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2021-01-07 棒奔霸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像大家熟知的數九歌的描述,一九二九不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也側面的說明三九四九是最為寒冷的時間段,尤其是北方地區,這段時間更是江河封凍滴水成冰。

農村關於數九之中的俗語相當的多,這些俗語都是對於整個冬季的天氣走勢。像其中一句老話「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這句老話所描述的是什麼意思呢?按照農村的農諺經驗,如果是在一九期間沒有出現降雪或者是降溫。那麼整個冬季將會非常的暖和,在這九九八十一天之中幾乎沒有特別寒冷的天,也就出現了所謂的暖冬,為什麼一九沒有出現降雪,就會出現暖冬呢?這句老話也是根據多年的經驗積累演變而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數九從冬至開始,沒九天算作一個九,第一個九叫做頭九和一九,今年的一九從12月21日開始到12月29日。按照老話的說法,一九期間沒有出現降雪或者是降溫,那麼整個冬天將不會很冷。這是因為數九開啟之後,寒潮能夠來襲氣溫降低,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比較的寒冷。而且來年的莊稼也會有好的收穫,預示著來年將會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農諺將其描述為: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意思是一九出現了降雪和降溫,來年必定會獲得豐收,糧食產量增加了,就連村民餵養的豬狗也能夠吃的上白面饃。

寒冷的冬季也正符合了農村老人所說的:該冷不冷不成年景,該熱不熱五穀不結。所以冬季該冷的時候氣溫越低越好,夏季該熱的時候越熱反而越利於莊稼的成長,冬季極低的氣溫能夠將農田土壤之中的害蟲給凍死,從而在來年之後會蟲害減少,這自然利於莊稼的豐產。氣溫極低也能夠帶來較多的降水,起到緩解冬季乾旱。也被叫做冬無雪,麥不結。麥苗蓋上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冬季出現充沛的降雪,才能利於來年的收穫。

至於今年冬季的天氣走勢,從目前來看寒冬已經成為定局,這幾天寒潮的來襲,面積相當的廣泛,多地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降雪。而且這樣的天氣正好出在一九,這非常符合了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的俗語描述。加上氣溫的降低,今年的冬天明顯的感覺到比往年要冷上許多,寒冬已經成為定局,在加上一九期間多地已經出現降雪,無一不是預示著來年的農田收穫,將會取得不錯的成果,對此你這麼看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數九是古人用來計算寒天到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如今一九已經過完,天氣也變得越來越冷,尤其是最近幾天在強冷空氣的影響下,各地氣溫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不過現在並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因為三九、四九才是全年最冷的時期。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
    九九式是古代人用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期的方法,到了今天,一九已經過去了,天氣也越來越冷,特別是最近幾天,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各地氣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雖然現在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已經到了三九式和四九式的最冷時期。鄉下有許多關於九的俗語,像今天要講的「九不見雪,九如六月」這樣的俗語,這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沒道理?新春佳節,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是數九寒天。
  • 俗語「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說的是什麼意思
    俗語「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就是說如果在頭九時沒有下雪,那麼整個冬天便會很暖和,雖然用六月形容冬天的天氣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如果在頭九沒有下雪時,冬天會很暖和,是個暖冬。一、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俗語「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的意思是說,如果在一九期間不下雪的話,到了九九期間的天氣就會特別暖和,第二年的春天來得早,氣溫又高,說明這個冬天十有八九是個暖冬。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 農村俗語「冬至雪,九九熱」啥意思?
    導語摘要:農村俗語「冬至寫雪,九九雪」啥意思?這是一句關於冬至和九九天氣變化的農村俗語,也是一種農村諺語。今天是12月21號。農曆 冬月初七日。今天是數九寒天的第1天,是一九的第一天,真正意義的數九寒天已經到來。
  • 農村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老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小雪節氣是否下雪跟來年收成有啥關係再過三四天就是小雪了,今年小雪那天會不會真的有小雪?現在這天氣不能和過去相比較了,很多時候小雪的節氣沒有小雪,到了大雪的節氣,同樣也不下大雪。
  • 農村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全年最後一個月份和最冷的一個月份,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沒有道理呢?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臘月頭指的是臘月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臘月初時出現降雪天氣,那麼馬在這個冬天會因為沒有糧食而餓瘦,但是牛卻不會受降雪的影響。
  • 農村老話「臘月有三白,豬狗也吃麥」,啥意思,「三白」指什麼?
    人們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進入臘月後年味兒就一天比一天濃了,臘月裡,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開始為過年了,買年貨、殺年豬、蒸饅頭等等,以至現在人們覺得過年只有臘月熱鬧,春節後反而沒有過年的感覺了。關於臘月,有很多習俗和俗語,農村就有一句老話,「臘月有三白,豬狗也吃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三白」又指什麼?
  • 今日四九,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啥意思?有道理嗎
    四九是數九的第四個九天,在農村有「三九四九,凍死豬狗」的說法,意思是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冷的階段。在農村中關於四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四九是數九寒冬的第四個九天,數九寒冬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 農村老話:「選人選足,觀人觀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選人選足,觀人觀手」是啥意思?一些農村老話可以實用於古代,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不能按照現代的話去推敲它。所以來說,在對待農村老話的時候,不能不信,但是又不能全信。但是留下來的農村俗語都是精華的,既然存在自然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上旬,離「一九」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冬至的頭一天便是「一九」的節氣。所以在「一九不出手」到來之前,我們用農村俗語來預測一下,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呢?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禁止在原有老房子的基礎上再從上面加蓋一層,容易導致老房子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導致老房子變得不結實,甚至出現倒塌的危險,輕則破財,重者人亡,三年兩年哭。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所說的是村民放牧得出的經驗,放養牛羊的時候出現的情況,那就是放牛的地方,只要有牛啃食過的地方,這些地方就像被油澆過了一樣,土壤黑黝黝的很有勁,青草也生長的愈來愈茂盛,被叫做牛食如澆,而不同的是同樣是放牧,但羊吃過草的地方,經常出現猶如火燒了一般,青草越來越稀疏,被稱之為羊食如燒。這句俗語所描述的是真的嗎?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的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俗語中的三白並不是指某三種白色的東西,而是指雪花,三在這裡是泛指,並不是說下三次雪。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21年二月有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耕作、收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的二月有九嗎?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
  • 俗語「正月不見鷹打鳥,二月不見狗連襠」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正月不見鷹打鳥,二月不見狗連襠」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說?在過去,農村裡以前流傳著「十不見」的說法,說的是這十種現象是不常見,並且也不適宜看見,如果見到了那人就會倒黴了。而「正月不見鷹打鳥,二月不見狗連襠」就是屬於「十不見」中的一部分,其剩下的分別是「三月不見蛇色務,四月不見人成雙,五月不撿河死魚,六月不見瓦上霜…………」那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字面的意思是說在正月的時候是一般看不到老鷹抓鳥或雞的,而在農曆二月份的時候很少能見到狗交配的。如果見到了這兩種現象中的任何一種,那見到的人就會倒黴,或者是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或者是家人身上。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