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熙寧變法: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2020-12-17 騰訊網

宋神宗熙寧六年,王韶率宋軍攻破河州,隨後,盤踞在岷、疊、洮等地吐蕃殘部向宋軍獻城投降。至此,歷時四年的「熙河開邊」暫時告一段落。

在此役中,宋軍攻佔宕、疊、洮、岷、河、熙六州,收復河湟故地兩千餘裡,堪稱是北宋建國以來主動出擊打的最為光彩的一戰

儘管宋軍在熙河開邊中表現的很不錯,但在開戰前,宋神宗其實心裡很沒底。

畢竟宋軍只適合打防禦戰,一到了主動出擊上就打的稀裡譁啦了。遠到太宗皇帝的高粱河之敗,近到圍剿西夏的幾次戰役,神宗心裡都跟明鏡似的。

因為心裡沒底,所以就很猶豫。就在宋神宗為打還是不打的問題而絞盡腦汁時,有一個人站出來幫他做出了決定。

他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王安石。

王安石對於這場戰爭的勝利是志在必得,認為此戰必能收復河湟故地。也正是因為王安石堅定不移的支持,使宋神宗最終同意了王韶的計劃,出徵熙河六州,收復河湟故地。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王安石如此的底氣十足,是梁靜茹給他的勇氣嗎?

答案是否定的。

他的勇氣不是來自梁靜茹,而是來自於他領導的已經推行四年的熙寧變法。

(熙河開邊局勢圖 | 圖片來自於網絡)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在今江西省)。

王安石出生於仕宦家庭,也算上是一個官二代。這孩子打小就聰明,兒時就可謂是「天資聰碩,博覽群書,下筆成文」,可以說是與後來自己筆下少年方仲永不相上下。

不過王安石的父親老王比方仲永他爹強多了,見孩子這麼聰明,更是加強了對王安石的思想文化建設,有事沒事呢就領我們的小王安石出去看看,開闊開闊眼界。

外面世界的景色很美好,但外面世界的社會現實很悲慘

王安石在跟隨父親宦遊各地,見識了當時社會種種不合理以及黑暗的一面後,他意識到,這個國家生病了,需要一名醫生來「望聞問切」對症下藥。

王安石的變法之心在此悄然播種。

慶曆二年,年僅二十二歲的王安石一舉中的,摘得狀元。但因為他文章中的一句「孺子其朋」引起皇帝宋仁宗的不滿,被降為了第四名,授淮南節度使判官一職。

在滿三年任期之後,王安石毅然放棄了京試入琯閣的機會,調為鄞縣知縣。

鄞縣,可以算是王安石變法的起點。

在鄞縣,王安石立足於本地的實際情況,大膽嘗試改革,興修水利,發展教育。經過三年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安石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此後,王安石先後擔任舒州通判和常州知州。在這兩個地方,他也先後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毫無疑問,王安石的試點改革搞的很成功。

王安石也因此信心滿滿,他堅信,自己就是上天送給這個國家的神醫,通過自己的「望聞問切」和對症下藥使這個國家重新煥發生機。

可現實會按照理想按部就班的進行嗎?

(王安石畫像)

熙寧元年(公元1067年),年僅20歲的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其實早在即位前,就已經聽說了王安石的種種事跡,對王安石很是仰慕,算的上是王安石的小迷弟了。神宗即位後,也意識到局勢的危急,國家此時已是病入膏肓,必須猛藥去痾進行改革。

神宗想改革,王安石也想改革。於是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熙寧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次年又拜他為相,正式拉開了熙寧變法的序幕。熙寧變法又稱為王安石變法,其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富國之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輸法。

強兵之法:保甲法、裁兵法、將兵法、保馬法、軍器監法。

取士之法:改革科舉、整頓太學、唯才用人。

詳細的變法內容我就不在這裡一一贅述了。王安石變法內容也算是開對了方子,針對北宋存在的「冗官、冗兵、冗費」和「積貧、積弱」等問題對症下藥。

理想走到一步,可以說是美好的。但很快,王安石就體會到什麼是「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

(宋神宗畫像)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王安石的變法行動毫無疑問的受到了既得利益者的阻撓和反對。

面對強大的守舊勢力,王安石憑藉神宗的支持毫不手軟,來一個幹一個。但這位「拗相公」的性格缺點也隨之顯露出來,並最終為其變法失敗而買單。

在變法初期,凡是對變法持有疑問和異議者,王安石必除之而後快。這種做法毫無疑問的放棄了爭取中間派的機會,將自己推到所有人的對立面,使守舊勢力進一步團結和壯大。變法被群起而攻之的伏筆也在此埋下。

王安石的好友司馬光雖然對變法的提出異議,但他也曾支持過範仲淹的「慶曆新政」,絕非一個因循守舊之人。司馬光連續三次給王安石寫信,表明自己的看法以及變法可能出現的問題,循循善誘,委婉剖析,長達三千餘字。而王安石卻僅以三百字的《答司馬諫議書》回復,其語言犀利讓司馬光徹底寒心。王安石與司馬光的新舊之爭演變為意氣之爭也由此開始。

此外,自己的昔日上司韓琦、富弼,舉薦人歐陽修,甚至自己的親弟弟王安國都對新法持有異議而遭到排擠乃至流放。

王安石也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以引起朝中大多數人的不滿,所以他開始嘗試從原有的官僚隊伍以外選拔自己的支持者。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王安石選拔的呂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呂嘉問、蔡京、李定、鄧綰、薛向等人品德皆有問題。其中章惇、蔡京兩人還榮獲「靖康之亂」罪魁禍首的稱號

有這麼棒的變法官員隊伍,新法會實行成什麼樣子也就不得而知了。

以王安石最引以為傲的「青苗法」為例。「青苗法」的本意是在青黃不接的時候,農民可自願接受官府提供的低於市面利息的貸款。這樣既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又可以使農民免於高利貸的迫害。這可以說是王安石在鄞縣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但並非每個縣令都是王安石。

「青苗法」在某些地方實行時儼然變成了官方高利貸。說好的自願借貸變成了強制借貸,說好低利息也變成了高利息。更有甚者,農民若是還不起錢,便有官吏上門鞭撻。好好的一個政府結果變成了一個放高利貸的黑社會。

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耕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哪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蘇軾

毫無疑問,王安石的變法正在一步步偏離正常的軌跡,此時的新法與其「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初衷相去甚遠。

(蔡京雖是奸臣,卻也寫得一手好字,是宋四大書法家之一)

前面說到,神宗是王安石變法的最大支持者。神宗的態度對變法的推行也就顯得事關重要。換言之,熙寧變法的軟肋其實就是神宗皇帝。只要守舊派使皇帝對變法的信心產生動搖,變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清楚了這一點,守舊派也開始了對新法的反攻。

熙寧七年,天下大旱。一個曾被王安石提拔的看門小官鄭俠趁此機會向神宗進獻了一幅《流民圖》。此圖中的流民可謂是慘不忍睹:易子而食、橫死街頭者比比皆是。神宗見了此圖後更是心如刀絞。

鄭俠見神宗大為震動,便進一步獻言,將天災嫁禍到王安石變法身上。並且還賭咒發誓說,如果廢除新法後十日之內不下雨,皇上可斬此頭於城門之上,以正欺君之罪。與此同時,被王安石得罪的蘇轍、韓琦等人也紛紛發起進攻,請求神宗廢除新法。

剎那間,山雨欲來風滿樓

最終宋神宗迫於壓力,下詔暫停新法,熙寧變法宣告失敗。

而主持變法的王安石先後於熙寧七年和熙寧八年兩度罷相,最終接受了這骨感的現實,隱居於南京中山半山堂,抑鬱而終。

縱觀王安石一生,有少年遊歷匡扶天下的鴻鵠之志也有施政鄞縣大膽革新的銳意進取有當堂拜相指點江山的揮斥方遒也有理想碰壁隱居山水的孤單落寞。其主持的變法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三冗兩積」的局面,卻也打開了王朝末期新舊黨爭的「潘多拉魔盒」,為後來的「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居廟堂之高卻不知江湖之遠,處江湖之遠又不知廟堂之高

王安石的變法給我們留下太多的經驗和教訓......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麻煩點個在讀以示鼓勵

參考文獻:

金聲:《王安石變法》

朱虹:《改革家王安石》

霍昇平:《論熙河之役》

孫錦程:《臨川先生的悲劇:熙寧變法失敗原因再探討》

李滿星:《王安石變法為何失敗》

相關焦點

  •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變了味兒」的王安石變法已成害民之法
    比如商鞅變法,比如戊戌變法,再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王安石變法等等,但是,變法會嚴重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阻力重重,除了商鞅變法外幾乎所有的變法都是以失敗告終。變法的目的除了對國家和皇帝有利,大多變法不是有利於百姓嗎?為什麼就連底層的百姓也痛恨王安石變法?這還要從變法的原因說起。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嚴重,朝廷已經入不敷出,不得不有所改變。
  •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中本聰號海上公寓告吹
    那就是,這個項目以失敗告終,中本聰號將最終前往印度拆船廠拆除。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Romundt感嘆道:「世界適應新思想的步伐太慢!」
  • 改革者的命運:從「慶曆新政」到「熙寧變法」
    這實際上已經註定了「慶曆新政」必然的失敗。從慶曆三年(1043年)入主朝政,到慶曆五年(1045年)初被排斥戍邊,短命的「慶曆新政」不僅是範仲淹個人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負被現實擊得粉碎,也為積貧積弱的大宋帝國不可救藥的衰落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 街頭足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講真,對於這款街頭足球,雖然說產品本身確實是有那麼點兒朝著電競上去發展的樣子,可惜無奈產品自身品質不夠,定位也相對來說偏小眾一些,同時再加上一些運營的迷之操作,總而言之,就如同這篇文章的標題一樣——理想很豐滿
  • 【諾埃爾續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諾埃爾接受這份資質報價就意味著承擔了新一輪的風險,這是一場賭博。
  • 深圳男籃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
    感受了一回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王安石與熙寧變法
    仁宗嘉佑元年為群牧通判王安石與熙寧變法 ,歐陽修於《再論水災》,以王安石、包拯、張環、呂公著四人共薦,贈詩曰:「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
  • 武漢卓爾 | 理想太豐滿  現實很骨感,卓爾進球得拼命
    理想太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一敗,保級的壓力真是越來越大了!我們有能力去改變現實!期待李行早點回歸賽場
  •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變法,究竟是利民還是亂天下
    王安石作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其最出名的還應該是他主持的變法,貴為宰相的王安石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變法,但最終卻鬱鬱而終,究竟何因? 熙寧變法(旨在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由此而生,王安石主張發展生產,富國強兵。
  •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代梟雄趙雍餓死沙丘,只因忽略現實
    他此舉是有目的存在的,他是為了自己更大的野心,可他忽略了現實因素。 趙雍更大的野心是秦國,他想以趙國實力對抗秦國,與秦國一決雌雄!《史書》載:「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西北略胡地,雲中、九原直南襲秦,這是多麼宏偉的夢想與野心啊!這樣一來就能理解他為什麼自立主父了,他可能認為每天混在朝堂之上束縛了自己的雙腳與野心。
  •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盤點2019年那些倒下的機器人公司……
    機器人公司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從構思不當到燒錢、執行不力,建立和運營一家可持續發展的機器人公司十分具有挑戰性。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需要技術專長、團隊建設和業務敏銳度的結合。達到客戶的期望可能是最艱巨的任務。雖然該公司一直在銷售產品,並在全球設有辦事處,但仍然不得向現實低頭。總部位於丹麥的Blue Workforce由PrebenHjrnet於2012年創立,它製造了Ragnar合作機器人,該機器人的設計目的是讓中小型企業負擔得起,並已用於取放作業,主要用於食品加工。
  •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希望卻依然在路上
    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當中國金花今年有15人強勢出徵澳網,9位資格賽選手無一人突圍,提前令人感受到一絲現實的殘酷。再往後,中國6位躋身正賽的金花逐輪遞減,首輪王雅繁與彭帥出局,次輪鄭賽賽與朱琳出局,第三輪張帥兩盤領先均被逆襲出局。希望又肩負在王薔一人肩上,一如去年的美網賽場,「美薔」成為女單賽場最後一位金花。
  • 素材 · 歷史 | 熙寧變法——超越時代的「供給側」改革
    文/ 張波男( 湖南師大附中高新實驗中學教師)  1070 年,宋神宗熙寧三年,大年初一。  燈籠高掛,人來人往,喜氣洋洋,好一幅熱鬧的節日場景。  帶著酒後的醉意和對未來美好帝國的暢想,一位參知政事寫下了節奏輕快、意氣豪邁的絕句《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三招讓你不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想到又做到
    ,「每天運動1小時」,「每周1本書」,「半年練好英語聽力」等等,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這種普遍存在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一個人過去所 有的生意都失敗了,他會認為他是個失敗者,如果他持續這樣的,那麼他很
  • 熙寧變法,為何司馬光能笑到最後?是王安石真的鬥不過他嗎?
    王安石變法失敗實則是沒有得到神宗皇帝的全力支持,是鬥不過天下官紳,絕非鬥不過司馬光,話說回來,司馬光為何成為王安石一生中最大的政敵呢?王安石與司馬光畫像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固然是因為變法損害了宋朝上下全體官紳的利益,但缺乏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以及與其「學術不正」也大有關係。
  • 現實太骨感,所以理想要豐滿!
    微胖身材越來越受大家的喜歡,大多數男人做出驚人一致的選擇,左邊的女孩是他們理想的女朋友形象,其實不只是中國男人,其他國家的選擇也是如此!因為現實太骨感了,所以,理想應該是「滿」的!事實上,男人喜歡腰細、腿長、胸大這是事實!微胖只是胸大的藉口,美麗可愛,在性感面前毫無價值!男生說自己略胖,但從來沒有真正胖過,就像女生說你可以沒錢一樣,但是要有上進心,但是你不能真的很窮!為什麼喜歡有點肉肉的女生?不得不說這個所謂的「微胖」女孩,除了更受歡迎,還會有其他優勢!
  • 北宋大儒王安石,為何變法失敗?原因:時間不對,操之過急
    北宋變法大儒王安石:一個富有爭議,劃時代政治改革家。變法失敗錯在時間不對,歸於操之過急!文意配圖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封建社會體制太腐敗,貪官汙吏太多。來看看他們是怎樣利用變法層層盤剝愚弄老百姓的吧!如此,所推行新法也就成了與民爭利的霸王條款,這些變法過程中的時弊,王安石以一已之力又怎麼能對付得了,雖然北宋政府財政收入增加了,迎來了百年難遇的繁榮,可這景象是犧牲民眾利益而來的,國富而民窮。由此,不難想像民眾是多麼的恨王安石了,加上保守派從中又興風作浪。變法也就無法繼續,失敗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時局時政不對付,變法基礎條件太差。
  • 宋朝的醫學教育改革,熙寧變法帶來的醫學發展高潮
    宋朝時期發生了著名的熙寧變法,這次變法的目的是意圖改變宋朝經濟上的巨人,軍事上的矮子的現狀,改革自然是多方面的,醫學改革自然也包括在了其中。熙寧變法後,宋朝設立了太醫局,負責皇家子嗣的身體健康,太醫局屬於太常寺的部分,由太醫局負責統領管轄。
  • 李悝和吳起變法,都以失敗告終,為何只有商鞅變法成功?
    在古代如果一個國家想興盛必須要主張變法,以到達剔除腐敗政策,弘揚公正高明的政治主張,李悝在當時的魏國,對面國家的破財,政治弊端展露無疑,他知道國家到了一個不得不變更的地步,所以他開始慢慢在主張國家發生改變,不能再像之前一樣管理下去,所以他站出來了,他開始在魏國伸張變法的優勢。
  • 「印度中心論」一個印度永遠無法實現的美夢,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中心支配地位」國家的觀點,在英國具有廣泛的認同,經「旁遮普、印度河和恆河,到紅海和馬爾他島」,把這一極為廣闊的陸地、海洋連成一片,這是英國理想的殖民體系。印度不僅是大英帝國東方殖民體系中的政治、經濟中心,而且是英國向亞洲及印度洋沿岸地區進行殖民擴張的戰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