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13期
襟懷坦蕩的歐陽修
文/段建平
較早的時候,我便產生過一個念頭,想寫一點關於歐陽修的東西。可總是疏於自己的懶惰,又礙於自己的學識淺薄,所以遲遲不能動筆。近日翻看史書,歐陽修的名字又一次縈繞在我的心頭。我在想,既然自己不是評論家,只是一個讀者而已,也不是在品評歐陽修的為文和為人,只是寫一點粗淺的體會和認識罷了,那又有什麼可顧忌的呢?
唐代和宋代,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在這段悠長而厚重的史海裡,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傑出的文學家、詩人和學者,他們以頗多的經典作品而流芳於世,也讓廣大讀者記住了他們一個個不朽的英名。
歐陽修就是其中一個最具典範的代表。他不僅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還是一個造詣相當深厚的著名詩人,成就非常突出。從他眾多的作品中,我們不僅見證了他別具一格的創作藝術,而且也領略到了他非凡的才能和高超的智慧,更是讀懂了他同情人民、心繫國家開明正直的態度和抱負。可以說,歐陽修不愧為「唐宋八大家」名副其實的稱謂。在我國璀璨的古代文學宮殿中,歐陽修這個名字依然閃爍著不滅的光輝。
歐陽修(1007---1072)生活在北宋時代,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出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歐陽修幼年喪父,勤勞而善良的母親,在無情生活的重壓下,靠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了那個在風雨中飄搖的家。母親寧可自己挨餓,也要讓歐陽修苦讀詩文。
自幼天資聰穎的歐陽修深知母親的艱難,所以讀書非常刻苦勤奮,讀過的書能夠完整地背誦下來。24歲那年順利考中進士,從此踏入仕途。曾任西京留守制官、河北都轉運使等職,後在滁州(今安徽滁縣)、潁州(今安徽阜陽縣)、青州(今山東德州一帶)等地做官。歐陽修為官清廉,同情人民疾苦,關心國家安危。敢於直言進諫,從不屈服權貴。
歐陽修因勤勉於政,又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朝有一定的影響力,深得人民擁護和朝廷的器重。有地方官進京擔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後來又升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47歲時官至宰相。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和文壇領袖,更是北宋中葉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
歐陽修所處的時代,可以說是階級矛盾和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統治階級內部改革派和保守派鬥爭異常激烈。歐陽修對朝廷中那些大地主階級的特權思想深惡痛絕,極力擁護改革派的改良主張。因此,歐陽修在仕途上屢屢遭貶,可謂苦難重重。
面對文壇上諸多不合時宜的弊端,作為當朝文壇領袖的歐陽修,義無反顧地扛起了唐代古文運動的大旗,掀起了一個新古文運動的高潮。歐陽修根據時代的特點,果斷地提出自己的主張:文學應反映現實,為社會所用;文學要重視思想內容,反對華而不實的虛假文風:文學要有自己的個性特色,反對千篇一律的俗套模式。
歐陽修一方面拋出自己的主張,一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創作實踐。在他的帶領下,逐步扭轉了當時文壇上浮華侈麗的惡劣文風,從而使這次新古文運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從歐陽修的散文和詩歌來看,一些評論學家認為他的散文成就要高於詩歌,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也有同感,捧讀之後,感覺歐陽修的散文確實有著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鮮明的藝術特色。無論是狀物寫景,或是敘事抒情,都顯得雄渾大氣而充實,不僅意境高遠,而且有較強的感染力。
有人說,歐陽修的散文受韓愈文風的影響較大,其實,他和韓愈的散文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比如,從韓愈著名的散文《師說》中,我們讀到的是滔滔雄辯之後的淋漓痛快之感;而從歐陽修的經典散文《醉翁亭記》中,我們讀到的卻是委婉含蓄中的娓娓而談。歐陽修巧妙地避開了韓愈散文求奇好異的文風,彰顯出他自己散文敘事簡潔明了、議論深入淺出、章法變化曲折、語言輕快且韻調和諧的寫作手法,這也是歐陽修散文創作特色的關鍵所在。
歐陽修之所以經典作品頗多,是因為他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寬厚的思維眼界,更是因為他勤奮努力、文不厭精的文學創作態度。據說,他在寫《醉翁亭記》時,開頭第一段描寫處在群山之中的滁縣自然景色用了足足六十個字,在經過數次修改後,卻變成了「環滁皆山也」極其精煉的一句話。他這種精益求精的創作精神,為後世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儘管歐陽修詩歌成就抵不過他的散文成就,但也是成就斐然。他如行雲流水般吟詩作賦的水平,深受世人欽佩之極。有一則歐陽修妙語戲蠢才的故事,足以見證歐陽修詩歌創作的高超才能。
當時,在汴梁城(今河南開封)有一個浪蕩公子,平日喜歡信口謅幾句順口溜,便以「詩才」自居,不但妄自尊大,而且目中無人。他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要找歐陽修比比高低。
在尋找歐陽修的途中,他發現有一株枇杷樹,不禁詩興大發,搖頭晃腦地吟詠起來:「路旁一古樹,兩朵大丫杈。」吟完這兩句,卻怎麼也想不出下文了。正巧歐陽修路過此地,便隨口替他續出下兩句:「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這個浪蕩公子聽後連連點頭稱頌:「對的不錯,不失我的原意。想不到你還能吟幾句,可真是詩人興會啊。」他不知道這個人就是歐陽修。
更沒想到的是,歐陽修偏巧又與他沿湖結伴而行。當看到湖中一群鵝在戲水時,浪蕩公子又作起詩來:「遠看一群鵝,一棒打下河。」吟罷之後,又抓耳撓腮沒有了下文。歐陽修甚覺好笑,快速對出了下兩句:「白翼分清水,紅掌踏綠波。」浪蕩公子聽後不覺一驚:「看來老兄肚裡還真有點貨,竟能懂得我的詩意,那我們一同去找歐陽修比試比試吧!」
他二人來到渡口,登上小船,浪蕩公子詩興又來了,竟高聲吟詠道:「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歐陽修一聽,忍不住哈哈大笑,衝這位浪蕩公子說道:「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羞(修)。」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歐陽修是一個寬大為懷的人。在同朝議事時,難免有一些政見不合之人,比如司馬光、王安石等,他們固執己見,想方設法排擠歐陽修,讓歐陽修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而歐陽修品德修養極高,不僅性情敦厚、襟懷坦白,而且從不計較個人的恩怨,總是大局為重。
當他知道有人背後拼命在詆毀自己時,不僅沒有去責怪別人,更沒有伺機報復,而總是看到別人的長處,尋找自己的不足:「可能是我的過錯吧。」當得知詆毀自己的人死了,歐陽修又主動給他撰寫墓志銘,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朋友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歐陽修這種以德報怨、寬大為懷的高貴品格,連同他優秀的經典作品,贏得了後世人無比的欽佩和敬重,也讓人們永遠記住了這個閃光的名字---襟懷坦蕩的歐陽修。
作者簡介
段建平,筆名清流,1979年12月入伍在青藏線,2000年轉業在鄭州市水利局,歷任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三級調研員。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黨的生活》《鄭州日報》《西藏日報》以及新媒體平臺客戶端。
徵稿啟事
為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推動鄭州市作家、文學工作者和廣大文學愛好者之間的交流,進一步發展和繁榮鄭州市的文學創作,為把鄭州建設成國家中心城市發揮文學「宣傳鄭州、展示鄭州」的作用,「讓鄭州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鄭州」,2020年9月正式出刊,每周兩期,每逢周二、周五推出。《鄭州文學》除了發表小說、詩歌(詩詞)、散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雜文、隨筆、文學評論外,還開設有以報導鄭州文壇信息為主的【文壇資訊】,以交流創作經驗為主的【文學主張】,以發表文學青少年作品為主的【新人新作】,以反映鄭州從古至今社會萬象為主的【鄭州故事】,以展示鄭州作家形象為主的【作家剪影】,以及充分利用網絡視頻優勢的【朗讀時空】等欄目。對於書寫鄭州當代歷史、文化、社會、生活、人物和城市建設的文藝作品優先採用。文字稿一般要求在3000字以內,詩不超過80行,特別優秀的可適當放寬。來稿一律要求電子文本。末尾請附作者生活照一張,作者簡歷200字左右,並註明通訊地址、聯繫方式(電話、微信)。所投稿件優先編入《**年度鄭州文學優秀小說年選》《**年度鄭州文學優秀散文年選》《**年度鄭州文學優秀詩歌年選》《鄭州文學》熱情歡迎工作、生活在鄭州市(九區六縣),以及鄭州籍工作、生活在外地的作家、文學工作者和及全國各地文學愛好者踴躍投稿,並積極參與訂閱。來稿郵箱:zhengzhouwenxu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