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在社區團購領域展開一場廝殺的網際網路巨頭們恐怕不會想到,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道關卡竟然是一道事關道德倫理的難題。有觀點認為當手握雄厚資本的巨頭們做起"賣菜"的生意,勢必會將大量以賣菜為生的小商販們置於艱難的境地。此種觀點無疑在網際網路巨頭和商販之間製造了一種對立關係。
客觀地說,網際網路巨頭的入局的確給菜市場的小商販造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但在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下,網際網路巨頭與小商販一樣擁有參與競爭的權利,而且前者在消費模式上的差異化,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便捷的選擇。因此單純從商業層面來看,這是件無可厚非的事。
但問題在於,處於社會底層的菜市場小商販在公眾的認知中屬於明顯的"弱勢群體",而對弱者的同情在我們的道德觀念中向來是一種美德。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商販之間的競爭因此就變成了強者對弱者的傲慢和欺壓,於是道德的大棒就這樣砸到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身上。
就像當初對電商瓦解實體經濟的擔憂一樣,每當一種新的模式出現時,總有一些聲音在新舊兩種模式之間製造一種對立情緒。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電商平臺雖然初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一定衝擊,但隨著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對待新事物我們不能只看到它的反面,也應該看到它的正面。
在與菜市場小商販爭奪賣菜生意這件事上,我認為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網際網路巨頭要做這件事,而是如何做這件事。
如果網際網路巨頭倚仗資本優勢打一場屢試不爽的補貼大戰,僅僅依靠低廉的價格從商販手中搶走一些用戶,那麼對商販來說這將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說,一方面這樣的勝利"勝之不武",另一方面也沒有為行業帶來增量價值。
最高明且值得尊敬的競爭方式,絕不是將對手置之死地,而是與對手和平相處,同在一個競技場,但各有各的生存空間。
我記得任正非回應"華為手機為什麼賣得越來越貴"時的言論,大意是"華為之所以賣得越來越貴,是因為如果華為手機賣得便宜,其他廠商可能就沒有活路了。"正如我們看到那樣,即便在賣得貴的情況之下,華為手機仍然佔據了中國手機市場近半的市場份額,那麼如果華為手機賣得更便宜一些,可想而知對於其他手機廠商意味著什麼。進一步講,如果對手被逼入絕境,對於華為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給對手留有生存空間,是華為的生存哲學。我舉這個例子的用意在於說明,網際網路巨頭絕不能通過簡單粗暴的補貼戰將小商販們逼入生存困境,而是要讓小商販們活下來,甚至活得比從前更好,在此基礎上通過差異化的服務建立競爭力,雙方各有各的競爭優勢,各有各的生存空間,如此達成一種生態平衡。
因此在磨刀霍霍的同時,網際網路巨頭們也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菜市場的小商販絕不是僅僅是自己的對手,也是社區生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他們活下來,才是真正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