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析唐詩《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唐]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首詩描述這樣一個畫面: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後,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半掩的柴門上。等到來年春風吹綠了青草,朋友啊你這時能不能回還?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包含對友人深厚的感情,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雖是首送別詩,卻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而是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
-
名詩賞析:王維《山中送別》
這首《山中送別》不寫離亭餞(jiàn)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fēi)。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唐詩來了|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山中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每天一首】之《山中送別》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
賞析《山中送別》,今天的離別,是明天更好的相聚
《山中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詩人喜歡參悟參禪,學莊信道,在詩、書、畫、音樂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書畫特臻其妙,後人稱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這樣評價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唐代與孟浩然合成「王孟」,有「詩佛」之稱。詩詞大意: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後,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遊子呀你能不能回歸?
-
王維的《山中送別》,人人都能背,您能讀出其中的妙處嗎?
王維的《山中送別》,是送別詩中五言絕句的代表作。大家對這首詩都非常熟悉。那麼,這首詩有何妙處呢?1、山中相送罷在山中送走了好友。通過「罷」字,我們知道送別的過程已經結束,詩人是寫送別之後的情景。這一問,不僅後悔自己沒有當面問朋友,還有更深的無奈之情。因為他心裡明白,春草年年有,但朋友不一定年年都能來。大家看,這首詩寫得是不是非常含蓄?
-
唐代12首送別詩: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導讀: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其中詩名中的賦得是什麼意思?都說如果唐代沒有李白和杜甫,那唐代的詩壇便以白居易為首。很多人將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並稱了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有"詩王"和"詩魔"之稱,而大多數人對白居易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來源於《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當然還有那流傳千古的"離離原上草"。說到"離離原上草",甚至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卻不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特別是這首詩的詩名,可能跟多人還以為就是"離離原上草"呢?
-
王維這首送別詩情感細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尤其是他的送別詩,情感細膩,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古人與我們今天不同,畢竟我們科技高度發達,彼此之間就算是分別了之後,那也是可以通過手機聯繫,這樣依舊保持了親密的關係,可是古人不一樣,他們與朋友分別之後,或許一輩子再也難以相見,這也使得無數的詩人在創作這一類作品時,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來描寫,字裡行間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感情真摯,後兩句10個字讓人回味無窮!
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是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作品,在後世也有很深的影響力。詩文很短,只有短短4句20個字,然而與友人分別時那種萬分悲傷的感覺,卻讓人回味無窮。讀過這首詩之後,大家一定發現了這首詩寫得真的非常直白,在開篇的第1句他就已經指點主題,並且交代了事情所發生的地點與時間。而厲害的地方就在於雖然交代的非常直白,但是卻並沒有給人一種非常突兀的感覺,相反這首詩更加生動,情緒也更加富有感染力,似乎要將人帶進那個詩中的世界一樣。
-
醉夢|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山中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掩:關閉。柴扉:柴門。明年:一作「年年」。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
詩人王維的《送別》
多背些詩,穿越的時候你可能用的到。送別出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句意是: 在山中剛剛送走了一位朋友,送友歸來,時已傍晚,詩人神情恍惚地關上了房門。「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句意是:明年春草泛綠時,你還會不會再來呢?王維的送別詩大都寫得構思精巧,語言清麗。這首《送別》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難捨難分之深情。
-
《送別》--唐 • 王維
「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第二句設句,問君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語,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切愛護的深厚情意。送別者的感情起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不僅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
-
唐詩三百首---《送別 王維》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
為什麼《山中送別》中用「掩柴扉」,而不用「關柴扉」呢?
這首詩是作者王維在隱居山林時,有朋友來看望他後,為朋友送行時惜別的場面。第一句交代了作者送別朋友的地點—他隱居的深山中,第二句告訴我們時間,是什麼時候送走的朋友,傍晚太陽快落山時,第二句中的「掩柴扉」一個「掩」字用得恰到好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用「關」字,就顯得特別無情,最重要的是關是完全閉合的意思。而「掩」是什麼意思?
-
王維十首送別詩,更盡一杯酒,長望淚沾襟
王維的詩很多都非常短小,有時只有二十個字,但是細細讀來卻味道濃厚,所以他的詩深受讀者歡迎。也許是閱歷多,也許是感受深,王維總能在詩中表達出一種不同的味道,這就是禪意,即使我們不參禪,也還是願意悟禪。所以王維創作的作品中無論是田園詩,還是邊塞詩,或者告別詩,都有些相似的風格,語言精美,音節舒緩,恬靜而淡遠。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等等。再看他的送別詩,王維當過大官,又是大詩人,可能是出於工作關係、私人友情,或是出於仰慕、巴結等原因,王維有一大批朋友,無論關係深淺、情誼厚薄,迎來送往是常有的事。
-
山中雜詩吳均注音版 山中雜詩這首詩的拼音
《山中雜詩》運用白描的手法,將山村的景象描寫得栩栩如生。今天小編整理了吳均寫的《山中雜詩》的拼音版,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山中雜詩》 南北朝·吳均 shān jì jiàn lái yān,zhú zhōng kuī luò r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