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是詩的全才?他能將邊塞、送別、山水和禪詩寫得出神入化

2020-12-26 好玩的國學

一個偉大的、天才的詩人,從來不是以某一首詩歌流傳千古,也從來不是以哪一種流派而對後世影響深遠,一個天才的詩人,總是對各種詩歌的形式、風格、流派等爛熟於心,通俗地說,他們在任何一種詩歌的風格上都能得心應手,都能取得偉大的成就。

我們就拿盛唐的一些詩人來說吧。詩仙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既擅長寫遊俠詩,又擅長寫送別詩,比如他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在送別詩中算是極品了。李白甚至還擅長寫一些非常婉約的、綺麗的宮怨愛情詩。比如他的《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這樣的詩歌,絕對不在以宮怨詩出名的王昌齡和元稹之下。因此,一個天才總是能隨心所欲地駕馭各種詩歌的題材。

我們今天要說的王維,更是其中的高手。

王維是盛唐著名詩人,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齊名,被稱為詩佛,是盛唐時代三大著名的詩人。王維之所以被稱之為詩佛,是因為王維幼年時代隨著母親開始接觸佛教,在人到中年事業和家庭遭到重大變故的時候,王維正式皈依佛門,成為一名佛教徒,並在長安附近的藍田營造了輞川別墅,正如流連於山水佛光之中,寫一些有佛教意味的詩歌,所以被稱之為詩佛。

王維和另外一個盛唐詩人孟浩然並稱為田園山水詩派別的大師,與孟浩然專業隱居、專業寫山水田園詩歌不同,王維詩歌體現了豐富多彩的風格和形式,可以說,當時盛唐流行的邊塞詩、送別詩、遊俠詩、山水田園詩等形式中,王維都有絕佳的作品,可以說,王維算得上是盛唐時代最為全面的、天才的詩人。

好玩的國學,就從王維的幾種詩歌中,精選 幾首代表作,並稍加分析,奉獻給讀者朋友們。

一、送別詩

唐朝實現了統一,疆域擴大,科舉考試逐步制度化,讀書人為了參加科舉考試,崇尚「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遊學風氣濃厚,加之唐人崇尚於戰場上立功,大部分讀書人,不是在遊歷的路上,就是在去遊歷的路上,因此,送別詩開始興盛。像王勃、李白、杜甫、王昌齡等詩人,都非常擅長寫送別詩,而王維更是其中的高手,他的人這一首送別詩,可謂是送別詩歌中的絕唱。《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一般的送別詩都是寫比較私人的感情,而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卻是寫出了人類的普遍的情感,在那個飄著小雨的初春的時節,我和你要分開了,這一走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相見,千言萬語都把它放在酒中吧,幹了這杯酒,從此你我天南地北雙飛客啦!由於王維的這首詩體現了人類的最為普遍的情感,所以特別適合音樂的傳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後人更是根據這首詩譜成了「陽關三疊」。

二、邊塞詩

唐人性格豪放,崇尚軍功,而不像宋朝文人那樣的柔弱,唐人崇尚的是「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知識分子喜歡馳騁塞外大漠,因此,唐朝特別是初唐和盛唐的時期,邊塞詩特別流行。向高適、岑參、王昌齡、王翰等,都是一等一的邊塞詩人。王維本來並不寫邊塞詩,但是有一年王維作為特使,到邊塞勞軍,他寫下了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基本上是邊塞詩巔峰上的巔峰的作品。

這首詩叫《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王維說,他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兵,得知主帥尚在前線未歸。

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是被詞學大家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三、遊俠詩

盛唐時代的詩人們,好像人人都有做俠客的夢想,李白的「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十步殺一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自不必說,就連老實巴交的杜甫都曾經裘馬輕狂過。所以很多詩人都喜歡寫遊俠詩,來表現盛唐的時代的人們,那種昂揚奮發的精神鬥志、剛強勁健的精神內核、狂放不羈的個性以及對獨立人格和自由的愛。在眾多優秀的遊俠詩中,王維的《少年行四首》,那絕對是極品中的極品。

《少年行四首》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王維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筆調謳歌了豪蕩使氣、捨身報國、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俠精神,表現出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尤其是「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一句,當真是千古名句,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勇於獻身的英雄氣概。你看,一身佛氣的王維,寫起戰場上殺伐的遊俠,也是精彩絕倫。

四、山水詩。

山水詩,特別是體現佛家韻味、禪宗精神的詩歌,那是王維的老本行,自然是王維最好的詩歌了。由於精品太多,我們選一首:《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是王維中年事業受到巨大的打擊、聲譽受到嚴重損害的時刻,寫的一首充滿了禪意的詩,這首詩表面上是寫自己在藍田的輞川別墅的生活,實際上去充滿了深厚的禪意,他告訴我們,在失意的時候,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對待失敗。這就是詩佛王維的幾首代表作。從山水詩到邊塞詩,從遊俠詩到送別詩,王維的這幾首詩,都是名篇,這也體現了王維的天才之處!

相關焦點

  • 王維是唐詩的全才?他能將邊塞、送別、山水和禪詩寫得出神入化
    詩仙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既擅長寫遊俠詩,又擅長寫送別詩,比如他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在送別詩中算是極品了。李白甚至還擅長寫一些非常婉約的、綺麗的宮怨愛情詩。比如他的《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王維十首送別詩,更盡一杯酒,長望淚沾襟
    王維的詩很多都非常短小,有時只有二十個字,但是細細讀來卻味道濃厚,所以他的詩深受讀者歡迎。也許是閱歷多,也許是感受深,王維總能在詩中表達出一種不同的味道,這就是禪意,即使我們不參禪,也還是願意悟禪。所以王維創作的作品中無論是田園詩,還是邊塞詩,或者告別詩,都有些相似的風格,語言精美,音節舒緩,恬靜而淡遠。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等等。再看他的送別詩,王維當過大官,又是大詩人,可能是出於工作關係、私人友情,或是出於仰慕、巴結等原因,王維有一大批朋友,無論關係深淺、情誼厚薄,迎來送往是常有的事。
  • 王維這首送別詩,寫得意氣風發、格調昂揚,意不止送別
    頸聯中兩句互文,詩人以雄大筆力寫趙都督出發後"一鼓作氣,雄勁無前"。 D.尾聯"豈學"二字表達了強烈的悽楚之情,與詩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遠、自然、清新、脫俗的風格有很大不同。 2).有人評此詩「意不止送別」,你在詩中讀出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請結合全詩分析。
  • 王維的生死之交!王維寫他的詩很多,他從王維輞川別業回家作此詩
    而且他所成存詩就有20首寫得輞川20景。輞川集二十首·竹裡館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他何嘗不想致身青雲,但又潔身自好,不妄與燕雀同群,這或許是他仕途失志、只得歸隱的一個主要原因吧。在隱居中,他逐漸接受佛教思想,從中獲得精神安慰。裴迪今存詩二十八首,都是同王維的贈答、同詠之作及輞川20景他也全寫了。
  • 王維在清晨送別朋友,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卻成就一首經典名篇!
    王維的送別詩可以說是別具一格,無論是那首膾炙人口的《送別》,還是這首《送元二使安西》,那都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與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感情真摯,後兩句10個字讓人回味無窮!
    在杜甫還是個孩子,而李白還在想方法出人頭地之時,和李白同年的王維就早已經名聲開外了,只不過早年的順利並不能代表一切,後期的他也同樣遭遇過大起大落,以至於他晚年時開始修禪,最終成為「詩佛」。王維的詩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留下了很多名傳千古的佳作,但是仔細品讀他的作品,不難發現王維在作詩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點,那就是他的詩文總是寫的那樣直白。
  • 王維留下400餘首詩,但這首詩僅僅28字,中年再讀時讓人淚流滿面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必很多人對這句詩都很熟悉,寫這個的作者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從唐朝至今他為後世留下了400餘首詩,而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歌頌山水田園之樂的詩篇以及邊塞軍旅詩。
  • 《送別》--唐 • 王維
    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第二句設句,問君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語,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切愛護的深厚情意。
  • 王維這首送別詩,妙手天成,以濃濃的春色,喻對友人的思念
    讀王維的詩,就如嗅茶的芬芳,很容易被它清新自然的餘韻所陶醉。這和王維多年與山水相伴的隱逸生活不無關係。他寫的送別詩,婉轉含蓄,意境高遠,將宏大的場景巧妙而貼切的與摯真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送沈子歸江東 / 送沈子福歸江東唐代: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 詩人王維的《送別》
    多背些詩,穿越的時候你可能用的到。送別出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王維的送別詩大都寫得構思精巧,語言清麗。這首《送別》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難捨難分之深情。此詩並非是寫在送別的當時,而是寫在送別之後,朋友離去,自已獨自歸來,日暮掩上房門,突然想到朋友是否還會再來,於是有感而寫。王維(701-761,另一說699-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
  • 王維這首送別詩情感細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王維是唐朝詩中知名度僅次於李白和杜甫,穩坐第三把交椅,而且他也是屬於那種天才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寫過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唐朝的詩人大部分都與眾不同,另外又是才華橫溢,王維的詩自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往往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卻充滿了無限的憂愁,每一句都足以令人驚豔。
  • 王維一首送別詩,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後世讚嘆不已,流傳千古
    在送別詩上,王維也絕對可以堪稱是造詣不凡的,比如說在他的好友元二離開渭城之時,他為好友所寫下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就成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被後世無數之人引用。而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也是這樣一首送別詩,送別詩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大種類,幾乎但凡是能夠叫出名的詩人,都寫過與此相關的詩作,而王維這首詩在其中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 豪邁奔放的邊塞詩,壯麗萬分的大雪紛飛,友人送別的不舍之情
    其中對於邊塞詩我們也是很熟悉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具體感受下唐代詩人岑參所寫的一首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是詩人在邊塞的時候寫的,因為當時他很受節度使的器重,所以在這一時期他寫了很多的邊塞讚美詩。在本首詩中,詩人自己有著很好的觀察能力,才能更好地把邊塞的美麗的景色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表達出來。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待到明年春草又綠的時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王維這首送別詩,寫得意氣風發、格調昂揚,不作悽楚之音,表現了青年...
    此題要注意抓住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首聯"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寫啟程。首句介紹趙都督動身,以天上的將星喻指趙的出發。這一巧妙的聯想、比喻,同時還拓展了詩作開闊的空間,令人想到趙都督或許就是在這樣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出發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徵時節是柳條發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點折柳送別的特定場景,惜別之情,深蘊其中。後兩聯表現趙都督的內心世界以及他戍邊衛國的耿耿忠心。
  • 風流蘊藉,溫柔敦厚,世間哪來王維
    王維,公元701年出生於河東,今屬於山西。王維從小就才華橫溢,不僅僅體現在詩上,還有樂曲,畫作。唐朝的詩人裡面,小編最愛的是王維。提起他,能想像的只有謙謙溫潤,在小編的心中,他大概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男神吧。
  • 王維這首送別詩,只有28字卻被稱為「古今第一」,白居易都佩服
    王維是一個健談的人,可是在遇到朋友要離開的時候,他心中也很難過,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於是他舉杯對對朋友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看似勸朋友再多一杯酒,其實是想要他再多留一會。王維在送別,明明是傷感的場景,可是卻被他弄得哭笑不得。遇到這樣耍賴的朋友,想必此行也多了可以微笑的事情。
  • 王維送別朋友時寫下一首詩,因情感真摯、構思精巧,成為傳唱千年不...
    王維多才多藝,不光在在書畫、音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他在詩作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在渭城送別好友出使安西時寫得一手送別詩,此詩寫出了送別的真情厚誼,能引起人心底的共鳴。詩作因構思巧妙,當時就被人們廣為傳誦,還被編入樂府。
  • 王維這首詩寫得很唯美,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王維的詩也是很韻味,特別是他後期的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要比早期的作品更強。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這首《書事》確實是很一般,只不過是寫了一些極為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但是卻又寫得生動有趣,從而令這首詩有一種獨特的美,也令整首詩顯得獨樹一幟,從而成為了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 王維的《山中送別》,人人都能背,您能讀出其中的妙處嗎?
    王維的《山中送別》,是送別詩中五言絕句的代表作。大家對這首詩都非常熟悉。那麼,這首詩有何妙處呢?通過「罷」字,我們知道送別的過程已經結束,詩人是寫送別之後的情景。那麼詩人為什麼不寫送別的過程呢?我們來看寫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