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來了|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2021-02-19 台州電視公共頻道

山中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王維:(公元701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畫家。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這首詩寫送別,但構思奇巧,一句也沒有寫送別時的情景,既沒有寫依依不捨,也沒有寫豪情萬丈,而是寫送別後的思念。

  第一句「山中相送罷」,一個「罷」字點明已經送別了,是在深山中和朋友告別。王維晚年常住輞川山莊,也許是在那個山中,送別誰也沒有交代。這一句寫得淡淡的一筆帶過。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掩:關閉,柴扉:柴門。從時間上看,已經到日落時候,詩人送別朋友後,估計在那裡站著遠眺,想念,但經過多少時間,不得而知,這裡跳過了一段時間。直等到黃昏,詩人回來才順手掩上柴門,這一簡單動作,表現了詩人的寂寞之感和留戀之情。

  三四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從《楚辭·招隱士》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中化來。詩人怕朋友等到明年春天還不回來。說明詩人對朋友的感情很深,告別時肯定相約明年再來。但朋友剛走,他就在擔心,怕他明年春天還不回來。

  王維這首短詩,語言極平易,構思很巧妙,但一點也不比那些寫得感情濃烈的送別詩差,反而回味無窮。

我臺首檔詩詞鑑賞類節目

《唐詩來了》正在熱播!

詩、書、畫為一體

每期時長5分鐘

首播:每天18:30

鎖定電視公共財富頻道!!


相關焦點

  •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醉夢|​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山中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掩:關閉。柴扉:柴門。明年:一作「年年」。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 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名詩賞析:王維《山中送別》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這首《山中送別》不寫離亭餞(jiàn)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fēi)。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賞析唐詩《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唐]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包含對友人深厚的感情,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雖是首送別詩,卻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而是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
  • 山中送別的詩意 山中送別這首詩什麼意思
    《山中送別》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不舍之情,整首詩淺顯易懂,卻不俗套。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首詩吧。  《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七絕】雪作者:周志玲昨夜飛花寂寂吟,瓊瑤遍地道何尋。開門驚起寒鴉散,一帚清除小路深。今歲又來重抖擻,踏平疫癘淨人寰。註:函關即函谷關。雄文指《道德經》風來報信寒潮動,聲送歸心舊曲揚。玉淚時生思故土,新詩月映感他鄉。何愁千裡冰酥骨,一過嚴冬萬物芳。
  • 【每天一首】之《山中送別》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 王維的《山中送別》,人人都能背,您能讀出其中的妙處嗎?
    王維的《山中送別》,是送別詩中五言絕句的代表作。大家對這首詩都非常熟悉。那麼,這首詩有何妙處呢?我們不妨一起再來讀一讀。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1、山中相送罷在山中送走了好友。通過「罷」字,我們知道送別的過程已經結束,詩人是寫送別之後的情景。
  • 詩人王維的《送別》
    送別出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句意是: 在山中剛剛送走了一位朋友,送友歸來,時已傍晚,詩人神情恍惚地關上了房門。「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句意是:明年春草泛綠時,你還會不會再來呢?王維的送別詩大都寫得構思精巧,語言清麗。這首《送別》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難捨難分之深情。此詩並非是寫在送別的當時,而是寫在送別之後,朋友離去,自已獨自歸來,日暮掩上房門,突然想到朋友是否還會再來,於是有感而寫。王維(701-761,另一說699-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 賞析《山中送別》,今天的離別,是明天更好的相聚
    《山中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詩詞大意: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後,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遊子呀你能不能回歸?首先,領會全文詩人在隱居中送別自己的友人,夕陽西落的時候,他掩上柴門,待到明年春天,青草重新復甦的時候,你還回來不回來呢?
  • 《送 別》唐 · 王維
    送 別 / 山中送別 / 送友唐代: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⑴掩:關閉。柴扉:柴門。⑵明年:一作「年年」。⑶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 王維十首送別詩,更盡一杯酒,長望淚沾襟
    王維的詩很多都非常短小,有時只有二十個字,但是細細讀來卻味道濃厚,所以他的詩深受讀者歡迎。也許是閱歷多,也許是感受深,王維總能在詩中表達出一種不同的味道,這就是禪意,即使我們不參禪,也還是願意悟禪。於是王大先生就寫了很多送別詩,最後自己也沒整理,結果有些就重名,但卻都很精彩。下面精選十首,一起欣賞。1、送別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2、渭城曲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王維這首送別詩情感細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尤其是他的送別詩,情感細膩,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古人與我們今天不同,畢竟我們科技高度發達,彼此之間就算是分別了之後,那也是可以通過手機聯繫,這樣依舊保持了親密的關係,可是古人不一樣,他們與朋友分別之後,或許一輩子再也難以相見,這也使得無數的詩人在創作這一類作品時,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來描寫,字裡行間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感情真摯,後兩句10個字讓人回味無窮!
    在杜甫還是個孩子,而李白還在想方法出人頭地之時,和李白同年的王維就早已經名聲開外了,只不過早年的順利並不能代表一切,後期的他也同樣遭遇過大起大落,以至於他晚年時開始修禪,最終成為「詩佛」。王維的詩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留下了很多名傳千古的佳作,但是仔細品讀他的作品,不難發現王維在作詩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點,那就是他的詩文總是寫的那樣直白。
  • 《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相思唐代: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竹裡館唐代: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唐代:劉長卿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登鸛雀樓唐代: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為什麼《山中送別》中用「掩柴扉」,而不用「關柴扉」呢?
    這首詩是作者王維在隱居山林時,有朋友來看望他後,為朋友送行時惜別的場面。第一句交代了作者送別朋友的地點—他隱居的深山中,第二句告訴我們時間,是什麼時候送走的朋友,傍晚太陽快落山時,第二句中的「掩柴扉」一個「掩」字用得恰到好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用「關」字,就顯得特別無情,最重要的是關是完全閉合的意思。而「掩」是什麼意思?
  • 唐詩三百首 五言絕句
    4、相思唐代: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5、雜詩三首·其二唐代: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6、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7、竹裡館唐代: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