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晶片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隨著美國的制裁日期臨近,大家也越來越關注華為的下一步舉動,沒有了高端晶片,華為無疑在高端市場,缺少了核心競爭力,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場也將成為他人的嫁衣,當然華為也做了一些準備,比如立馬與聯發科籤訂了1.2億顆晶片的訂單,加上剩餘的存貨,至少確保今年以前,華為的高端晶片還能續上,而明年的話 或許有新的轉機也不一定。
而類似對華為這樣的制裁,美國其實進行過很多次,比如30年前的關島協議,讓光速發展的日本,一下經濟停滯了20年才緩過神,也被日本人稱為是最貴的條約,但依舊對美國敢怒而不敢言,畢竟作為帶頭大哥,日本只能好生伺候著。
有人可能會在問,美國在依靠科技制衡全球發展的時候,沒有哪個國家能在技術上反制裁一下美國嗎,而這答案自然是存在的,這就是我們中國,十一年前 我國也曾經對美國技術封鎖,他們不斷表示不滿,但我國的強硬,讓他們只能反過頭自我研究,從我國發現到研製成功15年後,他們才花大代價研究出來。
但我們也知道,技術就是一步落後而步步落後,所以,至今我國都是該領域的絕對霸主,說這麼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位主人公,他就是kbbf ,一種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主要用於製造深紫外雷射器,這臺機器不僅能夠在半導體、雷射光電子能譜儀和光切割起到作用,還能夠用於探測武器危險度,對國防擁有重大的意義,而發現他的人,就是我國材料科學專家陳創天。
讓我們來稍微了解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吧,陳創天1937年出生於浙江省的奉化市,從小就是學霸的它,高考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大學習物理相關的知識,期間還跟隨眾多泰鬥學習,而在老師盧嘉錫的認可下,他決定對當時中國極為薄弱的環節,紫外線非線性光學晶體進行研究,決定以畢生所學要將中國此行業推上新高度。
在1975年 由於國家的支持和老師的幫助下,陳創天作為組長,領導了中國第一個研究晶體材料的探索小組,去尋找適合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這研究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太難,只要尋找來大量的晶體材料 ,再通過不斷地實驗和計算,就能得出結果。
但這無疑是個很耗費精力的工程,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從實驗開始,陳創天幾乎十年如一日般,每一天都帶著組員在實驗室和辦公室裡研究,無論嚴寒酷暑,對他來說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每年唯一比較放鬆的就是大年三十那天,要與家人團聚,但有時突如其來的靈感, 卻也會忘記這樣的日子,等到保安提醒他才想起來要回家團聚,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努力下,1983年,中國第一代非線性光學晶體BBO誕生了,而一經發布也引起國內外雷射界的震驚。
因為BBO的效果比當時國外主流的ADP晶體效果好了不止五倍,而且,一經發行就被搶,當時全球8成以上的非線性晶體市場都屬於中國,但你別小看是這樣一個小玩意,價格卻比黃金貴了幾十倍。
一小片的價格就要3000美元,所以,這在當時也給中國帶來不少外匯儲備,而研究也不是到此為止,到了1987年,中國第二代非線性光學晶體LBO面世,相比之下,這一代沒有太過明顯的提升,直到第三代KBBF的出現。
一次向世界的論文演講,直接讓全球雷射界沸騰,因為他們發現,這種晶體可用的範圍太廣了,上到製造雷射武器,下到科學教研,KBBF都能發揮關鍵作,而且在未來,研究越來越深入後,這材料的價值才能真正顯現,外國科學家稱它是最寶貴的財富。
而一開始我國也很大方,沒有藏著掖著,各國學者都可以從我國獲得這種KBBF晶體,但隨著對晶體的研究越來越深,我們知道晶體的作用,而且,外國還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引發了我國的反感,於是我們選擇停止了KBBF的對外出口。
當時,據說在我國封鎖出口後,有些國家立馬將目光放在陳創天身上,不僅開出各種福利高薪挖他,有的也願意斥巨資購買資料和實驗數據,但都被他無情拒絕,他的態度很明確,我是中國培養出來的,我的人和知識都要留在中國,也正是因為此舉,美國只能自己研究,直到2016年,美國APC公司和克萊門森大學合作才成功研製,但這已經晚了中國15年時間
技術層面的落後可想而知,尤其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相信美國的研究,差距會比,我國光刻機技術與美國技術差距更大,所以,未來只要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回報祖國,美國的技術封鎖只是一層紙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