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遊縣發展新社區工廠提升移民搬遷後續就業質量

2020-12-14 寶雞市人民政府網

麟遊縣發展新社區工廠提升移民搬遷後續就業質量

來源:麟遊縣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20-07-30 08:29 瀏覽次數:

近年來,麟遊縣積極培育和發展新社區工廠,探索「閒房變廠房、農民變工人、無業變就業」的就業扶貧模式,帶動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縣認定的社區工廠涉及特色農產品加工、礦山機械加工、汽車飾品等多個行業,帶動就業300餘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60餘人,人均月收入達到1700元左右。

一是出臺優惠政策「扶」。成立社區工廠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意見,從降低準入門檻、加大資金扶持、解決用地用房、強化技能培訓等六個方面,出臺二十多項「真金白銀」舉措,支持新社區工廠發展,並設立1000萬元發展基金,扶持新社區工廠落地生根、壯大規模。

二是結合產業實際「育」。圍繞畜牧、蔬菜、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動員和扶持返鄉創業人員創辦、領辦社區工廠。酒房久香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社、常豐常樂文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和丈八超林核桃專業合作社先後建成小雜糧、香菇、藥材加工廠,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79人。陝西麟北礦山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圍繞麟北煤田開發,配套建成礦山支護系列產品,吸納就業6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6人。

三是蘇陝協作牽線「引」。充分利用蘇陝協作機制,加強與對口協作的江蘇沛縣聯繫,引進江蘇企業來麟興辦創辦新社區工廠。同時,爭取蘇陝協作資金600萬元,在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投資建設3個社區工廠項目,重點引進提供就業崗位多、簡單易學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打造電子、輕紡加工、手工編織等產業滿足移民搬遷勞動力對於就業崗位的不同需求。目前,新落地的社區工廠已招聘員工500多人,210人已上崗工作,由農民變身「工人」。

四是擴大服務範圍「幫」。針對新社區工廠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開通綠色通道,從廠房建設、場地租賃、企業招聘、員工培訓等方面,全程幫辦、代辦,為社區工廠員工解決後顧之憂,全力做好企業的「店小二」。

新社區工廠的培育和發展,有效解決了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就業幫扶難題,實現了貧困群眾「社區生活、社區就業」,走出了條具有麟遊特色、家門口就業創業的新路子。

相關焦點

  • 意義深遠的就業變革 ——安康市新社區工廠調查報告
    在認真審視市情的基礎上,我市自2014年開始,將新社區工廠建設作為破解搬遷群眾就業增收的重中之重,放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部署,按照「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區服務房和人」,「移民搬遷進社區、土地流轉建園區、農民就地變工人」的原則,從謀劃、建設、幫扶三個方面強力推進。
  • 陝西安康新社區工廠探索「三新」就地城鎮化路徑調查與啟示
    新探索:社區小工廠造就產業「大舞臺」   移民搬遷「搬得出」易,「穩得住、能致富」難,這是很多地區脫貧攻堅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何破解搬遷群眾就業增收難題,搬遷群眾住上了好房子,又如何過上好日子?搬遷後續幫扶政策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 ...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
    廣大黨員幹部在易地扶貧搬遷戰場衝鋒陷陣、接續奉獻,搬遷群眾識大體、顧大局,主動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搬遷,在黨委政府幫助下依靠勤勞雙手建設新家園、創造新生活。這些成績和效果的取得,來之不易、彪炳史冊,值得大書特書、永遠銘記。  諶貽琴強調,搬遷入住只是第一步,後續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永平鎮易地移民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我從大山老村搬到了新社區,現在生活發生大變樣,買東西、出行、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近日,永壽縣永平鎮裕豐社區胡芳芳說道。自從搬到了新社區,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她對現在的居住環境和條件特別滿意。2018年,在省、市、縣及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永平鎮建成裕豐社區暨貧困群眾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胡芳芳一家成為這項惠民政策的第一批搬遷戶。裕豐社區規劃佔地30.84畝,建成住宅樓7棟,按人均25平方米,設計三種戶型:A戶型70.9㎡,安置3口之家;B戶型93㎡,安置4口之家;C戶型114.2㎡,安置5口及以上家庭。
  • ...345」社區治理模式做好搬遷後續扶持和社區管理「後半篇文章」
    為做好搬遷後續扶持和社區管理「後半篇文章」,採取「345」社區治理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三強三抓」做實謀篇布局。一是強化政策設計,抓好組織保障。目前,經縣人民政府批覆成立新社區3個,部分安置點雖然未成立新社區,但已將安置點納入當地村委會或居委會進行管理,對還未融入當地村(居)委會的地方則派有專門工作組進駐,具體負責各項服務,其服務覆蓋率已達100%,確保了「穩得住、能致富」。目前,已有3個移民安置社區選舉成立了居委會,有力解決了有人辦事問題。「四聚焦四提升」推進社區治理。
  • 安康市新社區工廠發展工作推進會召開,郭青主持並講話
    9月20日,安康市新社區工廠發展工作推進會召開。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主持並講話。副市長何邦軍出席。郭青指出,培育和發展新社區工廠,是加快經濟恢復性增長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結合點,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要將其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在數量規模擴張和質量效益提升上下更大功夫,為安康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作出新貢獻。
  • 解碼安康市「百萬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當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意見》,先在平利、白河等縣試點,鼓勵各類企業利用移民搬遷社區配建商業用房、社區空置門店等生產輔助用房,創辦生產加工型工廠(分廠)或加工車間,開始手套、衣服、鞋子等來料加工。2014年出臺了《關於大力培育和發展新社區工廠的實施意見》,明確將毛絨玩具、電子產品、紡織加工、農產品加工、特色手工藝品加工作為新社區工廠發展的五大重點。
  • 國新辦發布|甘肅易地扶貧搬遷49.9萬人,後續扶持重在產業和就業
    11月10日,國新辦在蘭州舉行甘肅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發布會上就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如何扶持的情況進行了介紹。▲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圖片來源/國新網孫偉說,甘肅「十三五」期間計劃易地扶貧搬遷的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現在已經全部搬進了新居,並基本實現了產業扶持全覆蓋和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個人在務工就業。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看病就醫、住房和飲水安全等「兩不愁 三保障」的問題一次性地解決。這些群眾不僅順利搬遷了,也基本穩住了,正在向逐步致富努力。
  • ...高質量抓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
    廣大黨員幹部在易地扶貧搬遷戰場衝鋒陷陣、接續奉獻,搬遷群眾識大體、顧大局,主動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搬遷,在黨委政府幫助下依靠勤勞雙手建設新家園、創造新生活。這些成績和效果的取得,來之不易、彪炳史冊,值得大書特書、永遠銘記。諶貽琴強調,搬遷入住只是第一步,後續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脫貧故事】陝西麟遊縣扶貧搬遷戶張利利:「從山溝搬進城,想都不...
    受益於麟遊縣移民搬遷政策,去年3月,張利利一家從30多公裡外的山村搬到了麟遊縣大型融合式移民搬遷安置社區——南坊新城。小區內,一棟棟漂亮的樓房排列整齊,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小區環境乾淨整潔,張利利站在自家陽臺就能將美景盡收眼底,她怎麼看都看不夠。
  • 陝西山陽豐東新區社區:「四個聚力」打造幸福移民社區
    今年以來,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豐東新區社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加強易地移民搬遷社區後續扶持,聚力「抓組織、抓治理、抓服務、抓就業」,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易地移民搬遷社區治理服務新路徑。
  • 諶貽琴:高質量抓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廣大黨員幹部在易地扶貧搬遷戰場衝鋒陷陣、接續奉獻,搬遷群眾識大體、顧大局,主動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搬遷,在黨委政府幫助下依靠勤勞雙手建設新家園、創造新生活。這些成績和效果的取得,來之不易、彪炳史冊,值得大書特書、永遠銘記。    諶貽琴強調,搬遷入住只是第一步,後續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延川縣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搬遷戶就業小記
    ,安靜整潔的村莊讓人心情舒暢,大山腳下,一座佔地近25畝的現代化工廠吸引了記者的眼球。這是延川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華延服裝廠,目的是打造就業扶貧基地,帶動馬家河移民搬遷點貧困戶就近就業。「這裡主要為世界著名體育品牌貼牌生產服裝,產品遠銷德國和日本,年產值近3000萬元。」華延服裝廠廠長馮海崗說。走進廠房,200多名工人有序地工作著。
  • 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體系正逐步形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負責人孫廣宣(徐想 攝)  11月5日,國新辦舉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負責人孫廣宣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為了推動做好後續扶持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能致富,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12個部門和單位出臺了《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若干政策措施》,重點從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強產業培育和就業幫扶、加強社區管理、保障搬遷群眾合法權益、加大工作投入力度、加強統籌指導和監督檢查等六方面,共明確25條具體措施,進一步細化實化了國家層面的後續扶持政策
  • 社區工廠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12月10日,在臨渭區閻村鎮雙創家園社區工廠,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工人們正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加緊生產。 該社區工廠主要生產銷售各類襪子,產品全部出口。
  • 百色右江區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紀實
    右江區共有百色深圳小鎮、迎龍「老鄉家園」和汪甸瑤族鄉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安置5125戶2.1萬餘人。該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設置服務站點、優化社區管理、開展就業培訓、發展特色產業等舉措,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加大後續幫扶力度,確保貧困戶穩增收、有奔頭,實現可持續發展。
  • 麻山地區的「移民社區管家」——記紫雲自治縣松山街道辦城南社區...
    幹部群眾說,他像個「移民管家」,既是「物業管理員」「家庭保姆」,又是「矛盾化解員」「就業中介」,她說:「要把社區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用真性情獲得廣大群眾的信任。」今年以來,羅香琴累計入戶走訪了整個社區710戶家庭,為居民解決揪心事、煩心事1000餘起。狠抓社區服務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羅香琴為使大山中條件極為惡劣的貧困戶早日走出大山、改善生存環境,積極參與城南社區搬遷工作和蔬菜種植規劃工作,奠定了社區良好的發展基礎。
  • 探索「四有四安」後續幫扶模式 沅陵1.8萬餘名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華聲在線11月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夏濤 通訊員 瞿雲)10月29日早晨,沅陵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太安社區,搬遷戶江東把小孩送到離家300多米遠的社區幼兒園後,來到社區裡的扶貧車間上班。江東開心地告訴記者:「一個月能拿到3000元工資,安居又樂業,過上了好日子。」
  • ...身子選準路子幹出樣子丨三都縣鳳羽街道三郎社區黨支部書記陸龍金
    今年是我來到社區任職的第二個年頭。我就是三郎社區兩委、移民搬遷群眾口頭裡的「陸老頭」。「老頭,你在哪兒,我有個事兒要匯報。」「老頭,你下來嘛,有群眾找你。」「老頭,這個工作怎麼做嘛,我不會。」「老頭,家裡有事,我請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