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字牧之,也是晚唐時期最了不起的一位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描寫得很是傷感,也很是落魄,尤其是他的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把自己內心那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作為一位才天,雖然他有才華,可是並沒有受到重用,這也使得他的內心悲痛不已,杜牧的一生其實也是極為落魄,並且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其實早在少年時代,他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並且還為《孫子兵法》作過注,從這一點上來說,便可以知道當時的杜牧,他是希望自己可以建功立業,可以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但無奈生不逢時。
其實唐朝很多的詩人都是如此,但很顯然杜牧要更加的傷感,也更另的悲痛,這也使得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憂愁,而這首《清明》,應當說也最是能夠體現出他骨子裡的落魄,以及那份憂愁之感,整首詩意境悽美,寫得也是很憂愁,可是卻並沒有描寫一個愁字,這也正是此詩最高明的一個地方。
《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這首詩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並且通篇營造出了一種傷感之情,詩人表現得極為落魄,也無比的憂愁。這也正是由於詩人在現實的生活中遭受到了打擊,使得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並且一輩子也是顛沛流離,為此他也只是在揚州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也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遭遇,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一種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描寫得也就更加的傷感,也更加的悲痛。
清明作為中國人比較重大的一個傳統佳節,杜牧則是以這樣一個傳統佳節為切入點,為此寫下了這首傷感的作品,目的也就是表現自己那份憂愁之感,以及對於人生的感傷之懷,畢竟自己的一生沒有做出過任何的成績,生命也白白地浪費,這對於詩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為此他在創作這首詩時,也是以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來描寫,為此也使得此詩顯得別具一格,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那這首詩也是比較好理解,通篇寫得也是很直白,也很是深情,詩人先是描寫了清明時節環境,以及當時自身的一種姿態,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使得這整首詩顯得更為深刻,也更加的有意境,也更加的悽美,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這首詩雖然看似寫得很普通,可是卻充滿了一種悽美之感,並且描寫得也是很深情,更是猶如一幅唯美的山水畫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兩句中,詩人則是以一種極為直白的口吻來描寫,為此也使得這兩句顯得更加的獨特,也更加的傷感;那這兩句詩它大致的意思是,清明時節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看上去細雨濛濛,並且是雨紛紛的感覺,整個路上的行人,那都失魂落魄,每個人都表現得很是憂愁。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最後這兩句寫得最為巧妙,也更為是生動有趣,更是把當時詩人內心的那份憂愁之感表現得更加深刻,我想問一問這附近哪裡有酒家,那位牧童只是一指前面的村落告訴我,那個名叫杏花村的地方有酒可買。在這兩句中有可謂是入情入理,把當時那種感傷之懷,以及內心的悲痛情緒,以一種更加細膩的筆觸描繪得更加生動。
杜牧的一生儘管不如意,始終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可是他對於人生的那份追求,卻又是最為令人感動,儘管後來他在揚州看似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但他也始終關心著當時的社會,並且寫下了很多帶有諷刺意味的作品,例如《江南春》、《泊秦淮》等等,這些優美的詩篇,那這些作品也是充滿了一種感傷之懷,同時也是充滿了諷刺。
《清明》整首詩看似很是直白,可是卻最具有感染力,通篇處處充滿了一種悲痛的情緒,以及詩人對於人生最為沉痛的一種感傷之懷,畢竟自己當時的內心憂愁不已,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匆匆寫下了這首詩,更是把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那這首詩也是他眾多作品中最經典的一首,所以每讀一次便傷感一次,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