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不再丟失!國際失蹤兒童日,家長必須這樣保護孩子

2021-01-15 首都教育

5月25日,是「國際失蹤兒童日」。


1979年5月25日,美國一名少年在上學途中失蹤。他的父親為尋找兒子想盡辦法,甚至將兒子照片印在了所有牛奶瓶上。


事件驚動全國後,最終促使政府在1983年宣布5月25日為兒童失蹤日,並開始在全國範圍組織部門,協調政府力量,應對兒童失蹤問題。


後來這一形式被許多國家所借鑑,最終形成「國際失蹤兒童日」。


近日,一位母親找回失散多年兒子的感人故事獲得社會廣泛關注。


1988年10月17日,李靜芝年僅2歲的兒子嘉嘉在西安被拐走。從此,她在痛苦和淚水中踏上了漫長的尋子之路。



整整32年,從一名被拐兒童家長到一名尋親志願者,李靜芝成功幫助29個孩子找到親生父母,她自己也從未放棄!


5月10日,今年的母親節,她接到公安部門的電話,經過DNA對比,嘉嘉確定被找到了。


5月18日,李靜芝與被拐32年的兒子迎來團圓,當大門打開那一刻,嘉嘉衝了出來,大喊了一聲「媽」,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泣不成聲。


這位堅強而偉大的母親用32年尋回了自己的幸福,她對兒子說,「我不能讓你再離開我了……」

這個世界上

最幸福的地方叫做「家」

那裡有爸爸、有媽媽、還有孩子


但當他們走散了

美好幸福的家庭將不再完整

也不再充滿往日的歡聲與笑語


孩子的杳無音訊

永遠成了父母最大的痛

那些不停地尋找、等待和內疚

更成為了他們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事


在嚴厲打擊拐賣兒童犯罪活動的同時

我們必須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讓諸如此類的悲劇不再發生


● 平時讓孩子背出家長手機號、家長的名字、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


● 儘量叫孩子「戶籍名」,這樣可以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戶籍名,一旦丟失,警方根據戶籍信息會很快查到家長。


● 教孩子學會如何正確尋求幫助,一旦在商場、超市、公園走失,馬上找到穿制服的人員。


● 給孩子佩戴家庭相關的信息物品,條件允許也可以帶上定位手機。


● 教育孩子有權利不與陌生人說話,對於陌生人提出的要求和請求要堅決拒絕,也不接受他們拿出的玩具、糖果、電子設備等。


●告訴孩子壞人是可以騙的,發覺有壞人搭訕時,可以騙他旁邊的人就是爸爸,或者可以大聲喊叫引起路人注意。

注意1:在任何一個公共場所,如果有人上前搭訕,要引起高度重視。謹防不法分子會趁家長和別人說話不注意時,引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


注意2:在節假日的廣場、橋、汽車站、火車站等人流密集而且流動人口較多的場所,父母一定要嚴格看管好孩子。


注意3:不要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看管,包括自稱老鄉的人以及自稱是某個家人或親朋的朋友和同事。


注意4:確保家門隨手關好,小心孩子偷偷離開家門。在沒有大人帶領的情況下,儘量不讓年幼的孩子獨自出門。


注意5:家長儘量不要把孩子的照片和所在幼兒園、學校的相關信息頻繁公開在微信、微博、QQ空間等社交平臺上,以免被不法之徒利用。

需要普及的是,如今,國內兒童失蹤事件中屬於拐賣性質的僅佔少部分。


由於過去數據未有效公開,一些關於我國失蹤兒童及被拐兒童的「聳人聽聞」的數據時不時會出來刷一下公眾的眼球。


比如,部分媒體不加考證就將所謂【中國每年失蹤兒童20萬,被拐比例佔八成,找回率僅0.1%】的老謠言搬上檯面。


而通過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團圓」系統,我國每年被拐騙兒童數據有了一個非常準確的參考數據。



參考「團圓」系統歷年數據,我國每年失蹤兒童總量約在1500名左右。其中超過95%被有效找回或確認下落(含不幸離世但確認下落的)。


在被找回兒童中,兒童自行離家出走為我國兒童失蹤事件的主要原因,佔比超過一半。


迷路走失為我國兒童失蹤事件的次要原因,佔比約15%。


下落不明和被拐解救兒童佔比為4%(此數據取最大估算值),全國平均每年60名左右。


每一個孩子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無法代替的,一個都不能少。全國警方仍在攜手社會力量,將打拐進行到底。


但相對於兒童拐賣事件,家長們更應該注意的是真正的兒童失蹤殺手:佔比超一半的兒童離家出走和迷路溺水等這些本可以避免的失蹤事件。


許多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存在問題。孩子因作業、上學、考試等瑣事與家長發生爭執後,衝動之下便選擇離家出走,這樣的新聞頻繁見諸於報端與網絡,無形之中也被低齡兒童所效仿。


部分父母忙於工作,無法盡職履行監護人義務,導致生命安全教育缺位,最終釀成嚴重後果。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多一些耐心和關愛,時時刻刻守護好自己的孩子,讓愛不再走失!

願每個孩子

都能在父母身邊茁長成長


願每個天使

都不再孤單地遺落於人海

部分素材來源: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微博「江寧公安在線」、微信公眾號「喬智大叔」「父母堂」

編輯:水馬不在家

審校:漁樵書生 喬貝樂


為了不讓您最關心的內容被湮沒

防止我們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設置為星標吧★

只需三步↓↓


相關焦點

  • 525國際失蹤兒童日丨守護我們的寶貝,讓愛不再丟失
    1979年5月25日,年僅6歲的伊坦·帕茲(Etan Patz)在紐約曼哈頓下城失蹤。那一天是伊坦第一次獨自出門,他的母親目送伊坦走過了第一個路口轉彎後便回到房內,這個路口距校車站只有46米的路程,校車於早上8:10到達校車站,然而伊坦卻沒有坐上校車,伊坦失蹤了。
  • 5.25國際失蹤兒童日
    1983年,美國政府將5月25日定為兒童失蹤日,並開始在全國範圍協調官方力量,應對兒童失蹤問題。後來,這一形式被多國借鑑,最終形成國際失蹤兒童日。1.與孩子走失後,家長應該迅速保持冷靜,返回剛才與孩子失散的地方,沿路尋找孩子;2.如果是在商場、遊樂園等地方與孩子走失,應迅速前往服務臺,用廣播進行尋人播音;3.拿出孩子照片,詢問走失地段周圍的群眾是否有看到過孩子;4.若還沒有找到孩子
  • 第五人格:失蹤兒童日到來,公益大使羅比現身,海報構圖超心酸!
    五月二十五日是世界失蹤兒童日,當大家看到世界失蹤兒童日時最先想到的角色是誰?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想到愛哭鬼吧,沒準還會想到愛哭鬼的慟哭。因為慟哭也是一個和兒童有關的公益時裝,所以在海報中愛哭鬼也是穿著慟哭這件時裝的,海報的構圖十分讓人心酸,現在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國際失蹤兒童日|保護兒童最好方法就是教會他們自我保護
    國際失蹤兒童日|保護兒童最好方法就是教會他們自我保護 2020-05-26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天|今天是「國際失蹤兒童日」——守護我們的孩子,讓愛不再丟失
    1979年5月25日 , 紐約一名6歲男孩 Etan Patz 在上學途中失蹤 , Etan的父親是一名職業攝影師 , 他將Etan的照片到處粘貼 , 希望能找到他 , 最終Etan的照片被貼到了每家每戶都能看到的牛奶瓶上 , 最終變成了一場全國性的運動 , 隨後媒體發起了更大規模的報導和搜尋 , 開始探討誘拐兒童的問題 , 並抨擊政府缺少對付這個問題的措施 , 由此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 「國際失蹤兒童日」!記住,孩子不見了,請報警,不用等24小時!
    5月25日,是「國際失蹤兒童日」。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79年5月25日,紐約兒童伊坦·帕茲的失蹤而確立的。這起案件發生後,全美範圍內又發生了多起兒童失蹤案。1983年,當時的裡根總統宣布將5月25日確定為失蹤兒童日,以加強全社會對兒童失蹤的重視和行動。
  • 國際失蹤兒童日丨回看與前行
    每年的5月25日為國際兒童失蹤日,全球多國會在這一天舉起宣傳紀念活動,以喚起公眾對兒童失蹤問題的重視和關注,並加強防範兒童失蹤。當提到失蹤兒童數量的時候,「20萬」似乎是一個逃脫不掉的數字。「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失蹤兒童的數量有20萬,找回來的大概只有0.1%……」,這則源於2013年中國廣播網的數字,已經被無數自媒體引用。
  • 國際兒童失蹤日|願:天下無拐,團圓平安
    今天是國際失蹤兒童日,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日子,國際失蹤兒童日為每年的5月25日,守護孩子需要更多人的力量,悲劇的發生沒有萬一,一旦發生,於任何家庭都是滅頂之災。1979年5月25號,也就是41年前的今天。美國紐約州,6歲的伊坦·帕茲,第一次獨自出門上學。
  • 國際失蹤兒童日 兒童防拐安全知識
    很多家庭來不及多看孩子幾眼就被人販子給拐走了,有些孩子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父母長什麼樣,而那些可愛又稚嫩的面孔正在等待著大家的救援。每年的五月二十五號也就是今天在一九八三年的時候美國政府將這一天定為兒童失蹤日,並且會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協調官方的力量來應對兒童失蹤的問題。後來其他國家借鑑美國的做法,最終形成了每年的5月25號是國際失蹤兒童日。
  • 維評 | 國際兒童失蹤日:那些被消失的孩子
    全方位預防:美國兒童健康組織建議家長進行全方位預防包括:每6個月給孩子拍攝一張全身照,去警察局錄入指紋信息;避免在網際網路發孩子個人信息;不讓孩子一個人待在汽車或者兒童車裡;保姆必須有保育機構認證;避免在衣服上寫自己的名字等。
  • 【世界兒童日】請一定告訴孩子:你有很多權利
    【世界兒童日】請一定告訴孩子:你有很多權利 2020-11-20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足聯參與義舉幫助全球失蹤兒童
    作為全球足球運動項目的「大管家」,國際足聯正在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義舉、善舉來扮演重要的社會正面角色。當地時間5月25日,也就是國際失蹤兒童日,國際足聯與遍布6大洲的170餘家足球俱樂部「齊聚一堂」(線上),共同支持一項新動議的推出。
  • 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成為「金絲雀」各位家長正確的做法其實是這樣
    現在生一個孩子可以說是越來越不容易了,作為父母肯定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完整個童年,所以對於孩子的安全問題是非常重視的,而且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肯定都是充滿著愛,巴不得每天24小時都看著孩子,待在孩子的身邊,而想要變成這個樣子,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讓孩子總是待在家裡面,讓孩子待在家長自己的視線之內,如此自己才能夠放心。
  • 一名6歲兒童催生「國際兒童失蹤日」
    他從曼哈頓的某大街出發,到兩個街區外乘坐校車,但在這短短的一段路途中,他失蹤了,可惜並沒有人及時注意到這一點。 事實上,艾坦根本沒有乘上校車。警方猜測,他可能在前往校車站的路上遭到了誘拐。儘管艾坦失蹤的地點相對確定,但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監控攝像還沒有廣泛運用。近百名警察和一隊警犬在事發地周邊進行了幾個星期的搜索,仍然一無所獲。
  • 「我不想跟你回去」4歲女兒獨自上學失蹤,13年被找回拒絕回家
    1、父母原因導致因為父母原因導致孩子失蹤成為現在孩子走失的主要原因。一般造成孩子失蹤的父母類型為:1)在家:粗心大意在家丟失的孩子,例如:孫先生的女兒走失。2)在外:不注意安全孩子在外不安全,都是因為父母不注意而引起的,比如買東西的時候,注意物品而忽略孩子等等,這都是導致孩子在人流量密集地方失蹤的原因,因此,這些由父母原因導致的丟失事件,父母需要承擔主要責任。
  • 平安守護·2020|快過年了,這些失蹤的孩子還沒找到,接力轉發助他們...
    快過年了,這些孩子還沒找到。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轉發接力,願孩子們都能早日回家,多一次轉發,就多一份希望!我們希望丟失永不發生,但是,一旦家長發現孩子丟失,請馬上做兩件事:1、馬上撥打110報警孩子失蹤之後24小時才能立案?這是謠言!尋找失蹤孩子最關鍵的就是這24小時,警察會第一時間立案。
  • 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家長不合格!李玫瑾:這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
    但時間久了,卻發現孩子愛「頂嘴」了,無論家長說什麼話,總愛「頂」上一兩句,因為習慣了頂嘴,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這不得不讓家長感到憂心……孩子終歸要成長成人,在成長階段會產生很多情緒,愛發脾氣、愛頂嘴、不聽話,是他們青春期的必經之路,家長不能對他們千依百順
  • 防止孩子失蹤,請學會「十人四追法」,別等孩子不見了再不知所措
    雖然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並沒有實際接觸過兒童被拐騙的案件,但其實從數量上來看,這個概率並不低,因此家長們哪怕出於以防萬一的考慮,也一定要學會當孩子真的失蹤時應該如何處理,不要等孩子不見了蹤跡,再不知所措。而搜索失蹤孩子的方法最推薦的則是十人四追法,十人四追法是公安大學教授、少年兒童犯罪預防專家王大偉博士,根據統計理論和實際案件經驗所總結出的一套可以有效地在孩子失蹤的第一時間對孩子進行追回保護的一種方法,目前在兒童失蹤案件中也經常被使用。
  • 父母樓下吃飯,4歲女孩臥室失蹤下落不明,十幾年來如同人間蒸發
    4歲的瑪德琳就這樣人間蒸發了。與此同時,吉裡夫婦來到法國、義大利、德國等請求援助,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瑪德琳失蹤一直是歐洲各國的頭版頭條。02,孩子丟失或多或少都和父母有關瑪德琳失蹤案被譽為近幾十年來最離奇、影響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耗資最大的失蹤案。雖然投入了上億元,但瑪德琳至今沒有找到。回顧瑪德琳失蹤案,最大的漏洞就是大人單獨把孩子留在房子裡,而自己出去聚會。試想,夫妻二人哪怕只有一人在屋裡看孩子,孩子也不可能失蹤吧!
  •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是一種「病」,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通病。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不能獨立。因而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掠奪式保護。但這樣過度保護,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長此下去,就會塑造出一個沒有生活獨立能力,凡事依賴父母、縮手縮腳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