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2020-12-18 小馬話三農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好男有毛別鞭春:這句俗語的意思有兩個,第一個意思是好男人的象徵是要有濃密的毛髮。在過去男人是一個家庭中的頂梁柱,不僅家裡的大事小情男人要做主,還要負責起照顧一家老小的重任,所以人們認為男人有一個好身體至關重要,這樣才會照顧好家人,也會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男人身上的毛髮越濃密,身體也會更加強壯,這樣的男人才更受女人的青睞,相反如果男人身上的毛髮稀疏,人們認為這樣的男人身體略差一些,不是女性理想的結婚對象。

再來看第二個意思,在過去農村有「好男不鞭春」的說法,鞭春指的是在立春節氣「打春牛」的習俗,現在很多地區依然有這個習俗,在立春這一天,村裡會舉行「打春牛」的活動,人們會用泥土製作成耕牛,並在耕牛肚子中裝滿食物,村子裡的強壯的小夥子用鞭子抽打牛的肚子,當泥牛被鞭壞後,肚子中的食物就會散落一地,打春牛的小夥子就會爭搶食物。之所以會有好男不鞭春的說法,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家庭富裕的男人並不會因為食物和其他人發生爭搶,所以就不用去鞭春。

好女有膘不看燈:這句俗語同樣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在過去人們的認知中,好女人的象徵是身體肥胖。之所以會有「好女有膘」的說法,在過去人們的認知中,結婚的女人還有「傳宗接代」的重任,人們覺得,微胖的女人在婚後好生養,而太瘦的女人不好生養,所以在過去微胖的女人才是男性理想的結婚對象。

第二個意思,在過去有「好女不觀燈」的說法,每年的元宵節大街小巷上都會掛滿燈籠,人們會三五結伴去賞花燈,在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後,都應該在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以像賞燈這樣拋頭露面的活動不應該參加。

以上便是農村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的意思,你對這句俗語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什麼意思?
    「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古時候的農村生活基本就是耕地種田,在這種環境下,男人就充當了農村的「第一生產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復始的農耕生活會要求男人有一個健碩的體魄,如果身體單薄,手無縛雞之力是很難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生存的,所以那時候好男人的標準是身體健碩。那麼毛髮是什麼意思?
  • 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好女有膘別有四」什麼意思?道理如何?
    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好女有膘別有四」什麼意思?道理如何?中國有著上下五千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誕生了很多經典,也傳承了很多文化。古代勞動人民通過細心的觀察,總結出來很多非常實用的道理。人們把這些道理廣泛運用生活之中,就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俗語。
  • 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好女有膘別有四」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源於老輩人長期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而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好女有膘別有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說的還有道理嗎?
  • 新年將至,農村俗語「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啥意思?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比如說有的俗語是關於天氣的,在以前的時候,你農民耕種都是依靠天氣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如何,有的時候俗語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農民在對天氣的判斷上進行了甄別,這樣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還有的俗語是關於人物的描述,比如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說人的,「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古語說「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古人此話有何用意?
    老話說:「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作為曾經的經驗之談,在民間流傳甚久。那麼,你知道俗語中的「有毛」、「鞭春」、「有膘」、「看燈」是啥意思嗎?古人此話有何用意?
  • 古人說的:「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是什麼意思?
    在長期的體力生產中,一些老百姓也是發明出屬於他們的「語言」——俗語。俗語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想像,然後用通俗的語言將其給解說出來。我們在這裡要說的「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它就是一句俗語,那麼古代人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
  • 俗語:「好男有毛莫低頭,好女有膘莫抬頭」,為什麼這樣說?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好男有毛莫低頭,好女有膘莫抬頭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怕摸,好女有膘怕撩」,這句話有道理嗎?
    俗話說:「好男有毛怕摸,好女有膘怕撩」,這句話也是農村人對好男人和好女人的一種理解,但是很多人對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很了解,下面就來看一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好男有毛怕摸在80年代以前的農村,丈母娘選女婿與現在可不一樣,現在選女婿的標準首先是有房有車有存款。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萬金重,好女無毛興3代」,這話啥意思呢?
    時至年底,農村這個時候大家幾乎是沒有什麼農活可幹,多數的人都會聚在一起聊天,往往大多數的時候,農民都會談論一下村裡的事情,比如張三李四家的事,這個也是咱們所說的八卦,畢竟在茶餘飯後的時候,談論的話題也可能多了起來,有的時候農民聊一些俗語也是常見的,就如就這句「好男有毛萬金重,好女無毛興
  • 農村老話「好男有福一身毛,好女無毛一身膘」是啥意思?
    農村老話是鄉村文化的一部分,「好男有福一身毛,好女無毛一身膘」是舊時一句地地道道的農村俗語,是通過觀察人的表面來判斷人的一種說法。現在的人都接受過正規教育,學校普及過人的生理方面的知識,都知道人是有毛髮類的高級動物。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毛髮。
  • 「好男有毛怕一摸,好女有膘怕一撩」如何理解?古人此話有何含義
    但是,別看俗語簡單,表面意思淺顯,它所蘊含的能量可是不小,由於大多數俗語總結的是生活經驗,講述的是生活真理,因此,很多俗語傳承至今都已經能和名人警句並駕齊驅了,它們都具備了警示、教誨、忠告的特性。就像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他就是祖輩通過在生活中仔細觀察而得出,具有一定的教誨之意,也可作為古時百姓的擇偶標準來用!
  • 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種植樹木,是最為常見的,不論是邊角之地,還是房前屋後,都愛種植上一些各種各樣的樹木。夏季能夠起到很好的遮蔭作用,樹木生長几年之後,還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所以樹木的數量在農村是比較多的。
  • 春節將至,俗語「好男有才怕過年,好女有膘怕元宵」這話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到了臘月初三,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到了春節,春節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對於這個時候到了年底農閒的時候,很多人覺得沒有啥事了,其實雖然是農閒的時候,但是農民此時也是比較忙碌的,這到了年底,家裡還是要收拾,而且還有的男人在這個時候也要忙碌幹活,所以說越是到了年底,大家就越忙
  • 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對於修房蓋屋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人生大事來對待。尤其是過去的農村,大家條件有限,加上收入很低。蓋房子著實的不易。有的農村家庭需要積攢大半生,才能擁有蓋房子的財力。所以對於自建房的要求,更是要精益求精。農村院落除了建築主體之外,通常都會帶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子。不但採光性很好。南北通透非常適宜居住,小院當然要有圍牆所遮擋,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獨立的院落。
  • 農村俗語「男好一身毛,女好膘纏身」,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些俗語「一目了然」人們不假思索就能知道它要講的含義,而有些俗語卻「諱莫如深」,如果沒有老農的講究,很難知道其中的含義。在農村,俗語包羅萬象,很多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可尋,而有些則是大夥茶餘飯後的談資,對於以下的三則俗語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值萬金,好女無毛興三代」啥意思?老話有理?
    在北方農村,一進入冬季,天氣就會變的非常寒冷,人們這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互相串門,因為這個時候家家都有火炕,人們坐在炕沿上聊著今年大家的家長裡短,這個冬季也還有趣,其實在這個時候也是促進鄰裡之間、親朋之間感情的最佳時機,畢竟農村人一年不是在外打工就是整日埋頭在地裡幹活,很少有閒下來的時候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指的是啥呢?老話說的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指的是啥呢?老話還是很在理在農村生活,聽到最多的莫過於是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直到現在我們平時做錯什麼事,通常就會有人說:看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說老話有的時候還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流傳甚久的俗語,更是被大家戲稱為十句俗語九句真。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俗語都有存在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改變,很多俗語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只能被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在閒暇之餘被大家津津樂道。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村民最美好的期盼,在過大年的時候,還經常喜愛在水缸上面用紅紙寫上清水滿缸,在豬圈、雞窩等地方貼上六畜興旺,或者是牛羊滿圈,這也是對於來年美好的期望,對於六畜來源久長,這種概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指的是:牛、馬、羊、豬、狗、雞,這也側面的說明了馴養家畜的悠久歷史,這些原本都是野生動物的六畜,被馴化之後成為了家庭常見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