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上輸入「3D加盟」,就能跳出各種3D列印業務加盟的信息,加盟費用從近萬元到數萬元不等。紹興創業者姜利芳就是被這個新興的產業所吸引了:「以前就比較喜歡了解些新技術和新產業,看到最近都在宣傳3D列印,感覺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東西,我就動心了。」姜利芳說。
加盟費加上購買3D印表機一共2萬元;30多平方米的房子租金2.5萬元/年……今年4月份,姜利芳在紹興袍江開起了當地第一家3D列印店,可以做人物面部的3D列印,再配上各種現成的公仔,相比完整的3D列印,姜利芳的設備和技術都比較低端,她認為這樣可以縮短列印時間,降低列印費用,也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不過經營了3個月之後,殘酷的現實擊碎了姜利芳「靠3D列印技術賺錢」的美夢:每個月的銷售不到1000元,連房租錢都不夠;很多人只是對3D列印出來的玩偶感興趣,但實際為此買單的寥寥無幾。為了推廣業務,姜利芳還找了十多家婚慶公司、婚紗攝影店和兒童攝影店。不過對方都覺得價格太高:3D列印出來的玩偶按照大小,售價在二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而同樣大小的玩偶在市場上只需要幾元到幾十元錢,兩者相差近十倍。產品相差只有一張是否逼真的面孔,價格卻相差好幾倍。在人流量很大的夜市,消費者對需要第二天才能列印完成的產品,往往失去購買的熱情。8月份姜利芳把店址換到了人流量更大的紹興市區,慘澹的生意也沒有改變。
「包括加盟費和設備、原材料、房租和營運開銷等,這4個多月我前前後後已經投入8萬多元了,生意卻遲遲不見起色,實在感覺有些吃不消了。」幾近喪失信心的姜利芳,現在正打算把店轉讓掉,或者轉做別的生意。
3D列印小店
僅20%實現盈利
「之前我們也主要是面向普通消費者開設3D列印業務,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後,現在個人業務比例越來越小,對公的列印業務佔據相當大的比例。」杭州造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陳泓宇說。
今年1月份,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台州人陳泓宇,帶著對國外3D列印業務蓬勃發展的印象,以及三臺zprinter650(去年銷量最大的3D印表機製造公司3Dsysterm的主流工業級產品),在杭州餘杭塘路一個創意產業園裡開出了一家3D列印店。不過在隨後的經營過程中,陳泓宇發現,3D列印在普通消費者當中的業務很難開展,更多的只能從製造業企業和工業設計公司當中接到業務:「花5000元在結婚前拍一套婚紗照大家都能接受,但是花2000元把婚紗照的樣子通過3D列印做一套模型,消費者很難接受。而工業領域,對新產品的設計開發,很需要把圖紙上的產品,做成一個實際的模型。」陳泓宇說。
杭州造物科技的辦公場所大約有300多平方米,房租費20萬元/年,正式員工近10人,每個月的人力成本8萬元左右。陳泓宇坦言,光靠這個列印店承接的列印業務,根本無法實現盈利:「目前我們主要做兩塊,一個是做美國3D印表機的代理,今年印表機和掃描儀的銷售業務大約做了400萬元;還有一塊是開放加盟和合作夥伴,加盟店只要花少量的錢購買掃描儀,數據傳給我們代為列印。這樣算下來,開業半年左右才實現盈利。」
在網上,各種3D列印技術的加盟店比比皆是,除了像陳泓宇這樣不收加盟費代為列印模式,更多的要收取為數不小的加盟費。但事實上,這些加盟店在實際的3D列印業務中,目前大多還無法實現盈利,陳泓宇說,目前個人投資開家3D列印店,風險還是很大的,在杭州造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盟下線中,大概只有20%能實現盈利。
在換過了店址、擺過夜市、跑過婚慶公司之後,姜利芳終於一籌莫展了,在進入3D列印近4個月,投入8萬多元之後,她開始感覺到,或許這個已經在社會上傳得大紅大紫的高新科技產業,還不到民用的時候。
最近兩年,3D列印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普及推廣。不用通過工業流水線,只要一臺掃描儀和一臺3D印表機,你需要的產品就能在辦公室裡製造出來。這個被業內稱之為「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在這一段時間裡,被社會廣泛追捧,似乎只要一沾上「3D列印」這一概念的邊,就能賺到錢。「投資十幾萬上街開家3D列印店」,成為網上不少3D技術加盟公司的宣傳口號。
不過,從記者的調查發現,不少已經開設的3D列印公司靠接列印的業務難以為繼,大多數只是靠賣設備賺錢。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3D列印其實面臨市場的問題,目前還只能在一些專業領域開展業務。
做列印生意
不如賣設備更賺錢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專注設備研發和銷售的公司,盈利能力普遍超過單純提供3D列印服務的企業。
2009年就從事3D列印行業的金濤,目前在杭州算是這一行業的元老級人物。他說,之前從上海買了一臺3D印表機,主要為網路遊戲的玩家列印遊戲人物來賺錢。
沒想到的是生意一直很慘澹,直到自己開發3D印表機來銷售,加上代理了一些國外品牌的3D印表機,公司才實現了盈利。目前列印業務大概只能佔到總業務的20%左右。
以生產小型、民用3D印表機為主的金華閃鑄科技,2012年做到了3D印表機淘寶銷量第一,該公司技術總監裴文劍說,他們根本不涉足末端的列印服務、代理銷售,只集中精力設計研發3D列印設備,銷售設備賺錢。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3D列印服務的對象還偏小眾,作為一種高附加值的消費品,現在還無法在普通消費者當中普及,市場容量有限。去年3D列印全球的市場規模在20億美元左右,一家跨國零售公司的銷售規模就比它大多了。3D列印設備是工業級的,造價約20萬到40萬元,也只應用於企業設計、研發的配備。國內真正能賺到錢的,都是靠設備銷售或開放加盟,收取加盟費和技術指導服務的。像國內濱湖機電、紫金立德等規模較大的3D列印企業,無一不是靠設備的研發和銷售作為主要的營利模式,網上眾多的3D列印技術招加盟的信息,也大多是加盟商為了銷售設備給創業者編織的致富神話。
一項還無法普及的技術
為什麼會這麼熱?
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曾公開表示,自己不看好3D列印技術,該技術無法應用於大量生產,他認為關於「3D列印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說法只是噱頭。比如3D列印手機,由於不能添加電子元器件,根本無法實現量產。
3D列印,這個新技術從一開始的熱炒,到目前已是爭議頻頻。中國3D產業聯盟、秘書長唐斌認為,3D列印還有一個探索過程,學界將它捧得太高了,明顯有學術浮躁的成分。
一位在杭州從事3D列印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3D列印技術被熱炒,一方面是出於股市題材炒作的需要;國內的設備代理商也需要熱炒這一概念來推銷代理的3D印表機;此外,加盟商也需要推廣這個新技術的概念,來吸引創業者的加盟。
陳泓宇說,如果想讓一家開在街邊的3D列印店實現盈利,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要大大提高,同時3D列印的成本要進一步降下來,目前都還無法實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田宗軍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目前3D列印技術還在發展,產業遠未成熟,替代不了傳統製造業,將其重要性吹捧過頭,會誤導產業發展。服務創意,生產特殊零部件,3D列印有優勢,但它只是對傳統工藝的補充,不應把3D列印神化。南京大學錢志新教授說,3D列印「列印」是表象,核心在軟體,只有跟傳統製造業改造與提升相結合,這種信息技術才有更大生存空間。
在杭州的幾家3D列印公司,都談到有風投合作還在洽談,但都未能進入實質性階段。浙商創投的副總裁華曄宇說,目前對3D列印行業還處於一個關注的階段,3D列印行業的重點在於是否擁有核心技術,而國內的企業,缺乏自己的專利技術。
(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