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彥霏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會寧縣大溝鎮厙弆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頂層規劃+政策活用+合力幫扶+項目支撐+全民參與」的思路,聚焦「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兩條主線有機融合,有力夯實村民增收致富底基,有效改善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多途徑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全方位助力全面小康。
會寧縣大溝鎮厙弆村屬全省37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自然條件差,缺水、交通不便,以傳統的馬鈴薯、玉米為主的基礎產業,難以承擔起群眾脫貧致富的重任。2013年,全村410戶1800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331戶1402人,貧困發生率為76.5%。其中,因學因病致貧的群眾佔比較高,大溝鎮厙弆村村民趙九州和張朋花就是其中的兩位。大溝鎮厙弆村村民張朋花告訴記者,「老人常年得病,再加上供學生上學,經常在家伺候老人也出不去,沒有經濟收入,就被評為貧困戶,這幾年種了幾個大棚,政策也比較好,收入也得到了提高,2018年就脫貧了。」大溝鎮厙弆村村民趙九州告訴記者,「前兩年供給孩子上學,兩個孩子都念書厲害,我就在外邊打工,總的來說就是經濟上緊張。」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大溝鎮厙弆村黨支部積極響應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堅持產業扶貧與易地扶貧搬遷雙向發力,不斷創新發展經營模式,拓寬農戶收入渠道,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溝鎮厙弆村村民張朋花說,「2018年在黨的大力支持下,扶貧種大棚每家都有4座大棚,種的辣椒,基本上一個棚收入就在5000塊錢左右,2019年還是種的辣椒是四個大棚,收入差不多,都好著呢,今年因為勞力、技術各方面的原因,將大棚承包出去了,給人家也打工,掙得錢也比較好,給的也多,一天一百或者九十這樣,將瓜打包裝車這樣的一天能掙一百五、六。」大溝鎮厙弆村村民趙九州說,「2017年的十一月份搬進來的,房子整體可以,好著呢,政策好,我從十一月份搬進來,大概收拾了一下到過年的時候就住進來了,房子整體建、修的都可以,交了一萬元錢,黨的政策好的很,還給我扶貧了羊產業,我也養著呢,政策好著呢,人只要好好努力就好著呢。」
「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的發展模式,不僅讓當地貧困人口的腰包鼓起來,脊梁挺起來,更讓當地群眾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截止2019年底,會寧縣大溝鎮厙弆村已脫貧323戶1378人,未脫貧戶8戶24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底的76.5%下降到1.31%,實現了整村脫貧。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