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必很多人對這句詩都很熟悉,寫這個的作者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從唐朝至今他為後世留下了400餘首詩,而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歌頌山水田園之樂的詩篇以及邊塞軍旅詩。
而邊塞軍旅詩中有那麼一首詩,全詩僅有28個字。雖然整個詩歌篇幅很小但是這首詩每一個字都是精髓所在,而它所蘊含的意思,在年少的時候並沒有深刻的理解,到了中年再讀這首詩時深入人心,淚流滿面。這首詩就是《送元二使安西》。
「詩佛」王維
要想理解這首詩的真正含義,得先了解一下詩的作者王維。公元701年他出生在山西蒲州,也就是如今的山西運城永濟市。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而他也從小深受母親的影響,對佛教充滿了敬仰,更是在晚年的時候過著僧侶般的生活,這也正是他「詩佛」稱號的由來。
在他年紀較小的時候就展示出了他的才華,在當地很多人都對王維的才華充滿了讚譽,可以說他在當地被稱為小神童。也許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原因,他的弟弟也是如此在年幼的時候聰明過人。王維15歲的時候就可以寫詩以及作畫書法還有音樂天賦,幾乎可以說是樣樣精通。
後來沒過多久,他就上京城去應試。在參加考試期間由於他在音樂、詩、書、畫樣樣精通,所以在他進入經常居住之後,很快就成為了京城中王公貴族的寵兒。這些王公貴族經常邀請他到家中寫詩、作畫、聽音樂,畢竟在10多歲就成為有名的詩人,這是極其罕見的事情。
當時的人們為了說明王維在音律方面有著很高的天賦,於是就在民間編造了一個故事:當時他的一個朋友弄到了一幅奏樂圖,但是圖中只有樂章並沒有標題。後來那個朋友就找到了王維,讓他幫忙看看。王維看完之後就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為了驗證,於是就找來了樂師演奏,發現這首曲子正是《霓裳羽衣曲》。
後來在他21歲的時候,就憑藉自身的努力考中進士,10年之後狀元及第,剛開始他擔任的是太樂丞後來隨著官職的變動。在公元736年,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奉命出塞。也正是在這一期間他創作了很多邊塞軍旅詩,這其中就有《送元二使安西》這首送別詩。
傳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是王維送給一位姓元的友人所作的詩。這位友人奉朝廷的使命初始西北邊疆也就是如今的新疆庫車。在唐代只要是從長安出發往西方前進的一般都是在渭城送別,所以一開頭就點明了地點。
這首詩白話翻譯就是:清晨剛下了一會兒的雨,渭城的塵土已經溼潤,空氣也十分的清新,周圍的旅舍在垂柳之下顯得更加青翠了。勸你再幹一杯送別的酒吧,畢竟等你出了陽關之後,就很難再相見了。
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並沒有很特殊的背景。全詩描寫的只是一種很普遍的離別場景,只不過將深摯的惜別之情加入到其中。才讓這首詩適合在絕大多數的送別宴會中所使用,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這首詩被編入樂府,成為傳唱最久、最流行的歌曲。
清新明朗的景象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是詩的前兩句裡面表明了送別的時間地點以及環境氛圍。詩中所描寫的清晨驛站、客舍以及驛站兩旁的柳樹,這些都是很平常的景象。但當讀起這首詩來的時候,卻似乎那般景象就展現在面前,抒情的氣氛極其濃鬱。
「朝雨」在這篇詩中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有了「朝雨」才有了後邊的「浥輕塵」,浥實際上就是溼潤的意思,顯示出了雖然下過了雨,但是路面上並不溼潤,似乎這是一場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了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
而客舍與楊柳的結合,卻呈現出了一種羈愁別恨黯然銷魂的情調。因為楊柳在古代就是離別的象徵,客捨實際上就是羈旅者的伴侶。在平日客舍和柳樹都被灰塵所籠罩,而今天卻因為一場朝雨的來臨讓它們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清新風貌。
這兩首詩總的來說就是從晴朗的天空到整潔的道路以及乾淨的客舍和翠綠的楊柳,這幾樣事物為送別提供了清新明朗的自然環境。這樣的描寫也透露出了這雖然是一場極為不舍的離別,但是卻是以一種輕快而富含希望的情調。
深摯的惜別之情
在描寫完送別的場景之後,就到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在宴席即將分別時,勸離去的朋友再幹了這杯酒出了陽關可能就無法再相見了。
雖然唐朝國事強盛,然而在陽關以西大多數都是窮荒絕域與內地的富足有著天壤的差別。朋友奉命西出陽關看似一個偉大的壯舉,然而卻要經歷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以及要經歷萬裡長途的跋涉。所以這臨行之際,勸君再喝最後一杯酒,這最後的一杯酒就像是詩人將所有的深情都放入這杯酒中。
這杯酒中不僅含有惜別的情意還有詩人對遠行者的殷勤祝願。喝完最後一杯酒,實際上也在無意識地讓對方多停留一會兒。這句話同時也為最後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做了鋪墊。畢竟在送別的時候往往想要說的話有很多,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很多時候,在這樣的場景之下,兩個人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所以勸君喝酒就打破了這一種不知道說什麼話的場景。
詩中的這兩句話,使得全詩的送別之意在那一刻達到了頂點。而詩人這句勸酒的話更是將深摯的惜別之情集中表現。雖然這兩句詩描寫的只是一剎那的場景,但是它表達的是極為複雜豐富的一剎那。
在年少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經歷這種深刻的送別場景,自然就會對這首詩沒有深刻的體會。然而當人到中年時,所經歷了太多的事情,認識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在與朋友分別的時候,這一種離別的愁緒便會越發突出,自然就會深切地感受到王維當年在送別朋友的那一種不舍,感慨至深的時候,甚至會胸口發熱、淚流滿面。
往期文章精選:
中國第一代病毒學家,一生救人無數,研製出各種疫苗,61歲自殺
偉大「母親」:40年的助學之路,撫養87個孩子,20個考上清華北大
她是舉重天才,入他國國籍,奪得奧運冠軍,卻稱與中國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