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一直是香港人喜愛的熱門旅遊地,素有「香港後花園」之稱。近年來,由於香港樓價高企,越來越多香港人到臺灣地區置業,甚至移居當地。
「我們接觸的很多香港客戶都是以自住為主,主要有兩類客戶:一類是買來用作退休居住的,另一類則是移居臺灣地區,在當地創業的。」2月14日,中原地產專案部(中國及海外物業)營業董事許大衛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根據臺灣地區「內政部移民署」的數字,2016-2017年期間,「移民署」每年批准4000多名香港人的短期居留許可申請,每年批准約1000名港人的「移民」定居許可申請。去年前11個月,「移民署」批出3879個短期居留許可申請及1000個「移民」定居許可申請。
事實上,臺灣地區距香港僅有一個半小時的飛行路程,兩地文化、飲食均十分接近,當地濃厚的人文氣息更是吸引很多港人前往臺灣地區度假甚至置業的一大因素。
中原地產專案部2019年1月隨機訪問了400名香港客戶,就他們對移居及置業臺灣地區的意向進行調研。結果顯示,港人移居及置業臺灣地區的熱情持續不減,其中計畫購房用作投資的佔57%、自用佔43%,兩者比例接近,入市預算平均約為200萬至500萬港元,以兩房單位為主。
自2015年起,臺灣地區樓市經歷了兩年多的下跌期。如今臺灣地區房價與高峰期相比,已經回落大約30%,吸引了很多海外買家入市抄底。根據臺灣地區「內政部」資料,2017年海外人士在臺灣地區共購入1283個住宅單位,佔整體成交量的0.46%,較5年前大幅增加了44.9%。
許大衛透露,目前中原每年經手的香港買家交易大約為100宗,「由於政府前幾年推出了『打房』(調控)措施,臺灣地區樓市整體成交宗數回落至大約20萬宗。與高峰時期的30萬-40萬宗相比明顯下降,不過去年已經反彈到了27萬-28萬宗。」
全球最大房地產諮詢公司之一萊坊(Knight Frank)推出的「全球城市住宅指數」會統計全球共150個大城市的每季房價變化。其數據表明,去年全球150個大城市房價平均上漲4.5%,但在日本東京、韓國首爾、中國廣州、新加坡市等亞洲主要城市房價持續上漲之時,中國臺北房價連續兩年維持著跌幅1.2%的水準。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去年全臺灣地區樓市交易量按年回升8.6%,達到26.6萬宗,而臺北市的交易量則由2016年的2.15萬宗增至去年的2.35萬宗,同比增加了9.3%。
事實上,與香港樓市動輒上千萬港元的「入場價」相比,臺灣地區樓市可謂「豐儉由人」。「臺北核心地段的房產價格也與香港不相上下,動輒上千萬港元,但在距離臺北市中心一小時車程以內的大臺北地區,仍然有很多選擇。以臺北坐捷運(地鐵)可達的新北市為例,近年不少新盤有700多平方呎(1平方呎約為0.09平方米)的單位,『入場費』只需300多萬港元。」在臺灣地區經營媒體生意的霍先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比如,臺灣地區最大房地產發展商之一遠雄集團計畫今年上半年在香港推售預售樓花專案「遠雄鉑悅」,主打1房至2房的小戶型單位,一房的建築面積為約655-676平方呎,價格僅為3000港元/平方呎,入場價在200萬港元左右。該樓盤位於新竹市,距離新竹高鐵站只要步行10分鐘,主要迎合新竹高科技園區的IT新貴。
此外,與歐美國家相比,臺灣地區「移民」門檻較低,也吸引了很多香港中產家庭前往臺灣地區居留。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目前申請人僅需在臺灣地區投資600萬新臺幣(約為150萬港元),經審核通過後,便可獲得臺灣地區居留證。與此同時,臺灣地區於去年6月推出了「創業者居留計畫」,只要有200萬新臺幣(約50萬港元)資本,港澳居民就可申請在臺灣地區創業,居留滿五年後則可以申請在當地定居。
「目前臺灣地區住宅物業交易費用約為房價的1%,遠低於其他地區;而且按揭貸款利率僅為1%左右,海外人士也可以獲得50%-60%的按揭貸款,對很多香港買家很有吸引力。」許大衛坦言,「不過,以臺北為例,租金回報率長期徘徊在1%左右。」
許大衛指出,香港買家大都鍾情臺北、臺中的核心地段。但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未來大臺北概念區域,包括新北市、桃園等,長期來看都有不錯的升值空間。由於樓價相對較低,交通配套方便,這些區域吸引了很多區外人口遷入。
為遏止投機炒樓風,臺灣地區於2016年6月通過了「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新制,規定業主賣樓所得的利潤需要按照高額稅率納稅。在新規定下,海外投資者在當地持有物業10年,出售物業時需要繳納大約35%的增值稅,但在折舊、裝修等各項抵扣之後,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率約為20%。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臺灣地區物業為永久產權,但海外投資者所購單位3年內不得轉讓,每年至少要有4個月時間留臺,最高按揭比率約50%,目前按揭利率不到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