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多花冤枉錢,戶外達人帶你全面了解戶外裝備

2020-11-02 買戶外

本篇文章著重介紹登山所需的各項戶外裝備,觀念部分會以各位山友都已經理解為前提。

登山到底要準備什麼裝備?

登山這項活動基本上是將衣食住行樂都背在身上一併帶上山,準備登山裝備很簡單,我們只要以思考衣食住行得方式,去思考我們在山上的衣食住行需要什麼裝備就好!

我們平常癱在沙發上都需要吃,更何況是嚴重消耗體力的登山行程,所以我們需要準備吃的跟煮食&盛裝的器具。

在山上還是要穿衣服,當然如果你想在深山野林間解放自我,相信動物們也不會覺得奇怪啦!衣服除了好看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風防雨和保暖。

簡單來說就是睡覺,看你是要睡山屋、帳篷、天幕或是直接露宿,睡覺還需要寢具,在山上就是睡墊、睡袋、枕頭和各式可以讓你更好睡的東西。

登山通常只能搭11路公交車(雙腳),因為要長時間的走路,我們需要鞋子;為了更好走,我們需要一個背包把所有裝備裝進去;為了走得更輕鬆,我們需要登山杖幫忙支撐。

管好衣食住行,我們大致上就準備好了。再注意一些在山上跟在都市的差別:沒有燈、沒有醫院和沒有手機地圖!所以要記得帶個頭燈、個人用藥&醫藥包和記得下載GPS Apps。

什麼樣的登山裝備適合自己?

沒有什麼裝備是必買的!每個人最後都會找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裝備組合方式

裝備的必備必買其實都是基於個人喜好與習慣,不同的行程也需要不同的裝備搭配。

裝備不是越貴越好,很多超貴的裝備其實是設計為了極地冒險或技術攀登才需要的,在挑選裝備前我們要先確認自己為了什麼用途才買這個裝備。

裝備不嫌多但也不嫌少,你可能會想說:在講什麼鬼話!就是如果想要在山上過得爽,再多裝備都不嫌多!相信也有可以什麼裝備都不帶神人,可以在山上活得好好的。

下面認識完裝備後,我會再舉幾個登山行程案例,來分析怎樣的行程該帶什麼樣的裝備!

分門別類不再擔心忘了帶!

以下會介紹很多裝備,覺得太繁雜的人,可以先到案例分析看看你平常是走什麼行程,再去看看自己需要的裝備就好。

跟食衣住行的概念一樣,但是以登山的角度去分類的,不然登山需要2-30項裝備,難道我們要一條一條看,一項一項檢查?

了解每個分類,並由每個分類做思考,在檢查裝備時就不會腦袋打結!

其中的鍋具、爐頭、帳篷/天幕、地布屬於團體裝備,出發前詢問一下嚮導/領隊有沒有帶就好了。

行進系統(含背包)

走路時需要用到的所有東西,腳上踩的、背上背的、手上拿的……任何你在行進間會用到的裝備其實都可以算。

背包

主要以背包大小及容量依行程做分類,我們可以簡單分為三類。

小於25L,單日背包or攻頂包(原本杯重裝背包,遇到岔路要撿山頭,只是上去下來不想背重裝背包時用)。

25L~45L之間,簡單過夜行程(至少多了睡袋睡墊等裝備),也許有山屋住(要背帳篷就要看打包技巧了)!

45L以上,要背帳篷/長天數的過夜行程。

這只是簡單分類,沒有一款背包可以完全適用所有行程,而且隨著我們爬山的經驗越多,打包&輕量化技巧也會越來越好,也會知道哪些裝備自己需要或不需要,從而衡量自己這次行程到底需要多大的背包。

挑背包有非常重要的一個重點,就是背長!如果沒有背到背長相符的背包,長期負重下來會很不舒服的。

背長量法:第七頸椎到髖骨上緣為你的背長。幫大家翻譯成白話文~

1.現在請低頭,然後摸摸自己的頸椎,最突的那截就是第7頸椎了

2.然後找到自己的肚臍,以肚臍高度水平延伸到背後的脊椎,大概就是髖骨上緣。

3.將兩點連線,拿量尺來測量一下這段長度就OK!

懶人做法:直接去戶外用品店試背背包(建議每次買包前一定要負重試背),然後請店員幫你量。

之後會再寫一篇更詳細對於登山背包的選購和使用。

背包套

背包套就是背包的專屬雨衣,除了防止雨水讓整個背包變超重之外,也可以防髒,大家應該不會想在經歷雨水泥巴的洗禮後,將背包一放進乾淨營帳中,結果讓營帳內也變得髒兮兮的吧?

背包套除了顏色外,也是有分尺寸的,買的時候記得看一下背包套對應的背包升數。

好的背包套也是有很多便利的,如排水孔、防風帶、帽兜等,尤其是排水孔和防風帶在大風大雨時真的會超感謝有它們!

登山鞋

可以以鞋筒高度分為3種

低筒(不到腳踝),一般輕裝行程選它就好,如果沒預算,穿個有抓地力的運動鞋也可以。

中高筒(包覆一點腳踝),保護腳踝,提高一點支撐。

高筒(完全包覆腳踝),良好的包覆性與支撐,只是有點重。

鞋筒越低越靈活,相對也較容易受傷,支撐度也沒有中高筒好,另外選鞋子時也可以考慮要不要選有防水的,畢竟山路難免有泥濘水窪,如果荷包還承受得起建議還是選有防水的,下雨時搭配綁腿和雨褲,腳也不會泡水。

選鞋子最重要的還是穿起來舒不舒適,不是功能越多、價錢越高就越好!

綁腿

穿登山鞋建議加個綁腿,綁腿可以防止泥土和小石子跑進鞋子裡,下雨時搭配雨褲也能讓防水登山鞋真的防水,不然就算是防水登山鞋,在下雨時還是會從上面進水的!

登山杖

登山杖不但可以減輕腿部的負擔,在遇到溼滑或是沒有可以抓的東西的地形時,它絕對是各位山友的好朋友。登山杖可以拿一支,也可以拿兩支,各有各的好處與壞處,山友們可以自己試試自己習慣哪種。

常見形式快扣式、旋轉式、卡榫式、折迭式

常見材質鋁合金、碳纖維

要選擇哪種形式與材質就看個人喜好了,我個人是喜歡快扣式的,操作快速簡單又不會出錯。

防水袋

用來保護睡袋、保暖衣物、3C用品的好朋友,防水一定要做好,不然就會發生有帶等於沒帶的慘況,全部都溼掉。

護膝護踝

這個應該不用多作解釋吧,建議剛開始爬山的新手或是有舊傷的山友們都可以帶著,以防受傷!

睡眠系統

就是睡覺時會用到的所有東西,爬了一整天的山,身體感覺就像石頭一樣,如果這時候還睡不好,真不知道隔天的行程該怎麼辦。從帳篷和天幕這些防風雨的遮蔽,到可以溫暖睡覺的所有裝備都可以放進睡眠系統。

在我的裝備表中,我會將睡眠與衣物放在一起,主要原因會在下面的輕量化概念解釋。

帳篷/天幕

野外的家,如果行程是睡山屋就不用理這個,但如果是整天輕裝,我還是會習慣帶個天幕以備不時之需。

帳篷:

又有分三季帳和四季帳,建議冬季登山要帶四季帳。

在形態上又有屋型帳、隧道帳、錐形帳和圓頂帳等帳篷,他們各自的骨架結構與用途也不同,最常見的就是圓頂的帳篷。

以帳篷層數區分,有單層帳和雙層帳。雙層帳就有外帳&內帳,優點是比較保暖且露水大多會結在外帳,可以保持內帳乾爽;缺點是比單層帳重很多很多。

天幕:

就是一張防水布,跟獵人們常用的帆布是一樣的效果,但天幕比帆布輕很多。

天幕也分很多材質(也有分很多價錢…),主要差在重量、防水性和透氣度。

甚至在拼接處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光是縫線的縫法&防水膠條的貼合方式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在形狀上有分長方形、正方形和蝶形。

地布

野外的磁磚或地板的概念。如果是帶帳篷,它就不是必備,但墊在帳篷下可以防潮和防止帳篷底部過度磨損。睡天幕的話,它幾乎是必備的啦!

睡墊

最大的作用就是隔絕地底溼冷的氣息,就我個人而言,可以沒有睡袋,但不能沒有睡墊。挑選睡墊可以看的數值為R值(隔絕值)。睡墊有分泡棉式跟充氣式的,泡棉睡墊的泡棉密度&厚度決定了R值高低;充氣睡墊的厚度&隔間方式決定了R值高低。

睡袋

以填充物來分,有棉(登山別用棉的)、羽絨(又有鵝絨、鴨絨、水鳥絨)和化纖(中空纖維、聚酯纖維……)。

睡袋隔間也有很多的縫法與方式,好的隔間方式能留住更多暖空氣。

在形狀上有分信封型、人形(木乃伊型)和蛹型,主要差在可活動度與保暖度。

挑選睡袋時一定要學會看溫標,通常好一點的睡袋都會有標3個溫標,溫暖、舒適和極限溫度,因為臺灣溼度很高,建議參考溫暖溫度。千萬別去想極限溫度,它的意思是在該溫度你可以瘋狂發抖,然後維持6小時不失溫!

枕頭

上山都用充氣枕頭,雖然帶乳膠枕頭也蠻爽的。

露宿袋

防水防風的好東西,顧名思義,可以直接拿來露宿。很冷時把它套在睡袋外也很棒。因為一般剛接觸登山的人用不到它,這裡就不做過多解釋。

睡袋內套

塞在睡袋內的另一個睡袋?可以提升保暖度,也可以防止睡袋內變髒,睡袋內套通常可以直接丟進洗衣機洗。

耳塞&眼罩

好東西,或是你隊友會:打呼磨牙說夢話。

拖鞋

到營地後讓你的雙腳解放一下,看個人習慣,我個人把它放選備。對了!別帶太重的,也別帶會吸水的。

衣物系統

身上穿的,我們需要防水還有保暖的毛皮!

睡眠衣物

底層衣(沒有列在表上,你上山就要記得穿著了!)

底層衣就是穿在最裡面那層衣服,通常都是著排汗衣,然後一整趟行程都不會脫下來!常見的材質有聚酯纖維和羊毛,又有兩種材質混合的。

不論價格高低,排汗衣最少擁有排汗的功能,能帶走汗水讓它們不附著在皮膚上,預防導致熱能快速流失或是感到黏膩,價格跟材質最主要體現的差異在於穿久會不會臭!剪裁、拇指洞……等設計。

中層衣(保暖衣物)

冷的時候可以快速幫自己加一點溫暖,一般在大休、看日出日落和到營地時會穿上,行進間通常不會穿著它走。

常見的材質有刷毛、化纖和羽絨。

外層衣(衝鋒衣、防風衣)

風衣用於風大時穿(廢話…),但可以沒有風衣,卻一定要有衝鋒衣,我們可以看衝鋒衣的防水透氣膜所標註的耐水壓數值和透氣度來做選擇參考,一件好的衝鋒衣除了防水透氣膜外還要考慮它的各項設計和耐磨程度,如果要走的路線常常會與植物巖石做親密接觸,那耐磨程度是一定要列入考量的。

衝鋒衣是消耗品,用久了一定會壞,適當的保養可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

衝鋒褲

如果有預算的話,買衝鋒褲可以買有拉鏈的,不然穿著登山鞋要穿衝鋒褲真的很麻煩。一樣可以看耐水壓數值及透氣度。

手套

兩個主要功能,保暖跟保護雙手。

有防水、軟殼、皮革、刷毛或露指的各項材質和功能。

挑選重點:不論你喜歡哪種手套,一定要合手。不合手的手套會不夠保暖,在拉繩抓固定點時也有可能會滑掉,甚至做任何事都不方便。

毛帽/頭巾

天氣用冷,會有越多的熱能從頭部散失。帽子超重要!

頭巾就是萬用,可以戴頭上又可以套脖子,還可以當眼罩喔!頭巾有分厚薄,甚至也有抗UV的。

羊毛襪

如果只是單日或是過夜,穿一般襪子也沒關係,但如果是要走長天數的,建議還是買一雙羊毛襪,會舒服很多,也不太會臭!!(羊毛襪也有分很多厚度,織法的,但羊毛襪都不錯穿~)

炊事系統

相信很多山友在每天的路程中都很期待美味的下一餐吧(尤其是晚餐)!想要好好的吃一餐,料理的器具與糧食必不可少。

爐頭

爐頭在形態上分為攻頂爐、蜘蛛爐及效率爐。

攻頂爐:直接裝在瓦斯罐上的小巧爐頭。優點是輕便,缺點是不穩。

蜘蛛爐:可以獨立站在地面上,跟氣罐分離。優點是穩和焰盤大,缺點是較重。

效率爐:也是直接裝在氣罐上,但它可以直接跟配套的鍋具結合。優點是超級省燃料,缺點是它就只能跟該鍋具結合。

以上用的燃料多為瓦斯,也有用別的燃料的爐頭,如汽化爐和酒精爐。

鍋具

在挑選之前首先要確認,自己上山的時候通常隊伍人數是幾個人,先決定大小容量再去挑材質。如果是要煮飯,有個容量的換算方式,以一人100g的米來算,4人400g就需要至少容量1600ml,簡單來說就是米的重量*4。

鍋具材質

鋁:優點是超輕、導熱快,缺點是容易腐蝕、容易變形。

不鏽鋼:優點是耐磨,缺點是導熱不均、超重。

鈦:優點是重量輕、耐腐蝕、鈦對人體無害,缺點是導熱比不鏽鋼更差。煮飯煎東西會瘋狂燒焦…。

鑄鐵:除了重之外都很不錯。

鋁合金:優缺點大概是上述材質的平均值吧!現今登山最常見的材質。

不沾塗層:有很多種,不可以刮,但煮的時候真的很方便。

餐具

材質上跟上述的鍋具差不多,如果只是單人使用,鍋具就是餐具。

假設你的夥食都是別人煮,那餐具也可以考慮買雙層的(兩層中間是中空層),擁有更好的保溫能力,但就不能拿來煮東西了。

至於要用筷子、湯匙、叉子還是叉匙就看個人喜好了。

氣罐

上高海拔一定要用登山專用的高山氣罐,瓦斯成分比例跟一般常見的卡式瓦斯不同。這裡就不多做講解。如果沒有要在高海拔使用,也可以用卡式的,再去買可以轉接你的爐頭的卡式轉接器。

水壺/水袋

嗯…喝水很重要!水壺在喝水時比較麻煩,但裝水很方便,也可以看到還剩下多少水。水袋喝水很方便,但你到喝完那刻都不會知道它還剩多少水。

照明定位

這個類別是確保安全與以防萬一。

頭燈

上山一定要帶頭燈,無論是再簡單的單日行程都一樣!萬一遇到突發狀況摸黑時,可以照明,又方便搜救人員看見,還可以給予心理安慰,怎麼能不帶呢~

通常以流明度(lumen)作為亮度的衡量,在一般登山行程中,如果不需要走最前面的路,50流明就很夠用了!

每款頭燈都有不一樣的功能,如果可以的話,建議買有切換紅光功能的。

紅光的好處:

比較不刺眼,不會干擾到山友睡覺。

比較不會驚擾到野生動物。

看星星的絕配!

小提醒:

上山記得要帶備用電池。

頭燈不用時電池要取出,不然電池放太久流出電池液的話,頭燈就報銷了!

定位

不論是用GPS還是紙本地圖,在走路時都要知道自己到哪了,離目的地還有多遠,水源在哪?必備的安全裝備。

醫藥求生

確保安全與以防萬一。

照明定位醫藥其他

個人用藥

山下有吃什麼藥,上山記得帶。

衛生紙/溼紙巾+個人垃圾袋

不解釋,記得帶下山。不要留小白花!!

小包

就是求生包,這個有點瑣碎,要學過才會用。之後另寫文章解釋!

技術裝備及其他

確保安全與以防萬一。其他你覺得可以過得舒服的東西~

照明定位醫藥其他

繩子和有鎖鉤環

一般大眾登山路線用不太到。

移電源/充電線

帶手機、相機後也別忘了電。

護唇膏

在風大寒冷時,嘴唇很容易裂,嘴巴會帶著淡淡的血腥味。覺得護唇膏很重要!

我列的這些裝備都是以登山徒步的行程為考量,如果該行程是要探勘、溯溪或技術攀登等等的又要再加不一樣的裝備了!

以下簡單以有無過夜和住山屋來區分,我會列出三個大架構。

在這三個大致裝備架構下,還要以各個登山行程做微調,例如這趟行程的過夜地點缺水,我們需要背水前往營地,那我們勢必得多帶幾個水袋裝水背著。

單日輕裝

不需要任何過夜裝備,也不用開火煮飯(想帶也可以~)

可以把帳篷/天幕、睡袋睡墊和鍋具爐頭這些裝備從裝備清單中劃掉,一下清掉那麼多裝備,繼續背大背包的話一定超空,所以帶個小背包就好!

過夜有山屋

比單日行程又多了睡袋睡墊和鍋具爐頭,因為有山屋庇護,就不用扛著帳篷上山了!沒有帳篷也會增加很多背包空間,背包大小可以只比單日背包大一點點就好,或用同一顆。因為要睡山屋,建議可以帶著耳塞眼罩。

過夜無山屋

基本上就是上述所有裝備。基本上必備的都要帶,選備就看個人喜好啦!

至於短天數跟長天數的差別,是差在糧食,兩者在裝備上的差異不大。

如果該趟行程需要過困難地形,隊伍裡又有會架設確保的可以帶個技術裝備以防萬一。

淺談輕量化概念

裝備輕量化並不是要你花大錢買高級裝備,當然如果有錢就可以在有相同裝備的情況下更輕。

我本人沒什麼錢,但在走6天的活動,裝備重量含水可以壓到12-13公斤,吃新鮮食物哦,不是全部都乾燥食品。

輕量化有個核心概念:一物多用

例如睡袋可以不要買到那麼暖,睡覺時穿上保暖衣物再進睡袋;風衣和衝鋒衣,帶衝鋒衣就好;睡墊用短版的,腳下墊背包……等,大家可以發揮創意自行搭配,有想到新方法麻煩再留言告訴我!

再來就是捨得了

捨得將不必要的裝備從背包裡拿出來,一開始總是覺得這個需要,那個也需要,但爬過幾次後,就會發現總有幾項裝備是背上山再原封不動的背下山。

這篇文章就到這裡~相信你看完也花了很多時間。辛苦了!

相關焦點

  • 十一出行,這幾十篇戶外達人精選好文帶你全面了解戶外裝備~
    相信不少同學都有了戶外旅行或者徒步、爬山的計劃。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行之前的準備,特別是裝備的選擇,格外重要。根據天氣、路線、個人情況選擇對的裝備,可以讓你的行程更順利、更輕鬆。然而裝備那麼多,具體該如何挑選呢?不妨來看看各位入駐張大媽的戶外達人們的建議。
  • 敦煌徒步戶外,這些戶外旅行裝備不要忘記帶上
    不過,只要我們帶齊了相對專業的戶外徒步旅行裝備,注意安全,還是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戈壁沙漠戶外旅行的,欣賞別人看不到的美景。;2、頭巾:冰絲魔術頭巾散熱性好,穿戴也舒適,戶外徒步可以多帶幾條魔術頭巾;3、太陽鏡:敦煌戈壁沙漠戶外陽光強烈,帶上太陽鏡可以防紫外線外,還可以避免造成沙盲症狀。
  • 戶外課堂:戶外必備裝備大全
    戶外裝備指的是參加各種探險旅遊及戶外活動時需要配置的一些設備。為什麼要有裝備呢?是呀,為什麼呢?叫化子還有根打狗棍呢?哈哈!!中國夢登山隊在戶外運動的等級中,屬於幼兒園級別的。裝備要求相對簡單,但有些東西還是必須要的,還是需要投資的,總不能光著屁屁來吧,現在是文明社會啦。
  • 戶外運動需要哪些裝備?哥倫比亞戶外必不可少
    對於很多戶外愛好者而言,可以隨時隨心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那真是再美妙不過的事了。夏日強烈的陽光、隨時可能的大雨,冬季的大雪和寒冷都是對戶外運動裝備的一個考驗,畢竟我們戶外人也是要顏值的!
  • 戶外知識——盤點必備的戶外裝備,你都有嗎?
    有句俗話說得好,「技術不夠,裝備來湊」,隨身帶好一些必備用品,關鍵時刻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可見裝備對於我們戶外安全以及戶外旅行體驗的重要性。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登山鞋在戶外,一雙好鞋能帶你飛,極大的減緩疲勞。鞋子可分很多種,如登山鞋、徒步鞋、溯溪鞋等,根據不同的地形,選擇合適的鞋子。輕裝周邊三日內徒步路線,中低幫即可,如果線路經過河流、溼地等,最好選擇Gore-Tex(防水透氣)面料的鞋子,鞋底要足夠抓地,比較耐磨。
  • 觀賞戶外大片體驗戶外運動
    珠江時報記者/廖明璨攝 珠江時報訊(記者/丁當通訊員/杜建新周月明謝駿)昨晚,2020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在桂城千燈湖活水公園開幕。本屆嘉年華持續3天,市民除了能賞析9部國內外戶外大片,在16場分享會、5場論壇中了解紀錄片拍攝者的人文情懷外,還能體驗攀巖、扁帶、槳板、皮划艇、瑜伽、飛盤等戶外運動帶來的極致享受。當日下午,桂城還發布公園城市戰略。
  • 戶外裝備,多用於應急,對付特殊條件,哪些最應該帶上呢?
    ,多帶幾條備胎,穿越無人區的時候,車子就是專業的常規裝備之一,和車有關的一些脫困裝備等等;當然還有睡袋,帳篷,手電,吃的,喝的,防曬,電子設備,導航,還需壓一個好的身體狀態,心理狀態,有時候裝備也可以提升心理狀態,還有一些專業的戶外領域的裝備,例如登山的時候,繩索,登山鞋,登山服,就是專業的裝備,包括保障車,醫藥包,急救包也算是裝備,戶外裝備可謂大而全;玩戶外每一種極限運動
  • 「後浪」五一愛自駕遊,電小二戶外電源成戶外裝備明星
    在多種消費商品種類中,戶外裝備型商品的增長尤為突出,戶外裝備成交額同比增長249%,可解決戶外自駕用電的電小二戶外電源銷售額同比增長達236%,成為今年五一假期備受追捧的戶外裝備明星。不管是房車露營還是越野旅拍,戶外不斷電是戶外活動的基本安全感,因此電小二戶外電源正成為自駕遊裝備中冉冉升起的新星。無論是戶外航拍攝影,小型聚會partey,還是戶外辦公,應急啟動車輛都離不開一臺能同時給多設備供電的電小二戶外電源。
  • 十個你值得關注的戶外達人
    對我們這個愛好戶外的family來說,最近的情況可是越來越nice了不是嗎!夏天到了,疫情也慢慢好轉,不知道你有沒有做好準備,開始燥起來呢?ok!沒有的也別急,先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 戶外裝備你都備齊了哪些
    戶外運動無論從鍛練人的身體和意志都是一項極具挑戰意義的活動。從事戶外運動首先裝備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徒步、露營、騎行、潛水等等,專業的裝備在整個戶外運動過程中能很好地保護身體免受外力傷害,幫助你遠離危險,輕鬆安全地完成運動。今天就一些主要的裝備進行推薦,希望提供的信息對大家有一定幫助。
  • 戶外登山裝備清單大全!
    手套較冷天氣,手套必不可少,只要在戶外設備店都有手套賣,各式各樣,皮質和絨線的選擇多樣,價格幾十到兩百多。眼鏡為防雪盲和紫外線,出門時眼鏡一定帶,去三夫戶外看了一圈,主打進口,一款眼鏡就要1500以上,只有國產的最低400。進口眼鏡濾光和材質都較好,更為輕便。
  • 戶外露營需要哪些裝備呢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戶外露營需要哪些裝備呢! 戶外野營必備裝備? 6.水袋(壺):野外活動不可或缺的裝備,畢竟營地離水總有一段距離。 7.營燈、手電筒:夜行、夜宿都需要,必備,也可以選擇頭燈,非常方便。 8.燃料:如果你不想把爐具當擺設,記住帶著它吧,打火機、防潮火柴也要帶著。
  • 沒有它,你也敢稱作是戶外達人?Lander Cairn美式露營裝備
    持續的照明與充足的電量能讓你的旅途加倍安心舒適。戶外特殊的環境也意味著,你的裝備要比日常使用的強幾個等級。通俗地說,就是耐操。出去浪,裝備不能次,去戶外就用專業的戶外裝備。所以,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美國著名戶外品牌Lander(蘭德)的戶外神器:Cairn照明燈&移動電源。
  • 最好的戶外運動裝備給最有準備的你
    戶外探險中尤要特別注意準備工作,小編也對探險的一些裝備很感興趣。第一批具有分散衝擊力功能的安全帶還是 1968 年由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一名初中教師研製生產的呢。歷奇探新 攀巖運動 盜版必究 一個主題樂園選好工具裝備很重要,目前全球有名的的戶外運動裝備品牌也有不少,始祖鳥(ARC' TERYX)、 土撥鼠(MARMOT)、猛獁象(MAMMUT)、MOUNTAIN HARD WARE
  • 戶外品牌排行榜:阿迪達斯戶外越野跑鞋給你更專業的選擇
    事實上,隨著戶外運動的盛行,這種在野外自然環境中進行的中長距離跑步項目獲得了更多樂於挑戰自我的戶外運動者的偏愛!一般來說,越野跑的全程距離較長,路況一直變化不斷,除了對跑者的技術和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外,對越野裝備的要求也較高,尤其是越野跑鞋!
  • 戶外防曬裝備推薦榜
    這一期榜單,我們就來談一談戈壁徒步的遮陽防曬裝備。1、Outdoor Research Seattle 防曬大簷帽提到遮陽防曬,小編首先想到的就是遮陽帽。Outdoor Research的西雅圖寬簷帽從上世紀80年代推出以來,一直是OR的暢銷品,特別是帶有GTX防雨塗層的高端款式,,備受戶外用戶的青睞。
  • 戶外知識分享--淺談基本戶外求生裝備[組圖]
    前言:網絡向來是藏龍臥虎的地方,很多朋友都會將自己的經驗拿來分享,驢友「有朋」就將自己多年的戶外求生經驗寫成文字,來和廣大驢友們分享,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在戶外出行時,準備些什麼樣的求生裝備吧。   基本求生裝備,就是最基本的、與背包分離隨身攜帶的或者是不離身體的裝備。
  • 登山必備的裝備清單和秒變戶外裝備打包達人,你值得擁有!
    野營篇1、 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髒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
  • 戶外露營的基本裝備清單 菜鳥新手你記下了嗎?
    對於熱愛戶外的人來說,最熟悉的場景莫過於清晨在大自然中打開帳篷,呼吸充滿泥土味的清新空氣!你也想體驗一下,「一入露營深似海,從此假日成路人」的滋味嗎?然而露營絕不是說走就走,帶個帳篷就能出發的事。從準備出發到平安歸來,都至關重要。今天,跟隨越野部落一起了解露營新手的基本裝備吧!
  • 冬季戶外裝備時下成爆款
    公司負責人菲利普·加萊表示,今年雪鞋等戶外運動產品就像上半年的衛生紙一樣,受到人們的瘋搶。據了解,儘管該公司今年僱用了比往年多一倍的工人從事生產,但面對日均2000雙、最高每日1萬雙的雪鞋訂單,生產力依然嚴重不足。加萊表示,往年,大家的冬季運動首選滑雪,而今年雪地徒步成為最受歡迎的項目。TSL公司預計今年總計將賣出20萬雙雪鞋,這將轉化為大約1000萬歐元的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