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
都說社區團購搶走了菜市場的生意,率先打響反社區團購第一槍的,卻是供應商。
最近,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
華海順達稱,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現針對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做出以下要求:
1、任何客戶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必須有我司授權,否則視同竄貨;
2、不管平臺有沒有補貼,價格不得低於我司終端零售價,否則視同低價;
3、影響惡劣的,取消經銷權!
可能有人不理解什麼是竄貨,簡單來說,就是製造商和經銷商說好了產品只能在A地賣,經銷商卻為了賺錢,把產品賣往了稀缺屬性更強的B地。這對於製造商來說,不僅會擾亂市場價格體系,更會損害品牌形象。
如果說華海順達還只是一個雖大型,但籍籍無名的糧油供應商,那麼衛龍這個品牌想必人人都聽過,大部分人還吃過衛龍的魔芋爽和大麵筋。
衛龍也發布了類似停止供貨的通知,並且在該通知中對公司明星單品設定了指導價格。
例如一包65g的大麵筋,終端零售價規定是2.5元,一旦發現終端賣的低於這個價,衛龍毫不手軟。
供應商們明令禁止的要求,簡直是把社區團購當瘟疫的節奏啊!
社區團購目前可以說還在萌芽階段,但誰也說不準這條賽道會跑出怎樣的巨獸。
居安思危的供應商們,早已預測到了這些巨獸可能對供應商渠道造成的破壞,一個接著一個站了起來,接下來,就看其他供應商如何站隊了。
斷供,並非供應商杞人憂天
事實上,別看供應商抵制的態度如此堅決,就目前而言,在社區團購如火如荼的發展中,供應商獲得的,還可稱為一份機遇。
諸如多多買菜、美團優選之類的社區團購平臺,都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團長、供貨商、倉儲等第三方合作夥伴。供貨商們完全可以藉此抱上網際網路這個大腿,擴大生意規模。
只不過,抓住這份機遇,還需承受相應的代價。
根據一個做了20多年的供應商說,社區團購平臺需要供應商,但是網上的價格前期壓得比較低,利潤空間並不多。而且,供應商的前期投入除了車輛、倉庫、人員成本之外,貨物也需要墊付資金,至少需要幾十萬。
看到沒有?一來,網際網路巨頭的大腿不好抱;二來,就算成功抱上了大腿,也不代表以後有好日子過。
目前,社區團購平臺利用大數據篩選出剛需產品,然後對這些產品進行針對性補貼,使平臺售價遠低於正常市場價格,擾亂正常的商業秩序。
那麼,下一步就是破壞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
到那時,供應商們將對線上渠道產生極度的依賴性,徹底淪為網際網路巨頭刀下的魚肉,任人宰割,毫無還手之力。
而那時的網際網路巨頭,迫於盈利壓力,宰起供應商來,絲毫不會手軟。
打個比方,供應商原本行駛在一條大馬路上,突然出現了另一條路,那條路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貌似更加平坦好走。他們想著,多條路走總歸是好的,於是想將一部分車隊分流到隔壁路上。
等供應商們把車隊轉移過來之後,巨頭們便對原來那條路大肆破壞,讓供應商們只有一條路可走。而在這條路上,巨頭想收你多少過路費,就要收你多少過路費。
對於那些響噹噹的品牌們來說,更是要小心提防社區團購的破壞性。
想想之前,特斯拉為什麼不願意把車放到拼多多賣?
當消費者發現在線上能買到更加便宜的產品時,他們會更加願意在線上買東西,品牌特性大打折扣。品牌一打折,品牌商的議價能力自然跟著下降,這就相當於把定價權變相地拱手讓人。
衛龍好不容易才把自家的辣條生意做上市,豈能眼睜睜看著社區團購拖自己後腿?
供應商們此時不站出來反抗,更待何時?
社區團購趕上了反壟斷的「好時候」
社區團購這件事,早幾年也有人在做,不是巨頭,而是小商店裡的店主。那是人們自發形成的團購,店主遇到物美價廉的產品,也會自發在群裡宣傳,居民們去買就是了。
可以說,這種最初的社區團購形式,是小而美的,富有人情味的。
如今,各巨頭攜帶大量資本轟轟烈烈入局,想把社區團購拎上快車道時,卻讓人們怕了。資本先低價傾銷後壟斷渠道的打法,是絲毫沒有人情味的,是完全帶有功利性的。
從官方到民間,鋪天蓋地都是對於社區團購的輿論聲討,前有10萬+文章《網際網路巨頭正在用資本奪走無數賣菜小商販的生計》刷屏,後又有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
口誅筆伐背後,是社區團購作為網際網路行業的又一風口,正趕上了反壟斷的「好時候」。
一方面,人們的反壟斷意識前所未有地增強。
前幾年,網際網路壟斷的真實面目還未顯露,無論是網約車、外賣還是電商領域的燒錢大戰,人們都喜聞樂見,沉浸於薅羊毛的快樂。
如今,人們已經見識到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厲害,也明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而在網際網路燒錢大戰中,被深深傷害的那群人,諸如那個從蛋殼公寓18樓縱身躍下的青年,強烈地喚起了人們的共情心理,也引發了人們對網際網路壟斷模式的厭惡與抵制。
另一方面,「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全新言論則表明了官方的立場。
此前市場監管總局就《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給予了網際網路平臺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行為重重一擊。
而根據今天的最新消息,阿里、閱文、豐巢因違反《反壟斷法》,合計被罰150萬。網友直呼,大快人心!大快人心!
今時不同往日,各位巨頭大佬在走壟斷的老路前,還要先問問老百姓答應不答應!
作者: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