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2020-12-14 塵世曉書僮

王維是唐朝詩中知名度僅次於李白和杜甫,穩坐第三把交椅,而且他也是屬於那種天才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寫過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唐朝的詩人大部分都與眾不同,另外又是才華橫溢,王維的詩自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往往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卻充滿了無限的憂愁,每一句都足以令人驚豔。尤其是他的送別詩,情感細膩,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古人與我們今天不同,畢竟我們科技高度發達,彼此之間就算是分別了之後,那也是可以通過手機聯繫,這樣依舊保持了親密的關係,可是古人不一樣,他們與朋友分別之後,或許一輩子再也難以相見,這也使得無數的詩人在創作這一類作品時,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來描寫,字裡行間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王維眾多的送別詩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於這首《送別》,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可是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使得我們在讀了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那種送別之情,還有悲痛之苦,畢竟要離別了,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一樣,更何況還是王維這種敏感的詩人,那自然要比別人更加的有感觸,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很是傷感,這也正是他這首詩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的原因。

《送別 》唐代: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五言絕句,而且寫得極為傷感,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王維也正是由於感受到了離別之苦,明明可以經常在一起相見,時常可以探討學問,可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分別,所以王維在離別之時內心有感而發,從而寫了這麼一首經典的送別詩。

我們讀這種送別詩,最好是能夠深入地去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意思,不僅是字面意思,還有詩人創作這首詩時的心境,以及當時的環境,那也是要全方位去解讀,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讀懂,明白其中的意思。王維在創作這首詩時,正是感受到了那種離別之苦,這也是大部分人骨裡最憂愁,也最為深沉的一面,他寫得也是極為真誠。

第一二句王維便是交代了時間和地點,這樣一描寫,使得此詩更具有感染力,也立馬使得這整首詩更加的傷感,「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我正是在深山中送別了好朋友,看著你遠遠地離去了,這讓我無比的傷感,等到夕陽西下之後,我只好慢慢地把柴門關上。短短的兩句,沒有任何的技巧,但是那種送別之後的憂愁,卻是躍然於紙上,使得這首詩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

第三四句就更加的憂愁,同時也表達出了詩人一種美好的願望,「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等到明年春天來了之後,那青草又綠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再次相見,但是朋友你可要記得歸來,當時我們又可以一起。這兩句是寫了送別之後的心境,也是整首詩最經典的兩句,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王維很多的詩都情感細膩,寫得極為深情,這首經典的《送別》,不僅收錄在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千家詩》等等,這種經典的詩集中;另外在我們的課本裡,也是頻頻有收錄,所以這樣的作品,我們無論過去讀過了多少遍,那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相關焦點

  • 王維在清晨送別朋友,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卻成就一首經典名篇!
    王維的送別詩可以說是別具一格,無論是那首膾炙人口的《送別》,還是這首《送元二使安西》,那都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與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 李商隱最孤獨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夾在牛李黨爭之中的李商隱,開始被人瘋狂報復,再邊都不討好,所以他一輩子也只能是擔任幕僚,不會再有任何的作為,為此李商隱經常是遠離故鄉,滯留的在那些偏遠的地方,為了緩解相思之苦,那一時期他寫給妻子很多的詩,無非是在訴說相思之苦,其中這首《端居》,我個人認為寫得最傷感,也最孤獨,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感人肺腑。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但是不著一個愁字!
    然而此時的朱熹只好是去到各地遊玩,乘船回到福建,南下古田,在路上還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水口行舟二首.其一》,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愁,但是又不著一個愁字。朱熹的理學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他的學說成為了主流思想;所以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大部分以說理為主,營造出了高遠的意境,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
  • 王維晚年這首經典的五律,每一句都有詩意,讀來讓人內心更加平靜
    唐朝的詩人每一位都與眾不同,而且也是極為有才華,特別是盛唐時期的三巨頭,李白和杜甫,還有就是王維;他們三個人才華相當,也有很多的優美的詩作流傳於世;可以說是王不見王,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風格。雖然王維的名氣不如李白和杜甫,但是他作品的藝術水準,卻又是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他晚年之後,由於看淡了世事,從而選擇了隱居,一個人在終南山生活,這一段時間創作出來的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驚豔。古人也是非常熱衷於隱居,正所謂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很顯然王維這樣的詩人,更喜歡隱居在鄉間。
  • 唐朝女道士夜裡送別情郎,還寫下一首深情的詩,每一句都直擊人心
    不過他還有很多經典的詩作流傳於世,其中最著名的是《八至》,這首詩寫得感人肺腑,據說她當時暗戀上了一位僧人,大膽寫下這麼一首求愛詩。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都不會陌生,寫得極為深情,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儘管當時她是一位女道士,可是同樣勇敢地追求愛情,只是那位僧人並沒有答應,這也使得我們的女才子悲痛不已,他在這麼一首小詩中,把自己的一片深情,還有對於愛情的渴望,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很深情。那這首詩也是比較好理解,人們一讀便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李白最傷感的一首詩,每一句都直擊人心,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這也使得他悲痛萬分,後期的作品更是充滿了憂愁。可以說是深入人心,這兩句用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娓娓道來,從而表達出了詩人的無奈,還有對於現實的不滿;明明很有才華,有著出將入相的才能,可是李白並沒有受到重用,一輩子都是鬱鬱寡歡,這也使得他悲痛萬分,寫下的這首詩更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悲痛之苦,可見當時的李白是很悲傷,也非常的傷感,才能夠寫得如此悽美。
  • 宋朝高僧在彌留之際,寫下一首傷感的詩,每一句都充滿了無限憂愁
    古人對於人生理解,對於現實的感知,那都是極為深刻,往往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不僅很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宋朝高僧釋有規在彌留之際時,寫下的這首《臨終詩》,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讓人感慨萬千,作為一位得道高僧,作者對於人生的理解,還有對於當時的處境,以及感傷之懷,也都全部融入在了這首詩中。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開篇的疊字句寫得很傷感,通篇充滿憂愁
    李商隱是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詩人,他的作品情感細膩,尤其是愛情詩,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寫得極為深情;現實生活中的李商隱就是一位深情的男子,愛得真誠,正是由於他的一片深情,使得作品充滿了濃濃的愛意。除了愛情詩之外,其實最值得一讀的還是他的思鄉之作,由於他常年在外擔任幕僚,無法陪伴在家人身邊,這也使得他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的思鄉之作,特別是這首《憶梅》,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杜牧最傷感的一首詩,通篇沒有一個愁字,卻處處充滿了無限憂愁
    杜牧,字牧之,也是晚唐時期最了不起的一位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描寫得很是傷感,也很是落魄,尤其是他的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把自己內心那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
  • 許渾很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深刻,但無緣入選《唐詩三百首》
    其實我們從很多人的作品中都能夠感受得到,但是許渾的這首詩寫得最為深刻,它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那個時代,同時也把內心的憂愁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了悲痛之苦,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悲痛之苦,還有對於現實的無奈。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20個字,怎一個美字了得!
    其實王維的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那著實是很普通,但是我們只要深入了解,細細品來則又會發現,他的作品其實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有的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晚年的王維選擇在終南山隱居,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要是他一直留在長安城裡,可能寫不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作品;那麼除了前面所提到那幾首詩之外,還有這首一首《辛夷塢》,同樣也是難得的經典之作,通篇寫得也是很唯美,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通篇淡淡著筆,寫得很是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每一句都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怎是一個美字了得。
  • 王維這首詩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是什麼
    雖然唐詩它並不是宋詩一樣,只是一味地側重於哲理,更多的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王維到晚年由於思想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刻度,所以在這一時期他的詩作更多的還是以哲理為主。譬如這首《酌酒與裴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同時也充滿哲理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深刻。詩人正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著細膩的觀察,並且再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也是別具一格。
  • 17歲的王維寫下平生得意之作,驚豔了整個大唐詩壇,成為千古名篇
    說起這位詩人,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他的詩不僅收錄在了很多重要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的小學和初中的課本裡,那也頻頻有收錄,譬如他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一首經典之作,整首詩意境悽美,字裡行間也是充滿了憂愁,從而感動了歷代的讀者。
  • 兒時讀美人如玉劍如虹,只是覺得這一句很美,長大了再讀感慨萬千
    不過長大了再讀,由於有過了社會經歷,知道了生活的艱辛,此時再回過頭來讀那些詩句,才發現兒時的美好放到現在,那只不過是杯苦酒,讓人難以下咽。詩人們在創作自己的作品時,那也是有生活經歷,對於現實有著深刻的體驗,這樣寫出來的詩句自然就充滿了憂愁,也很是傷感,譬如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夜坐二首.其二》,那就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句:「美人如玉劍如虹。
  • 一首很孤獨的唐詩,只有短短的22個字,但是讀來讓人感慨萬千
    現在我們提起柳宗元的《江雪》,一定是會想到悽美和孤獨,這首詩也被稱為是最孤獨的一首唐詩,而且千百年來為後人津津樂道,不僅常年收錄在小學課本裡,同時後人對於這首詩的解讀也是爭議不斷,但是無論怎麼去理解這首詩,你都能夠從中感受到那種孤獨,還有詩人對於人生的無奈,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
  • 許渾的這首送別詩也是千古名篇,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鹹陽城西樓晚眺》,便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詩寫得極為悽美,特別是那一句,「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的很多作品應當說也都是膾炙人口,譬如他的這首《謝亭送別》,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描寫得極為傷感,也很是深情。
  • 王維是詩的全才?他能將邊塞、送別、山水和禪詩寫得出神入化
    一、送別詩唐朝實現了統一,疆域擴大,科舉考試逐步制度化,讀書人為了參加科舉考試,崇尚「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遊學風氣濃厚,加之唐人崇尚於戰場上立功,大部分讀書人,不是在遊歷的路上,就是在去遊歷的路上,因此,送別詩開始興盛。
  • 王維這首詩情景交融,真正是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王維,每次讀他的作品讓我內心更加安寧,由於他晚年隱居在終南山,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思想上也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與眾不同充滿了詩意。其實對於古代的文人來說,他們更喜歡過一種平淡的生活,而王維正是能夠在平淡中發現美,把這種美通過文字表現出來,讓我們能夠從中有所會有所悟。
  • 王維這首送別詩,妙手天成,以濃濃的春色,喻對友人的思念
    讀王維的詩,就如嗅茶的芬芳,很容易被它清新自然的餘韻所陶醉。這和王維多年與山水相伴的隱逸生活不無關係。他寫的送別詩,婉轉含蓄,意境高遠,將宏大的場景巧妙而貼切的與摯真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送沈子歸江東 / 送沈子福歸江東唐代: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 這首詩王維很容易被誤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一首愛情詩
    熟悉王維的讀者都知道他也精通音樂,而且在藝術方面有很好的才華,所以,兩個人也很珍惜對方。王維欣賞李龜年和友誼之間的才華也很感人,當李龜正要離開長安,王維寫了這首詩作為禮物。至於這首詩是什麼時候寫的,沒有記載。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兩人一定捨不得放棄,王維也充滿了悲傷,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一種深切的感情,以及思念朋友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