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再讀《廊橋遺夢》有感。
40歲是一個很尷尬的年齡,談愛已老,談死還早。
瑣碎的柴米油鹽早已磨平了我們的稜角,生活的雞毛蒜皮讓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油膩的中年婦女。
愛情這個詞,似乎是上個世紀的東西,早已被親情取代。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
意思是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嘗遍了世間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家庭與事業漸趨穩定,上有白髮蒼蒼,垂垂老矣的父母需要贍養,下有正在成長的孩子需要照顧、培養,中間有複雜的同事關係、朋友關係、親戚關係需要維護。
這個時候的我們,少了激情,多了沉穩、少了放任,多了職責......
帶著這種感悟,重新翻開了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中篇小說《廊橋遺夢》。
1992年,沃勒寫出了《廊橋遺夢》,一舉成名。小說大獲成功之後,沃勒從默默無聞的作家搖身變成 百萬富翁。
1995年這本小說被美國華納兄弟公司拍成電影,由著名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
電影一經播出,便立刻引起轟動。電影延續了小說的輝煌,上演了一出感天動地的美好愛戀,引發了無數中年男女的共鳴,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故事從一對兄妹整理去世母親的遺物開始,以倒敘的手法打開了一段塵封往事。
中年女性弗朗西斯卡婚後生活平靜瑣碎,再無激情。《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德為拍攝麥迪遜縣的廊橋而來,與居於此地的弗朗西斯卡相遇、相識、相戀。
面對遲來的愛情與家庭責任,弗朗西斯卡選擇了後者,而羅伯特則選擇了成全。四天的完美之戀換來了半生的彼此懷念。
廊橋遺夢中那些經典的句子,加一句則嫌多,減一句則嫌少。所有的語言在它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1.舊夢很美,雖未能實現,但我很欣慰它們能縈繞心田。
2.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為了向你靠近。
3.我要向你走去,你向我走來已經很久了。雖然我們相會之前誰也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4.當一個女人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就意味著生活的起點,也意味著終點。
5.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6.我希望永遠保留著這份愛,我希望終身都能這樣愛你。
7.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8.愛情並不遵從我們的想像。愛情的神秘在於它的純潔與純粹。
9.我活著的時候,屬於這個家,但願死了以後,屬於他。
10.帶我走,現在就走,帶我去你到過之處,到世界的另一端。
文中最精彩的那一段,就是男女主角相約一起私奔,大雨滂沱的十字路口,短暫的幾秒紅燈,仿佛一個世紀那麼長,緊緊握著的車門把手,內心強烈的痛苦掙扎,瞬間讓我淚流滿面。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滅,咫尺天涯。」人到中年萬事休,有些事無法選擇,有些東西不敢選擇,有些人不能再選擇。
經常看到網友提問:「婚後遇到真愛怎麼辦?」怎麼辦?還能怎麼辦?
「涼拌!」
撕心裂肺又怎樣,輾轉反側又能怎樣,還不是回到柴米油鹽,回到雞毛蒜皮,只不過在夜深人靜時,捂在被子裡,痛哭失聲!
很喜歡納蘭的那首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人到中年萬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