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1-01-19 文宇觀世界

哈嘍大家好,我是文宇觀世界!帶你們一起了解社會各種新聞新鮮事!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

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而在九九十一個寒日中,最冷的就是三九兩個月的時間。這個時期也正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大寒時期,所以每年這段時期是全年最冷的時期。時值一九,鄉下有句俗話叫「一九一場雪,豬狗不食黑」,這是什麼意思?

九九,又稱冬九九,是一般人從寒冬到暖春的記法。從冬至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共81天。由於經常南下受冷空氣的影響,從一九開始,氣溫就不斷下降,但降幅也是有規律的,所以一九二九,雖然天氣開始變冷,但要等到三九、四九的時候,溫度才會降到最低點。

一到九就會下雪,而來年又是個好年景,依據何在?老話也是積累了多年的經驗,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存在著,農村老人愛說的是冷不冷難成年。到了數九寒天,還會出現極低溫度的天氣,天氣越冷對農業生產反而越有利。要是能在下雪的話,就更好了。雪花可以為越冬中的農田作物提供水分,而極低的溫度更能使越冬中的農田蟲害、蟲卵凍死。這樣,當春暖花開時,害蟲數量就會明顯減少。因此說收穫是很有好處的。

那這句俗語有意義嗎?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麥子蓋三層被,來年枕饅頭睡」的鄉下諺語,這個諺語裡的被褥不是指人睡覺時蓋的被褥,而是指雪。俗話說得好,如果冬天的雪下得多,下得多,那麼第二年莊稼就會有個好收成。實際上這個俗語跟今天所謂的「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說冬天的雪多了,對莊稼生長有好處。

一層,春雨滿倉,冬天出現大雪,那麼下個春天的雨水也會很多。這種情況與在雨季到來時進行的降雨一致。大太陽在陽光普照的日子裡出現,這樣的年景自然是個好年景,明年又是個辛丑年,又是個無春年,農夫們把它叫做:牛年無春,遍地金黃,意思是這樣的年景非常適合耕種,很容易獲得好收成,這也符合牛年好種田的說法,對此您怎麼看?請補充評論並留言。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文宇觀世界,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什麼意思?農村農民講俗語
    農村有經驗的老農民常說「一九下場雪,豬狗不吃黑」,朋友們,您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這裡的「一九下場雪」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在一九寒天的時節裡降一場雪,那麼,豬與狗就再也不用吃黑糧了。這裡的黑指的是黑色的食物,例如高粱等粗糧。
  • 大雪節氣將至,村裡老人說:「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
    而關於這個節氣的農諺俗語有很多,比如:「大雪堆河塘,來年豐收忙。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下雪,來年雨不缺。寒風迎大雪,三九天氣暖。大雪不凍,驚蟄不開」等。可見大雪節氣是一個比較明顯反映冬季氣候特徵的時間段,主要是降溫和降雨雪等氣候要素。
  • 俗話說「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喝」,什麼意思,下雪有什麼學問
    文章俗話說「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喝」,什麼意思,下雪有什麼學問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從小時候起,俗語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這些俗語也漸漸成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在過去,我們只是把俗語當成一些老生常談,等到長大以後,卻發現這些俗語也暗含了寶貴的前人智慧,而今天說的俗語就是「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喝」,這是什麼意思?下雪有什麼學問?首先我們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九」就開始下雪,那麼糧食就會充足,家裡豬狗也會不愁吃喝,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乾淨冬,必髒年,一九一雪,牲畜不吃黑」,到底啥意思
    今日立冬,這不,同村的老人隨口就說出來了一句俗語:「乾淨冬,必髒年,一九一雪,牲畜不吃黑」,聽到之時,我是一臉懵逼的------這是什麼意思?書本上壓根就沒有好吧?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學態度,說啥我也要問個明白了!
  • 大雪節氣將至,老人念叨:「一九一場雪,豬狗不食黑」是啥意思
    還有一句有關這一節氣的諺語,如:「大雪堆河,來年豐收忙。白雪皚皚的河流,冬至時不會行船。天氣晴朗,立春雪很多。下雪天天氣不冷。下了一場雪,明年不缺雨。冷風吹雪,三九暖天。雪天不結冰,驚蟄不動身。可以看出,大雪節氣是一個較明顯反映冬季氣候特徵的時段,以降溫、降雪等氣候因素為主。
  • 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21年二月有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耕作、收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的二月有九嗎?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俗語「乾淨冬必贓年,一九一雪,豬狗不吃黑」,何意?過年髒嗎?
    我想,流行在農村的農諺俗語應該就是這樣。我們現在的國家從遠古的農耕時代走來,也曾經創造過燦爛輝煌的農耕文化和農耕文明,並且融入到了現代文化和現代文明當中。 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在民間流傳的許多農諺俗語,也更多的都與農耕或年景息息相關,這是必然的特點。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的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俗語中的三白並不是指某三種白色的東西,而是指雪花,三在這裡是泛指,並不是說下三次雪。
  • 農村老話「臘月有三白,豬狗也吃麥」,啥意思,「三白」指什麼?
    人們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進入臘月後年味兒就一天比一天濃了,臘月裡,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開始為過年了,買年貨、殺年豬、蒸饅頭等等,以至現在人們覺得過年只有臘月熱鬧,春節後反而沒有過年的感覺了。關於臘月,有很多習俗和俗語,農村就有一句老話,「臘月有三白,豬狗也吃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三白」又指什麼?
  • 農村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嗎
    在不同的節氣季節中,就做不同的事,這就好比「穀雨前後,種瓜點豆」是一個意思的。 那麼,農村的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呢?鼠年二月有「九」嗎?其中就比如「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話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卻直接的體現了氣候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係。 這句老話總結的比較精煉簡短,要想詳細了解其中涵括的意思,就必須對古代曆法有一定的了解。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今天2月29日,算有九嗎?
    好了,不管那麼多了,反正今天是2月29日,不過,在農村曾聽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肉」,今天恰好是29日,那算有九嗎?今天我們簡單的討論一下!俗語,是流傳在農村比較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由於其通俗趣味性,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能夠傳承至今。生活在農村,對於老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倘若你問他今天幾號,他們可能不知道。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啥意思?今年二月有「九」嗎?
    比如有這樣一則俗語說的是「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俗語我們乍一看好像雲裡霧裡,這裡的「九」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又和豬狗等動物聯繫在一起了呢?下面我們不妨一探究竟,來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之言。想要了解這句老話,我們先要說說我國的曆法。在我國古時候,老祖宗通過長期的觀察天氣的變化,總結出陰陽合曆的曆法,而且曆法和二十四節氣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
  • 給大家說一下「乾淨冬,必髒年;一九一雪,牲畜不吃黑」是啥意思
    俗語「乾淨冬,必髒年;一九一雪,牲畜不吃黑」啥意思?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老話,說的是天氣和農業生產之間的直接關係,在氣象預報不發達的過去,很多都有依靠常年的經驗積累,根據以往對於氣候的了解得到一定的預判,其實有時候也非常有道理,在民以食為天為主要生存條件下,天氣對於農業生產確實有著很大的關係。
  • 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
    導讀: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現在正值臘月,今天也是步入四九的第二天,馬上就要迎來臘八節。今年的臘八節和大寒節氣是一天的,由於臘八的日期是固定的,每年的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而大寒節氣則是不固定的,所以兩者同一天出現。
  • 農村俗語「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很多俗語,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於種田的「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有關於人情世故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還有關於身體特徵的「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小時候聽到這句話,不懂是什麼意思,爺爺奶奶告訴我們說「鬥」和「簸箕」是手指上面的指紋,鬥代表圓圈,簸箕代表條紋。如果是「九鬥一簸箕」,就代表這個人很有福氣。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
    鄉下有許多關於九的俗語,像今天要講的「九不見雪,九如六月」這樣的俗語,這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沒道理?新春佳節,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是數九寒天。在冬至到來時,有九個人開始計算。持續到九九八十一天後才結束。到處都有以九來不同描述的九首歌,在北方的九首歌中也是這樣描述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岸望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走。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這話啥意思呢?
    雖然說這個時候是沒有農活做,也是屬於農閒的時候,但是這畢竟到了年底了,大家也是開始張羅過年的事情了,這個時候也是孩子馬上就要放假和農民工返鄉的時期,所以大家在這個時候也算是在年底之前把家裡收拾得乾淨利索點,準備迎接新的一年,在農村裡農民對於新年也是有一種期盼,農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好,家裡的莊稼也能豐收,這些就是農民所期盼的。
  • 明年辛丑年,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明年二月無九?
    其實東北地區的人們進入臘月之後,更多的休閒活動就是嘮嘮家常,嘮嘮明年的收成會怎麼樣,畢竟我們當地基本都是靠種水稻和玉米為主,糧食收成就是我們一年的主要任務,而在我們當地,人們討論糧食的收成除了看天氣預報,一些農村俗語也是應用非常廣泛,就像今天這句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就很有意思,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是什麼意思
    那個時候養羊跟現在的區別是很大的,白天的時候要很早起來趕上羊群到山上,到了中午的時候還要把羊趕到陰涼的地方,為了讓羊能夠吃得飽飽的,基本上是天亮了羊就要上山,天快黑了羊才回下山,到了晚上的時候還要把羊趕到河邊,讓它們美美地喝上一頓,辛苦了了一天的爺爺,吃完飯後還要去羊圈旁邊的小屋,防止晚上有小偷偷趁著夜色偷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