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族是中國古代北方東部草原東胡系分裂出來的一個部族,分為東部鮮卑和拓跋鮮卑兩支,他們以成熟的騎馬民族優勢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了整個北方。由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遊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個政權,其疆域東起遼西,西至新疆東部,北至蒙古高原,南達淮南。
北魏地形圖
東部鮮卑在兩晉十六國時期建立了三燕政權
西漢初年東胡被匈奴擊破後,潰敗分裂成兩部,其中一部退居大興安嶺南端烏桓山中,史籍稱烏桓族。另一部也就是鮮卑人,其中的一支東部鮮卑向北退居大興安嶺南段的鮮卑山遊牧(今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一帶山中),以此山得名,被稱為東部鮮卑。最初匈奴強盛時,鮮卑因其勢力弱小,臣服於匈奴。因南面有烏桓相隔,所以不見西漢史籍。至東漢初,烏桓族南遷至今遼河下遊、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古河套一帶駐牧,於是鮮卑族亦向南遷至遼東塞外。
早期鮮卑族使用的樺樹皮罐
東漢中期時,匈奴被漢軍擊敗瓦解,鮮卑趁機轉徙漠北,佔據匈奴故地,並收降匈奴餘部十餘萬,勢力驟然大增,時常侵擾寇掠東漢邊境。東漢末年時,鮮卑族出著名首領檀石槐(公元156年至181年在位),其勇武過人,兼併了鮮卑各部,建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設汗帳於彈汗山(今河北張家口地區尚義縣南),控制了大漠南北廣大地區,勢力極為強盛。檀石槐去世後,部落聯盟瓦解。接著鮮卑部落首領軻比能率部繼起,再度建立部落聯盟,重又統一漠南地區。公元235年(曹魏青龍三年),軻比能被刺身亡,聯盟再次瓦解離散。此後東部鮮卑分化為宇文部、段部、慕容部等許多支系。在兩晉十六國時期,先後建立前燕、後燕、南燕等強大的地方政權,最終併入拓跋鮮卑人的北魏政權。
拓跋鮮卑千裡跋涉南遷入主中原
鮮卑族的另一支是東胡族系最著名的拓跋鮮卑,初期生活於大興安嶺北段嘎仙洞一帶的山脈中,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在其首領的帶領下,舉族離開大興安嶺高山,西遷至呼倫貝爾草原額爾古納河上遊的依山盆地,這裡有豐美的牧.到www.minzushi.org查看原文
↓↓↓↓點擊左下藍色"閱讀原文"查看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