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高僧一首經典的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2020-12-23 小雷說詩詞

古代的文人中有一類比較特殊,那就是寺廟裡的高僧,這些人由於整日誦經念佛,自然也識文斷字,尤其是唐朝的僧人,由於當時的人們都普遍喜愛詩歌,所以這些僧人不僅會吟誦,同時也會創作。那麼《全唐詩》裡就收錄了很多詩僧的作品,一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完全可以與一流的大師相媲美,特別是晚唐詩僧黃櫱禪師的的一首《上堂開示頌》,裡面每一句都是經典,不僅抒情,另外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這樣的作品只要讀懂了,相信一定是會受益終生。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黃櫱禪師,據說身長七尺,相貌壯嚴,額間隆起如珠,聲音洪亮,也是當時的得德高僧,而且他的作品情細膩,寫得也是極為深刻,在這首《上堂開示頌》一詩中,他正是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這也正是詩僧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這首詩看似信手拈來,但是讀來朗朗上口,裡面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從中可以感悟一二,那麼一定是會有幫助。

唐朝的詩人在創作中其實是很少會融入哲理,它不像後來的宋詩,只是一味地側重於哲理,唐詩它更多的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有一些詩人,他還是喜歡融入進自己的思想,從而使得作品充滿了哲理,這也使得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哲理,而黃櫱禪師這首詩正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僧人遠離塵世的喧囂,內心更為寧靜,所以他們對於人生的看法,還有對於事物的理解,自然要比常人更加深刻。這首詩開篇的兩句,那就營造出了一種細膩的美,同時也擺出了大道理,「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這兩句詩其實是很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想要擺脫塵世的勞累,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只要肯下功夫,那麼一定是可以成功。這兩句詩適用於任何人,寫得也是很深刻,每個人都是一樣只要肯下功夫,一定是會成功。

最後兩句寫得就更有趣,也更加的深刻,「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如果不經歷一番寒徹骨,梅花怎麼會有撲鼻的香味?最後這一句反問,立馬使得這首詩更具有張力。而且詩人在這裡引用梅花來表達,也讓這首詩意境更加高遠,人們也是很喜愛梅花,不僅愛它的樣子,更是它身上那種高尚的品格,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那都是能夠堅持自我,始終不會畏懼寒冷,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下著紛紛揚揚的大雪,那梅花依舊在風雪中盡情地綻放。一個人同樣也是如此,無論遭受了什麼樣的挫折,也一定要鼓起勇氣去面對。

黃櫱禪師的詩個性十足,寫得也是極為有趣,在這首《上堂開示頌》中,他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從而使得我們在讀這首詩之後,也是立馬能夠從中感受到那種哲理。一個人只要按照詩作中的意思去做人,去做事的話,那一定是會成功,一定會有所收穫,這也正是此詩最能夠打動我們的一個地方。所以儘管看似一首很普通的作品,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

相關焦點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古代有很多的僧人,他們善於詩文,創作出來的作品不輸傳統的文人,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深刻,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
  • 原本只是一首普通的詠物詩,可是寫得很唯美,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全唐詩》裡收錄了很多經典的作品,並且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膾炙人口,一些可能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可是裡面卻又是大有深意。這也正是唐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閱讀唐詩,我們不能僅僅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有時還要深入地去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還有時代背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讀懂一首詩。
  • 宋朝高僧在彌留之際,寫下一首傷感的詩,每一句都充滿了無限憂愁
    古人對於人生理解,對於現實的感知,那都是極為深刻,往往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不僅很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宋朝高僧釋有規在彌留之際時,寫下的這首《臨終詩》,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讓人感慨萬千,作為一位得道高僧,作者對於人生的理解,還有對於當時的處境,以及感傷之懷,也都全部融入在了這首詩中。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根本讀不夠。
  • 許渾很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深刻,但無緣入選《唐詩三百首》
    唐朝原本是很強盛,可是到了晚唐之後,整個社會發生了動蕩,各地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從而使得社會陷入了黑暗,而這一切都把詩人看在眼裡,於是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詩作,表達出了自己對於現實的最為真實的感知。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王安石這首詩猶如大白話,通篇寫得很簡練,但是有著深刻的哲理!
    王安石的這首《即事二首.其一》,看上去就像一首打油詩,不過同樣寫得很深刻,也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簡練的筆觸娓娓道來,讓這首詩顯得了別具一格,只要讀懂了也是會有所收穫。整首詩簡練直白,沒有任何高超的技巧,更加沒有引用典故,以及使用生僻的字,完全是以白描的方式來寫,所以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另外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那也是受益終生。
  • 一首經典的集句詩,不得不佩服詩人的博學,每一句都運用得很到位
    集句詩是一種新的體裁,集,從字面上來看,那就是集合的意思,也就是把各種句子集合到一起,從而形成新的經典;句就是古詩句和文句,那麼集句詩就是把古人名句,通過重新整合,寫出新意,變成另一首詩。這對於一位創作來說,一定是要很博學,還要有很強的記憶,唯有這樣才能夠集句成詩。
  • 和尚寫下一首禪理詩,告訴了世人很多大道理,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宋朝詩僧釋懷深的這首《退步.其一》,那就是一首充滿了禪理的作品,在這首詩中正是融入了他對於人生的思考,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同時也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這樣的作品看似寫得很簡練,通篇無一生僻字,也沒有引經據典,但是句句經典,句句都有深意,只要讀懂了,自然也是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
  • 唐詩中最「有用」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感慨萬千,讀懂了受益終生
    這樣的李白,無論再過多少年,都是是令人羨慕,令人神往的。歲月無情,卻似乎把一半的溫柔都給了李白。在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的當下,如果能有擁有李白千分之一的名氣和才華,那就已經算是很成功了。在人們心目中,豪放,灑脫,樂觀的李白應該不懼時光流逝,不怕歲月無情。因為能攬九天月的李白,早已跳脫在了凡塵之外。可是,有一個人生命題,縱使樂觀自信如李白也無法心甘情願地面對。
  • 《全唐詩》裡很有哲理的一首詩,寫得很是有趣,只要懂了受益終生
    ,對於人生有著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充滿了哲理。黃櫱禪師這首經典的七言絕句《上堂開示頌》,那就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整首詩情感細膩,詩人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借用梅花告訴了世人許多的道理,一個人正是要經歷無數的磨難,最終才會有所成就;這就好像是梅花一樣,儘管天氣異常的寒冷,可是依舊在紛紛揚揚的雪中綻放,這也正是梅花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這首詩也是收錄在了《全唐詩》,成為了裡面一首很有哲理的作品。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宋代高僧的一首詩,人人皆知,成為勵志經典
    宋代有一位高僧黃龍慧開禪師,也叫無門和尚。他有一本名著叫《無門關》,其中有一首詩因為讀起來朗朗上口,細細品讀之下又蘊含人生哲理,因而受到很多佛弟子和老百姓的喜愛,成為勵志經典。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心中若無煩惱事,便是人生好時節。
  • 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這是蘇軾的一首七言絕句。既是一首寫景的詩,又是一首蘊含哲理的詩。 此詩詩蘇軾在神宗元豐七年從黃州貶至汝州途中,與友人一起遊玩廬山時候所作。第一二句,從廬山的正面看,廬山是一座山嶺,從側面看廬山一座山峰,無論從遠近看,還是從高低處看,廬山給人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 蘇軾寫給兒子的最後一首詩,自己畢生經歷,短短四句話,終生受益
    如此這般言語之人,我們不知道他當時的心情到底是怎樣,也不知道在他的一生都曾經經歷了什麼,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引起了多數人的認可,是因為這幾句話道出了別人內心的迷茫。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他在自己臨死之前給自己的兒子寫了一首臨別詩詞。在這短短的四句話裡,卻能夠兒子終生受益。若干年後,林語堂先生對蘇軾進行過這番描述:這個蘇東坡,他坐在宋代詩壇的頂端,確實顯示出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
  • 王維這首詩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是什麼
    晚年時期的王維效仿很多的古人,選擇在終南山隱居,這樣的一種決定,也使得他最終在文學上大放異彩,創作出了一系列充滿哲理的詩。雖然唐詩它並不是宋詩一樣,只是一味地側重於哲理,更多的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王維到晚年由於思想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刻度,所以在這一時期他的詩作更多的還是以哲理為主。譬如這首《酌酒與裴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同時也充滿哲理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深刻。詩人正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著細膩的觀察,並且再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也是別具一格。
  • 王士禎不容錯過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唯美,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那這首詩也是王士禎的傳世名篇,後人對於這首詩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不僅寫出了新意,也寫出了初春時節不一樣的春色美得。整首詩只有短短的幾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每一句都美得令人驚豔。雖然只是一首隨興之作,詩人信手拈來,卻成就了詩人的一世美名,直到今天這首詩,也依舊為人們津津樂道。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六言絕句,通篇充滿了哲理,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晚年的劉禹錫雖然回到東都洛陽,可是一切再不復從前,許多的好朋友都已經不在了,這個時期他遇到了白居易,兩個人同病相憐,所以這一時期他們兩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白居易寫過很多詩給劉禹錫,而他也同樣回贈了對方,例如大家最為熟悉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那就是一首經典之作,裡面寫得很傷感,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尤其是頸聯兩句寫得極為深刻:沉舟側畔千帆過,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但是不著一個愁字!
    然而此時的朱熹只好是去到各地遊玩,乘船回到福建,南下古田,在路上還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水口行舟二首.其一》,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愁,但是又不著一個愁字。朱熹的理學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他的學說成為了主流思想;所以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大部分以說理為主,營造出了高遠的意境,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
  • 呂洞賓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寫得很是深刻,最後七個字更是出神入化
    這首詩只是描寫了一個小小的牧童,但是每一句都很唯美,還充滿了詩情畫意,整首詩其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但是寫得又是活靈活現,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呂洞賓的才華,還有才情也是無人能及,最後由於看淡的世事,選擇了去到終南山修行,後來我們都知道,他修行成功,還與另外七人成仙。
  • 冬日裡必讀的三首「梅花詩」,說透人生哲理,讀懂後豁然開朗
    今天要講的這三首梅花詩也許不是最經典的,但卻是最特別的,說透人生哲理,讀懂後豁然開朗。1.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一句出自唐朝黃櫱禪師的《上堂開示頌》。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