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樂文化】平樂童謠與鄉土文化探底

2021-02-17 平樂熱線


平樂童謠與鄉土文化探底
作者:陶彩忠 發表於:2007年06月25日


  地處桂北地區南部的平樂縣陽安、青龍、張家、同安等南部鄉鎮由於歷史、民族、語言等原因,自古以來唱傳著一種奇異、特殊的民間童謠。這些童謠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琅琅爽口的音樂韻味、獨特的語言風格,引起許多民俗和民間文化專家、學者的廣泛興趣。

  琅琅童謠 快樂童年
  在平樂「土話」童謠中,許多童謠是健康向上、淺顯易懂、貼近生活,寓趣味性、知識性、審美性於一體。這些童謠形式不拘一格,內容上豐富多彩,但都通俗易懂,傳唱起來朗朗上口。在形式上,有的為三個字一行,有的五個字一行,有的七個字一行。但大都是三、五、七字兼用,或三、五,或者三、七兼用,沒有嚴格的韻律,整個童謠隨意流暢,卻富有節奏感。在平樂「土話」最典型區域的青龍鄉,記者多年前曾聽到一位老人隨口吟唱一首名叫《螢火子》的童謠,至今仍記憶猶新:「螢火子,夜夜飛,過嶺背,嶺背有個養牛妹,穿紅衫,穿紅褲,踏死雞仔叫咕跪;花手巾,抹眼淚,洗涼手巾掛門背,洗臉手巾搭門頭;騎頭牛,過嶺頭,騎頭馬,過山埡,山埡有株辣蓼花,吃得老妹嘴椏椏。」
  在內容上,平樂「土話」童謠包羅萬象,主要是反映當地勞動人民在勞作、生活以及風土人情。據有關史料記載,平樂「土話」童謠的產生,至少有一千多年歷史。於是,有專家學者稱它是平樂傳統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當地民間生活記錄的「史詩」。如青龍鄉的平西村曾經是"土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這裡曾經"土話"區域民間文藝活動的中心,文化活動非常活躍。童謠《日頭蒸》對這一史實進行就佐證:「日頭蒸,蒸姑歸。姑撐傘,去平西,平西有戲唱,看到不想歸。大個煎餈姑歡喜,小個煎餈姑歡地,去先挑擔是你舅,尾底拿鞋是你姨,你姨梳起龍鳳髻,龍鳳髻眼插金絲。」
  此外,如石面山(地名)、夏城(地名)等地的童謠就反映出當地地理環境和群眾的生活狀況:「石面山,水難擔。擔上半嶺桶筘爆,丟脫扁擔摘茶泡。」;「夏城,夏城,大路石子摁死人。到了四月蔴出身,禾篙草兜收起銀。」
  在表現手法上,平樂「土話」童謠,採用了許多比喻、誇張、擬人、借代、反覆、設問和興、連、比以及寓言等手法,極具文學性、藝術性、可讀性。《長尾鳳》就極有代表性。
  「長尾鳳,尾來長,問你麼日(哪天)討姑娘?大年初一討姑娘。問你麼日(哪天)歸?大年初二歸。擔什麼餈歸?擔油麻糖肚餈歸。掛在麼介(哪裡)上?掛在竹篙頭上,大鷂抓了(一)鬧(即個),老鴉送轉(一)鬧(個)。忘記篩茶老鴉吃,忘記拿凳老鴉坐,老鴉上樹叫呱呱。」該童謠採用擬人、設問的手法,一問一答,使作品生動活潑。《燕子鳥》採用擬人手法,讓燕鳥子刻畫成一個美麗姑娘,也非常有韻味。「燕子鳥,掛門樓。三日不吃飯,四日不梳頭。梳好頭,插好花。吹起鼓手去外家,你外家不認得你,你是平樂姑娘家。」
  此外,童謠《月亮蓋》、《雞相打》、《螞蟻公》等大量採用拈連手法。「月亮蓋,蓋光光,油麻蒂,豬仔蟲,山根木,桃子花。狗勒(泥鰍)鰱魚撈(音,和之意)苦瓜。苦瓜苦,炒豬肚。豬肚有個把,打把稱,稱砣高,稱尾底,殺頭大閹雞,閹雞斤半重,要酒要飯送,沒得酒搭爛酒甕。」
  「雞相打,外婆來,外婆沒凳坐,坐燈臺,燈臺熱,坐木葉,木葉青,坐江鉗(即螃蟹),江鉗退,踏杈(碓的量詞)碓,碓授(會之意)跌,坐螃蝙(即蝴蝶),螃蝙飛,坐鬧(即個)餈,餈授(會)滅(陷之意),坐鍋鐵,鍋鐵紅,坐條蔥,青蔥斷,坐茶罐,茶罐爛,坐鬧(個)蛋,蛋授(會)臭,坐鬧(個)柚,柚授(會)滾,坐條筍,筍有毛,從蔸禾,禾授(會)睡,坐蔸蓓(棉花),蓓開花,坐上那蔸木樹椏。」
  在功能上,有適用於孩子逗樂,通過遊戲認字、學習算術。如童謠《跌跌》和《掌掌》中就是最明顯的。「跌跌,跌弟進園折甘蔗,甘蔗甜,吃半邊,甘蔗淡,吃一擔,甘蔗楂,丟上牆頭開白花,摘朵白花弟不要,弟要金銀獅子花。」
  「掌掌,掌元錢,買糖吃,膩頸甜。頸醜貓仔吃脫(完)了,老弟轉歸喊黃天。喊天叫地,喊出兩頭水牛牸(指雌性牛)。公犁田,婆犁地,犁出兩條大紅鯉;公吃頭,婆吃尾,留出中央滿姑娣。」
  據記者了解,這兩首童謠,均為大人和小孩逗樂時吟唱。《跌跌》為大人懸空抱著小孩,一邊搖晃飄蕩,一邊吟唱逗樂。優美動聽的吟唱,一起一伏地搖蕩,讓孩子既驚且樂;而《掌掌》則是在大人和小孩擊掌取樂。掌掌相擊,伴隨著「糖」、「貓」、「牛」、「鯉魚」、「公」、「婆」、「姑」等兒童渴望和熟悉的動物和人物,讓孩子在快樂中聯想,在聯想中快樂。而且,兩首童謠字數均由少到多,非常適合幼齡兒童吟唱和接受,堪稱童謠中佳品。
  衣冠簡樸古風存
  在採訪中,記者有一個奇怪的發現:平樂「土話」童謠中,基本上只能用當地「土話」口語傳唱,很難用標準的書面語形式表現。而一旦要把它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其中音韻、味道就消失貽盡,童謠也就索然無味。例如童謠《日頭蒸》、《雞打架》就比較明顯。其中的「日頭蒸」如果改成了「太陽烈」,「蒸姑歸」的「歸」改為「回」,或者「去先挑擔是你舅,尾底拿鞋是你姨」裡的「去先」改為「前面」,「尾底」改為「後面」等等,就會使作品失去原來的韻味和意境。
  說起這些,當地人有時也很難為。原因是由於是口口相傳的,這些「土話」童謠有很多字,只能讀其音而不能寫不出。但該縣文化局副局長歐國林則不以為然。他說,其實如果認真分析研究,那些字是寫得出來的。只不過,這些童謠裡有很多是是古字,或是古代稱呼及本地稱謂。由於不經常用了,人們把它遺忘罷了。比如「土話」中有一個形容人很笨的字音為「shong」,認真研究起來就是北方口語中「熊」,這個「熊」字在平樂其他鄉鎮的口語中已經跟現代「熊」的字音幾乎相似了,而在「土話」典型區域的陽安、青龍鄉則仍然讀「shong」。再如《掌掌》中的「喊出兩頭水牛牸」中的「牛牸」是雌牛之意,但現在很少用這個字了,故而陌生。
  文化淵源 根系中原
  據有關史料介紹,平樂縣「土話」也叫「百姓」話或「土話」。這種獨特的語種,在南方各地極為少見。這種方言與目前的平樂縣城和北部鄉鎮居民通用的語言——「官語」(西南官話語系)大相逕庭。與兩廣的粵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湘方言等南方語種均無聯繫。這種方言的範圍不大,在平樂縣只有陽安、青龍、張家、同安的大部份以及源頭、二塘、橋亭鄉的一部份人口使用,使用範圍方圓不足二十公裡。在這些地區又以陶、李、莫、翟、賓、歐姓的語言為正宗。那麼,為何偏偏在這南國一隅有這種獨特的語種呢?這是方言研究中的一個不解之謎。 
  根據平樂《陶氏族譜》記載,平樂的陶姓人家是唐朝末期從山東遷至而來的。始祖陶英系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後裔。進士出身,唐昭宗時立戰功奉命職守青州府,後升兵部侍郎封太尉。唐天佑2年(公元905年)昭州發生動亂。時任山東青州留守的太尉陶英和李梁(平樂縣李氏家門始祖),受朝庭封為徵南大將軍,率莫、翟、賓等將校遠徵昭州(平樂)。大軍兵不刃血,平定了動亂。唐天佑4年(公元907年),朝庭變故,朱溫易唐為梁。陶李將士不願為梁作臣,遂辭官解甲歸田,隱居於昭州南部的"蓮塘村"(今陽安鄉的陶村),成為平樂這個嶺南古城的第一代大規模的中原移民。此後,五姓人家相互聯姻,世代繁衍。他們從北方帶來的語言也就在南方一隅保留了下來,經與當地語言的相互同化,並經歷史演變而形成現在獨特的地方語言。這種語言由於以北方漢民族語言為基礎,因而保留了許多古音、古字。明朝之後,隨著"西南官話"在官場、商場的普遍應用,這種語言也就只在普通百姓中保留下來。由此看來,在平樂「土話」中古字、古語成份較多,古風猶存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已退休在家的原青龍鄉平西小學校長莫際吉近年來一直從事「土話」童謠的研究工作,他介紹的一首題為《狗吠松》童謠就很有古風味道。「狗吠松,松下你爺尾底(意指:後面)衝,得見你爺騎馬去,得見你爺騎馬歸,掃淨前庭爺下馬,銅盆倒水爺洗腳,蠟燭點燈爺尋鞋。大嫂進房舀燒酒,二嫂進戶房趕雞公,雞公飛上桃子樹,打爛桃花滿地紅……」
  莫校長認為,這首童謠就很有藝術性和思想性,從語言風格來看,古樸而質麗,很有魏晉時期的古詩語言特點,但其意境非常美麗。讀完這首童謠,一幅美麗、和諧的農家生活水彩畫便不禁浮上心頭:一家山村農舍,一個小孩和狗從在農家門口,守候著爺爺回來。隨著一陣狗吠聲,爺爺騎著馬回來了。兒孫們掃淨庭院服侍著爺爺下馬,打水給爺爺洗腳,媳婦們趕忙殺雞打酒……古樸、純厚的民風躍然紙上,給人以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啟迪。
  童謠與鄉土文化發揚光大任重道遠
  活潑、詼諧、幽默的童謠閃爍著人性的光輝,為混沌、懵懂的童年開啟了智慧的鑰匙,用快樂點綴了純真、無瑕的少年歲月。許多曾經生長在「土話」區域的「本地人」,如今說起這些童謠對自己的文化薰陶、感染以及給自己童年帶來的愉悅、啟迪,仍然記憶猶新,讚不絕口。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眾多的童謠一樣,平樂「土話」童謠也正面臨著"絕唱"的邊緣。在充斥著網絡文學和快餐文化的今天,特別是近年來新穎刺激的電子玩具和灰色惡搞的網絡童謠的衝擊,使得民族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逞消亡式流失。據了解,上世紀八十年代平樂「土話」童謠尚有100多首,由於沒人整理,如今流傳下來已不足30首,而且現在的30歲以下年輕人已基本不會吟唱。
  幸慶的是,人們在感嘆和惋惜中開始重新審視和關注了,並著手搶救式保護措施。在採訪中,記者得知平樂縣文化部門開始意識地整理和開發這些文化瑰寶的重大意義所在。在青龍鄉,一個以「月亮山」命名的「民間文藝團」於今年5月正式成立,該文工團由20多名當地業餘民間藝人自發組建,以整理和開發、包裝當地「土話」童謠、民間故事、戲劇等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為主要己任。目前,已整理、發掘,排練出一批文藝節目,在當地群眾中演出,頗受當地群眾歡迎。而縣文化館也正在籌劃一系列保護、整理本地傳統文化、民間藝術活動。該縣文化館館長姚庭對記者說,平樂縣文化部門目前的發展思路很明確,平樂文化藝術工作要出精品,就必須從民族、地域中找出差異性,並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他說:「在今年的《灕江之聲》匯演中,平樂就準備開發、創作出一批包括"土話"童謠、平樂民間故事、舞蹈為內容的文藝作品展現給廣大的觀眾,讓這些傳統文化瑰寶發出它應有的光和熱……」

相關焦點

  • 關注2018平樂媽祖節|平樂媽祖文化探訪
    桂林平樂媽祖文化探訪作者:廊橋遺夢  桂林平樂縣有兩座媽祖廟(又叫古天后廟
  • 略論平樂的西甌文化遺存
    論文對西甌國名字由來、活動區域、遺民演化等方面進行考據,並對平樂的西甌文化遺存如龍崇拜、銅鼓崇拜、巫文化、節慶儀式等進行挖掘、整理和分析,以期保護平樂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法」25名傳承人出師
    5月30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出師儀式,在深圳平樂骨傷科(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隆重舉行。25名師從「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的醫生們經過多年的拜師學習,今日正式出師。截至目前,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共有「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34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傳承梯隊。據了解,此次出師儀式是由深圳市羅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辦,深圳平樂骨傷科(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廣東省深圳市郭春園中醫發展基金會承辦的「第三屆平樂正骨醫術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的一項重要內容。
  • 故事裡的平樂||平樂美食「十八釀」傳奇
    到了平樂,五花八門的釀菜會讓人眼花繚亂。當地有童謠唱道:高羅漢做了個竹筍釀,矮羅漢做了個螺螄釀;肥羅漢做了個冬瓜釀,瘦羅漢做了個柚皮釀;哭羅漢做了個辣椒釀,笑羅漢做了個豆腐釀;美羅漢做了個茄子釀,醜羅漢做了個苦瓜釀;長眉羅漢做了個葫蘆釀,大鬍子羅漢做了個豆芽釀;降龍羅漢做了個蘿蔔釀,伏虎羅漢做了個芋頭釀;大嘴羅漢做了個南瓜花釀,高鼻羅漢做了個蛋卷釀;巨手羅漢做了個大蒜釀
  • 國家級非遺「平樂郭氏正骨法」25名傳承人在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出師
    25名師從「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的醫生經過多年的拜師學習,正式出師。截至目前,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共有「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34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傳承梯隊。據了解,此次出師儀式是由深圳市羅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辦,深圳平樂骨傷科(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廣東省深圳市郭春園中醫發展基金會承辦的「第三屆平樂正骨醫術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的一項重要內容。
  • 邛崍市攜天台山、平樂古鎮參加2020中國文創產業創新發展博覽會
    邛崍市攜天台山、平樂古鎮參加2020中國文創產業創新發展博覽會本次展覽會作為「全國文化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會暨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的重要配套活動,邛崍市組織了市旅投集團、天台山、平樂古鎮等重點文旅企業(景區)精心布置了邛崍市形象展臺。博覽會上,邛崍市組團通過展板、手繪logo等載體,推出了「醉戀絲路,出彩邛崍」旅遊主題宣傳,全面展現邛崍市作為「南方絲綢之路首城」的城市形象,展示了邛崍豐富的旅遊資源。
  • 微廣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平樂正骨郭氏宗正堂 正式與定州百姓結緣
    提起白馬寺,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平樂郭氏正骨」, 2008年6月7日, 「平樂郭氏正骨法」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平樂郭氏正骨起源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清代正骨名醫郭祥泰創建。郭家世代居家行醫,族內秘傳,建國前盛傳五世,以療效獨特、醫德清廉而聞名。
  • 走進平樂正骨正元堂
    大門左後側還有兩塊牌子,一塊是「洛陽市平樂正骨文化研究院」,一塊是「洛陽平樂正骨博物館」。        一家個體門診部,又何以與「研究院」和「博物館」這樣的詞語聯繫在一起呢?        2020年10月底,帶著疑問,記者走進「郭氏正元堂」一探究竟。
  • 舌尖上的平樂
  • 洛陽平樂正骨博物館-洛陽研學系列推薦
    東都漫士在《洛陽賦》中寫過:「平樂正骨,杏林獨秀;象莊婦科,醫林奇葩。」足以可見對平樂正骨的肯定,如今代表我國骨傷科事業的產物走向世界,現已經成為我國影響最大的一個正骨學術流派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弘揚中國傳統中醫文化,推進平樂正骨的發展,2015年洛陽平樂正骨第八代傳人郭沅元籌建開放洛陽平樂正骨博物館,位於洛陽市瀍河區啟明南路76號,展廳面積約800平方米,主要展示藏品有平樂正骨歷代傳人使用過的古本醫學典籍、藥輾、藥瓶、藥罐、戥子等428件。
  • 「平樂郭氏正骨法」入選50個國家級非遺優秀代表性項目
    6月8日,我國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50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發布,平樂郭氏正骨是河南省唯一一個入選優秀實踐案例非遺代表性醫療項目。    據介紹,自2006年起,國務院先後公布了四批共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洛陽平樂郭氏正骨法,國家非遺,中國治療骨傷的重要醫學流派
    平樂正骨的歷史,刻劃著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印記,並在一定程度上契合著中醫、中藥的發展脈絡,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傾力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用8代人的心血築起了百姓生命健康的堅強防線。郭氏正骨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老字號」等殊榮,為中華中醫藥學的發展和創新做出了卓越貢獻!
  • 我的縣:平樂被命名為廣西特色文藝之鄉
    >26個縣(市、區)命名為廣西特色文藝之鄉桂林市只有平樂(媽祖文化)入選真是個讓人振奮的好消息!下面,就讓小布帶你走進這巧奪天工的飛簷畫棟千古流傳的民間傳說走進平樂媽祖的文化世界……這座粵東會館擁有了數百年的歷史,歷經滄桑,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媽祖文化旅遊節,正在修舊如舊。平樂歷史悠久,物華天寶,吸引了無數的外地商人到平樂經商發展,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尤其以來自廣東和福建當地的商人居多,他們的祖先信仰和崇拜媽祖,來到平樂後,他們把對媽祖的信仰和崇拜帶到了平樂,為了紀念媽祖,在居住地建起了媽祖祠堂。
  • 【平樂金點子大賽+旅遊宣傳口號】徵集活動獲獎名單公布啟事
    >      由中共平樂縣委員會、平樂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我為平樂發展出點子—平樂金點子大賽」徵集活動經評審委員會初審、覆審和終審,共評出優秀金點子50篇、十佳金點子10篇。重視歷史名人資源開發  進一步提昇平樂旅遊文化軟實力歐學頌241提昇平樂旅遊品牌化 展現昭州文化新底韻肖銘明179「黑亮洞路」提昇平樂縣城品位緩解交通擁堵馮玉超203創新社會管理,打造和諧幸福新平樂楊宇峰199完善開通四條道路
  • 《平樂春秋》 ||百業平樂篇|| 「農萌萌」風味雞傳奇(一)
    平樂一隻雞,名字叫「農萌萌」,一夜之間風靡了整個平樂,不是因為名字起得「萌」,而是養法特別,養技講究,風味忒「萌」。
  • 深情探源平樂郭氏正骨前世今生
    >平樂正骨第五代傳人郭燦若夫婦和兒子郭維淮  平樂郭氏正骨發源於孟津縣平樂村。  平樂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位於東周、東漢、曹魏、北魏、西晉等五朝都城的西門外,見證了五百多年王朝興衰更替的歷史。平樂是古代國家軍隊的演練場,是國家軍隊對外出兵的誓師地,也是國家軍隊勝利歸來的慶功集合地,朝廷在這裡校兵閱將、耀武揚威,將帥們在這裡發號施令、改寫歷史;帝王們在這裡張宴設舞、頌賜勳臣。平樂還是朝廷演百戲、國家雜耍雲集的娛樂場,其場面宏大、技藝高妙、為世間所罕見。
  • 洛陽將新增一所醫學類本科院校:平樂正骨與河南中醫藥大學共建
    提起「平樂正骨」,相信每個老洛陽人都會津津樂道倍感自豪,畢竟這可是從洛陽走出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為了推動中醫骨傷科事業的發展,弘揚中醫藥文化,把洛陽平樂正骨這塊金字招牌發揚光大勢在必行!2018年9月19日,洛陽市與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省中醫管理局和洛陽市正骨醫院共同籤署協議,為傳承中醫藥文化共建河南中醫藥大學洛陽平樂正骨學院,洛陽終於新增了一所醫學類本科院校!洛陽作為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又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然而大學的數量卻一直很少。洛陽擁有的本科院校除了神秘低調的外國語學院以外,普通大學就只有河南科技大學、洛陽理工學院和洛陽師範學院三所。
  • 「平樂郭氏正骨工作站」揭牌 羅湖醫院集團骨傷科中心實現「集團化...
    據悉,此次羅湖醫院集團「平樂郭氏正骨工作站」的正式建立和之前「平樂郭氏正骨」第七代傳承人郭豔幸教授的加盟,意味著羅湖醫院集團骨傷科中心實現了集團內各醫療單位骨傷診療的全覆蓋。國家級大咖坐診將為羅湖居民做好高品質的「骨傷」服務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羅湖醫院集團羅湖中醫院名譽院長的郭豔幸教授,在揭牌儀式上表示,羅湖區擁有改革創新的優秀基因,「平樂郭氏正骨」學派將藉助羅湖醫院集團的強大助力,把大愛無疆的精神傳承下去,將平樂正骨醫術不斷發揚光大
  • 洛陽平樂正骨品牌起糾紛 醫院投訴郭氏後人不服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洛陽正骨醫院近年來先後申請註冊了「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平樂正骨」、「平樂正」、「平樂」、「白馬寺正骨」等多個商標,其中,「平樂正」還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但近期醫院發現,在其周邊出現了諸多打著「平樂正」、「平樂正骨」或類似字樣的私人診所進行醫療、護理等服務。醫院認為這些診所侵犯了他們的商標權,造成了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給醫院帶來了負面影響。
  • 7月到平樂古鎮「竹上·花楸」體驗「森」系魅力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平樂鎮花楸山風景區素有「鄉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譽,層巒疊翠,樹木蔥蘢,溪流淙淙。今日,記者從邛崍市獲悉,作為平樂-夾關-天台山農商文旅融合發展片區重點建設項目,「竹上·花楸」項目主體建築已經竣工,正在實施內部裝修,預計今年7月試營業。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原則打造森林康養休閒旅遊項目「去年,我們引進了「竹上·花楸」項目,打造集民宿、觀光、體驗、文創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