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遭斷供:起來!起來!不願死在巨頭刀下的供應商們!

2020-12-16 電商報

多家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

都說社區團購搶走了菜市場的生意,率先打響反社區團購第一槍的,卻是供應商。

最近,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

華海順達稱,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現針對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做出以下要求:

1、任何客戶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必須有我司授權,否則視同竄貨;

2、不管平臺有沒有補貼,價格不得低於我司終端零售價,否則視同低價;

3、影響惡劣的,取消經銷權!

可能有人不理解什麼是竄貨,簡單來說,就是製造商和經銷商說好了產品只能在A地賣,經銷商卻為了賺錢,把產品賣往了稀缺屬性更強的B地。這對於製造商來說,不僅會擾亂市場價格體系,更會損害品牌形象。

如果說華海順達還只是一個雖大型,但籍籍無名的糧油供應商,那麼衛龍這個品牌想必人人都聽過,大部分人還吃過衛龍的魔芋爽和大麵筋。

衛龍也發布了類似停止供貨的通知,並且在該通知中對公司明星單品設定了指導價格。

例如一包65g的大麵筋,終端零售價規定是2.5元,一旦發現終端賣的低於這個價,衛龍毫不手軟。

供應商們明令禁止的要求,簡直是把社區團購當瘟疫的節奏啊!

社區團購目前可以說還在萌芽階段,但誰也說不準這條賽道會跑出怎樣的巨獸。

居安思危的供應商們,早已預測到了這些巨獸可能對供應商渠道造成的破壞,一個接著一個站了起來,接下來,就看其他供應商如何站隊了。

斷供,並非供應商杞人憂天

事實上,別看供應商抵制的態度如此堅決,就目前而言,在社區團購如火如荼的發展中,供應商獲得的,還可稱為一份機遇。

諸如多多買菜、美團優選之類的社區團購平臺,都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團長、供貨商、倉儲等第三方合作夥伴。供貨商們完全可以藉此抱上網際網路這個大腿,擴大生意規模。

只不過,抓住這份機遇,還需承受相應的代價。

根據一個做了20多年的供應商說,社區團購平臺需要供應商,但是網上的價格前期壓得比較低,利潤空間並不多。而且,供應商的前期投入除了車輛、倉庫、人員成本之外,貨物也需要墊付資金,至少需要幾十萬。

看到沒有?一來,網際網路巨頭的大腿不好抱;二來,就算成功抱上了大腿,也不代表以後有好日子過。

目前,社區團購平臺利用大數據篩選出剛需產品,然後對這些產品進行針對性補貼,使平臺售價遠低於正常市場價格,擾亂正常的商業秩序。

那麼,下一步就是破壞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

到那時,供應商們將對線上渠道產生極度的依賴性,徹底淪為網際網路巨頭刀下的魚肉,任人宰割,毫無還手之力。

而那時的網際網路巨頭,迫於盈利壓力,宰起供應商來,絲毫不會手軟。

打個比方,供應商原本行駛在一條大馬路上,突然出現了另一條路,那條路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貌似更加平坦好走。他們想著,多條路走總歸是好的,於是想將一部分車隊分流到隔壁路上。

等供應商們把車隊轉移過來之後,巨頭們便對原來那條路大肆破壞,讓供應商們只有一條路可走。而在這條路上,巨頭想收你多少過路費,就要收你多少過路費。

對於那些響噹噹的品牌們來說,更是要小心提防社區團購的破壞性。

想想之前,特斯拉為什麼不願意把車放到拼多多賣?

當消費者發現在線上能買到更加便宜的產品時,他們會更加願意在線上買東西,品牌特性大打折扣。品牌一打折,品牌商的議價能力自然跟著下降,這就相當於把定價權變相地拱手讓人。

衛龍好不容易才把自家的辣條生意做上市,豈能眼睜睜看著社區團購拖自己後腿?

供應商們此時不站出來反抗,更待何時?

社區團購趕上了反壟斷的「好時候」

社區團購這件事,早幾年也有人在做,不是巨頭,而是小商店裡的店主。那是人們自發形成的團購,店主遇到物美價廉的產品,也會自發在群裡宣傳,居民們去買就是了。

可以說,這種最初的社區團購形式,是小而美的,富有人情味的。

如今,各巨頭攜帶大量資本轟轟烈烈入局,想把社區團購拎上快車道時,卻讓人們怕了。資本先低價傾銷後壟斷渠道的打法,是絲毫沒有人情味的,是完全帶有功利性的。

從官方到民間,鋪天蓋地都是對於社區團購的輿論聲討,前有10萬+文章《網際網路巨頭正在用資本奪走無數賣菜小商販的生計》刷屏,後又有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

口誅筆伐背後,是社區團購作為網際網路行業的又一風口,正趕上了反壟斷的「好時候」。

一方面,人們的反壟斷意識前所未有地增強。

前幾年,網際網路壟斷的真實面目還未顯露,無論是網約車、外賣還是電商領域的燒錢大戰,人們都喜聞樂見,沉浸於薅羊毛的快樂。

如今,人們已經見識到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厲害,也明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而在網際網路燒錢大戰中,被深深傷害的那群人,諸如那個從蛋殼公寓18樓縱身躍下的青年,強烈地喚起了人們的共情心理,也引發了人們對網際網路壟斷模式的厭惡與抵制。

另一方面,「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全新言論則表明了官方的立場。

此前市場監管總局就《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給予了網際網路平臺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行為重重一擊。

而根據今天的最新消息,阿里、閱文、豐巢因違反《反壟斷法》,合計被罰150萬。網友直呼,大快人心!大快人心!

今時不同往日,各位巨頭大佬在走壟斷的老路前,還要先問問老百姓答應不答應!

作者:劉峰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巨頭居然搶菜場裡的鋼鏰?供應商被迫反擊社區團購!
    一時間,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一頭扎進賣菜的行列。什麼是「社區團購」所謂的「社區團購」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概念。說白了就是把大家日常購買的米、油、鹽、姜醋茶、新鮮果蔬搬到網上。大家坐在家裡點擊手機APP,商家會發各種日用品。
  • 出師未捷已涼涼 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
    自社區團購引發人民日報關注,多家社區團購供貨商發布聲明,對社區團購平臺斷供。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該公司稱,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現針對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做出以下要求。
  • 馬雲也沒有料到,社區團購竟成「過街老鼠」?遭多家供應商抵制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也被網際網路巨頭們開發的應用所取代。外出不在攜帶現金,入住酒店通過網上預約,網際網路的確方面了人們的衣食住行。但同時,也改變了實體經濟的運作模式。此前,馬雲對所有商家承諾,讓天下再也沒有難做的生意。
  • 「社區團購,我們不幹了!」
    部分供貨商「斷供」社區團購最近火熱的社區團購,一般來說,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被認為是中國零售的最後一戰,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為什麼巨頭狠起來連自己人都打?
    最多的時候,長沙同時存在200多個團購平臺,局全國之首。「千團大戰」再次上演。在那一輪風口中,大部分項目最後都被興盛優選耗死了,因為虧損太厲害。那時,沒有巨頭進場。今年,疫情期間,買菜的需求被強制轉移至線上,訂單量暴增,尤其是武漢封城後,社區團購成為武漢居民日常必需,而且有公司居然快盈利了。於是,千團大戰沒有重來,網際網路巨頭卻都來了。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原創 葉菁 曉說通信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讓人錯愕的「路人甲」——滴滴,把這盤冷飯又重新炒了起來,隨後你耳熟能詳的「無邊界」美團、「拼團鼻祖「拼多多悉數進場,這個賽道開始被「巨頭」佔據,開啟社區團購2.0時代。我相信那個時候搞過社區團購的都嘗過供應鏈的苦頭,整合供應鏈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社區團購這種以銷定採的模式有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你按照常規的方式來做的話,前期的銷量是很慘澹的,而且也是極不穩定的,偶爾一天會有一個小高峰,但大多時候是很平緩的,所以你拿著一個不穩定且不算高的銷量去市場上尋找供應商的時候,大概率是要被供應商教育一番的,這個難點在2018年並沒有很好的解決,能夠完美地解決供應鏈問題的還得到今年巨頭們進場才開始解決
  • 社區團購火起來的原因,以及它的利弊
    前言 2020最火的概念,社區團購必定佔有一席之地,所以,小編今天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社區團購火起來的原因,以及它的好處和壞處。社區團購為何會火起來社區團購大火最廣為人知的原因自然是疫情,小編就說說其他的原因吧今年一家社區團購公司興盛優選盈利了,這也說明了社區團購這種商業模式能夠成功。隨後美團感覺到自己在本地生活的地位可能受到影響,就加入其中,想要分一杯羹。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上門,供應商說不幹了
    巨頭手捧巨額補貼,動了菜販、超市老闆的生意,打破了傳統的經銷體系,隨即多家供應商宣布向社區團購「斷供」。2、「團購大戰」不斷吸引團長加入,這就不再是一個躺賺的工作,1元錢也要送貨上門。社區團購到底會走向壟斷還是驅動競爭?會創造價值還是自我毀滅?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這一降溫讓巨頭、讓人們冷靜了下來,巨頭開始宣布科技創新領域的新成就,人們也仔細思考社區團購這一模式。其實,這一模式並沒問題,人們反對的不是社區團購,而是巨頭們瘋狂燒錢搶奪市場,意圖形成壟斷的行為。
  • 商業巨頭加入社區團購,與小商販搶生意,遭人民日報批評
    現在電商已經成為新一輪資本搶佔的市場,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買的日常用品,而受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一些賣菜的小商販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像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加入社區團購,通過價格優惠來吸引消費者在線上買菜,加上疫情期間的敏感,這對以此衛生的小商販產生了嚴重的衝擊。
  • 巨頭補貼不講武德,社區團購耗子尾汁
    巨頭們爭相補貼用來搶市場搶用戶,靠得是自身龐大的體量作為支撐,百億甚至千億美金的市值下,砸下幾十億押注社區團購,贏了能收穫一波新的市值增長,輸了倒也不會傷到元氣。對於供應商來說,這種低價補貼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帶來新的渠道增量,但勢必也會對於實體店和其他電商渠道造成一定的衝擊。
  • 社區團購企業異軍突起,巨頭們應該拼什麼
    會議提出,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要嚴格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嚴格遵守「九個不得」,包括不得低價傾銷、不得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不得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這9條紅線直指社區團購目前最被人詬病的「低價傾銷」和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長期存在的不正當競爭、大數據殺熟、假貨泛濫等行為,抓住了問題的要害。社區團購本身是值得鼓勵的業務。
  • 社區團購——巨頭的下一個「囊中之物」
    編輯導語:社區團購是以生鮮品類為切入點、依託社區和團長個人資源進行商品流通的一種新型零售模式。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社區團購的發展,各大巨頭紛紛入局,各種玩法層出不窮。社區團購發展到最後,會淪為巨頭們的遊戲嗎?
  • 補貼大戰下,社區團購沒有羊毛、只有雞毛
    從目前的戰況來看,業界更看好業務相關性更強的美團和拼多多,認為它們在社區團購廝殺中,已經甩開眾多對手形成了「二超多強」的格局。  Tech星球的報導顯示,一家不願具名的社區團購公司高層預測認為,「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兩家,明年(2021年)在社區電商這塊的GMV會達到4000億左右規模。」
  • 社區團購硝煙四起,網際網路巨頭到底要什麼?
    有聲音說,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對線下零售的創新與顛覆。對此,孫裕隆認為,巨頭擠入社區團購賽道背後並不是看到什麼機會以及想創造新的價值,只是焦慮地應對線上流量紅利的枯竭。疫情期間,消費者對即時零售、即時配送的需求被發掘放大,社區團購成為最大潛在增量,它所聚焦的生活類高頻消費品,讓流量再次活躍起來,這也吸引了不少網際網路巨頭入場。在零售行業資深從業人士李軍來看,無論是從社區團購聚焦品類,行業競爭格局,還是市場前景來看,巨頭入場都是必然趨勢。
  • 品創餐飲:社區團購沒有未來!
    社區團購和很多網際網路現象一樣,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是什麼高科技的發明創造。通常都是先小恩小惠的大面積補貼,讓消費者養成習慣,然後打殘線下實體店,乾死或收購競爭對手,從而形成自己壟斷優勢後,線下沒有買了,線上只有我一家,完全掌握了定價權,恢復價格或高價銷售就看自己高不高興,就看平臺的心情了。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的影響和終局
    從地理上看,社區團購的潛力超過外賣。據報導,美團王慧文在外賣業務決策探索時做過一個試驗,他們在排名TOP100左右選擇了威海和濟寧市測試外賣業務。選擇排名靠後的城市是因為他們想知道外賣業務的潛力,當知道三四線城市外賣業務也不錯時,他們興奮不已。社區團購這種能夠下探到農村的潛力會不會讓王慧文跳起來呢?
  • 巨頭們的社區團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會砸了菜農們的飯碗嗎?
    最近火爆的社區團購,就是網際網路巨頭們,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利用大數據,通過巨額低價補貼,搶佔菜農果農小商小販們的市場。很多餐飲店的老闆也成為了社區團購中的團長,比如我樓下的蛋糕店,奶茶店,早餐店等成為了團長,社區團購平臺上,有些乾貨調味品價格很實惠,比餐飲店去批發市場拿還更優惠。
  • 重倉農業,巨頭鏖戰社區團購「廣積糧」
    社區團購這條賽道,在歷經多次大洗牌之後,顯然又再次被巨頭們的熱情狠狠地點燃了起來。 巨頭們進攻社區團購的決心 社區團購的核心品類是生鮮農產品,而生鮮農產品則大量來源於農村市場,因此拼多多保衛農村保衛生鮮農產品的決心非常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