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之《山中送別》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2020-12-09 騰訊網

古詩介紹

《山中送別》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寫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題材非常普遍,構思卻獨具匠心,極有特色。其最顯著的特點在於並非就「送別」二字做文章,而著墨於送別後的行動與思緒,並表達了詩中人期盼來年春草再綠時能與友人團聚的情懷。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摯,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古詩解析

釋義

掩:關閉。柴扉:柴門,用荊條或樹枝編扎的簡陋的門。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譯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古詩賞析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寫與友人話別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際的環境氣氛,而偏寫送走友人之後日暮掩上柴扉的舉動。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

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複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裡。使詩人感到一種寂寞與孤獨,自然會追憶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現友人在山中時朝夕相處的歡樂,同時,也一定會想像友人出山後的行蹤,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歸來重聚。一句話,詩人身雖在柴扉之內,心卻在柴扉之外。但所有這些,詩人都沒有直接說出來,讓讀者自己從「掩柴扉」這一動作細節中體會。詩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詩的前兩句是陪襯,後兩句才是表現的主體。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

這兩句化用《楚辭·招隱士》句意,但一點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覺得是從詩人內心深處自然流出的深情話語。這裡用典不僅貼切,而且靈活,巧妙。《楚辭·招隱士》中的王孫是淹留山中,辭賦作者是要招其離開山中歸家,而王維詩卻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來;《楚辭·招隱士》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而王維詩是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楚辭·招隱士》用的是直接感嘆句,王維改用疑問語氣,所傳達的感情便微妙、豐富多了。

「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裡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

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裡,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歸不歸」三字,有擔心、疑惑友人去而不歸,又有盼望友人明春歸來之意緒。在王維之前,南齊謝朓《酬王晉安》詩也用了《楚辭·招隱士》的句意,寫出了「春草秋更綠,公子未西歸」的句子。

第三句「春草明年綠」,有的本子作:「春草年年綠。」比較之下,「春草明年綠」更為美妙。它是全篇詩的警句。有了這一句,描繪出了詩人在柴扉中想像的這一片春草的綠色,使整首詩有了色彩,有了畫意,有了象趣,而詩人盼望友人歸來同賞明春山色的深情,便有了藉以寓託的鮮明美麗物象。「綠」字是詩眼,「明」字也妙。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的。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

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之《送友人》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彙總(附拼音+解析),這份資料,最好都背熟!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彙總(附拼音+解析),這份資料,最好都背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如何讓學生們在詩詞學習中集中注意力並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是很多語文老師都關心的問題。很多同學,對於古詩詞這一類都興趣不大。一旦同學們在詩詞學習中喪失了學習興趣之後,便難以集中精神,在課堂上做小動作、開小差也就難免,因此筆者認為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詩詞學習,首先最重要的事情就要在詩詞學習過程中開展有趣的活動或遊戲,藉此來緩解孩子們在詩詞學習上的枯燥無聊之感。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硬筆田字格版,列印出來,讓孩子邊背詩詞邊練字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硬筆田字格版,列印出來,讓孩子邊背詩詞邊練字一些家長都認為小學生不應該背那麼多課文,特別是詩詞,孩子們即使是背誦了全文,也不知道詩詞內容,他們認為詩詞背誦對於語文學習沒有多大的幫助,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 以硬筆楷書寫出的小學生古詩詞必背15首,太精美了,還帶著譯文
    以硬筆楷書寫出的小學生古詩詞必背15首, 太精美了,還帶著譯文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生們最愛的文體之一。在小學階段必背的詩詞有上百首,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但是以書法的形式展現出來更加優美,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十五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硬筆書法版),列印給孩子,背誦練字一舉兩得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硬筆書法版),列印給孩子,背誦練字一舉兩得都說字是一個人的第二張臉,可是我見現在很多小學生寫的字,那可真叫一個一言難盡啊,有彎彎曲曲如蚯蚓爬行的,有潦潦草草如雞抓的,還有東倒西歪如喝醉酒的,總之在考試中遇到這些難以辨認的字體時
  • 每天一首古詩詞|毛滂:斷雨殘雲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39首古詩詞。淚溼闌乾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斷雨殘雲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宋·毛滂《惜分飛.富陽僧作別語贈妓瓊芳》這是一首寫離別的詞,記錄著詞人的一段青春戀情。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 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每天一首古詩詞|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他曾在這裡送別朋友範雲,後來謝亭就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勞歌:原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唱的歌,後來遂成為送別歌的代稱。西樓:即指送別的謝亭。古代詩詞中「南浦 」、「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譯文及賞析唱完送別之歌你就解開行舟遠去,兩岸是青山紅葉,江水急急向東流。
  • 小學生背古詩詞時崩潰大哭,知名教授說了句大實話:這是老師的錯
    因為這樣的體驗,所以現在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也會要求我的學生背古詩詞。但近日,遼寧一位小學生的事,卻讓我的想法有些動搖。一位家長把自家小朋友背古詩詞時的視頻發到了網上,視頻中一位穿著藍色衣服的小學生背古詩詞時崩潰大哭,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還問著:「第三句可好玩了,為何要謝謝櫻桃啊?」
  • 書法集字,古詩詞15幅:登鸛雀樓,登樂遊原,渡漢江,山中送別
    每天不定時更新古今書法家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是「書法對聯詩詞國畫」的責任和奉獻,歡迎大家的品讀。今天分享書法集字作品,古詩詞15幅,行書文徵明體。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多轉發,多交流!5言詩詞-登鸛雀樓(王之渙),5言詩詞-登樂遊原(李商隱),5言詩詞-渡漢江(宋之問),5言詩詞-哥舒歌(西鄙人),5言詩詞-行宮(元稹)5言詩詞-靜夜思(李白),5言詩詞-鹿柴(王維),5言詩詞-山中送別(王維),5言詩詞-聽箏(李端),5言詩詞-問劉十九(白居易)
  • 小學常考必背古詩詞80首(附拼音)!一天一首,強烈建議人手一份
    小學常考必背古詩詞80首(附拼音)!一天一首,強烈建議人手一份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前前後後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那時候起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及詩詞歌賦就被流傳了下來,而現在這些文學作品早已進入義務教育的學習內容,從小學開始就必須要學習掌握的。
  • 王維的《山中送別》,人人都能背,您能讀出其中的妙處嗎?
    王維的《山中送別》,是送別詩中五言絕句的代表作。大家對這首詩都非常熟悉。那麼,這首詩有何妙處呢?1、山中相送罷在山中送走了好友。通過「罷」字,我們知道送別的過程已經結束,詩人是寫送別之後的情景。這就更奇怪了:送別的時候,詩人為什麼不問朋友?難道當時沒有惜別之情?當然不是。但我們可以推斷:送別之時,詩人的感情沒有現在這麼濃烈。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詩的絕妙之處就在於以動襯靜,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對具體景物的描摹,山之巍峨,水之靈秀,古樹之參天,飛瀑之氣勢。但這首詩卻別出心裁,描寫了一座「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山。層巒疊嶂,看去似乎空無一人,然而卻不時有人的朗朗笑語傳來。
  • 賞析唐詩《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唐]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包含對友人深厚的感情,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雖是首送別詩,卻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而是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
  •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每天一首古詩詞|辛棄疾: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勝雪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目裡的茂嘉十二弟是辛棄疾的族弟辛茂嘉,他一心北伐抗金,卻反被貶到更南的廣西。聯繫到作者辛棄疾堅定抗金的一生,我們就可知道,這首詞並非一般的贈別詞,而是借題發揮,抒發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全詞由三種禽鳥的悲啼聲開頭,營造出了一種悲惻的氣氛。
  • 小學生專屬的詩詞大全|詩書同練,一舉兩得
    新版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90首小學生專屬的詩詞大全聽、讀、寫、背,全方位提升孩子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套書涵蓋了新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必背古詩詞129首、新課標小學階段必背古詩詞75首、新版小學語文大綱必背古詩詞80首,去重後共收錄190
  • 唐詩來了|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山中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山中送別的詩意 山中送別這首詩什麼意思
    《山中送別》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不舍之情,整首詩淺顯易懂,卻不俗套。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首詩吧。  《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每天一首】之《宿新市徐公店》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這裡水陸環繞,舟車通利,是作者離開臨安去建康任所,或從建康返回臨安述職的必經之地。作者途經這裡,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見景生情,有感而發,於是賦寫這組詩。 古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