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一說494篇)。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寫了不少揭露和抨擊貪官汙吏的作品,同時也寫了一些表彰和歌頌清官廉吏的作品。清官審案精明,執法公正,使受冤屈的好人得到昭雪,幹壞事的惡人受到應得的懲罰,如《詩漱》中的周元亮,《於中垂》中的於中垂,《折獄》中的費禕祉(yī zhǐ),《老龍船戶》中的朱徽蔭,《太原獄》中的孫柳下,《新鄭訟》中的石宗玉等。
《聊齋志異》
蒲松齡
蒲松齡(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一生科舉不利,七十二歲始為貢生。除一度到寶應、高郵做幕賓外,長年在家鄉教書。作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及通俗俚曲十四種等。存世有《蒲松齡集》。
一、主要內容
《聊齋志異》內容豐富,依據主題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愛情故事,數量最多,主人公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代表性文章主要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
(2)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作者本人就是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
(3)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極具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
聶小倩
二、後世影響
(1)文學影響
《聊齋志異》將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聊齋志異》一問世,就風行天下,翻刻本競相出現,相繼出現了注釋本、評點本,成為小說中的暢銷書。
《聊齋志異》自(乾隆三十年)1765年初刻,其後200年間,所刊版本極多。因此人稱:「流播海內,幾於家有其書。」《聊齋志異》不僅在國內深遠,而且在國外也有很大影響。它已被寫進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大百科全書,從而成為享有很高聲譽的世界名著。
(2)影視改編
從20世紀20年代起,便出現了根據該小說原本改編的影視劇,約有70多個版本。最早的改編電影當屬《聊齋·胭脂》。20世紀60年代以來,改編影視主要有《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續集》、《聊齋志異三集》、《辛十四娘》、《鬼狐外傳》、《鬼叫春》、《倩女幽魂》、《倩女幽魂2:人間道》、《倩女幽魂3:道道道》。
《倩女幽魂》
《新聊齋志異》
新世紀,對於《聊齋志異》的影視改編也從未止步。較為知名的電視劇有《倩女幽魂》、《新聊齋志異》、《聊齋二》、《聊齋三》、《聊齋四》、《聊齋奇女子》等。
三、作品評價
清代王士禎《聊齋志異》題詩: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時)。」
陳廷機《聊齋志異》序:「亦以空前絕後之作,使唐人見之,自當把臂入林,後來作者,宜其擱筆耳。」
魯迅評:「《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於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近期熱文:
古今交通工具知多少
大明王朝為什麼會滅亡
古代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哪裡去了?
世界十大神秘古國——佔婆
古人的智慧:「天圓地方」的觀念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