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初二,距離過年還有不到30天的時間。臘月的到來,不僅意味著離年關越來越近,同時也意味著最冷的月份已經到來。臘月最為全年最後一個月份和最冷的一個月份,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沒有道理呢?
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臘月頭指的是臘月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臘月初時出現降雪天氣,那麼馬在這個冬天會因為沒有糧食而餓瘦,但是牛卻不會受降雪的影響。
在過去牛和馬是農村常見的家畜,由於過去沒有先進的農業機械,農民在耕地或收穫時,都需要家畜來輔助幫忙,牛和馬便是過去農民常用的家畜。農民在農耕時根據天氣的實際情況,分為農忙季和農閒季。在農忙時,不僅農民很忙碌辛苦,牛馬等家畜也同樣如此,但是等到農閒到來時,農民便會多補充營養來休養生息。在農閒時農民也會多給牛馬等家畜吃一些飼料讓他們也好好地歇一歇。
雖然牛和馬都是家畜,但是他們所吃的食物並不相同。農村上了歲數的老人大多都知道,牛是雜食性動物,很多食物牛都喜歡吃,比如雜草、玉米秸稈等粗飼料,但是馬卻不相同,馬是精飼料動物,像雜草、玉米秸稈等食物,馬都不會吃,和牛不同的是,馬除了在白天吃飼料以外,在晚上馬也要吃飼料。按照農村老人的說法,如果在臘月初時出現降雪天氣,那麼整個冬天的降雪會很頻繁,牛馬的飼料來源將會受到限制,不過因為牛是雜食性動物,沒有了精細飼料,牛還可以吃粗飼料,所以冬天降雪多並不會對牛產生影響,但是由於馬對食物很挑剔,所以冬天降雪過多,馬會因為食物來源受限而餓瘦,從而出現了「瘦馬不瘦牛」的情況。
農村老人所說的「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根據牛和馬的飲食習慣不同而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臘月初降雪會導致農民養的馬瘦掉,但是農民卻希望臘月初時會出現降雪。這是因為,臘月初出現降雪預示著當年冬天的降雪會很多,雖然冬天降雪次數多會使氣溫下降,但是降雪多、氣溫低對農作物的生長會有好處,所以人們希望臘月初時出現降雪天氣。
今天是臘月初二,由於前幾天的一股強冷空氣已經離開我國,所以最近幾天之內我國的天氣將以晴天為主,看來今年冬天的降雪會很少。你們那裡有「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的說法嗎?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