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關於「孝」一則細思極恐的小故事的感想

2020-12-22 許靈溪

中國的孝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孝,是真善美,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種美好品德。

古人對於孝有一種執念,認為孝乃百行之源,萬善之本,已經是一個非常的高度了。除了著名的三綱之中的「父為子綱」,亦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甚至把孝凌駕於子女的婚姻愛情之上,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絕的是「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最大的犯罪是不孝,這就似乎有些過了。

然後就有些關於孝順的一些過分的故事,聊齋就收錄了一篇《水災》。

故事發生在康熙二十一年,山東大旱,自春到夏,都是赤地無青草。直到六月十三日開始下小雨,老百姓們就準備種莊稼了。到了十八日,開始下大雨,不停歇地下大雨。

一日傍晚,有一老者看見有兩頭牛往山上走,多年經驗,老人告訴村民:「注意啦!大水將至啦!要小心啦!」就挨家挨戶的宣傳,不過,無人理會,大夥談笑風生,該幹嘛幹嘛。

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果然,不久,暴雨如注,徹夜不止,漸漸地,大水淹沒平地,房屋……

有一農人把兩孩子扔在家裡,夫妻倆扶著老母親跑到高處避水。站在高處往下看,汪洋一片,淹得透透的。不過這夫妻倆心也夠大的,「並不復念及兒矣」。

水落歸家,村子已經成為廢墟。當他們回家推門,發現家裡有一間屋子完整無缺,兩孩子坐在那兒嬉鬧,一點事也沒有。這就是奇談了,大家都說這大概是就是夫妻感動天地,是二人的「孝報」。

笑話,這種事要是真的有誰這樣模仿一下,可就真正是「笑報」了。

這個故事如果收錄在二十四孝圖,倒不奇怪,畢竟二十四孝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郭巨埋兒」,郭巨這人家道中落,窮的沒飯吃,他老母親就開始減少吃的,省糧食,郭巨就和老婆說,家裡窮,母親都快沒飯吃了,孩子又分掉母親吃的,我們就把孩子埋了吧,省糧食給母親。才把坑挖了二尺,突然挖到一壇黃金,這下好了,有飯吃了,不要埋兒子了,而且罈子上還寫著: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這種孝又感動上天了。

《郭巨埋兒》和《水災》這兩故事可謂大同小異,互為媲美,不相伯仲。

但《水災》被蒲松齡記載在《聊齋志異》,卻突然有種陰氣森森,細思極恐的感覺。

當時清王朝急於鞏固統治,控制老百姓思想,大興文字獄,糟粕橫行,荼毒思想,把好端端的正能量的孝被扭曲成這樣的奇怪故事,蒲松齡把這個故事這樣收錄,與鬼故事為伍,就是最大的諷刺與嘲笑。

想想現在,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尊老也要愛幼,百善孝為先。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才是每個人一生最有意義最有正能量最美好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居然寫過瀘州的故事,這是真的嗎?
    最近有熱心瀘州民俗文化的朋友跟沽酒客詢問,說看到有人寫說著名的清代短篇小說大家蒲松齡先生居然在他的《聊齋志異》裡寫了關於瀘州的故事,這一發現讓他頗為興奮,因為作為一個比較有影響力家喻戶曉的名著短篇小說集,雖然是文言文,但是它的故事通過以前的連環畫即小人書,戲曲、評書、電影、電視以及白話文聊齋類書籍等等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而對於蒲松齡來說,作為一介書生,他還有手中的筆,不能正大光明的指責,隱晦一點總沒人管吧,所以也就有了《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是以鬼怪亂力為依託,講述的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這本書有多出名,不用做多贅述。但是它通過狐仙,鬼怪,山石,鳥獸等揭露的官場黑暗,人性的詭辯,愛情的悽美等註定它成為傳世之作。
  • 《聊齋志異》:看似寫故事,實則針砭時弊
    作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及通俗俚曲十四種等。存世有《蒲松齡集》。 一、主要內容 《聊齋志異》內容豐富,依據主題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愛情故事,數量最多,主人公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代表性文章主要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
  • 《聊齋志異》的故事《化男》,女主是一個雙性人?
    作者:張長國《聊齋志異》是以傳奇手法描寫志怪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它的作者是蒲松齡。在書中的文章裡,蒲松齡記載了很多的故事,有描寫花妖鬼狐的,也有描寫普通人故事的,反映了當時的世態炎涼,是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高峰。雖然是志怪小說,但是在這部書裡也有很多故事不是志怪小說。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張長國:《聊齋志異》最短的故事只有三句話,講了一個秘密
    (一組聊齋影視圖片) 在中國的志怪小說小說集中,如果要推薦一本大眾喜愛的書的話,那麼《聊齋志異》無疑就是其中之一了。《聊齋志異》記載了許多的民間怪異故事,但是這其中的許多怪異故事並不是蒲松齡隨隨便便寫下的,這許多的故事背後也隱藏著許多當時民間不為人知的歷史。。 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裡,許多民間的思想得不到正常的渠道來反映,所以許多的文人就把他們的一些感想融入到一些故事當中,《聊齋志異》也不例外。那麼,我們就來看《聊齋志異》一書中這樣一個最短的故事的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悲慘歷史。
  • 《聊齋志異》為何稱「聊齋」,「聊齋」在哪個地方?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祖籍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說到「聊齋」不得不提一下蒲松齡誕生和居住的地方。蒲松齡故居,位於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是一座幽靜古樸的北方農家四合小院,院門向東,僅有簡陋的3間正房和東西廂房各1間。
  • 《聊齋志異》中的小說《畫皮》,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手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經在民間流傳很廣了。最諷刺的小說《畫皮》又稱《鬼畫皮》、《畫皮鬼》,是《聊齋志異》中的經典篇目之一。這篇小說講的是一個面目恐怖的惡鬼,披掛上用彩筆繪畫成的人皮,裝扮成一個楚楚動人的美女,耍弄各種欺騙招數,愚一好色書生,以達到撕裂人腹、掏取人心的目的。
  • 好看的古裝神怪電視劇推薦:《新聊齋志異》
    《新聊齋志異》劇照《新聊齋志異》由六個小單元構成,全部改編自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作為新式系列劇的典範之作,你仔細看這部劇的劇照你就會發現,這部劇簡直是眾星雲集。聊齋志異之畫皮主演:曾黎、江華該篇講述的是梅三娘被負心漢男主害死,最後化成厲鬼回來復仇的故事。
  • 《聊齋志異》是怎麼寫出來的?
    我認為,蒲松齡二十五歲時《聊齋志異》的寫作就開始了。這個推論是從他的朋友張篤慶的詩中得出的。張篤慶說,蒲松齡「自是神仙人不識」,「司空博物本風流」。司空就是東晉時的司空張華,博物就是張華的《博物志》,張篤慶用晉代寫過《博物志》的志怪小說家張華比喻蒲松齡,說明蒲松齡已經開始寫志怪小說了。張篤慶認為這不利於科舉,應該放棄「聊齋且莫競談空」。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聊齋志異》中有人被惡鬼所殺,輾轉之後得到高人相助而起死回生;也有傷心的鬼魂借屍還魂而復活;還有善良的鬼魂感動奇人,助其起死回生等等。通過蒲松齡的《聊齋》中的幾篇典型故事裡面對於起死回生這些現象的描寫,從中所反映出的是一個時代對於人鬼狐仙等和生死的態度和理解,獨特的敘事、生死觀等等。
  • 由《聊齋志異》的情戀故事類型看古代文人的婚戀觀
    提到中國文學著作,《聊齋志異》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巨著。它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成書於清朝初年,以寫神鬼妖仙,畸人異行著稱於世。奇特詭序的故事情節,光怪陸離的內容,異彩獨放的人物形象,不同流俗的美學理想,構成《聊齋志異》的獨特風格,成為中國文學的瑰寶。
  • 還記得《新聊齋志異》嗎,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呢?
    《新聊齋志異》是根據清代著名小說《聊齋志異》改編而成的古裝神怪單元電視劇,漂亮女妖精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向來都很有市場,短短幾千字的故事被編劇們豐滿成一個又一個或感人,或搞笑的故事,並深受觀眾喜愛。《新聊齋志異》在2005年開始首播,劇集由六個具代表性的故事單元構成的,分別為《畫皮》、《小翠》、《痴心靈雀》又名阿寶、《陸判》、《小謝》、《小倩》。時間過去了15年,我們已經長大甚至變老,裡面的主演有的現在依然活躍在熒幕上,有的也已經甚少見到身影。
  • 聊齋故事:割肉救母
    聊齋故事:割肉救母!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172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今兒咱重溫一篇《聊齋志異》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的是:一位孝子,見母親生瘡重病在身,不能下床,雖然他悉心照顧母親,但卻不能治好母親的頑疾。
  • 聊齋志異:《聶小倩》為什麼這麼與眾不同?
    《聊齋志異·聶小倩》雖然篇幅不長,刻畫的人物也不多,卻是蒲松齡的力作。這個短篇小說,把陽剛與陰柔之美、恐怖與安寧、粗獷與細膩,糅於一體,將現實世界與鬼幻世界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絕佳的人鬼之戀,並寄託了蒲松齡這類落魄文人的理想化生活,是《聊齋志異》中最具代表性和價值的篇目之一。
  • 聊齋志異之小謝——唐寧
    當初的《聊齋志異》系列真的聚集了好多美人,風情靈動的女子、古靈精怪的女子、妖豔動人的女子在小編心目中,既溫柔又可愛的女子就是唐寧姐姐飾演的小謝啦當初真的好喜歡小謝哦,她溫柔知禮,又不缺乏可愛>當年《大唐雙龍傳》的師妃暄也是驚豔了小編的童年那個時候年少,關注的點竟然是在師妃暄的名字上,就覺得怎麼會有人叫這麼好聽的名字呢嘿嘿嘿戴著面紗也難掩唐寧姐姐的盛世美顏,她在小編心目中也是小仙女般的存在了電視劇中的小謝最後投胎重生成人啦,和陶望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視劇中,你還記得唐寧的小謝嗎?
    對於《聊齋志異》這本書,相比許多隻要稍微有點文化的都知曉,就算不知曉,估計也知道這些年在電視劇上放映的《聊齋》諸多改編電視劇。說起來,對於《聊齋志異》這本小說,小編是真的佩服古人,無論是在網文圈,還是在娛樂圈,都引起巨大的轟動,在網絡文學圈子裡,估計許多仙俠類的作者都取材這本書,不信的話,只要搜索聊齋兩個字,絕對會出來很多數。當然其中的小說,大部分都是種馬文、文抄公,亦或者接著《聊齋》的皮,來寫一些其他的東西,反正肯定不是正宗的古典聊齋韻味。
  • 從《聊齋志異》席方平故事看精誠執著的君子人格
    《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的精誠執著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席方平》,雖是文學故事,卻在情理上表現了人間的善惡之爭、歌頌了作者心中真君子的剛直執著、鞭撻了當時官場的黑暗殘暴,說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很有警世意義。
  • 冥界世俗化:《聊齋志異》的鬼魂形象及其深層意蘊
    《聊齋志異》中有鬼故事170多篇,約佔全書總數的三分之一。《聊齋志異》以幽明相通、人鬼共存的小說審美方式,真切描繪了人們在惡劣的生存時空中生死掙扎,抒寫了人的生命情感和生命意志。無論蒲松齡是否相信靈魂的存在,《聊齋志異》中的絕大部分故事都是以萬物有靈觀為基礎創作的。一、陰鬱的死亡背景與溫情的冥界想像蒲松齡生活的年代,在歷史上被稱作「康乾盛世」。
  • 《聊齋》最荒唐一件故事,初讀笑掉大牙,再讀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真秀才不願當「秀才」在《聊齋·盜戶》中,有這麼一則小故事:在很久之前,章丘地區的漕運徵收、糧食稅、火耗和徭役,貧苦百姓所需要承擔的是大戶人家和書香門第家的數倍,這日子本來就難過,又是苛稅重賦,更是掏空了老百姓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