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閱讀障礙者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2020-12-26 騰訊網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的畫作。

一百多年前,幾乎沒有人知道閱讀障礙症的存在。

第一個被發現患有閱讀障礙的兒童是一名14歲的男孩,他叫佩西(Percy)。1896年11月7日,佩西的故事被普林格爾·摩根醫生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在摩根的記錄中,佩西是個聰明的男孩,在遊戲中反應敏捷,他從7歲起開始接受學校教育,但直到14歲依然只能吃力地拼出單音節詞,會將自己的名字拼寫成「Precy」,將「song」寫成「scone」,諸如此類。

在和佩西的交流過程中,摩根發現,佩西的眼睛是正常的,視力很好,他的智力處在正常範圍內,數學也很好。但是,佩西可以很容易認出數字7,卻無法識別「seven」這個詞。顯然,佩西擁有閱讀必需的智力和感知能力,卻無法完成閱讀,他的能力缺陷與字母、單詞閱讀有關。

根據佩西的表現,摩根判定他為德國神經學家阿道夫·庫斯穆爾所說的「詞盲」,而且是先天性的。在此之前,醫學上只發現一些腦部存在損傷的成年人,雖然具有良好的視力和智力,卻無法閱讀。佩西的故事被記錄在幾乎所有和兒童閱讀障礙症有關的圖書和資料之中,從這份報告開始,兒童閱讀障礙症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她從受傷到痊癒的過程,是無人知曉的」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笨小孩」的故事。

有一對姐妹,她們同樣活潑可愛。但在進入學校以後,一切開始變得不那麼一樣。姐姐發現,妹妹學習差,看書的時候看不進去,讀題的時候意思讀不完整。妹妹拿不懂的問題來問姐姐,姐姐卻怎麼也無法給她講明白。為了避免麻煩,姐姐直接把答案告訴她。上了初中以後,妹妹的學習更加吃力,姐姐給她補課的效果只能說聊勝於無。

來自同班同學的語言暴力和排斥讓她感到自卑,感到害怕。妹妹認可了自己笨,認可了自己學習不好,同時也迫切地渴望著擁有一個好成績,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但一切似乎進入了死循環……

一直到成年以後,姐姐才意識到妹妹並不笨,她可以和自己聊卡夫卡,可以勝任麵包店店長的工作,可以將複雜的事情處理得很好。在知道閱讀障礙症的存在後,她馬上想起了妹妹。姐姐說:「有點心疼。就是一個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地長大了……她從受傷到痊癒的過程,是無人知曉的。」

美國塔夫茨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教授、閱讀與語言研究中心主任瑪麗安娜·沃爾夫(Maryanne Wolf)在《普魯斯特與烏賊》一書中關注了閱讀障礙者的故事。綽號「飛翔的蘇格蘭人」的蘇格蘭賽車手傑基·斯圖爾特,曾被英國皇室授予爵士爵位,他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賽車手之一,但他也是一位閱讀障礙者。

在一個國際科學研討會中,斯圖爾特說:「你永遠不知道閱讀障礙者的感受,不論你在這個領域工作了多久,就算你自己的孩子是閱讀障礙者,你還是不會理解整個童年都被人羞辱的感受,每天都有人教育你,使你相信你永遠都做不成任何事情。」沃爾夫同時也是一位閱讀障礙者的母親,她非常認同斯圖爾特的說法,因為全世界閱讀障礙者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如同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的故事一樣,每一個閱讀障礙者都和其他孩子一樣,滿懷好奇地進入學校,開始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進入學校以前,他們和別的孩子看上去沒有多少不同,一樣聰明可愛,一樣活潑頑皮。但進入學校,也許正是一場「噩夢」的開始。

他們和別的孩子一起學習,但課本上的文字卻總在和他們「做遊戲」;他們聽得懂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卻永遠要和寫在書面上的文字展開搏鬥;當別的同學按時提交考卷的時候,他們會因為閱讀題目時間過長,或者書寫過於緩慢,剛剛完成卷面中的三分之一……他們就好像被施了魔法,別的孩子輕而易舉完成的閱讀和識字,成為擋在他們學習之路上的巍峨高山。

隨之而來的痛苦是難以想像的。父母一再要求他們「不要偷懶,再努力一些」,老師失望而憤怒地認為他們「從不認真聽講」,其他孩子用「笨蛋」、「弱智」等殘酷的字眼稱呼他們。

對於閱讀障礙兒童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只因為無法學習閱讀,閱讀障礙者的人生似乎一開始就被判定失敗。

閱讀障礙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封面導語中所提到的愛因斯坦的故事,其實正是《地球上的星星》中的情節。片中,阿米爾·汗扮演的美術老師尼克為了幫助患有兒童閱讀障礙症的8歲男孩伊桑重獲自信,向班上的孩子們講述了愛因斯坦、達·文西、愛迪生等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其實都是閱讀障礙者(事實上只能說高度疑似)。當他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書寫和閱讀困難。

自《地球上的星星》上映後的13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這部影片對閱讀障礙症有了具象化的感知。就好像男孩伊桑所看到的那樣——「它們(文字)在跳舞」。當我們將閱讀障礙者和「笨」「懶惰」「不認真」畫上等號的時候,這種簡單粗暴的認知,帶給一個孩子的可能是弄假成真。那麼,閱讀障礙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事實上,直到現在,閱讀障礙症都沒有一個能夠廣為被世人所接納的定義。人們試圖給出一些回答或者解釋,比如將其解釋為「一種大腦綜合處理視覺和聽覺信息不能協調而引起的閱讀和拼寫障礙症」,或者「具有一定遺傳和認知神經基礎的書面語言信息處理問題」。歐洲閱讀障礙症協會(EDA)認為,閱讀障礙症起源於神經系統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閱讀、拼寫和寫作能力上,會影響組織和計算能力,以及語音處理、工作記憶、快速命名、排序等基本技能。日本醫學領域將閱讀障礙症稱之為「文字閱讀障礙」,而日本教育界則廣泛採用「學習障礙」的說法。

對於閱讀障礙者來說,如何定義並不是最重要的。

「天才病」與「笨小孩」,硬幣兩面?

無法學習閱讀的大腦到底發生了什麼?在許許多多的案例和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那些成功發現「意想不到天賦」的閱讀障礙者,看到他們閃閃發光的名字和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成功人生。但不是每一個閱讀障礙者都可以成為幸運兒。

一些介紹中,人們用「天才病」來稱呼閱讀障礙症。沃爾夫和其他研究人員傾向於找出其中的某種聯繫,試圖揭開這個謎團。沃爾夫的長子本似乎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本有著異於常人的空間能力。在2006年,本準備去讀羅德島設計學院之前,沃爾夫與18歲的兒子進行了一場對話,想要去解釋本的某些推測。本向母親提出了一個問題:「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比較有創造力是因為我比一般人更常使用右腦,增強了右腦的神經路徑?還是說閱讀障礙兒童天生就是有創造力的?」

過去針對閱讀障礙的研究大多集中於缺陷和發生原因,希望從中找出機制進行幹預。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他的著作《逆轉》中,把閱讀障礙稱為「渴望的障礙」,指出人們可以把障礙轉化為優勢。我們無法得知這些研究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但在目前而言,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是,無法進行閱讀的兒童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挫折。

學會閱讀這件事,似乎和學習吃飯喝水一樣,是按照某種節奏自然而然發生的。在這個提倡全民閱讀的年代,親子共讀正在成為世界範圍內最為潮流的養育方式,但並非每一位父母都能如期看到令自己欣慰的成果。沒有人天生就會閱讀。進入學校成為一個分水嶺,一些孩子很快開始掉隊,成為人們眼中的「笨小孩」。

果真如此嗎?研究者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孩子無緣無故學不會閱讀,他可能需要接受閱讀專家和醫生的評估。對於兒童來說,無法讀寫不是閱讀障礙的全部,連續不斷的失敗經驗,會讓他們對生活感到恐懼。正如斯圖爾特所說的那樣,成年後無論他贏得多少獎項,擁有多少車子與飛機,他也無法真正認同自己。在沃爾夫看來,這正是因為早期學習時遭遇挫折的恐懼對他的持續影響。

閱讀障礙症群體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一個確定的事實激勵著研究者:閱讀障礙者失敗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這裡有一個前提:需要在孩子開始經歷種種挫折之前,就把他們診斷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種特殊的隱形障礙,閱讀障礙並沒有固定的形式。閱讀障礙症群體所面臨的最大困難雖然來自於閱讀本身,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無法進行閱讀。對於讀寫能力受損的兒童來說,他們的情況可能很輕微,也可能非常嚴重,而對於父母和老師乃至整個社會來說,提供一個完整的支持方案至關重要。

閱讀是一件美好而快樂的事情,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如此。

撰文/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相關焦點

  • 不會讀書,不一定是「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
    撰文|何安安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既不會讀書,也不會寫字,不管他多麼努力地嘗試,就是沒辦法記住y的前面是x,文字都是他的敵人,都喜歡在他的面前跳舞,使得他既害怕又痛苦。可憐的男孩被學習壓力給打倒了,大家都嘲笑他……直到有一天,他挖到了黃金——全世界都讚嘆他說出的理論。他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 湯姆·克魯斯、史匹柏、霍普金斯,他們都有「閱讀障礙症」
    除了閱讀障礙症本身的不確定,閱讀障礙症患者也是失語和隱形的。當我們檢索閱讀障礙者名單時,經常會看到達·文西、畢卡索、愛迪生、愛因斯坦、邱吉爾、迪士尼、賈伯斯等人的名字。不過,對於更多的閱讀障礙「無名者」而言,因為不了解和誤解,當他們經歷孤獨與無助長大後,或許終於不再和讀寫所帶來的「恥辱」聯繫在一起,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整個生命的狀態都發生了改變。《聰明的「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那些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專題封面。
  • 兩個閱讀障礙天才造就了蘋果
    最近,一本有關艾維的新書上市,幫助我們了解這位「英國英語」背後一些有趣的故事。讓人想不到是的是,艾維是一個閱讀障礙症患者,這樣的患者,無法準確理解視覺信息、聽到的信息,或是事物的空間關係。不過,這並未影響艾維在中學時代獲得「AAA」的好成績,這個成績完全可以進入牛津大學或是劍橋大學。不過,艾維就讀了紐卡瑟爾理工學院,這裡的工業設計專業名聞全世界。
  • 蕭敬騰有閱讀障礙症?一樣還可以寫書
    有人說,蕭敬騰有閱讀障礙症還能寫書?蕭敬騰說:「今天要朗讀的書是我自己寫的《不一樣》。」蕭敬騰朗讀了書中的選段:「閱讀障礙的人生活上會有一些小問題,是正常人無法理解的。其實對有閱讀障礙的人來說,最痛苦的並不是障礙本身,而是別人的不理解。「不一樣」的蕭敬騰蕭敬騰新書《不一樣》簡體中文版由現代出版社出版。《不一樣》書名是蕭敬騰親自提出,並為此設計了藝術字,其寓意也是講述蕭敬騰成長中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蕭敬騰坦言曾有閱讀障礙,小時候的他在洗澡時無法分辨洗髮水和沐浴露的標籤,而總是被罵。
  • 各種障礙症統稱為笨?心理學:閱讀障礙是最被忽視的兒童心理問題
    許多名人在小時候就有明顯的閱讀障礙,比如愛因斯坦、達文西、甘迺迪等等,他們在小時候都被認為是「笨小孩」,長大後卻在某一方面擁有卓越的成就。美國大學委員會的執行長和主席加斯頓·卡珀頓,就是獲得較高成就的閱讀障礙者之一。
  • 最大的傷害不是閱讀障礙本身,而是誤解
    《聰明的「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那些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專題封面。所以我們想,這個紀錄片不應該只是給閱讀障礙兒童的家長看,而是要給所有的家長和老師看。因為閱讀障礙兒童面臨的問題是全社會的誤解,我們要讓更多人了解,所以需要具體的個案和故事。最初聯繫的家庭很多,後來經過前前後後的觀察,考慮到拍攝需要兼顧幾個方面:一是孩子的故事不能重複,二是家長要支持,積極面對孩子的問題,這也能給其他家庭一些啟示。
  • 閱讀障礙症書單:他們都是地球上的星星
    整理|楊司奇對於更多的閱讀障礙「無名者」而言,因為不了解和誤解,當他們經歷孤獨與無助長大後,或許終於不再和讀寫所帶來的「恥辱」聯繫在一起,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整個生命的狀態都發生了改變。雖然在閱讀上有障礙,但是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與其抗爭,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二戰後,他從數學轉到物理學;54歲時,他將研究領域轉到了電池;57歲時,他找到了鋰離子電池的陰極材質鈷酸鋰;75歲時,他做出了新的材料磷酸鐵鋰,比鈷更便宜也更穩定;90歲時,他又轉向液態電池的毒性汙染,開始研究固態電池以提升容量和安全性,以及如何用更廉價易得的鈉來取代鋰。閱讀障礙從來沒有限制他的探索。
  • 不要讓閱讀障礙成為成長的藩籬
    對於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來說,無法順利獲得閱讀的能力,就像一隻「困獸」,在課堂上、在家裡,甚至是生活中任何一處角落,他們都在和一個看不見的敵人,開展著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戰鬥。 腦成像技術最令人興奮的應用不僅僅在於發現閱讀的機制,大腦的終身可塑性讓每一個閱讀障礙者找到了破局的曙光。適當、適時的針對性訓練可以幫助閱讀困難的孩子變成熟練閱讀者。這也是腦科學成果帶給每一個閱讀障礙兒童的福音。
  • 蕭敬騰如何克服閱讀障礙?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害怕跟別人不一樣」。最近播出的《朗讀者》第三季新媒體特別節目「一平方米」來了一個特別的「朗讀者」——明星蕭敬騰。他朗讀了自己寫的書《不一樣》,講述了身為一個閱讀障礙者的成長故事,也讓更多人知道了「閱讀障礙」這個詞。
  • 漢語閱讀者該如何理解「閱讀障礙」?|專訪舒華
    舒華認為:「對有閱讀障礙的孩子進行矯治,最終的目的是讓他們融入社會,能夠正常的發展,不要因為自身的問題在社會中掉隊。」 《聰明的「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那些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專題封面。在一些發達國家,包括閱讀障礙兒童在內的弱勢群體是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醫生、家長、學校、政府共同關注的群體,比如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兒童閱讀障礙者已經被納入特殊教育體系。很多研究者在致力於揭示閱讀障礙的心理、生理機制,建立了閱讀障礙的診斷體系,發展了許多幹預、訓練途徑,改善兒童的閱讀困難。
  • 親悅讀|幫她克服閱讀障礙症,30年後她這樣報答老師
    老師的故事我們聽過很多,今天的故事來自圖畫書作者自身的親歷。先來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美國圖畫書作家派翠西亞波拉蔻。她41歲開始兒童文學創作,到目前為止,已經為孩子們寫了一百多本圖畫書,被譽為「天生的故事講述者」。
  • 閱讀者是比誰都容易覺得幸福
    原創 閱讀者 理想國imaginist關於閱讀,說了很多,陸續推薦了不少文章。但理想君仍意猶未盡。今天精選內容都是關於閱讀的:一是唐諾《閱讀的故事》,二是卡內蒂《人的疆域》。搭配,對比著看,或許有點意思。
  • 幫孩子克服識字障礙,提高閱讀能力 ——劉翔平訪談錄
    道理很簡單: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發現,通往美好未來的必經之路在閱讀;最新的腦科學研究發現,閱讀和聯想力、創造力、感受力、理解力、記憶力都有極大的關聯。在生存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很多家長都在為下一代不確定的未來焦慮。既然如此,更應該把閱讀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更應該注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父母課堂:我想很多家長其實是知道閱讀的重要性的,也捨得花錢給孩子買書。
  • 蕭敬騰:給我帶來最大痛苦的,不是閱讀障礙症本身,而是別人的不理解
    題圖:蕭敬騰以閱讀自己新書《不一樣》片段的方式,與大家分享自己曾是閱讀障礙症患者的經歷。 央視綜藝頻道播出《朗讀者》第三季新媒體特別節目「一平方米」,蕭敬騰在節目中的「人人都是朗讀者」環節,以朗讀自己的新書《不一樣》中一段文字的方式,講述了自己作為閱讀障礙症患者的故事。
  • esight3眼鏡-讓視覺障礙者重見光明!!!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世界約有3700萬人目盲,1.24億人視力低下。中國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國家,約有500萬人,佔全世界盲人口的18%,低視力者600多萬!而對於視力嚴重低下的視覺障礙者,普通的眼鏡無法讓視覺障礙者看清這個美麗的世界。
  • 孩子閱讀書寫有障礙?耶魯報告:他們將來會比普通孩子更優秀
    甚至,他們可以背誦,就是怎麼也無法讀出單詞,剛學過的字馬上忘記,甚至不少人到了7、8歲,完整寫出自己的名字都很困難。其實,這些孩子並不是愚笨、不努力,而是得了一種叫閱讀障礙(Dyslexia)的疾病。△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講得就是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從父母眼中的"問題兒童"不斷發現自我並最終發現藝術天賦的故事許多許多閱讀障礙兒童的父母很擔心孩子未來會怎麼樣?高中畢業後怎麼辦?
  • 蕭敬騰:對有閱讀障礙的人來說,最痛苦的是別人的不理解
    蕭敬騰:對有閱讀障礙的人來說,最痛苦的是別人的不理解 2020-12-04 1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如何教育閱讀障礙兒童
    閱讀障礙是一種學習障礙,導致個人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掙扎。它還可以影響一個人生活的其他方面:焦點,記憶技能和組織。當您了解如何教導閱讀障礙兒童時,您可以通過使用多感官方法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建立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認知技能。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在課堂上,也可以幫助他們度過餘生。
  • 雙相障礙的暖心故事
    今天,小編整理了幾個關於雙相障礙患者的暖心故事,希望可以鼓勵您正確看待自身的情況,配合醫生,堅持治療,早日達到臨床痊癒。故事一: 原來那些糟糕的事,並沒有那麼糟糕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62歲的退休大叔,家中條件較好,夫妻和睦,孩子孝順。
  • 讀寫障礙者的思維優勢
    據全球性慈善機構「 Made By Dyslexia 」統計,4/5 的讀寫障礙者認為,他們的成功歸功於自己的「讀寫障礙思維(Dyslexic Thinking)」。事實上,讀寫障礙思維創造了不少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品牌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