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留下400餘首詩,但這首詩僅僅28字,中年再讀時讓人淚流滿面

2020-12-18 騰訊網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必很多人對這句詩都很熟悉,寫這個的作者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從唐朝至今他為後世留下了400餘首詩,而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歌頌山水田園之樂的詩篇以及邊塞軍旅詩。

而邊塞軍旅詩中有那麼一首詩,全詩僅有28個字。雖然整個詩歌篇幅很小但是這首詩每一個字都是精髓所在,而它所蘊含的意思,在年少的時候並沒有深刻的理解,到了中年再讀這首詩時深入人心,淚流滿面。這首詩就是《送元二使安西》。

「詩佛」王維

要想理解這首詩的真正含義,得先了解一下詩的作者王維。公元701年他出生在山西蒲州,也就是如今的山西運城永濟市。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而他也從小深受母親的影響,對佛教充滿了敬仰,更是在晚年的時候過著僧侶般的生活,這也正是他「詩佛」稱號的由來。

在他年紀較小的時候就展示出了他的才華,在當地很多人都對王維的才華充滿了讚譽,可以說他在當地被稱為小神童。也許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原因,他的弟弟也是如此在年幼的時候聰明過人。王維15歲的時候就可以寫詩以及作畫書法還有音樂天賦,幾乎可以說是樣樣精通。

後來沒過多久,他就上京城去應試。在參加考試期間由於他在音樂、詩、書、畫樣樣精通,所以在他進入經常居住之後,很快就成為了京城中王公貴族的寵兒。這些王公貴族經常邀請他到家中寫詩、作畫、聽音樂,畢竟在10多歲就成為有名的詩人,這是極其罕見的事情。

當時的人們為了說明王維在音律方面有著很高的天賦,於是就在民間編造了一個故事:當時他的一個朋友弄到了一幅奏樂圖,但是圖中只有樂章並沒有標題。後來那個朋友就找到了王維,讓他幫忙看看。王維看完之後就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為了驗證,於是就找來了樂師演奏,發現這首曲子正是《霓裳羽衣曲》。

後來在他21歲的時候,就憑藉自身的努力考中進士,10年之後狀元及第,剛開始他擔任的是太樂丞後來隨著官職的變動。在公元736年,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奉命出塞。也正是在這一期間他創作了很多邊塞軍旅詩,這其中就有《送元二使安西》這首送別詩。

傳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是王維送給一位姓元的友人所作的詩。這位友人奉朝廷的使命初始西北邊疆也就是如今的新疆庫車。在唐代只要是從長安出發往西方前進的一般都是在渭城送別,所以一開頭就點明了地點。

這首詩白話翻譯就是:清晨剛下了一會兒的雨,渭城的塵土已經溼潤,空氣也十分的清新,周圍的旅舍在垂柳之下顯得更加青翠了。勸你再幹一杯送別的酒吧,畢竟等你出了陽關之後,就很難再相見了。

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並沒有很特殊的背景。全詩描寫的只是一種很普遍的離別場景,只不過將深摯的惜別之情加入到其中。才讓這首詩適合在絕大多數的送別宴會中所使用,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這首詩被編入樂府,成為傳唱最久、最流行的歌曲。

清新明朗的景象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是詩的前兩句裡面表明了送別的時間地點以及環境氛圍。詩中所描寫的清晨驛站、客舍以及驛站兩旁的柳樹,這些都是很平常的景象。但當讀起這首詩來的時候,卻似乎那般景象就展現在面前,抒情的氣氛極其濃鬱。

「朝雨」在這篇詩中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有了「朝雨」才有了後邊的「浥輕塵」,浥實際上就是溼潤的意思,顯示出了雖然下過了雨,但是路面上並不溼潤,似乎這是一場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了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

而客舍與楊柳的結合,卻呈現出了一種羈愁別恨黯然銷魂的情調。因為楊柳在古代就是離別的象徵,客捨實際上就是羈旅者的伴侶。在平日客舍和柳樹都被灰塵所籠罩,而今天卻因為一場朝雨的來臨讓它們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清新風貌。

這兩首詩總的來說就是從晴朗的天空到整潔的道路以及乾淨的客舍和翠綠的楊柳,這幾樣事物為送別提供了清新明朗的自然環境。這樣的描寫也透露出了這雖然是一場極為不舍的離別,但是卻是以一種輕快而富含希望的情調。

深摯的惜別之情

在描寫完送別的場景之後,就到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在宴席即將分別時,勸離去的朋友再幹了這杯酒出了陽關可能就無法再相見了。

雖然唐朝國事強盛,然而在陽關以西大多數都是窮荒絕域與內地的富足有著天壤的差別。朋友奉命西出陽關看似一個偉大的壯舉,然而卻要經歷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以及要經歷萬裡長途的跋涉。所以這臨行之際,勸君再喝最後一杯酒,這最後的一杯酒就像是詩人將所有的深情都放入這杯酒中。

這杯酒中不僅含有惜別的情意還有詩人對遠行者的殷勤祝願。喝完最後一杯酒,實際上也在無意識地讓對方多停留一會兒。這句話同時也為最後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做了鋪墊。畢竟在送別的時候往往想要說的話有很多,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很多時候,在這樣的場景之下,兩個人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所以勸君喝酒就打破了這一種不知道說什麼話的場景。

詩中的這兩句話,使得全詩的送別之意在那一刻達到了頂點。而詩人這句勸酒的話更是將深摯的惜別之情集中表現。雖然這兩句詩描寫的只是一剎那的場景,但是它表達的是極為複雜豐富的一剎那。

在年少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經歷這種深刻的送別場景,自然就會對這首詩沒有深刻的體會。然而當人到中年時,所經歷了太多的事情,認識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在與朋友分別的時候,這一種離別的愁緒便會越發突出,自然就會深切地感受到王維當年在送別朋友的那一種不舍,感慨至深的時候,甚至會胸口發熱、淚流滿面。

往期文章精選:

中國第一代病毒學家,一生救人無數,研製出各種疫苗,61歲自殺

偉大「母親」:40年的助學之路,撫養87個孩子,20個考上清華北大

她是舉重天才,入他國國籍,奪得奧運冠軍,卻稱與中國無關

相關焦點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儘管這句詩只有短短十個字,但卻在詩句之外,卻蘊含著無限的意蘊,將畫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 每當我們讀王維的詩句時,除了只能從視覺上感受其語言的簡潔凝練之處外,還能沉下心來在腦海中品味詩中的畫意。如此,不得不讓後人感嘆,王維的才華確實遠超常人。同時,也難怪後人給他起了個「詩佛」的稱號。
  • 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詩,僅28字,年少時讀不懂,中年時再讀紅了眼眶
    人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少年到中年不過是眨眼間,年少時讀不懂的詩如今再回頭看看,竟是讓人胸口發熱,淚流滿面,它就是王維的《渭城曲》,別名《送元二使安西》。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那麼,為你打開詩詞世界大門的那首詩,究竟是哪一首呢?相信大家都有著自己的回憶,可以寫在評論裡一起交流,看能不能找到「同學」。在我的印象裡,啟蒙的詩詞是王維的一首五絕,短短20字,在我心裡種下了詩詞的種子。
  • 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人盡皆知,整首詩卻無人問津
    這些句子,哪怕不會背誦全詩,也不影響這些句子的傳播,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今天說的這首詩中的名句也是人盡皆知,甚至不少人把它當作座右銘,全詩如下: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
    王維在晚年選擇隱居無疑是正確的選擇,這一時期他又迎來了創作生涯的爆發期,寫下了更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譬如這首《鳥鳴澗》,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有節奏,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把山中的美景,還有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 大詩人爬山大徹大悟寫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再讀卻釋然了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人到中年才真的看懂了的詩,詩名《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作者楊萬裡。這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時再讀發現當時錯了,心中才真的釋然了。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南宋·楊萬裡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楊萬裡是南宋的一代詩宗,平生共有詩作4200多首,與陸遊、範成大齊名。
  • 多少人,因為王維的這首詩,愛上了黃河的落日
    首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即王維輕車簡從,準備出塞去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途徑的屬國已經過了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處於西北邊塞。顯然,王維一開始主要是交代了自己的行程,從長安不辭萬裡去西北邊塞。這兩句詩的時間和空間跨度很大,也就是略去了中間路程所花費的時間,以及長安到邊塞之間的地點。
  • 這首詩王維很容易被誤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一首愛情詩
    王維中的《相思》非常親切,已被列入小學課本,他已經成為一個熟悉的唐詩,然而很多人會認為這首詩是描寫愛情的,而表達的對象是情人,詩人只不過是訴說相思的苦澀。熟悉王維的讀者都知道他也精通音樂,而且在藝術方面有很好的才華,所以,兩個人也很珍惜對方。王維欣賞李龜年和友誼之間的才華也很感人,當李龜正要離開長安,王維寫了這首詩作為禮物。至於這首詩是什麼時候寫的,沒有記載。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兩人一定捨不得放棄,王維也充滿了悲傷,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一種深切的感情,以及思念朋友的痛苦。
  • 王維這首詩二十個字,梅花更像是妻子的象徵
    很喜歡王維的詩,他把田園風光和自己的閒情逸緻融合在一起,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意境。另外他的詩短小精悍,好多的生活內容都壓縮在其中,有時短短的二十個字,或二十八個字,就寫出了無盡的味道。他的詩,真的是給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感覺。
  • 王維這首送別詩情感細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王維眾多的送別詩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於這首《送別》,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可是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使得我們在讀了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那種送別之情,還有悲痛之苦,畢竟要離別了,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一樣,更何況還是王維這種敏感的詩人,那自然要比別人更加的有感觸,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很是傷感,這也正是他這首詩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的原因。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題目僅僅一個字,卻唯美至極!
    但有詩家說: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摩詰,便是王維,還有一種說法: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雖說這些都是一家之言,但王維確實稱得上是唐代最超群的詩人之一。蘇東坡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王維這首送別詩,只有28字卻被稱為「古今第一」,白居易都佩服
    王維是一個健談的人,可是在遇到朋友要離開的時候,他心中也很難過,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於是他舉杯對對朋友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看似勸朋友再多一杯酒,其實是想要他再多留一會。王維在送別,明明是傷感的場景,可是卻被他弄得哭笑不得。遇到這樣耍賴的朋友,想必此行也多了可以微笑的事情。
  • 王維這首詩只有20個字,被譽為千古名句,無人能出其右
    出身於書香門第的王維有著良好的成長環境。自從開始識字後,他就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學習詩詞歌賦。但好景不長,王偉的父親在他九歲時就去世了。此後,在母親的努力和親戚的幫助下,王偉一家艱難度日。王維是悲哀的,以文人的身份,以胸懷大義的氣節,在戰爭的環境中長大。現實的殘酷讓他暫時放下了筆墨,微博的力量讓他屈服於安祿山的威脅,接受了違背民族大義的偽帖。
  • 王維最有禪意的一首詩,全詩僅僅20字,卻說出了「道」的真諦
    「當代詩匠,又精禪理」被譽為「詩佛」的王維,常常與李杜並列,「如果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麼王維是人才」王維深受佛教的影響,竟連他的詩也有了一分禪道。少年時意氣風發,風流倜儻是為遊俠;中年成熟穩重,為民分憂是為遊仕;晚年時長齋奉佛。
  • 六首王維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鹿柴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閒事閒情,妙以閒人領此閒趣鳥鳴澗唐: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自然流轉,時氣象又極闊大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唐:王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 詩詞 王維最美的10首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析:這首《辛夷塢》是王維《輞川集》詩二十首之第十八首。這首《辛夷塢》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物。王維寫輞川詩時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亂以前。全詩用比的手法,有優美生動的形象和樂府民歌的韻味,詩意極其含蓄。宋人方回認為此詩是輞川詩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極」,應在它的精巧寓意。
  • 溪流,白石,紅葉,青翠山色,王維的這首詩美哭了!
    時光已步入深秋,初冬將至,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描寫初冬的詩句,這首詩是來自王維的《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首句,荊溪白石出。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滻水,源出陝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王維晚年隱居在終南山,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
    那麼我個人是最喜歡他的《辛夷塢》,兒時第一次讀這首詩只是覺得朗朗上口,等到長大了之後再讀才發現,這首詩美得如詩如畫,寫得也是很巧妙,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正是王維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如此唯美的一首詩,無論你過去讀過了多少遍,那都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細細去品味。
  • 王維的《鳥鳴澗》膾炙人口,但是有人說,這首詩的格律有問題
    這首詩的第2句是」三平尾「:春山空。結尾三個字都是平聲的現象被稱為三平尾或者三平調。三平尾是格律詩的大忌,出現這種平仄組合的詩都被認為是古體詩。第一句,人閒桂花落,是常見的律詩句式。平平仄平仄,這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被叫做錦鯉翻波。月出驚山鳥,」出「是入聲字,仄仄平平仄,這句也是標準的律句。時鳴春澗中,平平平仄平,這句也是標準的律句,第三個字,平仄不限,這裡用了一個平聲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