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萬事休!

2020-12-23 悅聽越愛聽

「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再讀《廊橋遺夢》有感。

40歲是一個很尷尬的年齡,談愛已老,談死還早。

瑣碎的柴米油鹽早已磨平了我們的稜角,生活的雞毛蒜皮讓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油膩的中年婦女。

愛情這個詞,似乎是上個世紀的東西,早已被親情取代。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

意思是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嘗遍了世間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家庭與事業漸趨穩定,上有白髮蒼蒼,垂垂老矣的父母需要贍養,下有正在成長的孩子需要照顧、培養,中間有複雜的同事關係、朋友關係、親戚關係需要維護。

這個時候的我們,少了激情,多了沉穩、少了放任,多了職責......

帶著這種感悟,重新翻開了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中篇小說《廊橋遺夢》。

1992年,沃勒寫出了《廊橋遺夢》,一舉成名。小說大獲成功之後,沃勒從默默無聞的作家搖身變成 百萬富翁。

1995年這本小說被美國華納兄弟公司拍成電影,由著名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

電影一經播出,便立刻引起轟動。電影延續了小說的輝煌,上演了一出感天動地的美好愛戀,引發了無數中年男女的共鳴,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故事從一對兄妹整理去世母親的遺物開始,以倒敘的手法打開了一段塵封往事。

中年女性弗朗西斯卡婚後生活平靜瑣碎,再無激情。《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德為拍攝麥迪遜縣的廊橋而來,與居於此地的弗朗西斯卡相遇、相識、相戀。

面對遲來的愛情與家庭責任,弗朗西斯卡選擇了後者,而羅伯特則選擇了成全。四天的完美之戀換來了半生的彼此懷念。

廊橋遺夢中那些經典的句子,加一句則嫌多,減一句則嫌少。所有的語言在它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1.舊夢很美,雖未能實現,但我很欣慰它們能縈繞心田。

2.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為了向你靠近。

3.我要向你走去,你向我走來已經很久了。雖然我們相會之前誰也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4.當一個女人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就意味著生活的起點,也意味著終點。

5.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6.我希望永遠保留著這份愛,我希望終身都能這樣愛你。

7.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8.愛情並不遵從我們的想像。愛情的神秘在於它的純潔與純粹。

9.我活著的時候,屬於這個家,但願死了以後,屬於他。

10.帶我走,現在就走,帶我去你到過之處,到世界的另一端。

文中最精彩的那一段,就是男女主角相約一起私奔,大雨滂沱的十字路口,短暫的幾秒紅燈,仿佛一個世紀那麼長,緊緊握著的車門把手,內心強烈的痛苦掙扎,瞬間讓我淚流滿面。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滅,咫尺天涯。」人到中年萬事休,有些事無法選擇,有些東西不敢選擇,有些人不能再選擇。

經常看到網友提問:「婚後遇到真愛怎麼辦?」怎麼辦?還能怎麼辦?

「涼拌!」

撕心裂肺又怎樣,輾轉反側又能怎樣,還不是回到柴米油鹽,回到雞毛蒜皮,只不過在夜深人靜時,捂在被子裡,痛哭失聲!

很喜歡納蘭的那首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人到中年萬事休!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萬事休!休來休去樂悠悠!(深度好文)
    「人到中年萬事休」這句話,相信好多人都聽說過!我很早很早以前、少年時期就經常聽身邊的大人(具體一點說是中老年人)說起過。那時年少,聽完這句話一點感覺也沒有!可能真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吧!後來剛出來混社會,聽人家說這句話,就覺得這句話說得有點誇張。
  •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人到中年,必須要丟棄四樣
    俗話說:「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中年是取捨的年齡,我們的人生一直在不斷的索取和拼搏中,長時間的策馬揚鞭,或許已經是到達了成功的彼岸,因此當我們靜下心後,就會發現生活中早已經堆積了琳琅滿目的收穫,而在這些收穫之中,有些東西對於人生之彌足珍貴的,但是也有一些東西並不是如同我們所想的那麼重要,更有一些東西,不但毫無價值,反而還成為了生活中的累贅。
  • 日子隨筆——人到中年萬事休?是不是太消極
    按照以前人的壽命情況,能活到40,50已經是了不起的歲數了,感覺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快要到頭了,所以這麼說也沒毛病,可是現在的人活得越來越長久,80,90是常態,想想退休都要55或者60歲,後面還有二三十年呢,這麼早就萬事休是不是太殘忍?而且,這麼長的時間,怎麼可能休得住呢?
  • 「人到中年萬事休」,老人說:若遇這3個「怪人」,恭喜要發達了
    導語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可能會經歷過坎坎坷坷,因為人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生活下來的。當我們幾個人在落魄的時候,又或者是在事業有成時,突然陷入難境時,這時候我們的經濟和人脈資源都會因此而陷入一個非常大的困境。在這個時候我們也會遭遇到類似"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尷尬場面和遭遇到我們平時所看電視劇裡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情景。我們都說人到中年萬事休,但是有一天我與老人談話的時候,這位老人這樣跟我說:"如果你選擇處於困境當中,那麼請你不要氣餒,在逆境的時候更要有信心打敗困難。若遇到這三個怪人,那麼我們的生活可能就會有轉機。"
  • 「人到中年萬事休」:但面對這些「窩囊」事,要爭!福氣不請自來
    俗話說:「人到中年事事休」。是啊,人到中年,我們早已沒有了少年時的衝動和青年時的血氣方剛,留下的,只有歲月沉澱下來的沉穩與厚重。人到中年,我們有了很多智慧,不會再因為一些小事去爭個頭破血流,因為這個年紀的我們,不只是有了閱歷,身上也有了壓力,家裡妻兒老小所有的壓力,都壓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逐漸變得沉默寡言,即使幹了一些窩囊事,也會自己喝上一杯小酒,在酒中把這口氣咽下去。
  • 人到中年萬事休,男團、女團舞蹈哪個更適合你?
    猛男舞團也許也有這樣一類人,喜歡視覺追蹤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碰撞美,人魚線勾勒粗狂的線條。恰巧的事,往往在不經意間發生著,對,那就是中年男人寂寞中的一抹綠葉,"騷氣"VS正統。然而他們沒,上述情況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承接其歲月流淌下的滄桑與孤獨,啟發著中年的春天。跳著女團舞蹈的中年男人,消除著中年危機的壓迫感。
  • 人到中年萬事休?該如何好好賺錢?這幾種都是好途徑!
    最早的七零後接近50歲,那麼人到中年,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嗎?實際上這是一個偽命題,那麼如何致富如何賺錢,有很多的途徑。回看身邊的很多人,他們也都是在中年這個年富力強的時候,才事業有成。自媒體這個是非常有效也值得很多人選擇的創業賺錢項目,非常適合中年人。自媒體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很多人在這一方面存在著巨大的誤區,就是認為適合年輕人,中年人做不了,但恰恰是中間人更為適合。
  • 中年的憂愁,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唱出了少年人風華正茂,不知愁苦,到了中年才明白人生的落寞和無奈。我們剛從青春的躁動中醒來,來不及回味,就不覺已到中年。人到中年的憂愁,也叫中年危機,心理學解釋為「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或者在40~65歲之間的男性身上,還被稱為「男人四十症候群」。
  • 「人到中年萬事休」?心態決定一切,有3個方法,讓你得到改善
    有的人到中年,看到自己日增漸多的白髮,慵腫發胖的身體,還一事無成,就嘆息這一生完了,就開始自暴自棄,隨波逐流,聽從命運安排了。如果歲月的長河以百歲計,人到中年只不過蹈了歲月的一半河,怎麼能緩緩不移了呢?這都是心態在作怪!
  • 散文:人到中年,看開看淡
    其實,人到中年,沒有什麼遺憾不遺憾的事情,遺憾的事情無法挽回,該珍惜的時候沒有珍惜,現在後悔只是自找苦吃。有時覺得中年之後,真的是缺少了很多朋友,難道大家都與我一樣嗎?我看未必。但是,芸芸眾生,有一人懂我,我也是幸運的,不求朋友多少,有一對飲之人,便是不辜負生命,滿是情意了。
  • 人到中年不著急,慢慢變老,慢慢變淡,慢慢變富!
    人到中年,多事之秋。中年危機,中年焦慮,中年不如狗,只因三個字:身、情、財,歸根到底就一個「急」字,全部落腳在身心健康、親情友情、財富等級這三件事上。 人到中年,就不願意再學習新鮮東西了,這種心態就是「老了」。如果對事物發展不再感興趣,證明你真的老了。人到中年,從心態到身體,都開始向時間認輸了,任由殺豬刀擺布自己的形象。現在平均壽命已達80歲後,還有幾十年美好光陰,愛惜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心態,與時光一起,慢慢變老,對得起父母給予的生命,對得起上蒼給予的一生。
  • 人到中年再有精力,這4件「荒唐事」千萬別做,以免晚節不保
    當進入五十歲時,人生便逐漸從黃金期過渡到平穩期,生活和時期都會發生一些變化。到了這個年紀,人的思想會更加通透、成熟, 生活上也會更加坦然,處事不驚。大部分人開始試著做「減法」,讓人生更加有厚度。但也有一小部分人,還是看不清方向,執迷不悟,導致晚年悽涼。人到五十,不管再苦再難,再有精力也千萬別幹這4件荒唐事。
  • 寫給所有70後男人,人到中年萬事休
  • 人到中年,如果你能頓悟這3件事,說明你比大部分人都活得更瀟灑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人到中年萬事休」,似乎成為了人老力衰的「代名詞」了。然而現實果真如此嗎?其實,古人早就給出了答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句詩詞,便是最好的解釋。人到中年,如果你能頓悟這3件事,說明你比大部分人都活得更瀟灑。
  • 人到中年,45歲的劉國梁這樣重新出發
    告別了熱血沸騰的青春歲月,劉國梁在歷經沉浮之後,穩穩步入了人生的中年歲月。「年長」與「成長」似乎永遠不可能兼得,但熟悉體育比賽的人都知道,一場比賽的勝負往往取決於下半場的表現。如果將人生比作一場馬拉松,站在45歲的起點上,將過往清零的劉國梁又有了新的責任與使命。資料圖:2016年,裡約奧運會內地奧運精英代表團成員劉國梁教練在香港記者會上亮相。
  • 如何避免下半生一地雞毛|人過中年必須讀懂的十首古詩詞
    也許你曾風光過、失意過;轟轟烈烈地愛過、咬牙切齒地恨過;但到了中年這個尷尬的年齡,如不能及時覺悟、還是任性而為的話,下半生可能一地雞毛。怎麼樣總結、怎麼樣規劃、怎麼樣思考,古人在詩詞中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提醒、留下很多格言警句。
  • 91歲老爺爺:人到中年,遠離四種"缺德"朋友
    爺爺說,"人到中年了,彼此環境和閱歷都變了,你那個印象中所謂的小時候朋友早已經煙消雲散了,現在你面前這個人自己把家敗掉了,不值得同情。" 爺爺接著說,人到中年啊,一定要有定力,有四類"缺德"的朋友一定要遠離。不然和他們久了很容易沾染上他們的習性,到時候悔之晚矣很容易落得和他們一樣的下場,我問都是哪四類人呢,爺爺說,聽我一一道來。
  • 人到中年,欲成大器,需要戒掉以下幾種思維
    俗話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常常聽到一些中年人抱怨,年紀大了,學歷太低了,收入太少了,真的改變不了了。事實上,一個人沒有到「蓋棺定論」的那一天,就有機會改變命運。所有的抱怨,都沒有意義,只是思維模式不願意轉彎而已。人到中年,欲成大器,需要戒掉以下幾種思維。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一定來得及。
  • 人到老年才醒悟:中年沒有留下這幾條退路,是至今無依無靠的源頭
    人到中年,要懂得「存錢」有人說:「無論你現在賺了多少錢,都要學會給自己存一筆錢。」不管是人到中年,還是人到晚年,人最需要的底氣和實力是什麼?毫無疑問,那就是你兜裡面的錢財。因此,人到中年之時,有遠見的人,不管他的生活怎樣,他都會給自己存一筆錢。這筆錢,也許能幫助孩子,也許能幫助自己,也許能為晚年的生活鋪路。總之,它是你一生的幸運和武器。人到中年,要養成「凡事靠自己」的思維所謂「靠人人會跑,靠樹樹會倒,靠水水會流。」
  • 人到中年——讀大衛·班布裡斯的《中年的意義》
    從童年到青年,歲月注入了活力與激情,索回了童年的天真與幼稚;從青年到中年,歲月給人生帶來了定力與從容,卻讓青春活力悄悄消退。從中年到老年,歲月又給人生帶來了豁達與衰老,卻讓健康悄悄開溜,人生蒙上了死亡的陰影。一來一去之間,既增加了人的年輪,又改寫了人生底色,使「外表」與「內存」呈現出階段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