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一輩子只擔任了小小的幕僚,始終是沒有任何的作為,經常是遠離故鄉,去到偏遠的地方工作,這也使得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以及家中的妻子,所以後期寫過了很多極為傷感,也非常的孤獨的作品,其實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李商隱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千年難遇的人才,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他處處不如意。
人生就是如此,有才華的人不如意,李商隱的這種不如意,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而是沒有機會。由於一直夾在牛李黨爭之中,始終是鬱郁不得志。早年間他跟隨宰相令狐楚,屬於是牛黨,也一度被人看好,可謂是春風得意,令狐楚教他寫詩,還有意要栽培他;但是李商隱在遇到了王氏之後,他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由於王氏的父親王元茂是李黨的代表,這就使得李商隱左右不是。
夾在牛李黨爭之中的李商隱,開始被人瘋狂報復,再邊都不討好,所以他一輩子也只能是擔任幕僚,不會再有任何的作為,為此李商隱經常是遠離故鄉,滯留的在那些偏遠的地方,為了緩解相思之苦,那一時期他寫給妻子很多的詩,無非是在訴說相思之苦,其中這首《端居》,我個人認為寫得最傷感,也最孤獨,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感人肺腑。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隱這首詩寫於梓州後期,當時王氏一個人獨自在家中生活,詩人離開了妻子,過著一種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也讓他感慨萬千,所以他在這首詩中,正是道盡了相思之苦,寫盡了人生的無奈,也就使得此詩字裡行間充滿憂愁,每一句都很孤獨;而詩名取端居二字,意思是閒居過得無滋無味,每天都很痛苦,不僅生活中不如意,同時又思念著遠方的妻子。
一個人遠離了故鄉,去到偏遠的地方工作,再加上工作也沒有任何的意義,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會是一種致命的打擊,為此李商隱在這首詩中,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道盡了相思之苦,把對於妻子的思念之苦,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讀來也是讓人感慨萬千。
開篇的兩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同時也流露出了感傷之懷,還有對於妻子的牽掛;每天都在盼望著妻子的書信,可是始終不見書信到來,每天想要做一個美夢,但是總是做不成,兩者都是讓人痛苦,兩者皆悠悠, 只有那空空蕩蕩的床,還有寒冷的月色,以及秋天的清冷,從而與我相伴,這讓我更加的孤獨,也更加的傷感。
最後兩句寫得更傷感,同時也是整首詩最經典的兩句,寫得很是巧妙,把那種悲痛之苦展現得淋漓盡致;只要一到了秋天之後,那臺階上的青苔,還有外面的樹葉就紅了,讓人看了要生出許多的憂愁來,在這迷離的夜色,還有淅淅瀝瀝的秋雨之中,讓我更加的思念故鄉,也更加的思念遠方的親人。
李商隱對於妻子可謂是一往情深,在這首《端居》一詩中,他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下了內心的悲痛之苦,還有對於妻子的相思之苦,雖然只是信手拈來,並沒有什麼獨特的之處,可是每一句都充滿了悲痛之苦,每一句都感人至深。正是由於思念妻子,面對人生中的悲痛,還有那種相思,讓李商隱感到很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