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平樂||平樂美食「十八釀」傳奇

2021-02-16 平樂春秋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

 平樂「十八釀」傳奇
          
    位於灕江、荔江、茶江三江交匯處的平樂縣,自古為州府之地,建縣已有1800多年。平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宋代文豪梅摯等都在這留下了不朽的詩詞。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平樂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在平樂的美食中,最負盛名的,要數 「平樂十八釀」。

    「十八釀」,顧名思義就是十八種釀菜。釀菜是在一種原料中塞入、夾進、塗上、包卷另一種或幾種原料餡心加工而成的菜餚。到了平樂,五花八門的釀菜會讓人眼花繚亂。當地有童謠唱道:

高羅漢做了個竹筍釀,矮羅漢做了個螺螄釀;
肥羅漢做了個冬瓜釀,瘦羅漢做了個柚皮釀;
哭羅漢做了個辣椒釀,笑羅漢做了個豆腐釀;
美羅漢做了個茄子釀,醜羅漢做了個苦瓜釀;

長眉羅漢做了個葫蘆釀,大鬍子羅漢做了個豆芽釀;
降龍羅漢做了個蘿蔔釀,伏虎羅漢做了個芋頭釀;
大嘴羅漢做了個南瓜花釀,高鼻羅漢做了個蛋卷釀;
巨手羅漢做了個大蒜釀,三眼羅漢做了個香菇釀;
天聾羅漢做了個油豆腐釀,地啞羅漢做了個菜包釀。

「平樂十八釀「,來自當地一個美麗的傳說。
   話說從前,十八羅漢四處雲遊來到平樂,因留戀平樂的迷人景色,就停了下來。在嘗過平樂的桂江魚、吃過平樂的糕點、品過平樂的石崖茶後,看到平樂桂江沿岸山嶺、農家和圩鎮隨處可見新鮮清嫩的蔬菜,他們又一時興起,各顯神通的,做出了十八道釀菜,並將這菜譜留給了平樂人民。

    這無疑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十八釀」的製作複雜,做工精細,並根據不同的主菜類別,配合不同的餡心,形成不同的風格,好比十八般手藝上陣。於是,便有了「平樂十八釀」的美名。把美食做得精彩絕倫,不僅體現了平樂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也彰顯了平樂農耕文化深厚的底蘊和飲食文化的豐富多彩。

平樂縣地處廣西東北部,古名昭州,其縣城位於灕江、荔江、茶江三江匯合處,為歷代州府之地,亦為商貿繁華之都。

據史料記載,唐天佑2年(公元905年),昭州發生「蠻夷」動亂。時任山東青州太尉陶英和李樑,被朝庭封為徵南大將軍,率8萬軍隊遠徵,平定動亂。兩年後,唐天佑4年(公元907年),唐朝發生政變,朱溫(梁太祖)易唐為梁。陶、李、莫、翟、榮等將士不願為梁臣,遂辭官解甲,屯居於昭州南郊「南木峒」(即今張家榕津以南,昭平縣走馬鄉桃溪嶺以北),成為平樂的第一代中原移民。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這些遠離故土的中原移民飲食結構也變得豐富多彩。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他們傳承了北方人製作餃子、包子的方法,並融合南方果蔬豐富、新鮮的特點,創造性地發明了「釀菜」。

 平樂「十八釀」包括田螺釀、水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菇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卷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大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

「十八釀」的餡料以肉餡為主,不同的菜釀採用不同的餡,大多取精肉、糯米為基本原料,配以蝦米、香菇、蔥、木耳、蒜等配料剁茸攪拌而成。

 「十八釀」的製作很複雜,做工精細,並根據不同的主菜類別,配合不同的餡心,形成不同的風格。具體做法大概如下:
   竹筍釀:將新鮮的竹筍用沸水煮軟,用小刀將竹筍劃六至八道長約5至6釐米的口。釀心製作:將糯米放在鍋中煮熟後,拌入剁好的碎瘦肉,調好鹽與味精,再加入薄荷(無薄荷蔥花也可)、拍碎的油炸花生米。(這些餡心適用於辣椒釀、菜包釀)。將弄好的糯米糰成小團,從劃開的竹筍口釀入。釀好後放油到鍋中煎,火為文火,兩面煎好後,再放水輕微燜五分鐘。燜時可放西紅柿或是打碎攪融的雞蛋。此菜特點:好看,好吃,有筍的甜,糯米的醇香,薄荷的清香,花生的脆香。

  螺螄釀:將田螺洗淨放到水中煮熟後,將螺螄肉取出。用田螺肉與豬肉、薄荷剁碎,放好味。將餡心釀入取出了螺螄肉的殼中。燒好油鍋,放酸紅辣椒及酸筍爆炒,再將螺螄釀倒入鍋中炒一兩分鐘後,放水慢燜,約十五分鐘後就可起鍋。此菜味濃,且極香。

節瓜釀:將節瓜洗好剖成兩半後,再切成約一至二釐米厚的塊,在每塊中劃一個口,撒入鹽將節瓜泡軟,洗淨。餡心的製作:一般以剁碎的瘦肉為主,剁肉時可加入蔥花。(此種餡心可通用許多釀)釀的時候,則從節瓜那個劃開的口釀入。釀得後就放到鍋中蒸上十分鐘即可。此釀清淡可口,適合老人孩子。

柚皮釀:將柚子的青皮削去,剩下的白襄部分就是柚皮。將柚皮切成三角形狀,並且沿其中一邊劃一個口,放到開水中煮軟,撈起,擰乾水。柚皮釀的餡心與節瓜釀的餡心大致相同,如果喜歡,還可在加入少許木耳或是香菇到瘦肉中。餡剁好後就從柚皮中劃開的那個口鑲入。釀好後放進肉湯中煮開,亦可拿來煲火鍋。此釀清香可口,健胃消食,老少皆宜。

辣椒釀:將辣椒洗乾淨後,用小刀將辣椒的口剔去。然後放鹽泡軟辣椒,洗淨。辣椒釀的餡與筍釀的餡一樣。將餡釀入辣椒後,放油到鍋裡燜。約十來分鐘則可。此釀即可作菜,亦可作飯。


   豆腐釀:分為水豆腐釀和油豆腐釀兩種。指的是水豆腐釀。將水豆腐按十字切兩刀後,可分成四塊。然後在每一塊又可剖成兩塊,每塊的中間劃一刀。餡心參考節瓜或是柚皮釀的餡心。釀好後放到鍋裡煎。兩面煎得焦黃後,放入適當的澱粉或是切好的西紅柿,放少許水可燜成;油豆腐釀則是在油豆腐中挖空鑲入加木耳、蔥花的肉泥。之後,或燜,或湯煮,味道香脆鮮美。

 茄子釀:茄子的切法與節瓜的切法相同。將茄子斜切成2釐米一段,中間劃個口,用鹽泡軟洗淨。餡心參考節瓜釀,釀法也相當。釀好後,可裹麵粉或是雞蛋入油鍋油炸。亦或放到鍋中煎。特點:外香裡嫩,口感極佳。

      南瓜花釀:將清早剛開放的南瓜花的花蕊取出,洗淨(儘量不要弄壞花)。將瘦肉(或是魚肉)與豆腐、蔥花剁碎,調好味道,釀到南瓜花中。釀好後用花將口封好。放到鍋中蒸十五分鐘左右即可。亦可放到肉湯中煮開。特點:外觀好看,清香宜人。


    蛋卷釀:將蛋打融,調好味道。將瘦肉與馬蹄及蔥花剁碎成餡。中火,放油到鍋中,放入一瓢蛋平攤到鍋中,放入餡。卷好。兩面煎成金黃即可。稍後鏟起。所有的蛋釀煎得後,再放回鍋中,放水,亦或放入切好的西紅柿,燜四五分鐘,即可。特點:香,脆,可口。

蒜釀:大蒜的處理方法同竹筍的處理方法相同,將蒜白切成10釐米長,再用針均勻的劃幾道小口,放到水中煮軟。餡心則與節瓜餡心相同。釀好後可煎或燙來吃。

 香菇釀:將香菇的腿取出,剩下香菇的殼。洗淨,剁好的瘦肉為餡心釀入。釀好後可蒸或煲。此釀營養價值極高。

   菜包釀:餡心同筍釀的餡心相同,如果喜歡還可加入一些蝦米。將洗淨的兩片生菜葉合攏在一起,將餡心包進去。再卷好。做好後放到湯鍋中煮開即可。

此外,如苦瓜釀、葫蘆釀、蘿蔔釀、芋頭釀等瓜、薯類釀的製法與節瓜釀製作大同小異,只是根據其主菜形狀確定切片時的厚薄長短,烹飪時確定是燜是湯。如苦瓜釀由於味苦就只能香燜了。

   平樂釀菜講究「精細」二字。如豆芽釀是「十八釀」中最費時費心的菜。有兩種做法:一是用繡花針把豆芽豎著掏空,然後將雞肉剁成的餡兒填進去,再下鍋用雞油煸炒而成。二是取新鮮豆芽放入水中煮軟撈出,將20來根擺齊,用一根韭菜捆住兩頭,然後將剁好的肉餡從豆芽縫中塞進去,下湯鍋煮熟即可。

豆芽這種細小的菜,釀起來雖然費功夫,但做成後小巧玲瓏,既是一道美食,又是一個食品中藝術佳品,讓人耳目一新,食慾頓開。細細品味,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歸納起來,平樂釀菜有如下特點:一是用料廣泛,隨處可見。在釀菜外用物料方面,多是採擷農家中的瓜類、花類、果類、菜葉類、竹筍、蛋類、菌類等等。而餡心也大多是農家的糯米、花生、肉、魚、豆腐等等;二是配料講究新鮮。餡心的主料要早上採集,不能放在家裡耽擱;外用物料也要當天採摘;三是烹製方式。釀菜易熟,煮時講究火候,要溫火。猛火易焦、慢火易爛。可煎、蒸、燜;四是吃時論時間:煮熟上桌即吃,不然易失去鮮甜之口感;五是釀菜口味淡雅,老少婦幼孺,口味皆宜。

   平樂釀菜食材講求犖素搭配,寒溫相配。色彩濃淡相宜,品質清淡自然,味道清香鮮美。既是一道道精美美食,又是一個個健身食療配方。

平樂釀菜極其豐富,品種遠不止十八釀。「十八釀」也僅僅是一種泛指罷了。有人統計,平樂釀菜達100多種。隨著新的釀材的出現,平樂人包容、創新的特質,將使平樂釀菜更加豐富多彩,也將讓一方百姓生活更加殷實而有滋有味..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編輯:風   月

校對:言   修

審核:陶彩忠

歡迎投稿:plcqgzh@163.com

相關焦點

  • 廣西桂林平樂十八釀美食節新聞發布會在南寧盛大召開,引來多家知名媒體紛紛報導~12月29日-31日,咱們約起來~
    平樂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陳利在會上致發布致辭,介紹了首屆廣西桂林平樂十八釀美食節的情況。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廣西桂林平樂十八釀美食節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代表廣西桂林平樂十八釀美食節籌備委員會,向前來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和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平樂春秋》 ||百業平樂篇|| 「農萌萌」風味雞傳奇(一)
    平樂一隻雞,名字叫「農萌萌」,一夜之間風靡了整個平樂,不是因為名字起得「萌」,而是養法特別,養技講究,風味忒「萌」。
  • 平樂桂江邊一座山上發現奇異石刻,村民感到非常震驚,紛紛前來圍觀
    如宋代的感應泉、清代粵東會館,明清時期的騎樓式半邊街古民居、平樂古渡和許許多多古碼頭……留連於古城昭州,不僅讓你感受歷史的滄桑和變遷,還能獨享歷史上許多名人的故事和那膾炙人口的美麗詩句。立於鳳凰山之巔,看洶湧澎湃的三江之水,仿佛看到當年唐朝著名徵南大將軍陶英、李梁率8萬精兵從中原滾滾而來,從此開始了昭州的第一次大規模中原移民,形成了南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第一次大交融。
  • 老照片裡鮮為人知的平樂故事——王秉書先生攝影作品欣賞
    任黨史辦主任以來,撰寫發表平樂黨史文獻資料文章、論文40多篇,主編出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平樂黨史資料》、《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樂縣組織史資料》、《平樂英烈傳》、《平樂菸草志》。退休以後,發揮夕陽餘暉,堅持筆耕不輟,後先整理《解放初期平樂剿匪紀實》、《匪患硝煙》等著作。
  • 關注2018平樂媽祖節|平樂媽祖文化探訪
    卷十八·關梁:平樂府(平樂縣附郭)·駱家橋:在天妃宮左。  2、平樂府志(嘉慶)》(清•清柱等纂修),卷五•建置部一•壇宇記載:「平樂縣•天后廟:即龍池廟,在駱家橋右。祀龍母之神,祈雨立應。」  我們採訪的朱明光老人(74歲)正在和工人一起在緊鄰鎮初中的小巷邊建房子,聽說我們的來意後便與我們交談了起來:「我從小在這裡長大,1957年-1958年在這裡讀書,學校名稱不記得了,只記得學校裡有菩薩,被放在小樓裡。
  • 【平樂文化】平樂童謠與鄉土文化探底
    在內容上,平樂「土話」童謠包羅萬象,主要是反映當地勞動人民在勞作、生活以及風土人情。據有關史料記載,平樂「土話」童謠的產生,至少有一千多年歷史。於是,有專家學者稱它是平樂傳統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當地民間生活記錄的「史詩」。如青龍鄉的平西村曾經是"土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這裡曾經"土話"區域民間文藝活動的中心,文化活動非常活躍。
  • 走進平樂正骨正元堂
    博物館以平樂正骨傳承八代的歷史淵源為主線,以正骨技藝、文化展示為主題,分為行醫場景、製劑技藝、歷史傳承、文史資料、國醫體驗5個展區,全面展示了平樂正骨的起源、傳承、傳播與傳奇,生動再現了平樂正骨懸壺濟世的歷史。
  • 【商會簡訊】南寧平樂商會舉行迎新春聯誼會
    南寧平樂商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年會由南寧平樂商會會長鄧善尹先生致歡迎辭並作南寧平樂商會年度工作報告。      南寧平樂商會會長鄧善尹先生指出:過去一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全體會員的支持幫助下,商會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更加緊密地把會員團結起來,把商會建設成一個溫馨的家。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繼續給予商會工作以關心支持和熱心幫助!最後,祝各位領導、來賓、會員朋友新年快樂!
  • 舌尖上的平樂
    碗碗羊肉、碗碗香、餑餑雞、奶湯麵、羊肉火鍋、泡黃豆叉海椒、花楸貢茶,滷菜系列,燒血旺、燴豆腐、竹筍燒雞、石磨豆花、野菜、老臘肉、筍子蟲、老母蟲等等。一系列綠色天然食品,味美肉鮮。缽缽雞「缽缽雞」因盛放食品的陶缽而得名,系清代流行於此的傳統小吃,如今成為了平樂人幾乎每天必食的美味,通常與奶湯麵一起食用。
  • 洛陽平樂郭氏正骨法,國家非遺,中國治療骨傷的重要醫學流派
    平樂郭氏正骨產生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村,也稱為"平樂正骨"。自郭祥泰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在平樂村創立平樂郭氏正骨醫術以來,其後的幾代傳人都秉承祖訓,致力於中醫骨傷醫學的發展、創新,使得源遠流長的平樂正骨,由治病救人的民間樸素醫技上升為造福人類的中華骨傷科學。
  • 國家級非遺「平樂郭氏正骨法」25名傳承人在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出師
    25名師從「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的醫生經過多年的拜師學習,正式出師。截至目前,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共有「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34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傳承梯隊。據了解,此次出師儀式是由深圳市羅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辦,深圳平樂骨傷科(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廣東省深圳市郭春園中醫發展基金會承辦的「第三屆平樂正骨醫術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的一項重要內容。
  • 做茄子釀跟平樂人學一招!一口下去三重味覺體驗~
    「平樂十八釀」是桂林的特色美食之一,傳說從前十八羅漢雲遊來到平樂,看到平樂的沿岸山嶺,農家和圩鎮到處是鮮嫩的蔬菜,他們一時興起各顯神通
  • 洛陽平樂正骨博物館-洛陽研學系列推薦
    東都漫士在《洛陽賦》中寫過:「平樂正骨,杏林獨秀;象莊婦科,醫林奇葩。」足以可見對平樂正骨的肯定,如今代表我國骨傷科事業的產物走向世界,現已經成為我國影響最大的一個正骨學術流派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弘揚中國傳統中醫文化,推進平樂正骨的發展,2015年洛陽平樂正骨第八代傳人郭沅元籌建開放洛陽平樂正骨博物館,位於洛陽市瀍河區啟明南路76號,展廳面積約800平方米,主要展示藏品有平樂正骨歷代傳人使用過的古本醫學典籍、藥輾、藥瓶、藥罐、戥子等428件。
  • 深情探源平樂郭氏正骨前世今生
    >平樂正骨第五代傳人郭燦若夫婦和兒子郭維淮  平樂郭氏正骨發源於孟津縣平樂村。大漢王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方略在這裡確立;建安七子曹植的「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大詩人李白的「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虐」,描寫的就是平樂當年的盛世太平景象。因此,我們說平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一個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充滿神聖和神奇的地方。
  • 「平樂郭氏正骨法」入選50個國家級非遺優秀代表性項目
    平樂郭氏正骨有著手法整復、甲板固定、內服外敷、筋骨並重、辨證用藥按摩活筋和功能鍛鍊等一整套診療方法和後期康復療法,誕生兩百餘年來歷經幾代傳承,由民間醫術上升為獨特的學科體系。2009年演繹郭氏奇術傳奇歷史的電視劇《大國醫》在CCTV—8播出。
  • 略論平樂的西甌文化遺存
    值得注意的是,平樂最古老的民族—西甌越族,平樂最古老的文化--西甌文化,並未獲得太大重視,甚至已不為大多數平樂人所熟知。 本文將依據現有文獻材料,結合實地調查,對平樂的西甌文化作一個簡要介紹和梳理,以期引起專家學者以及平樂人民對西甌文化的重視。
  • 故事裡的平樂||同安圩的變遷
    坐南朝北,後院建有花園和古鐘樓,廟門建有巨大石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記憶裡,他們小學時還見著這個石柱以及非常寬大的廟門,非常富麗堂皇。觀音廟由街民集資所建,位於街道北端東側,三進三空間,坐東朝西。建廟之初是因為當時同安發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 我的縣:平樂被命名為廣西特色文藝之鄉
    第二進從兩側臺階(每側共有十八級臺階)上到一個高約二米七高的平臺,平臺寬度約三十平方米左右,然後再上九級臺階進入「古天后廟」廟門。廟門左右為廂房,正面為正殿,正殿的左右各有一個副殿。中間為一大庭院,庭院的右邊是一個小花園,在正殿的右邊還有一個側殿,側殿的左右各有一個副殿,正殿高大雄偉。緊挨著左廂房的是一個兩 層的小樓,樓下是香客吃齋念佛的大堂,樓上則是香客留宿住房。
  • 【平樂金點子大賽+旅遊宣傳口號】徵集活動獲獎名單公布啟事
    >      由中共平樂縣委員會、平樂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我為平樂發展出點子—平樂金點子大賽」徵集活動經評審委員會初審、覆審和終審,共評出優秀金點子50篇、十佳金點子10篇。,緩解縣城交通壓力的建議黃勇燕優秀金點子115促進平樂農業企業發展壯大的建議莫紀生129凝聚合力,構築平樂工業發展新高地吳曉琦219平樂冬閒田開發相關論證與建議劉猛強249
  • 洛陽平樂正骨百年秘方 展筋丹
    據許鼎臣著的《龍嘴山館文集》載:「洛陽東二十裡平樂園,郭氏世以專門工接骨醫名聞天下。其在清季民間者為禮尹先生聘三,其法於明堂圖,人之骨骼,筋骸支節要會莫不審查撫摸而不差纖毫,卷追不仁,榨輾撞摔,折斷筋約而骨碎者,無寒暑風雨霜雪,門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