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上帝的國近了」

2021-03-02 與主同行

▲  關注「與主同行」,傳承「現代真理」

《歷代願望》第二十三章:「上帝的國近了」

  「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上帝的福音,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4,15)

  彌賽亞的降臨,最先是在猶太地宣布的。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當撒迦利亞在香壇前供職時,天使把基督的先鋒誕生的事預先告訴了他。在伯利恆的群山上,天使宣告了耶穌的降生。東方的博士曾到耶路撒冷來尋訪他。西面和亞拿在聖殿裡為耶穌的神性作了見證。「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都聽過施洗約翰的講道;猶太公會所派的代表和當時圍著約翰的人群,也都聽見過他為耶穌所作的見證。基督曾在猶太招收第一批門徒。他早期工作的很多時間都用在這裡了。他在潔淨聖殿時所顯的神性,他醫病的神跡,以及他親口所發的神聖真理的教訓,這一切,都證明了他在畢士大池旁醫治病人之後向猶太公會所宣布的身份永生上帝的兒子。  如果以色列的領袖接受了基督,他就必重用他們,叫他們作他的使者,將福音傳遍天下。他們原享有優先機會,可作宣傳上帝國度和恩典的先鋒。但是,機會到來時,他們竟不知道。猶太領袖們的嫉妒和不信已經發展到了公開仇恨的地步,以致民眾的心也跟著遠離耶穌了。  猶太公會已經拒絕了基督的信息,並決意要置他於死地。所以耶穌就離開耶路撒冷,離開祭司、聖殿、宗教領袖們和受過律法教育的民眾,到另一等人中間去宣傳他的信息,並揀選那些將來要傳福音到各國去的人。  世界的光、世界的生命,如何被基督時代的宗教權威所拒絕,以後的每個世代也照樣拒絕了他。基督退出猶太地的歷史,已經一次次重演。中古時期,倡導宗教改革者傳講上帝真道之時,他們本無意脫離原來的教會,但教會中的領袖不肯容納真光,於是宣傳真光的人,就不得不去找一班渴慕真理的人了。在我們現今的時代,那些以宗教改革家之繼承人自居者,很少具有宗教改革家的精神;不論真理傳來的方式如何,他們很少願聽上帝的聲音,很少準備接受真理。結果,那些真正踏著宗教改革家的腳步而行的人,才迫不得已,離開他們所愛的教會,以便宣揚上帝話中明顯的教訓。同時,那些尋求真光的人也往往為要服從真理,而必須脫離他們的先輩所在的教會。  耶路撒冷的拉比們素來輕視加利利人,看他們是粗魯沒學識的小民,而實際上,他們卻是救主工作的最好對象。他們又熱誠又真摯,既不那麼固執己見,又願虛心領受真理。耶穌到加利利去,並不是要隱退,或者離群索居。當時的加利利是一個人煙稠密的省份,那裡外籍的居民比猶太人還多。耶穌週遊加利利全地,教訓人,醫治人的疾病,有許多群眾從各城各鄉來到他那裡,甚至從猶太或鄰近的省份,也有許多人來;因此耶穌往往不得不避開眾人。那時民眾的情緒高漲,所以他必須有所提防,以免引起羅馬當局懼怕叛亂的戒心。世上從來沒有過像這樣的時期:天庭降到人間了。那些長久如饑似渴地等候以色列蒙救贖的人,現在能享受慈悲救主的恩惠了。  基督傳道的主題是:「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救主親自所傳的福音,是以預言為根據的。他所宣布已經滿了的「日期」,就是天使加百列對但以理所說的那個日期。天使說:「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但9:24)在聖經預言中,一日頂一年(民14:34;結4:6),所以七十個七,即490日,代表490年。它的起點是已經指明了的:「你當知道、當明白,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但9:25) 這六十九個七,即483年。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是亞達薛西王於公元前457年秋發出的(拉6:14;7:1,9)。從那一年算起,過483年就是公元27年秋。照預言所說,這就是有受膏君彌賽亞的時候。耶穌在公元27年受洗,就受了聖靈的膏。此後他開始傳道,宣布說:「日期滿了」。  天使又說:此後「一七(即七年)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救主開始傳道之後的七年內,福音是特別傳給猶太人的;其中三年半由基督自己傳,三年半由他的門徒接著傳。「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但9:27) 在公元31年春天,基督被獻在髑髏地十字架上,成了真實的祭物。當時聖殿的幔子裂為兩半,表明聖所的祭祀從此失去了它的神聖性和意義。地上的祭祀和供獻,就在這時止息了。  「一七」(即七年)到公元三十四年為止。那時猶太人用石頭打死司提反,就最後堅決地拒絕了福音,於是那些因遭遇逼迫而分散的門徒「往各處去傳道」(徒8:4)。  此後不久,迫害門徒的掃羅悔改了,改名保羅,成了外邦人的使徒。  基督第一次降臨,他受聖靈的膏,他的受死,以及福音傳到外邦,這些大事發生的各個時候,預言中都有明確的指示。猶太人原享有特權來明白這些預言,並確認它正應驗在耶穌的工作上。基督也曾向門徒強調研究預言的重要性。他論那啟示給但以理,有關他們那時代的預言說:「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太24:15) 耶穌復活之後,他把「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門徒講解明白了(路24:27)。救主曾藉著眾先知說話。「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彼前1:11)。  那將上帝的旨意傳給但以理的,就是位分僅次於上帝兒子的天使加百列。那奉基督差遣,把將來的事啟示他所愛的使徒約翰的,也就是「他的使者」加百列。凡「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啟1:3)  「耶和華若不將奧秘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就一無所行。」  固然,「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但是「明顯(原文及英譯文均作「啟示」) 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摩3:7;申29:29) 上帝已將這些事賜給我們,凡存著虔誠恭敬的態度,切心去研究聖經預言的,必蒙上帝賜福。正如基督第一次降臨的信息,宣告了他恩典之國的來臨。照樣,他第二次降臨的信息,宣告了他榮耀之國的來臨。而且兩次的信息,都是以預言為根據的。天使對但以理所說關於末期的預言,末世的人須要會意。那時「必有多人來往奔跑,知識就必增長。」「惡人仍必行惡,一切惡人都不明白,惟獨智慧人能明白。」(但12:4,10)救主自己也提到他降臨的預兆,說:「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地成就,也該曉得上帝的國近了。」「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21:31,34,36)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這些經文所預言的時期。末期到了,眾先知的異象已經啟封。他們所發的嚴重警告向我們指明:我們的主在榮耀裡降臨的時候已迫在眉睫了。  猶太人誤解並錯用了上帝的話,以致不知道自己蒙眷顧的時候。他們把基督和使徒傳道的時期,就是給選民最後之寬容的短短幾年光陰,用在策劃謀害上帝眾使者的事上。他們被屬世的野心所迷住,以致請他們迎接屬靈的國度,全是枉費心機。現在也是這樣,世人的心充滿了屬世的國度,一點也不注意那些正在迅速應驗的預言和上帝之國即將臨到的兆頭。「弟兄們,你們卻不在黑暗裡,叫那日子臨到你們像賊一樣。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我們雖然不知道主再來的時辰,但能知道這日子已經近了。「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警醒謹守。」(帖前5:4-6)

相關焦點

  • 威斯敏斯德信條第二十三章:論國家官員
    第二十三章  論國家官員        一.國民政府的設立        二.國民政府的職責與約束        三.人民對國民政府的職責第二十三章  論國家官員                         一.國民政府的設立
  • 哲學與上帝 第二章|無神論錯在哪裡
    開門見山,這一章主要論述無神論的錯謬。我一貫的立場是只分真假,不論對錯,但對一類人,我不得不採取這樣的策略:希望通過尖銳的筆觸戳中他們的良心,只願聖靈將他們刻著上帝律法的心版之上所蒙的灰,盡都吹掉。NO.1哲學與上帝 第二章無神論錯在哪裡什麼是無神論?政治課上我們都學過:哲學主要分為兩大派,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無神論屬於唯物主義,是科學的、正確的;宗教屬於唯心主義,是迷信的、錯誤的。
  • 《全職高手》小說免費閱讀無廣告,第二十三章 葉秋退役(下)
    《全職高手》小說免費閱讀無廣告,第二十三章 葉秋退役(下)俱樂部可以請來孫翔這樣的新一代高手重新振作。
  • 《穿越時空的愛戀》第二十三章 董小宛說的魏嬰不是我
    以下是正文:接上一章《穿越時空的愛戀》第二十三章 董小宛說的魏嬰不是我魏嬰成功化解了一場不必要的糾葛。情侶之間的糾葛有打情罵俏的嫌疑,說不清楚,說不清楚。
  • 《論祈禱》第三十二章 信心和祈禱
    (ED.253-261){Pr 320.5}《論祈禱》《論祈禱》第一章 上帝邀請我們祈禱《論祈禱》第二章  我們祈禱的需要(1)《論祈禱》第二章  我們祈禱的需要(2)《論祈禱》第三章  上帝垂聽禱告《論祈禱》第四章  祈禱與救靈《論祈禱》第五章  上帝關於祈禱的應許《論祈禱
  • 【啟示錄.繁體字帶音頻】第五章 上帝奇妙的作為
    明白上帝的心了,就透明了,上帝的話透明了,人的心也透明了,神人就真的合一了,教會也真的合一了,凡被基督掌管的教會就能夠合一。」用七印封嚴了:主的靈說:「上帝的心是和這七印連在一起的。人的心回轉要上帝了,上帝就揭開七印,把書卷打開。」靈裡看見:一張白紙,右下角蓋個印章。主的靈說:「我的計畫和我的預言,到世界末尾的時候,都讓你們知道了。」
  • 《威斯敏斯德信條》第二十三章:論國家官員
    上帝已將基督升高,並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腓2:10-11)。保羅受聖靈感動所表達的並不容許例外。有一天,所有人將承認基督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雖然有些人將會是以喜悅之心來承認,而有些人則會是以恐懼之心來承認。
  • 【每日讀經】約第八章/王下第二十三章
    列王紀下  第二十三章23:1 王差遣人招聚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眾長老到他那裡。
  • 《紅の櫻》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枯木逢春,雨打浮萍張媽臉上的表情瞬間從狐疑變成滿臉堆笑,一疊連聲地說道:「喲,姑娘,這樣想就對了。
  • 減肥之路第二十三天
    第二十三天打卡完成,努力
  • 上帝的「兩面性」
    《那鴻書》第1章經文:他發忿恨,誰能立得住呢?他發烈怒,誰能當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傾倒,磐石因他崩裂。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然而當我今天閱讀和默想《聖經》的時候,卻發現原來連上帝也是具有某種「兩面性」的。但不同於人的那種反覆無常的「兩面性」,上帝的「兩面性」卻是超級穩定的,也是我越思想越覺得倍感安穩的。
  • 阿摩司書第4章 你當預備迎見你的上帝
    第3章告訴我們,上帝通過祂在末時代特別揀選的僕人就是守望者來傳講最後的預言警告,也講到了酉初改革幾個背道的教會被天主教滲透,中了撒旦的所設的圈套,進了他的網羅。他們了拒絕先知的警告,導致教會的分裂,使兩群人不能同行。那些堅持真理的人就和接受繆道的人分開了,背道的人,也就不能與上帝同行了。所以,他們在宗教立法頒布的時候必站立不住。上帝也要用戟爭降罰他們。
  • 哲學|可以從「上帝」的定義,證明上帝存在嗎?
    首先,我會說明安瑟倫於《論述》的第二章中提出的論證,並大略介紹其想法背後的動機---完美存有神學(perfect being theology)。接著,我會介紹對於此論證的批評。此外,我也將介紹安瑟論於《論述》的第三章中所提出的模態(modal)版本本體論論證,以及說明為什麼對前一論證的批評並不適用於此模態版本。
  • 【聽書】第七十章 大衛作王時代 ||先祖與先知
    (本章根據:撒下5:6-25;6-7章;9-10章)  大衛登基作以色列王之後,即開始選一個形勢較勝的地點作他的京城。結果他選定了離希伯侖六十裡路的一個地方作國家未來的首都。在約書亞還未率領他的軍隊過約但河之前,這個地方叫作撒冷。在這個地方的附近,亞伯拉罕曾證明他對上帝的忠誠。
  • 士師記1章-《陪你讀聖經》士師時代,黑暗中看見上帝的光芒
    而《士師記》的命名由來,是因為這卷書記載了上帝在這段時期興起許多位「士師」來幫助以色列的百姓,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壓迫。當時的以色列並沒有君王制度,所以「士師」並不是王,他們的角色有點像是民族英雄,是上帝所揀選的領袖。相信透過《士師記》,我們會更珍惜上帝的恩典,與祂對我們永不放棄的愛。讓我們一起來讀士師記第一章!
  • 上帝的後嗣
    人在上帝面前就好比是蟲子(伯25:6;詩22:6),是塵土一樣的存在(賽40:15)。千萬不要以為,因著我們口稱上帝為父,所以上帝才得到榮耀,才得到作為父親的尊重。要知道,上帝從太初以前就是父親,永遠以前他就是在自己懷裡的耶穌基督的父親。以弗所書1章3~5節說:「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 第8篇:亞伯拉罕(創世記12章1節-25章18節)
    許多年來,上帝對亞伯拉罕的呼召多次得到堅立。我們稱這次呼召和應許為亞伯拉罕之約。上帝再次要求人信靠祂——拋棄自己所擁有的,來跟從祂。上帝讓他離開家鄉、鄉人和大多數的親戚,而上帝要賜給他新的、而且更加美好的東西。亞伯拉罕信靠上帝,就收拾起他的行囊,到上帝引領他去的地方。在這件事上,他的信心之大,以致於被稱為「信心之父」(羅馬書4章11節)。
  • 上帝的兒女
    弗2:19  上帝的子民──真以色列人──雖然分散在萬民之中,他們在地上不過是寄居的,他們乃是天上的國民。  得蒙收容加入主的家庭的條件,乃是從世人中間出來,與其各樣汙染的影響完全隔絕。上帝的子民不可與任何形式的敬拜偶像有所關連。他們須達到更高的標準。
  • 清晨5分:上帝的指紋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章10節  菈格。史提芬斯(Lygon Stevens)喜歡和哥哥尼克(Nick)一起登山。他們都是登山老手,也曾一同登上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山(德納利山)。然而,2008年1月,他們在科羅拉多州的山上遇上一場雪崩,尼克受了傷,而年僅20歲的菈格則不幸罹難。
  • 《喜樂泉源》朗讀(1章)上帝愛人
    {SC 9.1}上帝所創造的人類本來是完全聖潔幸福的。當美麗的大地從創造主手中出來的時候,毫無衰敗的痕跡和咒詛的陰影。災難和死亡是因違背上帝愛的律法而臨到的。但即使在罪所帶來的苦難中,上帝的愛仍然顯明。聖經說,上帝因人的緣故就咒詛大地(創3:17)。荊棘和蒺藜——使今生煩惱勞苦的種種艱難試煉——是為人的益處而安排的。這在上帝的計劃中是一門必修課,為要使人擺脫由罪而生的敗壞和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