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立場聲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而又歷史悠久的小吃,我們一起來發掘中華美食吧
濟南,一直是我魯山東西部最具號召力的城市。最早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龍山文化」時期,黑陶可以說是濟南厚重歷史文化的象徵。從秦始皇設置濟北郡,到現在2000多年,民間也流傳著各色風味的小吃。
有一些小吃已經隨風飄落,但是有一些小吃依然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頑強的活了下來。不少人一定會說,濟南的小吃我什麼沒有吃過,你就可勁吹吧。到底是不是在吹牛,咱們就來一起看一看。
第一名:濟南把子肉濟南的把子肉選擇的都是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長條後用麻繩捆成一把,煮好後放在醬油中燉。說到把子肉真正的靈魂就是大家口中的肥肉。因為肥肉的存在,才會產生一種肥而不膩的口感。
把子肉的熬製上採用濃油赤醬在高桶瓦罐上燉熟,火候到處,一起封是香氣撲鼻。趁熱連肉帶湯汁一起澆到白米飯上,小心不要把色頭吞下去。在濟南做把子肉的扛把子就要屬超意興了。
濟南把子肉
甜沫的由來在歷史上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相傳在明末清初的時候,由於戰亂大批的難民湧入到濟南城中。有一家田姓的小粥鋪經常的施粥,災民爭相傳告。導致來粥鋪喝粥的人越來越多,粥鋪都供應不上。於是在粥中加入大量的菜葉和鹹辣調料。災民每當端碗盛粥前,見煮粥的大鍋內泛著白沫,便親切地稱之為「田沫」
甜沫
有一落難書生路過濟南,喝了一碗田沫,食之甘美無比,心想這田沫果然名不虛傳。後來這名書生在朝廷謀得一官半職後,再來濟南喝甜沫,就再也找不到當年的口感了。
其實這何嘗不是我們的人生百味呢,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甜沫」之所以名列濟南第二小吃,也許是在平凡的世界中發揮著自己不平凡的力量呢!太煽情了,到了濟南一定要親自品一下濟南的甜沫。
第三名:油旋油旋是一種旋渦狀的小餅,相傳是清朝時期齊河縣徐氏三兄弟去南方闖蕩生活,在南京學來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三兄弟學回來以後進行了改進,做成了鹹香味,一直流傳至今。
剛出鍋的油旋蔥香濃鬱外酥裡嫩,非常受歡迎,現在濟南人公認的最正宗的油旋是聚豐德,不過在老東門後面的巷子當中還有少量的店鋪在從事這個生意。現烤現賣,限量發售。如果你到了濟南去旅遊的話一定要去嘗一嘗。
第四名:草包包子草包包子的創始人最早是民國年間的張文漢。30年代,濼口鎮人張文漢,童年在濼口繼園飯莊拜名廚李安為師。1937年,張文漢全家從濼口逃難進濟南,在西門裡太平寺街南段路西租了兩間店房,專營包子,取店名為草包包子鋪。
草包包子
草包包子採用肥瘦豬肉各半,先切成肉粒後再剁成泥,加入優質醬油、香油等多種調料和雞湯、肉汁攪拌。包時每個包子裡再加一塊肉凍丁,捏成菊花頂形,然後上籠急火蒸熟,食時湯汁四溢,其味鮮美無比。
現在草包包子依然是濟南城叫的響的包子鋪,非常值得一去,到時候你會吃到不一樣的美味!
扒雞是也是山東非常知名的一個特產美食,最早發源於山東的德州禹城,全名叫做禹城五香脫骨扒雞。據說光德州那邊的扒雞公司就有兩千多家,可以說是一隻扒雞養活半個城。等有空我給大家好好的扒一扒這個德州扒雞的歷史。
濟南的扒雞秘方就是從德州這邊流傳過去的,這又是一段口水仗了。 濟南人有句口頭禪:吃雞還是玉記。玉記扒雞店的扒雞,骨酥肉爛,雞皮完整,肉質肥嫩,色澤紅中透亮。手提雞腿一抖,則肉骨分離;玉記扒雞具有特殊的誘人香味,嗅之香氣撲鼻,食之回味無窮。
孟家扒蹄也是有年頭的東西,是濟南有名的名小吃,如果你有外地的朋友來濟南遊玩,請他去吃上一頓孟家扒蹄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倒不是這個扒蹄有多貴,而是這厚重的歷史情懷。
孟家扒蹄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起源於與匯泉樓齊名的「文升園」。文升園的招牌菜是就是孟家扒蹄也叫「罐兒蹄」。到了改革開放以後,「罐兒蹄」經過挖掘創新,吸其精華,拂其糟粕,自成一家,逐漸發展成了孟家扒蹄。和青島的「流亭豬蹄」一起號稱「齊魯二手」 。如果您想吃到最正宗的孟家豬蹄還是要去濟南的。
孟氏趴蹄有軟爛香醉、色澤細膩紅潤,肉爛脫骨而皮整,味鮮醇厚而鮮香的特點。成品軟爛香醇、色澤細膩而紅潤,肉爛脫骨而皮整,味鹹醇厚而鮮香。醬香綿爛,肥而不膩是老少皆宜的傳統美食。
第七名:奶湯蒲菜這個奶湯蒲菜可以說是比較稀罕的一樣小吃,主料是採用大明湖畔一種新鮮的蒲菜,配以苔菜、冬菇、火腿片加上奶湯精心烹製而成,可以說是獨一份的。
這個奶湯蒲菜是濟南泉水宴上一道非常重量級的菜品,素有「濟南湯菜之冠」的美譽。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享譽整個魯西北地區,是夏季湯品之佳選。不知道當年乾隆爺在大明湖畔遇見夏雨荷的時候是不是就因為夏雨荷會精心製作奶湯蒲菜而拴住了乾隆爺。拴住一個男人其實很簡單,給他想要的。是夏季湯品之佳選
第八名:濟南酥鍋酥鍋傳說是清朝初年顏神鎮一位叫蘇小妹的婦女始創,故名為「蘇鍋」,又因此菜用醋較多,以肉魚骨刺酥爛為主要特徵,遂改為「醉鍋」。
酥鍋的製作材料
酥鍋是以肘子骨、五花肉、整雞、整魚、藕、海帶、豆腐、大白菜等為原材料製作而成,現在是一道香酥入味,讓人吃後念念不忘的美食。
第九名:濟南鍋貼鍋貼製作上並不複雜,各地都有自己的獨特製作方法,但是要說到其中的翹楚,就要提到濟南鍋貼了,做的最好的要屬春江飯店了,韭菜肉是他家做的最棒的。
取春季最鮮嫩的韭菜做餡料,以五六個鍋貼包好後連在一起放入平底鍋中煎制。等到底部呈金黃色,上部淺黃色,底酥脆,周邊及上部稍軟,熱氣騰騰,為最佳。餡滿鮮香,味濃鬱。食時皮脆餡軟,香氣撲鼻,回味無窮。
第十名:盤絲餅盤絲餅始創於清末民間,餅絲細如髮絲,外觀金黃,口感酥脆,故得名。盤絲餅曾經是民國時期很多大飯莊的拿手絕活,但是由於其製作的過程實在是繁瑣,但是利潤卻十分的低。如此矛盾的結合點導致很多的街邊飯莊和大酒店都不願意製作這樣的美食。
盤絲餅現在真正出現的地方都在國宴上面,相傳當年島城開峰會的時候曾經作為孔府菜裡面的一道點心而重新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以上就是濟南地區公認的著名小吃,作為讀者的你吃過幾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