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騰》第二章 黃帝氏族為北鬥崇拜

2021-02-16 李三論道

原創精華,拒絕平庸! 這裡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讀!

《龍圖騰》第二章 黃帝氏族為北鬥崇拜

 

如第一章所述,龍圖騰為太昊氏族固有,這個推理還不能讓人十分信服,傳了5000多年的黃帝是龍傳人的祖先,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黃帝氏族的圖騰是什麼?

黃帝氏族的圖騰有一種可考,《列子.黃帝》以「鵰、鷂、鷹、鳶」為旗幟,這是正宗的以鳥為圖騰了。

另一種是以云為圖騰,《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來朝」,昭子問少皞氏鳥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

 

附寶見大電光繞北鬥樞星

還有一種說法則更玄妙。據說黃帝氏族源自燧人弇茲氏(合署氏族),這個燧人弇茲氏與北鬥七星關係極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弇茲氏氏族更與北極星織女星(13000年以前,織女星曾經是北極星)保持神秘的緊密聯繫(後文詳述)。

黃帝怎麼出生、與蚩尤大戰怎麼勝利的?也與北鬥星有奇緣。母親「附寶見大電光繞北鬥樞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黃帝軒轅於青邱「(《河圖稽命徵》)。黃帝打不過蚩尤,是西王母派了九天玄女來助陣,告訴他用夔牛皮做鼓,教他兵法,又告訴黃帝利用北鬥星的特殊性做指南車,終於打敗了蚩尤。

 

再回到黃帝以雲紀,以雲名官。以什麼紀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即以什麼紀年,雲是不可能紀年的。黃帝稱為軒轅,與雲音相近,按訓詁學一音之轉,又通玄,音字皆相近,通假。玄是什麼?

 

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鬥七星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禮記載稱「前朱鳥,而後玄武」,朱鳥指的是南方七星,而玄武則是北方的七星,也就是北鬥七星。古人以為北極星是治天界的神,權力很大,因而在漢朝即頗受民間敬重,直到宋朝才將北鬥七星人格化。

 

玄原來就是北鬥七星,這與北鬥崇拜吻合,而且北鬥在古代即能夠分辨四季。勺柄指南,天下皆春。用北鬥七星作為紀年的標識,同時用玄武星宿來給官員命名,這就解釋通了。

玄天上帝的人格化既源於北鬥七星,其神像自不免與北鬥七星有關,宋代玄天上帝塑像多系披髮赤足(或頭戴圓帽),手持北鬥七星劍,右腳踏蛇,左腳踏龜,亦可謂其來有自。《佑聖咒》稱玄天上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

 

再看道教中,玄天上帝誕於農曆專門用來消災解厄的上巳節三月初三,其象徵北極星,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統領所有水族(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黃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初三,即上巳節,是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黃帝」的說法。道教中獨尊黃老,更不用說。

因此,得出推理——黃帝氏族是北鬥圖騰,玄武即黃帝。玄雲相通,故道教以雲板,以雲名書,《雲笈七籤》多有論及黃帝蚩尤。

國語齊語更加明確地道出:「我姬氏出自天黿。」(天黿,代表北鬥,北方七宿)

古代神話的感而有孕,當然是胡扯,用現代話說就是野合:該氏族與另一氏族非正式通婚。從神話的深層含義上說,弇茲氏雖然與燧人氏族聯姻,但不是完全融合,應屬於結盟一類。

黃帝一生與玄女發生太多關係——出生是母親與北鬥星大電感應,可以解釋為母系與崇拜北鬥及北極星的燧人弇茲氏氏族結合。有了這層關係,所以黃帝危難之時求救於血親氏族(畢竟已與燧人弇茲氏相隔久遠,可能還要歸宗認祖一番)。

天文學卻可以佐證神話的變遷。織女星大約在公元前 12000 年曾是北半球的極星,由於歲差,由於地軸的變動,在黃帝蚩尤時代,北極星已經不再是織女星,弇茲氏氏族由此在神話傳說中變為了「九天玄女」。更有意思的是,經科學家推算,在大約公元 14000 年左右,北天極將再次指向織女星,屆時織女星將取代少衛增八(仙王座 γ)再次擔綱北極星。

有著共同血親的弇茲氏(崇拜北極織女星)氏族,在黃帝求救時,出於情理出手相助。所以之前完全不是蚩尤對手的黃帝氏族能夠轉敗為勝,用了東海巨獸皮做的80面巨鼓冒充雷鳴聲,恐嚇蚩尤軍心「九擊乃止」,蚩尤氏族雖然勇悍,但時人對天神和雷鳴還是很敬畏的。

當然,弇茲氏氏族(九天玄女)還留了一手不傳之秘:就是對天文星系的高度精通,尤其是對織女星的了解異乎尋常。

也正如此,黃帝氏族開始被打得狼狽不堪,最後沒辦法了,鬱悶不已,九天玄女方才出場,可見黃帝氏族手裡並不擁有這項先進技術的智慧財產權。《龍魚河圖》:「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黃帝用玄女戰法布陣,利用北鬥指南特點做指南車,衝破迷霧,這都是超越當時人類普通水平的極高境界。

黃帝氏族藉助外來兵團——九天玄女(弇茲氏),這個超出同時代水平甚高的氏族運用天文學知識,以超凡的能力終於打敗了蚩尤氏族。

弇茲氏族崇拜北極星,即織女星(一萬多年前曾經是),北極星屬小熊星座,北鬥星正好屬大熊星座。黃帝的軒轅氏族號有熊,這是偶然嗎?

黃帝氏族從開始的崇鳥,到後來崇拜北鬥,崇拜雷電(見上圖)。因為玄女氏族幫他們打贏了不該贏的戰爭,利用了北鬥利用了雷電。

 

看看這幅圖,像什麼?不言而喻了吧。

綜合上述說法,黃帝氏族的圖騰,不可能是龍。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各部落圖騰,黃帝部落的圖騰並不是龍
    文/曉夢閣主圖騰一詞最早來自於北美印第安人鄂爾吉布族的方言,後來被西方人類學家所採用。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族徽的標誌,是最早的原始崇拜對象。我們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不斷融合形成的一個大集體——華夏,華夏的圖騰是我們崇拜的龍。在古代圖騰崇拜是氏族制度所特有的宗教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在相信本氏族同某種動物或植物之間存在超自然的關係,該動物或植物就叫圖騰。
  • 中國鷹為氏族圖騰 黃帝軍隊以鷹為旗幟(圖)
    鷹這種猛禽,早在原始狩獵時代就受到人類的崇拜,它那高超的飛翔技術、兇猛異常的擒拿撲擊本領以及傲然挺立的威武雄姿,使人們覺得十分神奇。雖然鷹對人類生存並不構成威脅,但在殘酷的自然環境面前,狩獵先民幻想有鷹一樣的本領,那是極其自然的。為了更容易捕獲到獵物,狩獵先民馴養鷹作為自己的助手,鷹鷂更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依靠,乃至成為他們的氏族圖騰和吉祥物。
  • 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瀘沽湖
    納西、摩梭語為黑,拉為虎,納拉山即為黑虎山,還有阿拉山,意為老虎山。格姆山,也有虎山之意,阿拉瓦,意為虎爪子,拉瓦意為虎村,喇克,意為虎肘。不少山名、村名、湖名和母系衣社名稱,是圖騰崇拜的產物。在摩梭人的現實生活中,仍保留著許多與虎有關的形象,如在門楣上懸掛虎圖,作為闢邪的神靈。摩梭人普遍崇拜山神,達巴經《松幹》中誦到:祭一祭山神,點燃酥油燈,燃燒檀香木,用香火驅除邪惡,用香菸迎接吉祥。
  • 龍圖騰混亂源於惡意篡改
    龍的圖騰起源本來是很清晰的,東部沿海太昊氏族日之所見多為巨鱷,因此以龍為圖騰,他是中華文明的始祖。但為什麼傳到後世就混亂不辨了呢? 首先是從黃帝亂起。黃帝戰勝了巨龍氏族首領蚩尤,但不能服眾,那時的中原正統根系是龍圖騰氏族。(就像傳國玉璽一樣,各朝都要繼承這塊玉璽,方才表明是繼承天命)黃帝統帥的西部氏族集團屬於外來者,只能把雲圖騰轉換為龍圖騰,並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抹煞蚩尤的痕跡,作為戰敗者蚩尤在歷史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和痕跡,在遠古時代實屬正常。
  • 民族「龍」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僅是一種圖騰那麼簡單
    引言:華夏民族源遠流長,我們以「龍」為圖騰已有數千年,中國人潛意識對龍的崇拜和嚮往早已根深蒂固。龍即是一種神話傳說的產物,又是氏族社會的一種圖騰,同時還肩負著王朝天子的象徵意義。它的形象中所蘊含的內在精神,早已超越了「龍」本身。
  • 中國人的圖騰VS中國人為什麼如此重視血緣親情
    對這一對人祖,史書記載為:「蛇形人首」、「蛇身人首」、「龍身牛首」。這仍然是一種對圖騰的崇拜。《帝王世紀》中說:「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御批王鳳洲綱鑑會纂》云:「黃帝母之祈野,見大電繞北鬥樞星,感而懷妊,二十四月而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
  • 漢族的民族圖騰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諸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漢族的傳統文化濃鬱,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而漢族本身的圖騰文化也別具風採。
  • 豬圖騰,龍的起源?
    被認為距今約六千年的河南濮陽「中華第一龍」,系用貝殼堆塑(蚌殼標本C14測定距今6600年),一同出土的還有一頭用貝殼堆塑的老虎,而躺在青龍、白虎間身高1.84米的遺骸,很可能是黃帝顓頊。此外,該墓還出現了最早的「北鬥」,一舉將中國天文學起源時間,從過去的公元前1000年提到公元前4500年。濮陽因此被稱為「龍城」。
  • 蒙古人的圖騰崇拜文化
    提起蒙古族,很多人就會想起姜戎那本紅極一時的書《狼圖騰》,還有蒙古族對狼的崇拜。然而,很多史料表明:僅僅說「狼是蒙古族崇拜的圖騰」並不很貼切。  圖騰崇拜是原始信仰的一種形式,「圖騰」詞義為「他的親族」,被認為是某個氏族的起源和祖先,並被當作是某個氏族的保護者,而受到尊敬、崇拜。圖騰文化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歷史階段上普遍存在過的文化現象。
  • 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大多數都有著龍圖騰崇拜的習俗
    目前,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大多數都有著龍圖騰崇拜的習俗。其中有一部分少數民族,至今仍尊太吳伏羲氏為最早的祖先。前些年在海南省,碰到一些當地的黎族老鄉,在言談中,他們就直言說:他們的祖先是太昊伏羲氏。聚居在貴、滇、川、桂的彝族、苗族,聚居在湘、鄂、川的土家族,聚居在桂、湘、滇、粵、貴的瑤族,聚居在雲南的傣族、白族,均尊太昊伏羲氏為遠祖。
  • 炎帝與牛崇拜-黃帝戰蚩尤
    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龍魚河圖》所言:「黃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漢,民間尚有以蚩尤為兵主行禮祠之俗。以致秦始皇東遊及高祖劉邦起兵,皆從民俗禮祠蚩尤,見載於《史記·封禪書》及《史記·高祖本紀》。《管子·五行》亦有黃帝重用蚩尤的記載:「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為當時」。
  • 道教與四靈,從圖騰中走出四靈崇拜!
    道教的四靈崇拜,源於古代原始動物的信仰和古代天文學。在原始動物的崇拜中,四象之龍、虎、雀、龜、蛇均被視為靈物、神物,成為一些民族的圖騰。首先,龍就是古代華夏民族圖騰崇拜的重要偶像,是上古先人追尋的一種神靈動物。
  • 古代豬圖騰是龍的起源嗎
    被認為距今約六千年的河南濮陽「中華第一龍」,系用貝殼堆塑(蚌殼標本C14測定距今6600年),一同出土的還有一頭用貝殼堆塑的老虎,而躺在青龍、白虎間身高1.84米的遺骸,很可能是黃帝顓頊。此外,該墓還出現了最早的「北鬥」,一舉將中國天文學起源時間,從過去的公元前1000年提到公元前4500年。濮陽因此被稱為「龍城」。
  • 【觀點集萃】郭泳:中華文明為什麼曾以花為圖騰
    唐代孔穎達為《左傳》註疏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文明便是這樣一種地域寬廣、服飾華美、禮儀講究的文明。  在漫長的歷史流變中,「華」與「花」同義。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華」字,沒有「花」字。人們講「華」時,指的就是「花」。「華」的繁體字,就似一簇盛開似錦的繁花,比後來出現的「花」字更為形似。
  • 父權制、祖先崇拜,還是氏族圖騰制
    對於涂爾幹來說,不是父權,也不是祖先崇拜,而是對同一種圖騰的崇拜,界定了氏族成員彼此之間的親屬關係。共同的圖騰信仰或集體意識成為維繫氏族成員之間的親屬紐帶。  再次,在進一步從氏族出發解釋早期政治組織(部落、城邦或國家)的出現時,梅因從父權制出發,給出的是一個同心圓模式。
  • 都2020年了,為什麼還有人說龍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現代漢語詞典》中,圖騰的含義是:「原始社會的人認為和本氏族擁有血緣關係的某種動物或自然物,一般用作本氏族的標誌。」對于氏族社會的人來說,他們相信自己氏族源於某種特定的物類,而崇拜這些物類能夠給自己的氏族帶來好運,或者某種奇特的力量。而圖騰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產物。
  • 圖騰崇拜——狼、鹿圖騰
    雖然狼如何成為他們的始祖父,鹿何以成為他們的始祖母,具體細節早已遺忘,然而狼、鹿兩個氏族聯姻以及從很遠的地方遷徙而來的影像仍然流傳下來。這裡所說的渡騰汲思海遷徙而來,可能不是指一般的遷徙,而是指這兩個有聯姻關係的氏族有過長期發展而逐步向外擴展的歷史痕跡。
  • 從圖騰崇拜到祖先崇拜——「人類的覺醒」,孝行的具體體現
    何謂圖騰崇拜?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一種最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天生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此物(多為動物)即成為該氏族的圖騰保護者和象徵(如熊、狼、鹿、鷹等)。
  • 古代:圖騰畫的——藝術象徵
    然而後來由於《金瓶梅》中把有外遇的妻子之丈夫貶為烏龜—俗稱「戴綠帽子」之後,龜竟然成為帶有明顯惡意的貶義詞,中國人自此十分謹慎地使用它的象徵涵義,尤其是對於那些已婚男子。當代一些文藝作品中的烏龜大多具有上述貶義了。權力意志的象徵、龍或蛇圖騰是中華遠古文化最主要的動物圖騰形象.它出現於黃帝部落、太峰部落、伏筱氏族之中,以至於「龍最後成為華夏各部落、各民族共同崇拜的對象」。
  • 探討東夷人鳥圖騰崇拜
    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氏族部落中是否存在圖騰崇拜?近日,就東夷先民的鳥圖騰崇拜現象,本報記者採訪了齊魯師範學院副院長劉德增。 關鍵詞:圖騰;崇拜;部落;劉德增;版本;掌管;氏族;刻劃;原始宗教;考古 作者簡介:   研究發現,圖騰崇拜是遠古時期不同地域和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氏族部落中是否存在圖騰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