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今年是公元2019年),公元元年正處於我國西漢時期,在位皇帝為漢平帝,這一年是漢平帝元始元年
先說明一下,中國古代沒有統一的紀年,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公元2018、2019都是西方傳進來的紀年方式,所以沒法用現在的曆法去解釋公元元年到底是中國古代的那一年,只能說公元元年是中國西漢漢平帝元始元年。
「公元紀年」又稱「基督紀年」,是以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穌出生之年作為紀年的一種曆法,曾經被稱之為「西元」。周杰倫在2001年的單曲《愛在西元前》中的「西元」就是指的公元。
(公元紀年就是基督教的一種紀年方式)
在漢代之前,中國人都是通過君王進行紀年。例如在周代,古代在記錄周代歷史時就常用周文王某某年,周武王某某,秦昭襄王某某年。
而到了漢代,漢武帝發明了年號,在漢武帝十九年時,漢武帝使用了中國歷史第一年號——「建元」,此後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皇帝的年號進行紀年。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個皇帝可以使用很多年號,例如漢武帝就有11個年號,而武則天小姐姐更是擁有有18個年號。要知道武則天一共在位才21年,21年換了18個年號,平均一年多一點就會換一個年號,武則天甚至曾在一年之中更換多個年號,可以說是「換號狂魔」。
經常更換年號對於臣民來說非常麻煩,比如說在公元694年,武則天使用新年號「延載」。這一年就是「延載元年」,從這一年開始,當時武周的臣民就要使用「延載」進行紀年了。
但是僅僅過了一年時間,武則天就是改年號「證聖」,臣民們又要使用「證聖」紀年。而這個年號使用僅僅兩年後,武則天又改年號為「天冊萬歲」,紀年只能重新計算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於年號泛濫對民間的困擾,於是下令推行「一世一元制」,即一位君只能使用一個年號,不得在隨意更改年號了。
(底層出身的朱元璋還是非常體會老百姓疾苦的)
從此之後,明清兩代的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明英宗除外,明英宗曾有「正統」、「天順」兩個年號),人們也皆是使用年號來稱呼明清皇帝,例如:洪武皇帝、萬曆皇帝、崇禎皇帝、乾隆皇帝。
年號紀元制度一直持續到1912年清廷倒臺,中華民國建立後改用西曆,使用「民國紀年」。
(辛亥革命後,年號紀年被徹底廢除,此後雖然出現了袁世凱復闢和溥儀復闢等事件,但他們的年號從來不被承認)
公元紀年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採取的一種紀年方式,它是以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穌的誕辰之年作為起始點,這一年被稱之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到今天距離耶穌誕辰已經過去了2019年,所以今年也就是公元2019年。
不過公元紀年法並不是耶穌一出生時就是開始使用了,這種紀年方式是伴隨著基督教在歐洲的擴張而出現的。
公元紀年法起源於公元6世紀時期,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信徒,為了預先推算「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耶穌誕辰於古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284年的說法(這只是他推算的,並,耶穌真正的誕辰時間現在還存爭論),主張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年方法,這個提議得到了羅馬教會的大力支持。
到公元532年,教會把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
公元1582年,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頒布了「格里高利曆」,正式採用以耶穌誕辰為起始點的紀年方式,公裡紀元也迅速被歐洲基督教國家採用。後來隨著西方國家的擴張,公元紀元也逐漸被全世界所採用。
其實我國在民國建立後也是採用西曆,也承認公元紀年,但是還是主要使用「民國紀年」,直到在新中國成立後,在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上一致決定採取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方式,至此中國的紀年方式與西方世界完全一致。
順便說一句,當初中國民國建立之時,革命黨人討論過多種紀年方式,其中包括「黃帝紀年」(今年是黃帝紀年4716年)和「孔子紀年」(今年是孔子紀年2570年)。不過在幾經爭論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並行的方式(當時稱之為「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