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仔便利店,不能拿日本的便利店與國內比!

2020-12-27 這是一個自己的號

便利店作為一樁低客單價、高頻次、較低利潤空間的零售生意,其本質是在較短距離的情況下,滿足周圍人群對於便利購物的需求。因此,與大型商超不同,兩者的業態解決的是不同的需求,便利店並不具有價格上的優勢,而是滿足人們的即時性需求。進而,我們可以從便利店業態的發展情況中可以審視出區域整體消費水平的發展狀況。

便利仔便利店

但說到便利大國,人們第一時間能夠想到日本。因此,人們常常會拿國內的便利店與日本進行對比。但對比的前提是「便利背景」相仿,那麼兩者的發展背景有什麼差異呢:

便利仔便利店

一、人們的接受度不同

不難發現,日本的一些電視劇和動漫上,常常以便利店為背景。可見,由於日本的便利店起步較早,其消費者接觸時間較久,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便利店文化。而國內很多地區的人們對於便利店的看法還處於比較初始的看法,他們會認為便利店只是一個升級版的「小賣部」。因此,在國內,便利店更多時候是解決人們的「剛性需求」,是以實用性業態為經營本質。

便利仔便利店

二、人們的購物方式差異性較大

在日系便利店進入國內之後,其附加值較高的服務大都被淘汰掉了,只留下了部分服務,如鮮食、充值公交卡等。其中一部分影響是來自消費者群體的消費習慣,行動支付的普及,使得人們用手機就能夠完成電影票、水電費、車票等線上商品的購買。因此,兩者之間的差異性較大,雖然店鋪內的服務體系比較實用,但國內消費者的支付替代方式較多。

便利仔便利店

三、地域性差異不可避免

與日本相比,地理環境的差異比較大,國內地域廣闊,店鋪普遍分布較廣,而日本的居住地都比較集中,且店鋪數量多、密度大。在打造後端供應鏈時,由於距離較遠,國內的運輸成本會比較高。因此,國內的便利店品牌如果覆蓋地域較廣,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來完善自身的後端供應鏈體系。

由此可見,國內在便利接受度、消費習慣、購物方式以及地域特點上都與日本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我國便利店行業能夠發展到今天這一步,也是迎合了地域、消費者的整體需求。因此,日本和國內的便利店,兩者不具有太大的可比性,日系便利店只能夠作為參照物。

相關焦點

  • 便利仔,便利店不到3000的工資,年齡35以下
    在日本的留學生大都喜歡到便利店做兼職來賺取一定的生活費。平時的工作內容大概是:收銀、接貨、補貨、環境清掃以及鮮食的簡單加工這些工作。由於工作內容上手相對比較容易,從工作難易程度層面來考慮,便利店店員的工資不會太高。
  • 便利仔便利店,那些由於跟風銷聲匿跡的品牌
    因此,不難發現,國內有許多便利店的模式其實與7-11很像,屬於一種「跟風」的方式。但7-11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時間已經有20多年了,單憑模式上和業態上的「模仿」,是否能夠早就另一個「便利帝國」,這其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便利仔,各地便利店數量比拼,誰勝出了
    如果說便利店是消費升級的產物,其實不算誇張。它憑藉自身在距離上的優勢,不僅價格比其他零售業態歸上一些,其新型便利店的利潤空間也是比較高的。進而,隨著各個地區消費能力的上漲,目前便利店的足跡已經能夠延伸到三線城市以外了。
  • 200多家房企宣告倒閉,而便利仔便利店依靠陳列技巧不斷獲利
    房地產如此熱門的行業,也由於疫情關係出現了下降趨勢,那麼在經濟如此蕭條的情況下,便利仔便利店如何抓住消費者?一家便利仔便利店佔地面積一般在90-110平方米左右,而每家門店則會根據位置、面積大小對商品陳列進行調整。
  • 便利店經營慘澹的原因
    接下來便利仔便利店,就與大家一同分析一下便利經營慘澹的原因:一、定位不明確,盲目投入很多投資者在選中便利店項目的時候,一鼓作氣租場地、進貨、開張都十分匆忙,忽視了客觀事實,卻沒有分析與規劃,沒有針對性地進行實地考察和收支預估,導致後期經營成本無法控制。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便利店大國搖搖欲墜
    截止2018年,國內73%的便利店毛利率超過20%,30%的毛利率超過30%,日本便利店毛利率則穩定超過30%;同時,國內大部分店面淨利潤水平在2%以下,對比全家4.61%、羅森2.75%的成績顯得相形見絀。  相較日本,國內便利店雖不面臨縮短營業時長的焦慮,但近年來同樣陷入了用工難的泥沼。
  • 便利仔,比起先發優勢,後來居上便利店才算「穩」
    但從便利店行業大局來看,目前市場競爭格局還是較為分散,幾大便利店巨頭「先發制人」,國內本土便利店順勢入局,讓便利店行業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外資便利店有優越的先天優勢,但由於發源地區的文化不同,要想真正適應國內的消費市場,還是要看本土便利店的作為。
  • 日本便利店觀察(四):進化中的便利店
    「可以說,日本便利店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產物。」便利店作為社會公共設施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導致整個日本經濟發展停滯,日本陷入了所謂的「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可以說,日本便利店行業的發展已經不能依靠店鋪數量的增加,而必須在真正意義上朝提高既有店鋪利益的模式轉變。另一方面,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便利店在日本的社會性地位越來越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這讓便利店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公共設施。
  • 日本24小時便利店
    編者 | 零售哥 圖 | 來源於網絡本文來源 | 經濟日報(ID:jjrbwx)記者 | 蘇海河導讀:日本24小時營業便利店將越來越少,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主因。↑在日本,24小時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已成為日本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圖為顧客在日本全家便利店購物。
  • 日本留學生便利店打工福利,可以免費吃到便利店裡的任何一種食物
    不了解日本的人,看到這裡或許會覺得小李很可憐,其實不然。在日本便利店工作過的人都知道,便利店有一種福利,可以免費吃到便利店裡出售的任何一種食物,當然,指的是廢棄食品。日本的食品上一般有三個日期:賞味期限、製造年月日時、消費期限。麵包等保質期短的食品上一般只有「賞味期限」和「消費期限」,而沒有「製造年月日時」。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疫情對日本便利店的衝擊有多大?
    最近,日本全家被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全資子公司的新聞,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 據日媒報導,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對全家便利店的股份進行全資公開收購,預計到8月24日將完成。
  • 日本人為什麼對便利店情有獨鍾?看完驚呆了
    去諮詢時,中介小哥第一句話就是:「這間房樓下就有便利店哦!」總體來說,速報醬發現房子附近帶便利店的話會比同等條件下的其他住房貴500-1000人民幣左右。這個結論使速報醬對日本的便利店產生了興趣。在速報醬的印象裡,無論是日劇,日影,還是親身去日本遊玩時,日本人的形象和便利店是緊密相連的。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在東京的一個小酒坊裡開張。
  • 伊藤忠商事收購日本全家便利店
    日本全家便利店(FamilyMart)日前被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了伊藤忠商事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日本便利店在過去20年裡,憑藉大量開店保持了高速增長,全國店鋪一度增至5.8萬家,年銷售額達11萬億日元的規模(約合人民幣7273億元)。截至去年年底,日本共有55620家便利店,同比減少123家,這是日本2005年有此項統計以來的首次減少。至此,需求接近飽和的日本便利店行業陷入停滯狀態。
  • 是什麼理由讓日本人如此痴迷便利店?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讓日本人把便利店當成第二個家?日本的便利店到底又有哪些值得學習的細節呢?樂天、亞馬遜等物品都能送到便利店,回家時只要提供身份證明就可以拿貨啦~8、24小時送洗衣服服務比國內微信掃碼感覺還要更快一點~15、24小時營業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便利店大國搖搖欲墜
    其中,便利店「老大哥」7-11盈利能力遙遙領先,單店日均銷售額高達656000日元(人民幣約4.31萬元),羅森、全家緊隨其後,分別為535000日元(人民幣約3.52萬元)、532000日元(人民幣約3.50萬元),無疑讓中小型便利店飽受收入、利潤層面的諸多壓力。而從整體來看,過去幾年內雖然便利店人均消費額有所增加,但顧客人數整體呈下降趨勢,即使巨頭也不能倖免。
  • 日本這家知名便利店被收購
    日本全家便利店日前被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收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此舉又會對全家帶來什麼影響?  日本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以每股2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0元)的價格對全家便利店的股份進行公開收購,收購過程預計將持續到8月24日。
  • 上海便利店簡史
    深夜走進24小時便利店,從冷櫃裡拿一瓶三得利烏龍茶,再點些關東煮做宵夜……這樣的場景如今在都市裡早已司空見慣。不過,要是我們說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呢?80後作家殳俏在上海長大,她曾在一篇文章裡寫道:「高中大學開始,是便利店悄然興起的時候,樂樂音樂樂園、厚底靴和羅森,哇塞,藍白條紋可時髦了。」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伊藤忠將100%持股】日前,日本全家便利店...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伊藤忠將100%持股】日前,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據悉,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以每股2,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0元)的價格公開收購全家便利店的股份,收購過程預計持續到8月24日。數據顯示,伊藤忠此前持股50.1%,已擁有控股權。
  • 日本便利店三巨頭營收降超20% 日本羅森便利店宣布新年期間停業
    近日,日本三大便利店公布了新年期間的營業計劃。其中羅森便利店宣布,從12月30日到1月3日,日本全國約90家店鋪將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這是羅森便利店繼去年對小範圍店鋪進行半天到一天的停業試點之後,首次在新年期間有店鋪正式停業。  本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日本已經有7.6萬人因疫情失業。
  • 日本全家便利店要升級,伊藤忠來收購
    原因是日本全家認為,頂新有7個月未繳納授權費,並試圖降低授權費。甚至想要收回中國大陸的授權,因此將牽連2500家全家便利店。2020年的消息是雙方和解,籤署了新的合作協議。2020年7月8日,經營折扣店「堂吉訶德」等機構的PPIH,通過與全家便利店成立的合資公司,獲得部分臺灣全家便利店股份,股份轉讓定於2020年10月30日執行。PPIH與全家合資公司將在日本落地。PPIH出資51%,全家出資49%。主要意圖是加強海外業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