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平樂「十八釀」傳奇
位於灕江、荔江、茶江三江交匯處的平樂縣,自古為州府之地,建縣已有1800多年。平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宋代文豪梅摯等都在這留下了不朽的詩詞。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平樂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在平樂的美食中,最負盛名的,要數 「平樂十八釀」。
「十八釀」,顧名思義就是十八種釀菜。釀菜是在一種原料中塞入、夾進、塗上、包卷另一種或幾種原料餡心加工而成的菜餚。到了平樂,五花八門的釀菜會讓人眼花繚亂。當地有童謠唱道:
高羅漢做了個竹筍釀,矮羅漢做了個螺螄釀;
肥羅漢做了個冬瓜釀,瘦羅漢做了個柚皮釀;
哭羅漢做了個辣椒釀,笑羅漢做了個豆腐釀;
美羅漢做了個茄子釀,醜羅漢做了個苦瓜釀;
長眉羅漢做了個葫蘆釀,大鬍子羅漢做了個豆芽釀;
降龍羅漢做了個蘿蔔釀,伏虎羅漢做了個芋頭釀;
大嘴羅漢做了個南瓜花釀,高鼻羅漢做了個蛋卷釀;
巨手羅漢做了個大蒜釀,三眼羅漢做了個香菇釀;
天聾羅漢做了個油豆腐釀,地啞羅漢做了個菜包釀。
「平樂十八釀「,來自當地一個美麗的傳說。
話說從前,十八羅漢四處雲遊來到平樂,因留戀平樂的迷人景色,就停了下來。在嘗過平樂的桂江魚、吃過平樂的糕點、品過平樂的石崖茶後,看到平樂桂江沿岸山嶺、農家和圩鎮隨處可見新鮮清嫩的蔬菜,他們又一時興起,各顯神通的,做出了十八道釀菜,並將這菜譜留給了平樂人民。
這無疑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十八釀」的製作複雜,做工精細,並根據不同的主菜類別,配合不同的餡心,形成不同的風格,好比十八般手藝上陣。於是,便有了「平樂十八釀」的美名。把美食做得精彩絕倫,不僅體現了平樂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也彰顯了平樂農耕文化深厚的底蘊和飲食文化的豐富多彩。
平樂縣地處廣西東北部,古名昭州,其縣城位於灕江、荔江、茶江三江匯合處,為歷代州府之地,亦為商貿繁華之都。
據史料記載,唐天佑2年(公元905年),昭州發生「蠻夷」動亂。時任山東青州太尉陶英和李樑,被朝庭封為徵南大將軍,率8萬軍隊遠徵,平定動亂。兩年後,唐天佑4年(公元907年),唐朝發生政變,朱溫(梁太祖)易唐為梁。陶、李、莫、翟、榮等將士不願為梁臣,遂辭官解甲,屯居於昭州南郊「南木峒」(即今張家榕津以南,昭平縣走馬鄉桃溪嶺以北),成為平樂的第一代中原移民。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這些遠離故土的中原移民飲食結構也變得豐富多彩。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他們傳承了北方人製作餃子、包子的方法,並融合南方果蔬豐富、新鮮的特點,創造性地發明了「釀菜」。
平樂「十八釀」包括田螺釀、水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菇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卷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大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
「十八釀」的餡料以肉餡為主,不同的菜釀採用不同的餡,大多取精肉、糯米為基本原料,配以蝦米、香菇、蔥、木耳、蒜等配料剁茸攪拌而成。
「十八釀」的製作很複雜,做工精細,並根據不同的主菜類別,配合不同的餡心,形成不同的風格。具體做法大概如下:
竹筍釀:將新鮮的竹筍用沸水煮軟,用小刀將竹筍劃六至八道長約5至6釐米的口。釀心製作:將糯米放在鍋中煮熟後,拌入剁好的碎瘦肉,調好鹽與味精,再加入薄荷(無薄荷蔥花也可)、拍碎的油炸花生米。(這些餡心適用於辣椒釀、菜包釀)。將弄好的糯米糰成小團,從劃開的竹筍口釀入。釀好後放油到鍋中煎,火為文火,兩面煎好後,再放水輕微燜五分鐘。燜時可放西紅柿或是打碎攪融的雞蛋。此菜特點:好看,好吃,有筍的甜,糯米的醇香,薄荷的清香,花生的脆香。
螺螄釀:將田螺洗淨放到水中煮熟後,將螺螄肉取出。用田螺肉與豬肉、薄荷剁碎,放好味。將餡心釀入取出了螺螄肉的殼中。燒好油鍋,放酸紅辣椒及酸筍爆炒,再將螺螄釀倒入鍋中炒一兩分鐘後,放水慢燜,約十五分鐘後就可起鍋。此菜味濃,且極香。
節瓜釀:將節瓜洗好剖成兩半後,再切成約一至二釐米厚的塊,在每塊中劃一個口,撒入鹽將節瓜泡軟,洗淨。餡心的製作:一般以剁碎的瘦肉為主,剁肉時可加入蔥花。(此種餡心可通用許多釀)釀的時候,則從節瓜那個劃開的口釀入。釀得後就放到鍋中蒸上十分鐘即可。此釀清淡可口,適合老人孩子。
柚皮釀:將柚子的青皮削去,剩下的白襄部分就是柚皮。將柚皮切成三角形狀,並且沿其中一邊劃一個口,放到開水中煮軟,撈起,擰乾水。柚皮釀的餡心與節瓜釀的餡心大致相同,如果喜歡,還可在加入少許木耳或是香菇到瘦肉中。餡剁好後就從柚皮中劃開的那個口鑲入。釀好後放進肉湯中煮開,亦可拿來煲火鍋。此釀清香可口,健胃消食,老少皆宜。
辣椒釀:將辣椒洗乾淨後,用小刀將辣椒的口剔去。然後放鹽泡軟辣椒,洗淨。辣椒釀的餡與筍釀的餡一樣。將餡釀入辣椒後,放油到鍋裡燜。約十來分鐘則可。此釀即可作菜,亦可作飯。
豆腐釀:分為水豆腐釀和油豆腐釀兩種。指的是水豆腐釀。將水豆腐按十字切兩刀後,可分成四塊。然後在每一塊又可剖成兩塊,每塊的中間劃一刀。餡心參考節瓜或是柚皮釀的餡心。釀好後放到鍋裡煎。兩面煎得焦黃後,放入適當的澱粉或是切好的西紅柿,放少許水可燜成;油豆腐釀則是在油豆腐中挖空鑲入加木耳、蔥花的肉泥。之後,或燜,或湯煮,味道香脆鮮美。
茄子釀:茄子的切法與節瓜的切法相同。將茄子斜切成2釐米一段,中間劃個口,用鹽泡軟洗淨。餡心參考節瓜釀,釀法也相當。釀好後,可裹麵粉或是雞蛋入油鍋油炸。亦或放到鍋中煎。特點:外香裡嫩,口感極佳。
南瓜花釀:將清早剛開放的南瓜花的花蕊取出,洗淨(儘量不要弄壞花)。將瘦肉(或是魚肉)與豆腐、蔥花剁碎,調好味道,釀到南瓜花中。釀好後用花將口封好。放到鍋中蒸十五分鐘左右即可。亦可放到肉湯中煮開。特點:外觀好看,清香宜人。
蛋卷釀:將蛋打融,調好味道。將瘦肉與馬蹄及蔥花剁碎成餡。中火,放油到鍋中,放入一瓢蛋平攤到鍋中,放入餡。卷好。兩面煎成金黃即可。稍後鏟起。所有的蛋釀煎得後,再放回鍋中,放水,亦或放入切好的西紅柿,燜四五分鐘,即可。特點:香,脆,可口。
蒜釀:大蒜的處理方法同竹筍的處理方法相同,將蒜白切成10釐米長,再用針均勻的劃幾道小口,放到水中煮軟。餡心則與節瓜餡心相同。釀好後可煎或燙來吃。
香菇釀:將香菇的腿取出,剩下香菇的殼。洗淨,剁好的瘦肉為餡心釀入。釀好後可蒸或煲。此釀營養價值極高。
菜包釀:餡心同筍釀的餡心相同,如果喜歡還可加入一些蝦米。將洗淨的兩片生菜葉合攏在一起,將餡心包進去。再卷好。做好後放到湯鍋中煮開即可。
此外,如苦瓜釀、葫蘆釀、蘿蔔釀、芋頭釀等瓜、薯類釀的製法與節瓜釀製作大同小異,只是根據其主菜形狀確定切片時的厚薄長短,烹飪時確定是燜是湯。如苦瓜釀由於味苦就只能香燜了。
平樂釀菜講究「精細」二字。如豆芽釀是「十八釀」中最費時費心的菜。有兩種做法:一是用繡花針把豆芽豎著掏空,然後將雞肉剁成的餡兒填進去,再下鍋用雞油煸炒而成。二是取新鮮豆芽放入水中煮軟撈出,將20來根擺齊,用一根韭菜捆住兩頭,然後將剁好的肉餡從豆芽縫中塞進去,下湯鍋煮熟即可。
豆芽這種細小的菜,釀起來雖然費功夫,但做成後小巧玲瓏,既是一道美食,又是一個食品中藝術佳品,讓人耳目一新,食慾頓開。細細品味,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歸納起來,平樂釀菜有如下特點:一是用料廣泛,隨處可見。在釀菜外用物料方面,多是採擷農家中的瓜類、花類、果類、菜葉類、竹筍、蛋類、菌類等等。而餡心也大多是農家的糯米、花生、肉、魚、豆腐等等;二是配料講究新鮮。餡心的主料要早上採集,不能放在家裡耽擱;外用物料也要當天採摘;三是烹製方式。釀菜易熟,煮時講究火候,要溫火。猛火易焦、慢火易爛。可煎、蒸、燜;四是吃時論時間:煮熟上桌即吃,不然易失去鮮甜之口感;五是釀菜口味淡雅,老少婦幼孺,口味皆宜。
平樂釀菜食材講求犖素搭配,寒溫相配。色彩濃淡相宜,品質清淡自然,味道清香鮮美。既是一道道精美美食,又是一個個健身食療配方。
平樂釀菜極其豐富,品種遠不止十八釀。「十八釀」也僅僅是一種泛指罷了。有人統計,平樂釀菜達100多種。隨著新的釀材的出現,平樂人包容、創新的特質,將使平樂釀菜更加豐富多彩,也將讓一方百姓生活更加殷實而有滋有味..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編輯:風 月
校對:言 修
審核:陶彩忠
歡迎投稿:plcqg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