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但是不著一個愁字!

2021-01-19 塵世曉書僮

公元1196年朱熹被削職,韓胄黨羽羅列了六大罪狀,從而被貶為平民,這個時候的朱熹可謂是心灰意冷,他的學說被很多列入了「偽學」,這無疑是一種打壓,他的理學本來就是建立在儒家說之上,可是當時的人們卻是一直反對他。大概是這個原因,也讓他的學說遭受了質疑。然而此時的朱熹只好是去到各地遊玩,乘船回到福建,南下古田,在路上還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水口行舟二首.其一》,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愁,但是又不著一個愁字。

朱熹的理學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他的學說成為了主流思想;所以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大部分以說理為主,營造出了高遠的意境,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不過在這首《水口行舟二首.其一》一詩中,卻又是不走尋常路,只不過是抒發了當時的情感,寫下了內心在的悲痛之苦。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被削職後朱熹可謂是心灰意冷,所以在這首詩中,看似只描寫了尋常之物,還有普通的風景,但是字裡行間卻是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對於任何種學說,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都不被人所接受,再加上朱熹為人正直,最終還是被人誣衊,還丟掉了官職,這使得他感慨萬千。

宋朝的文人其實在寫詩時,更多的還是以說理為主,朱熹是一位理學家,作品自然而然會充滿哲理,他也會把思想融入進作品中,但是這首詩卻並沒有以這樣的方式來描寫,只不過是以淡淡的筆觸描寫了當時的感受,所以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讀來卻是令人肝腸寸斷,寫盡了悲痛之苦,還有對於未來的擔憂。

那麼詩名中的水口,位於今天的福建邵武市,宋朝時稱為水寨,位於古田溪匯入閩江處,居水陸交通要道,也是進入古田的必經之路。當時的朱熹正是在這個地方,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以此表達了悲痛之苦,還有感傷之懷;原本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去實現人生理想,但是學說不被人認可,還被人稱為是「偽學」,這讓他無法接受。

第一二句則是交代了時間和地點,這樣一起筆,也讓這整首詩立馬更加立體,「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昨天夜裡我乘著一條小船行在江上,當時天上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披上了蓑衣,站在船頭望著遠方;只不過才一夜的功夫,江水就變得風高浪急,我在船艙中默默地思念,想著外面的景色現在是什麼樣子?

第三四句依舊還是寫當時的感受,以及周圍的環境,這樣也使得整首詩更具有詩意,同時那種憂愁也更為強烈,「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今天清晨天一亮,我就趕緊捲起船篷仔細觀看,原來遠處的風景一點也沒有改變,青山還是原來的樣子,遠處的樹依舊還是鬱鬱蔥蔥。其實這兩句還是另有指,朱熹正是告訴了世人,他還是原本來的自己,不會被別人打倒。

朱熹的詩無論是意境,還是寫作手法,那都是別具一格,在這麼一首小詩中,他完全是在抒情,不過我們了解了他當時的遭遇,再來讀這首詩,那麼就能夠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還有他骨子裡的悲痛之苦。

相關焦點

  • 元稹失意之時寫下一首詩,通篇沒有寫一個愁字,但是處處充滿憂愁
    當下人們更熟悉的還是白居易,反而是忽略了元稹,其實他的作品並不遜色白居易,也是有很多經典之作。古代的文人其實是很悲慘,無數的文人被貶外地,往往可能是寫了一首詩,或者是說錯了一句話,那麼就會招來禍端。可能有的朋友對於唐朝的科舉制度不太熟悉,不明白明經科是什麼,用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開卷考試。一位15歲的少年,如果放在今天,可能還不懂事,但是元稹卻是一步登天,成為了人生大贏家。雖然他的科舉之路走得很輕鬆,但是後來又接連遭受打擊,先是被貶到江州,此後又是通州和潭州,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也讓他對於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開篇的疊字句寫得很傷感,通篇充滿憂愁
    除了愛情詩之外,其實最值得一讀的還是他的思鄉之作,由於他常年在外擔任幕僚,無法陪伴在家人身邊,這也使得他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的思鄉之作,特別是這首《憶梅》,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杜牧最傷感的一首詩,通篇沒有一個愁字,卻處處充滿了無限憂愁
    杜牧,字牧之,也是晚唐時期最了不起的一位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描寫得很是傷感,也很是落魄,尤其是他的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把自己內心那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
  • 李商隱最孤獨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人生就是如此,有才華的人不如意,李商隱的這種不如意,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而是沒有機會。由於一直夾在牛李黨爭之中,始終是鬱郁不得志。早年間他跟隨宰相令狐楚,屬於是牛黨,也一度被人看好,可謂是春風得意,令狐楚教他寫詩,還有意要栽培他;但是李商隱在遇到了王氏之後,他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由於王氏的父親王元茂是李黨的代表,這就使得李商隱左右不是。
  • 李白表現手法最高明的一首詩,字裡行間儘是憂愁,卻不著一個愁字
    當然李白最大的粉絲群還是那些年輕人,他們對於李白的喜歡,更是達到痴迷程度,例如李白的最大的一個粉絲汪倫,他原本只是一個土財主,但是欣賞李白的才華,不惜贈送黃金,照顧李白的生活,兩個人的友情,也正是了一段千古佳話,為此李白還專門寫過一首《贈汪倫》,表達了兩人之間深厚的友情。
  • 宋朝高僧在彌留之際,寫下一首傷感的詩,每一句都充滿了無限憂愁
    古人對於人生理解,對於現實的感知,那都是極為深刻,往往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不僅很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宋朝高僧釋有規在彌留之際時,寫下的這首《臨終詩》,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讓人感慨萬千,作為一位得道高僧,作者對於人生的理解,還有對於當時的處境,以及感傷之懷,也都全部融入在了這首詩中。
  • 王維這首送別詩情感細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王維是唐朝詩中知名度僅次於李白和杜甫,穩坐第三把交椅,而且他也是屬於那種天才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寫過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唐朝的詩人大部分都與眾不同,另外又是才華橫溢,王維的詩自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往往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卻充滿了無限的憂愁,每一句都足以令人驚豔。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但是寫得同樣很有意思,每一句都另有深意
    可能是由於兒時讀他的詩最多,再加上故鄉離他的故居近,時常會去他的故居遊玩,每次看到他高大的雕像,我都感動不已,一個如此偏僻的地方,居然出了這麼一位大詩人;所以在兒時父親就常常我講解他的詩,對他的作品也是記憶最深刻。每當去到外面,我都會在身邊帶上一部他的詩集,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 李白最傷感的一首詩,每一句都直擊人心,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這也使得他悲痛萬分,後期的作品更是充滿了憂愁。李白離開長安,我個人認為是正確的選擇,要是他一直留在長安的話,或許寫不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作品,正是由於在生活中不如意,才使得他對於現實的認知更加深刻,寫下了很多感人肺腑人的悽美之作,譬如這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那就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孤獨,也是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詩。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唐朝兩位天才詩人寫同一類型的詩,一個充滿了憂愁,一個則是很美
    而那一時期也是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天才詩人,譬如初唐詩時期的王勃,還有盛唐詩人王維就是屬於天才,他們的詩各有特色,同時又是別具一格,儘管兩個人不是一個時代,但是很多人喜歡拿兩人做比較。王勃所生活的時代是初唐,這一時期詩歌開始正式進入尋常百姓家,所以王勃作為天才,也有很多的詩作流行於世;那麼王維是盛唐詩人,而那個時期又是另一個黃金時期,其中的王維就是一位有著很高的人氣。
  • 王勃很感人的一首詩,獨自在異鄉漂泊,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那他除了文章寫得好,詩歌也是一絕,譬如這首《山中》,那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儘管這首詩名氣並不是很大,但是通篇情感細膩,處處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五言絕句,當時詩人一處人獨自在外漂泊,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所以寫了這麼一首傷感的作品,以此表達了對於故鄉的思念之苦。
  • 許渾很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深刻,但無緣入選《唐詩三百首》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律詩,整首詩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正是由於晚唐時期社會矛盾尖銳,即使是讀書人,那也是不可能會有任何的機會。其實我們從很多人的作品中都能夠感受得到,但是許渾的這首詩寫得最為深刻,它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那個時代,同時也把內心的憂愁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了悲痛之苦,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悲痛之苦,還有對於現實的無奈。
  • 王士禎不容錯過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唯美,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那這首詩也是王士禎的傳世名篇,後人對於這首詩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不僅寫出了新意,也寫出了初春時節不一樣的春色美得。整首詩只有短短的幾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每一句都美得令人驚豔。雖然只是一首隨興之作,詩人信手拈來,卻成就了詩人的一世美名,直到今天這首詩,也依舊為人們津津樂道。
  • 清朝大詩人袁枚很美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
    清朝給人們的印象是迂腐,落後,不思進取,正是由於清朝的落後,才有了近百年的屈辱史了,不過清朝雖然很落後,各個方面都很糟糕,但是在文學上還是值得肯定,尤其是這一時期的小說,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曹雪芹的一部《紅樓夢》,成為了文學史上了顆耀眼的明星。
  • 在唐代,離別詩中沒有一個「愁」字,但每句話都讓人感到悲傷
    唐代詩人杜牧曾寫過一首告別詩,抒發他與心上人分離時的感情,整首詩缺四句話,整首詩中沒有「愁」字,但每句話都反映了詩人的哀傷,充分表達了感傷與無情的辯證關係。細細品味,讓人感同身受。就像李清照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離別的悲傷。公元杜牧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淮南特使晉升為監督著審查員。
  • 唐朝女道士夜裡送別情郎,還寫下一首深情的詩,每一句都直擊人心
    唐朝是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朝代,這一時期很開放,也很有包容性,女性的地位自然也比其它朝代更高,只是到了宋朝之後,女性的地位才慢慢被壓制,不僅要裹腳,甚至不能單純離開閨房;所以唐朝的女性是地位是很高,這也就使得這一時期誕生了很多才女,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薛濤和魚玄機,除了這兩之外,還有一位名氣更小一些的李冶
  • 晚唐高僧一首經典的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那麼《全唐詩》裡就收錄了很多詩僧的作品,一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完全可以與一流的大師相媲美,特別是晚唐詩僧黃櫱禪師的的一首《上堂開示頌》,裡面每一句都是經典,不僅抒情,另外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這樣的作品只要讀懂了,相信一定是會受益終生。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 最多愁的詩人,一首詩寫了9個愁字,只有一個愁是真正的愁
    詩的美沒有幾個人能說出來,因為詩真的很美,對於詩人而言,詩就是他們表達情緒的東西,不管在哪,在什麼地方,只要來了興致或者說是遇到什麼問題,那麼就吟詩一首,就是這麼簡單對他們來說,不過呢,詩的形式也是有很多的,詩人為了一首詩也是時常的絞盡腦汁,因為要營造一些意境,就要想啊想這就是和創作是差不多的
  • 唐代才子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既莊且諧,最後14字充滿理趣
    很多禪詩也有這樣的風格,比如大家熟知的北宋高僧道潛的詩句,「禪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風上下狂?」讓蘇軾哭笑不得,又極其佩服。下面介紹唐代才子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既莊且諧,最後14字充滿理趣。暮春歸故山草堂唐代: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 黃景仁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當然今天並不是要與大家聊歷史,還是來繼續來讀詩,筆者要為大家推薦黃景仁的《春興.夜來風雨夢》,這也是一首很孤獨的作品,整首詩字裡行間流露出了無限的感慨,讀來也是讓人肝腸寸斷。黃景仁也是一位大家,他在清朝文壇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另外他的作品也是膾炙人口,譬如《別老母》、《雜感》、《綺懷十六首》等等,那都是經典名篇,尤其是他的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更是讓他滿天下,成為了清朝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所以說清朝儘管很落後,但是在文學上依舊很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