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福建搭上季後賽的末班車,本賽季被給予厚望的深圳男籃,徹底和季後賽無緣了。
禍不單行的是,在昨天的比賽中,已經失去季後賽資格的深圳隊再遇傷病魔咒,沈梓捷肩部老傷復發,盧藝文同樣傷退。
相比起賽季初提出保4爭2的口號,如今在積分榜第13的深圳隊。感受了一回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國內第一雙塔的高帽是時候摘下來了,沈梓捷+李慕豪的組合在天賦上配得上這個稱號,但論即戰力上,還缺了點味兒。
李慕豪的天賦是肉眼可見的,也是被俱樂部和國家隊培養多年的對象。2米17的身高,身體協調性和移動能力卻是大高個中佼佼者。單論天賦,男籃前主帥張斌的評價是,比王哲林和周琦都要出色。所以,才有了實訓NBA的機會。
沈梓捷身體天賦不亞於李慕豪,他的運動爆發能力更出色,下快攻和籃下暴扣就成了日常操作。2米20的超大臂展是內線防守大閘的標準配置,也有了中國大鳥的名聲。
縱然天賦溢出,但兩人的共同問題是,自主進攻能力一般導致進攻手段單一。論背身能力,兩人沒有韓德君紮實;論外線投射,兩人沒有周琦的多樣化;論籃下腳步,兩人沒有大王的靈動。
快下+罰球+二次進攻+吃餅,如果只能靠這樣的方式存活,那隨著年齡和傷病的問題,天賦的優勢只會走下坡路。
當然,把兩人和目前國內一線內線比較確實是嚴苛了。但作為準一線的兩人,在本賽季的掙扎其實也有球隊的因素。
賀希寧和楊林禕都是進攻強於串聯的風格,在失去外援拜克斯之後,深圳的比賽節奏拉垮了,內線群也陷入無人餵餅的僵局。
這個時候最該被懷念的就是那個被很多人無腦黑的男人---於德豪。於德豪曾作為杜鋒在國家隊紅隊的首發後衛被很多球迷嘲諷,但在聯賽中,他其實是一個合格的防守者和不錯的串聯者。從數據上看,在出場時間和前兩位後衛一樣的情況下,於德豪的助攻數是他們各自的兩倍。而他像瘋狗一樣的防守態度,則在一定程度上給球隊注入了積極的一面。
這點很多人都有提到過,這要從主教練王建軍說起了。王指導素有儒帥的稱號,不與裁判爭辯,不對球隊發火,佛系主帥是球迷對他的愛稱。也許這樣的風格能讓球隊表面上挺融洽得像群綿羊,卻成不了嗷嗷叫的野狼。
即便擁有雙塔,深圳的場均籃板球僅以42.7個排在聯盟倒數第四。籃板球和什麼有關,除了身高和卡位,積極性就是最大原因。
雙塔的迷失只是深圳隊沒有達到球迷預期的一個映射,如同整支球隊一樣,看似高大威猛,紙面實力列聯盟前列,卻依然無緣季後賽。
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天賦滿滿的深圳隊應該思考的,或許是讓這群年輕人如何錘鍊技術和意志態度。如同本賽季深圳隊的兩次讀秒絕殺一樣,它固然像年輕人的天賦一樣有霎那間的無限美好,但勝利終需要一場場更踏踏實實的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