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寧8月23日訊(記者 李丹)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在人們的日常觀念中,凡是患上了骨傷類疾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治癒的。在濟寧市中醫院骨傷科,花氏截骨、小夾板固定術等一系列新型的骨傷治療方法,不僅縮短了病患的治療期限,也減輕了治療中因手術帶來的痛苦。
小小夾板顯「神威」 輕微骨折助其快速痊癒
76歲的劉女士,在家中做家務時不小心摔倒在地。經濟寧市中醫院骨傷科醫生診斷,左腕橈骨遠端骨折。「我們根據這位患者的情況對其進行手法復位,然後上小夾板固定,並內服院內製劑愈傷膠囊。」該院骨傷科主任醫師付寶光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介紹,一個月後身體痊癒,該患者僅門診治療,無需住院,大大節省了醫療費用。
骨折患者入院,一般都會採取鋼板復位術。上鋼板時間短則一年,多則甚至更久。醫生根據患者受傷部分的恢復情況,進行取鋼板的二次手術。高額的醫療費用,手術的疼痛之苦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濟寧市中醫院骨傷科對於有適應症的骨折,推崇骨折閉合復位,鋼針內固定,小夾板外固定,對於復位欠佳,只需在骨折部位切開一個小口復位骨折,經皮打鋼針,然後用小夾板固定,即可完成治療過程。
付寶光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介紹,閉合復位+鋼針內固定+小夾板外固定術創傷小,且鋼針露在皮外,患者在6-8周骨折部位癒合好之後,只需在門診取針即可,無需住院,免除二次手術之痛。「上鋼板、取鋼板一次手術就要花費一兩萬,閉合復位+鋼針內固定+小夾板外固定術,僅一次手術,為患者減輕痛苦之餘,還減少了巨額的醫療費用。」
中醫治療骨病有新招 花氏截骨可延緩關節蛻變15年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老年人往往因各種原因導致關節變形、關節炎等一些疾病的發生,特別是一些膝關節炎患者居多。針對這一情況,濟寧市中醫院骨傷科在全市率先引進了保膝療法——花氏截骨。
花氏截骨(HTO)是近幾年國內推行的一種骨性關節炎治療新療法。「50—65歲這個年齡段的膝關節內側退變、半月板被磨光、內側間隙明顯變窄,這一類患者可以採用該手術進行治療。」濟寧市中醫院骨傷科主治醫師萬全增說,它的手術原理是通過截骨糾正力線,在截斷的一小塊骨頭位置植入墊片,然後用π形鋼板固定。墊片的主要成分為羥基磷灰石,最終能和自己的骨頭長到一起。
據了解,花氏截骨不僅可以讓患者延緩10-15年關節退變,避免了關節置換,還可減輕痛苦,減少經濟負擔,提高生活質量。除此之外,濟寧市中醫院骨傷科治療膝關節病變多採用階梯療法,即保守療法(中藥內服、中藥塌漬、針灸按摩、耳穴,拔罐,微波紅光雷射物理治療等)、微創治療—花氏截骨—關節置換術。
骨質疏鬆不輕視 早防早治是關鍵
87歲的賈女士,6月初因輕微外傷導致股骨頸骨折。入院後經檢查發現,導致骨折的根本原因是骨質疏鬆。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髖關節置換術,術後5天就下床,口服院內製劑強骨飲進行抗骨質疏鬆治療,術後一周出院。
「現在很多老年人,對骨質疏鬆不重視,覺得補補鈣就可以了,其實骨質疏鬆可以導致很多骨性疾病。」骨傷科主治醫師萬全增介紹,有的老年人可能動作幅度並不大的坐立動作也會引發骨折。「骨質疏鬆就像糖尿病一樣,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只是由於科普不夠到位,使人們對它的認識不全面不深刻。」萬全增建議,絕經期婦女、60歲以上老人均應每年做骨密度檢測。發現骨質疏鬆症狀應儘快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濟寧市中醫院骨傷科自成立以來,設急診創傷門診、脊柱骨關節微創門診、骨質疏鬆門診。開放床位30張,科室醫護人員25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醫學碩士9人。科室中醫特色突出,常年與省市級醫院建立技術協作關係,採用中西醫綜合療法治療各類創傷、脫位、關節病、腰椎病、骨質疏鬆症等,「腕折傷」、「 腰腿疼」、「 骨痺病」中醫特色優勢病種,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該科研究治療的傳統優勢項目,在魯西南地區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