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96年朱熹被削職,韓胄黨羽羅列了六大罪狀,從而被貶為平民,這個時候的朱熹可謂是心灰意冷,他的學說被很多列入了「偽學」,這無疑是一種打壓,他的理學本來就是建立在儒家說之上,可是當時的人們卻是一直反對他。大概是這個原因,也讓他的學說遭受了質疑。然而此時的朱熹只好是去到各地遊玩,乘船回到福建,南下古田,在路上還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水口行舟二首.其一》,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愁,但是又不著一個愁字。
朱熹的理學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他的學說成為了主流思想;所以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大部分以說理為主,營造出了高遠的意境,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不過在這首《水口行舟二首.其一》一詩中,卻又是不走尋常路,只不過是抒發了當時的情感,寫下了內心在的悲痛之苦。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被削職後朱熹可謂是心灰意冷,所以在這首詩中,看似只描寫了尋常之物,還有普通的風景,但是字裡行間卻是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對於任何種學說,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都不被人所接受,再加上朱熹為人正直,最終還是被人誣衊,還丟掉了官職,這使得他感慨萬千。
宋朝的文人其實在寫詩時,更多的還是以說理為主,朱熹是一位理學家,作品自然而然會充滿哲理,他也會把思想融入進作品中,但是這首詩卻並沒有以這樣的方式來描寫,只不過是以淡淡的筆觸描寫了當時的感受,所以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讀來卻是令人肝腸寸斷,寫盡了悲痛之苦,還有對於未來的擔憂。
那麼詩名中的水口,位於今天的福建邵武市,宋朝時稱為水寨,位於古田溪匯入閩江處,居水陸交通要道,也是進入古田的必經之路。當時的朱熹正是在這個地方,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以此表達了悲痛之苦,還有感傷之懷;原本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去實現人生理想,但是學說不被人認可,還被人稱為是「偽學」,這讓他無法接受。
第一二句則是交代了時間和地點,這樣一起筆,也讓這整首詩立馬更加立體,「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昨天夜裡我乘著一條小船行在江上,當時天上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披上了蓑衣,站在船頭望著遠方;只不過才一夜的功夫,江水就變得風高浪急,我在船艙中默默地思念,想著外面的景色現在是什麼樣子?
第三四句依舊還是寫當時的感受,以及周圍的環境,這樣也使得整首詩更具有詩意,同時那種憂愁也更為強烈,「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今天清晨天一亮,我就趕緊捲起船篷仔細觀看,原來遠處的風景一點也沒有改變,青山還是原來的樣子,遠處的樹依舊還是鬱鬱蔥蔥。其實這兩句還是另有指,朱熹正是告訴了世人,他還是原本來的自己,不會被別人打倒。
朱熹的詩無論是意境,還是寫作手法,那都是別具一格,在這麼一首小詩中,他完全是在抒情,不過我們了解了他當時的遭遇,再來讀這首詩,那麼就能夠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還有他骨子裡的悲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