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中有一類比較特殊,那就是寺廟裡的高僧,這些人由於整日誦經念佛,自然也識文斷字,尤其是唐朝的僧人,由於當時的人們都普遍喜愛詩歌,所以這些僧人不僅會吟誦,同時也會創作。那麼《全唐詩》裡就收錄了很多詩僧的作品,一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完全可以與一流的大師相媲美,特別是晚唐詩僧黃櫱禪師的的一首《上堂開示頌》,裡面每一句都是經典,不僅抒情,另外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這樣的作品只要讀懂了,相信一定是會受益終生。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黃櫱禪師,據說身長七尺,相貌壯嚴,額間隆起如珠,聲音洪亮,也是當時的得德高僧,而且他的作品情細膩,寫得也是極為深刻,在這首《上堂開示頌》一詩中,他正是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這也正是詩僧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這首詩看似信手拈來,但是讀來朗朗上口,裡面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從中可以感悟一二,那麼一定是會有幫助。
唐朝的詩人在創作中其實是很少會融入哲理,它不像後來的宋詩,只是一味地側重於哲理,唐詩它更多的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有一些詩人,他還是喜歡融入進自己的思想,從而使得作品充滿了哲理,這也使得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哲理,而黃櫱禪師這首詩正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僧人遠離塵世的喧囂,內心更為寧靜,所以他們對於人生的看法,還有對於事物的理解,自然要比常人更加深刻。這首詩開篇的兩句,那就營造出了一種細膩的美,同時也擺出了大道理,「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這兩句詩其實是很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想要擺脫塵世的勞累,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只要肯下功夫,那麼一定是可以成功。這兩句詩適用於任何人,寫得也是很深刻,每個人都是一樣只要肯下功夫,一定是會成功。
最後兩句寫得就更有趣,也更加的深刻,「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如果不經歷一番寒徹骨,梅花怎麼會有撲鼻的香味?最後這一句反問,立馬使得這首詩更具有張力。而且詩人在這裡引用梅花來表達,也讓這首詩意境更加高遠,人們也是很喜愛梅花,不僅愛它的樣子,更是它身上那種高尚的品格,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那都是能夠堅持自我,始終不會畏懼寒冷,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下著紛紛揚揚的大雪,那梅花依舊在風雪中盡情地綻放。一個人同樣也是如此,無論遭受了什麼樣的挫折,也一定要鼓起勇氣去面對。
黃櫱禪師的詩個性十足,寫得也是極為有趣,在這首《上堂開示頌》中,他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從而使得我們在讀這首詩之後,也是立馬能夠從中感受到那種哲理。一個人只要按照詩作中的意思去做人,去做事的話,那一定是會成功,一定會有所收穫,這也正是此詩最能夠打動我們的一個地方。所以儘管看似一首很普通的作品,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