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自覺跨越數字鴻溝 學會「玩」手機精神好自信足

2020-12-26 北晚新視覺網

「孩子告訴我這兒有人教怎麼使手機。我說那教我這樣的,還不得把老師氣壞嘍!」年過七旬的張老太太坐在第一排,邊點擊手機屏幕,邊和同桌一位大爺低聲嘮著。

「嗨,一會兒就忘!」點了幾下,她連連搖頭,翻看起剛才勾畫的筆記,語氣中有煩惱還有些許驕傲。「大孫子給買的新手機,咱哪會使這個呀,記筆記我都直出汗……」

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在今年尤為凸顯。而在奔騰向前的時代洪流中,有這樣一群人或架通行橋梁,或做拐杖攙扶,給予暖心陪伴。

清源街道興舍服務空間,志願者韓靜正耐心為老人講解如何使用手機預約掛號、網上購物。

困難

剛看完說明屏幕就黑了

大興區清源街道興舍服務空間開設的老年手機課上,十幾位老人會聚一堂,主講人韓靜正講解如何使用手機預約掛號。

老花鏡是必需的,不然就得將手機舉遠;上了年紀,屏幕上小按鍵又不好「戳」;更別提一個個程序了,經常記住一步忘了下一步……

興舍工作人員特意發放了紙筆,老人們努力捏住筆桿,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塗塗畫畫。當記者靠近觀看一位老人的筆記時,她有些害羞地笑笑,「你們多好啊,什麼都會。」

興舍的手機課每周一次,而在康宜園社區服務站,負責老年、低保等工作的社工胡小京,早已在日復一日中勾勒出老人使用手機的「典型場景」。

以打開手機微信裡的北京健康寶、掃碼登記為例,老人掏出手機,屏幕亮起,眯著眼睛輸入密碼,尋找一番進入微信,然後就是長久的停頓。

因為此時老人需要回想,得點「發現」再到「小程序」再到健康寶,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待點開後,彈出的「聲明」老人不免要細細閱讀,由於半天沒操作,屏幕黑了……

胡小京感慨,自己做社工之前,從沒像現在這樣,每天關注的都是老人,也從沒有意識到,老人原來是這麼「慢」。

保障

社工成居民萬能幫手

作為服務站社工,胡小京和同事們可以說是康宜園社區居民眼中最可信任的「萬能選手」。家裡煤氣沒有了、報警器沒電了、需要保潔、維修、保姆,大伙兒都願意先尋求服務站的幫助。

而在形形色色的代辦事項中,胡小京發現,越來越多的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將她視作智能操作遇到障礙時的首選求助對象。要麼清理緩存後微信群找不到,要麼不小心關了流量,出門上不了網,或者誤刪了軟體裝不回來……有位住在服務站隔壁樓的阿姨,一兩個禮拜總得找她一回。

還有合唱隊的阿姨,下載歌曲不會存U盤或者清理空間,要依賴胡小京來搞定。見她處理妥當,筆記本電腦出了問題也會慕名抱到她這兒。

疫情期間,遇到空巢老人登門求助,胡小京更是義不容辭。她用自己的手機幫老人註冊、掛號、墊付費用,保障老人及時就醫。

在服務站工作3年,遞到胡小京面前的手機不計其數。它們型號、品牌各異,甚至不乏存滿了未讀簡訊的老人機。同時還有一句手機主人們說得最多的話,「歲數大了,不會用,麻煩你們了。」

老人不自覺流露出小心翼翼的神情,令胡小京坦言挺心疼的。提供幫助的同時,她和同事們會極為注重對老人的態度。遇到覺得耽誤工作人員時間的,說上一句「沒事沒事,一會兒就好了」,遇到感慨自己「不行了」的,寬慰一句「誰都有不會的東西,很正常」。雖然簡短,卻能讓老人迅速得以放鬆。

在銀鶴苑,打從2016年就開始推行「銀鶴零距離」App,探索智慧養老,但從未中斷過線下服務。

「買菜、維修,好多都是老人不會線上支付,或者不敢綁定銀行卡,就由我們來操作、代付,老人再把現金給我們。」西城區大柵欄街道「銀鶴零距離」養老統籌調度中心主任馬乃篪告訴記者,除了普通老人外,銀鶴苑還承擔了街道45位「兜底老人」的照護服務,其中大部分手機操作都不靈光甚至沒有手機,陪同就醫、開藥都是工作人員來代辦。

「我們做的是引導,給有能力的老人多一種智慧生活方式,但不排斥其他方式。」馬乃篪介紹,開了線上服務後,線下服務的力度更大了。銀鶴苑全天24小時有人值守,熱線電話也全天候暢通,保障老人任何需求都可以隨時解決。

收穫

學會手機精神都變好了

在清源街道興舍服務空間,每周二下午的手機課已經講到了第8次,生活繳費、出行導航都有涉及。被老人們熱情稱作「老師」的主講人韓靜,其實是康馨園社區的一位居民。

「課程內容是參照我教爸媽用手機來設定的。」韓靜坦言,教爸媽用手機確實不易,反覆來回不知教了多少遍,還要注意對老人進行安撫、鼓勵。

在韓靜的堅持下,家中老人已經掌握了打車、掛號,乃至買菜購物等軟體。而學會相關操作後,韓靜發現老人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改變。「感覺就非常自信,在他們老夥伴面前,都很有底氣的樣子。」

疫情期間,看到老人出門辦事處處受阻,韓靜心裡不是滋味,萌生了要去幫助更多老人的念頭。了解到興舍可以提供服務場地,老年手機課便籌備開講了。從國慶後第一次只來兩三人,到後來小小活動室幾乎坐滿,在韓靜看來,學手機映射出了老人不與社會脫節的意願。

在銀鶴苑,近來每逢周末,也會有來自北京師大附中的學生們一對一輔導爺爺奶奶使用手機,15組名額往往不到兩個小時就會報滿。教學過程中,孩子們為老人講解各種基本操作,或者解答疑難問題,同時近距離聆聽和感受老人們的生活與心聲。

「她想學會使用手機,說學習可以延緩衰老……她告訴我,遇到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最近一次活動中,幫一位老奶奶解決了手機問題後,高一四班的陳朗琪和老人展開了愉快的忘年對話。

小姑娘認為,似乎自己從老人身上學到的更多。在活動感言結尾,她認真地寫,「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就是一個人在步入年邁後最好的樣子,是每個人都該學習的最好樣子。」

(原標題:有人幫扶 自己努力 老人要自覺跨越數字鴻溝 學會「玩」手機精神好自信足)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魏婧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真如鎮街道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預約掛號、在線訂票、出行導航……年輕人的生活標配,卻是橫亙在不少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在智慧型手機高度普及的時代,一邊,年輕人捧著手機玩出各種花樣,另一邊,不少老年人卻在「二維碼」前屢屢面臨尷尬,常有與社會脫節的煩惱。為積極回應老年群體的關切,解決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不會用、用不好等難題,普陀區真如鎮街道免費教老人學習智慧型手機操作,一經推出就受到老年朋友歡迎,幾乎期期爆滿,熱度空前。
  • 一堂智慧型手機學習課 幫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數位化時代,老人不能缺席。今天(1月8日),70多位老人共同參加了一堂智慧型手機學習課,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了解智慧型手機功能,學習使用各種生活類APP。
  • 如何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然而,在多數人享受數位技術紅利的同時,老年人在數字鴻溝面前的處境卻日益困窘:有的人因沒有智慧型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而遭到拒載;有高齡老人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到銀行櫃檯前進行人臉識別……在很多地方,數位化「局外人」現象令人頗為感慨。伴隨數位化浪潮興起的,還有一場老齡化浪潮。
  • 樂享新生活 看世界各國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
    為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韓國中央和地方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位於首爾市衿川區的木洞老人福利文化中心近日舉辦免費課程,由機器人教老年人使用社交軟體。課堂上,教學機器人為老年學員詳細講解社交軟體等各類手機應用的使用方法。此外,韓國政府還開發了無人售賣系統教學示範機器,由老師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各種無人售賣系統。首爾市數字財團還開展了「老老互助」項目。
  • 跨越「數字鴻溝」「60後」擁抱網際網路
    日前,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登上微博熱搜,關於老人如何適應智能化生活引發熱議。隨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你的父母是否也有適應智能化生活的困難?你是否會手把手幫助父母跨越「數字鴻溝」?當「90後」老網民遇到「60後」新網民,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聽「90後」編輯記者講講父母適應智能化生活二三事。
  • 文化場館「適老化服務」 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然而一些不熟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卻很難享受數位技術帶來的便利。智能技術和數位化服務就像一道無形的屏障,把他們擋在便利快捷之門的外面。面對老年人的「數字鴻溝」,上海文化場所的「適老化」服務做得如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來到本市多家文化場館,發現許多暖心細節。上午10點,上海博物館陸續陸續迎來參觀者。
  • ...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新聞資訊門戶
    江蘇南通:金融機構推「適老」服務,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2020-12-15 11:13:33 來源: 南通網 最近,一則暖心的銀行服務故事在江蘇南通金融業傳為美談:81歲老人施景程的一張江蘇銀行三年期存摺到期,但因出行不便
  • 社區服務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新華社蘭州12月12日電 題:社區服務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新華社記者崔翰超、何問75歲的鄭輝芳是一名退休教師,今年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甘家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當起了學生,上起了「智慧型手機課」。在此工作的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項目主管耿瀟表示,在實操過程中,老師還會給學員普及各類知識防止電信詐騙,幫助他們安全、放心地使用智慧型手機。隨著課程的開展和街坊鄰居的口耳相傳,來此上課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五次課程共培訓老人100人次。
  • 「我來教您用手機」服務超11萬人 公益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智慧型手機不會用、學會了第二天就忘了……這些都是老人面臨智能化社會常遇到的問題。「數字鴻溝」正在將老人與社會阻隔開來,如何幫助老年人擺脫「數位化鴻溝」,促使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信息社會,已經成為了擺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對此,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 90後淘寶客服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孟蝶搜索了很多商家,最終找到某國產品牌旗艦店有這樣的服務,她幫助葉老聯繫好安裝事宜。陝西農村一個60多歲的大爺,花了1500多元買了無人機,他說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看看世界,現在想用無人機的視角感受下大自然,但是因為操作問題,無人機飛沒了。孟蝶指導小二聯動商家通過GPS等方式幫助大爺找回。
  • 幫老年人跨越「鴻溝」,共享「數字...
    幫老年人跨越「鴻溝」,共享「數字紅利」 2020-12-17 11:15:52 來源: 南通網 網絡購物、網上預約掛號、手機行動支付……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大多數人可以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時,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面臨的卻是「數字鴻溝」的尷尬。
  • 【跨越「數字鴻溝」消費篇】南通:現金支付,還是手機支付?把選擇權...
    【跨越「數字鴻溝」消費篇】南通:現金支付,還是手機支付?她在日常巡場時發現,其實很多老年人有智慧型手機,只是苦於不會操作,店員就會主動上去,手把手教他們怎麼使用自助收銀設備。漸漸地,這部分老人也就加入了手機支付大軍。當然,使用現金在大潤發購物也是暢通無阻的。超市常設的人工收銀通道,會視人流量增減,最多的時候會開到20條,儘量減少老年顧客排隊等待的時間。
  • 高考模考作文|「百校聯盟」12月份聯考「數字鴻溝」主題原創作文
    2020年8月,一段「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公眾對於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窘境的熱議。對此,有人認為,老年人在網絡時代遇到了更多障礙,社會必須要管。也有人認為,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擁有一顆不老的心,老年人也能跨過「數字鴻溝」。還有人認為,數字時代需要跨過「數字鴻溝」的又豈止是老人。上述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重慶這個社區開了一堂課
    為幫助社區老人跨越數字鴻溝,12月21日,重慶紅糟房社區「開課」了。據介紹,該公益活動由貝殼公益推進,在全國已累計提供了11萬人次的教學幫助。在重慶紅糟房社區的「課堂」上,紅糟房社區黨委書記殷靚表示,社區積極引流社會各類便民服務資源,社區搭臺企業發力,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區域協同,持續推進公益志願便民服務。
  • 貝殼積極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科技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科技助老備受關注的同時,在2020年的年末,貝殼以「冬暖30城」為主題,號召全國的經紀人志願者在冬至日當周開展「我來教您用手機」,為全國老年人送去一份溫暖。  據貝殼公益調查數據顯示,視頻聊天是幾乎所有老人的需求,很多「空巢老人」通過學會視頻聊天功能,縮短了和子女們的感情距離。
  • 數字鴻溝下的老人們:恐懼心理導致對數字支付敬而遠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國2億多老人中,相當一部分正飽受「數字鴻溝」困擾,支付、看病、出行面臨諸多困難。有調研顯示,60歲以上人群中使用電子支付的比例僅為50%左右,尤其是在數位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中,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更加凸顯。
  • 市政協委員發問:怎麼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相關部門回應:看電視...
    長江網12月10日訊(記者汪甦 通訊員孫龍)「數字經濟勢不可擋撲面而來,特別是5G在社區治理方面的應用,提供了很好技術手段。比如微鄰裡,如何進一步發揮它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另外,有什麼具體舉措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 銅陵老年大學手機智能應用班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實施方案》提出,要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將加強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能力列為老年教育的重點內容。銅陵老年大學手機智能應用班以幫助老年人提高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和水平為目的,以教會老年人使用日常高頻手機軟體為方法,以做實做細老年人服務工作為追求,通過實地教學與線上應用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老年人在信息化過程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不會網上掛號、手機銀行難操作... 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咋填補?
    原標題:不會網上掛號、手機銀行難操作..... 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咋填補?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要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老年人為何頻頻遭遇數位技術鴻溝?又該如何跨越?
  • 跨越「數字鴻溝」,日本老年智能化服務的解法
    前一段時間,湖北一位老人冒雨到社保大廳用現金交醫保被拒的話題上熱搜後,另一位九旬老人被家人抬到銀行做社保卡人臉識別激活的視頻被發到網上,引發社會熱議。 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的困境早已存在,而現在以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