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裡很有哲理的一首詩,寫得很是有趣,只要懂了受益終生

2020-12-23 小雷說詩詞

唐朝的詩人中除了傳統的士大夫之外,還有一些僧人,他們同樣有很多的名篇佳作流傳於世,而且這些僧人的作品,往往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字裡行間卻又充滿了哲理,所以我們讀這樣的作品,只要細細品讀,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畢竟哲理就是詩人對於人生的感悟,他們有過豐富的經驗,對於人生有著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充滿了哲理。

黃櫱禪師這首經典的七言絕句《上堂開示頌》,那就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整首詩情感細膩,詩人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借用梅花告訴了世人許多的道理,一個人正是要經歷無數的磨難,最終才會有所成就;這就好像是梅花一樣,儘管天氣異常的寒冷,可是依舊在紛紛揚揚的雪中綻放,這也正是梅花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這首詩也是收錄在了《全唐詩》,成為了裡面一首很有哲理的作品。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梅花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獨特性,它不像別的花全部集中在春天開花,而是選擇在寒冷的冬天綻放,這就使得梅花顯得與眾不同,而且古人們也最是欣賞這種獨特的個性,所以把梅花稱為君子,意思是它們品格高尚,即使是在寒冷的天氣中,那也是能夠堅守自我,依舊會開出燦爛的花朵,這也正是梅花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所以古人也都喜歡梅花,從而去讚美梅花。

那麼黃櫱禪師在這首詩中,只是借用了梅花獨特品性,以此來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一個人一定要能夠吃苦,要知道生活的不易,只有在磨難中才能夠真正成長,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所以我們做人做事都一樣,要有自己的原則,要懂得珍惜,要吃得苦中苦,才能夠成為人上人。

開篇的兩句詩人便是直抒胸臆,告訴了人們應該如何去做事,怎麼樣才能夠把事情做好,「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一個人想要擺脫塵世的勞累,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做事的時候一定是要認真,千萬不要半途而廢,這樣的話到頭來終是一場空。這兩句寫得很是深刻,也很是令人感動,讓我們從中也是能夠學會很多的東西,詩人正是以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兩句充滿了哲理。

最後兩句也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寫得就更加的深刻,「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一個人如果不經歷一番勞累,吃不了苦的話,那終究是不可能成功,所以一定是要吃盡無數的苦,梅花也是一樣,它也是經歷了寒冬的洗禮,最終才開出了撲鼻的梅花,那香味即使是在很遠的地方也是能夠聞到,這也正是梅花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做人做事都一樣,一定是要有梅花那種品格,這樣的話才能夠成功。

黃櫱禪師很多的詩都充滿了哲理,這也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他很少的時候就出家,一直在寺廟裡修行,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就與眾不同,還處處充滿了哲理;在這首經典的七言絕句《上堂開示頌》中,他先是拋出了觀點,然後又是引用梅花,以此來告訴世人許多的大道理,梅花雖然很普通,可是它最為令人感動,無論天氣多麼寒冷,依舊在雪中綻放,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焦點

  • 晚唐高僧一首經典的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那麼《全唐詩》裡就收錄了很多詩僧的作品,一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完全可以與一流的大師相媲美,特別是晚唐詩僧黃櫱禪師的的一首《上堂開示頌》,裡面每一句都是經典,不僅抒情,另外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這樣的作品只要讀懂了,相信一定是會受益終生。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 原本只是一首普通的詠物詩,可是寫得很唯美,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全唐詩》裡收錄了很多經典的作品,並且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膾炙人口,一些可能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可是裡面卻又是大有深意。這也正是唐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閱讀唐詩,我們不能僅僅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有時還要深入地去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還有時代背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讀懂一首詩。
  • 《全唐詩》裡很美的一首詠月詩,春天的月色很美,充滿了詩情畫意
    唐詩裡以春和以月為主題的作品,那也是比比皆是,而且這些作品全部都收錄在《全唐詩》,儘管有一些作品它流傳的並不是很廣泛,可是寫得很唯美,例如劉方平的這首《月夜》,那就是一首經典的詠月名篇,整首詩意境唯美,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卻是寫出了最美的春色美景,還有令人驚豔的月色,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不容錯過
  • 蘇軾寫給兒子的最後一首詩,自己畢生經歷,短短四句話,終生受益
    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他在自己臨死之前給自己的兒子寫了一首臨別詩詞。在這短短的四句話裡,卻能夠兒子終生受益。若干年後,林語堂先生對蘇軾進行過這番描述:這個蘇東坡,他坐在宋代詩壇的頂端,確實顯示出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最重要的是,身為宋代學者,他精通多種文化,精通儒、釋、道等多個方面,自己還曾經創作了哲理深刻的禪詩。
  • 一首很有趣的宋詩,通篇每一句裡都有數字,表現手法極其高明!
    唐詩和宋詩那都是代表了中國文學最高的成就,雖然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只要熟悉詩歌的朋友,那都比較清楚唐詩它是比較抒情,完全是以抒情為主;然而宋詩又不一樣,它又是比較側重於哲理,大部人的詩人他們在創作時,也都會融入進自己的思想,從而也就令宋詩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哲理;儘管後世對於宋詩是持批評的態度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還真是難以理解!
    哲理詩如果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可能還真難以理解其中的意思,畢竟對於創作者來說,他們更多的還是融入進了自己的思想,還有對於人生的看法,所以想要讀懂這樣的作品,一定是要下番苦功夫,而且還要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讀懂一首哲理詩。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根本讀不夠。
  • 鄭板橋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通篇富含哲理,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筆者今天要重點與大家聊一聊《新竹》這首詩,雖然這首詩在名氣上不如前面的兩首,但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意境唯美,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另外通篇還富含哲理,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我們只要讀懂了,同樣也是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
  • 唐詩中最「有用」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感慨萬千,讀懂了受益終生
    在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的當下,如果能有擁有李白千分之一的名氣和才華,那就已經算是很成功了。在人們心目中,豪放,灑脫,樂觀的李白應該不懼時光流逝,不怕歲月無情。因為能攬九天月的李白,早已跳脫在了凡塵之外。可是,有一個人生命題,縱使樂觀自信如李白也無法心甘情願地面對。這就是「生」與「死」的問題。面對這個人生問題,李白在他的一首經典詩作也發出了自己的感嘆。
  • 白居易很美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寫景,寫得生動有趣,美得令人驚豔
    那這些詩不僅收錄在了很多得要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也是時常有收錄,所以只要提起這些作品,即使是一個小學生那也是能夠通篇背誦。白居易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他寫《賦得古原送別》時只有17歲,這個年紀如果放在今天,那就是一個還沒有成人的少年,但是他的才華卻是令人驚豔,也正是這首詩讓他在唐朝詩壇開始嶄露頭角。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 《全唐詩》裡誤收錄的一首詩,作者是元朝詩人,由於太好了被收錄
    《全唐詩》裡一共收錄了四萬九千多首詩,顧名思義,唐詩那自然是唐朝詩人的作品,不過其中卻是誤收錄了一首元朝詩人唐溫如的作品《題龍陽縣青草湖》。只是由於這首詩寫得太好了,人們一度認為是唐朝的詩人所作,其實現在我們通過一些資料可以知道,唐溫如是元朝的詩人,並非生活在唐朝。
  • 呂洞賓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寫得很是深刻,最後七個字更是出神入化
    這首詩只是描寫了一個小小的牧童,但是每一句都很唯美,還充滿了詩情畫意,整首詩其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但是寫得又是活靈活現,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呂洞賓的才華,還有才情也是無人能及,最後由於看淡的世事,選擇了去到終南山修行,後來我們都知道,他修行成功,還與另外七人成仙。
  • 王冕的詠梅詩也是別具一格,一首經典的《墨梅》,描寫得生動有趣
    詩人當時正是畫了一幅梅花,然後又是題寫了這首詩,從而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之作。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很多的書籍裡都有著關於王冕的記載,特別是清朝著名小說家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裡開篇就以他作為引子,從而講述了一個個很有趣的故事。元朝其實是並沒有什麼存在感,現在我們比較熟悉的還是元曲,但是這一種文學形式,它顯然是無法與唐詩和宋詞相媲美,但是王冕的詩歌卻又是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 比較冷門的一首唐詩,但是寫得很唯美,短短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畫
    唐詩裡有很多作品它很美,不過並不是很出名,其實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一讀,畢竟這些作品它同樣是難得的佳作,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往往可能只是寥寥數語,但是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韻味,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另外多閱讀唐詩,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增加自己的詞彙量,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 王維這首詩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是什麼
    晚年時期的王維效仿很多的古人,選擇在終南山隱居,這樣的一種決定,也使得他最終在文學上大放異彩,創作出了一系列充滿哲理的詩。雖然唐詩它並不是宋詩一樣,只是一味地側重於哲理,更多的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王維到晚年由於思想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刻度,所以在這一時期他的詩作更多的還是以哲理為主。譬如這首《酌酒與裴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同時也充滿哲理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深刻。詩人正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著細膩的觀察,並且再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也是別具一格。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這組詩一共有四首,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是寫得最好的一首,當時黃庭堅晚年回到故鄉江西修水隱居,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這首詩只是一首很普通的作品,詩人只不過是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這些僧人與普通的文人不一樣,終日與青燈古佛相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以他們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是要更加深刻,作品自然而然也更有韻味,往往還多了一層禪理。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六言絕句,通篇充滿了哲理,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劉禹錫,字夢得,被後世稱為「詩豪」,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的詩自成一派,寫得也是很有趣,特別是他後期的作品,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其實唐詩它主要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劉禹錫的人生經歷豐富,受盡了苦難,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是與眾不同,由於早年間參與了「永貞革新」,這一場原本轟轟烈烈的改革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 王安石這首詩猶如大白話,通篇寫得很簡練,但是有著深刻的哲理!
    但是有一些詩人又是不走尋常路,雖然平鋪直敘,寫得猶如大白話,人們一讀便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王安石的這首《即事二首.其一》,看上去就像一首打油詩,不過同樣寫得很深刻,也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簡練的筆觸娓娓道來,讓這首詩顯得了別具一格,只要讀懂了也是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