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認知)一些有意思的心理學效應

2021-01-08 幻晝夜

我們一定不要忘記,即使處境無望,在劫難逃,我們仍可以從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人類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弗蘭克爾

不灰心、不絕望、堅持,良好的態度做事更有動力。

你知道這些心理學效應嗎?

1.首因印象

首因效應也稱第一印象,由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指的是與陌生人第一次接觸或交往後的所得印象,先入為主的判斷會影響今後是否深入交往。

如果對方在初次見面時給自己留下良好的印象,如和藹可親,大方幽默等,好感直線上升,人們就更願意和他接觸。相反,初次見面給自己留下冷漠、小氣、邋遢等,人們大都不會與之交往。

2.飛輪效應

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

很多事情一開始都很難,認真堅持下去,熬過這個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黑暗盡頭就是光明。

3.羊群效應

只要有羊群認定的領頭羊,那麼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摹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裡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裡。

隨波逐流,人群要麼錦上添花,要麼落井下石。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被騙或失敗,而真相只有少部人分人知道,永遠要有獨立的思想,居安思危。

4.責任分散意識

當只有一人能提供幫助時,他會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若有許多人在場,幫助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從而形成一種我不去救,也有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群體冷漠的局面。

想起一個公德比賽的公益廣告,公交車上來一位老人,車內坐著的人互相推脫。

「你讓吧」,「為什要我讓?」

「你離她近,你讓」

「哎呀,憑什麼呀」

「我不想讓~」

給老人讓坐並不難,坐公交車廣播禮讓老弱病殘孕是提醒,我一般都會讓,有些老人也和我說過謝謝,文明才能是社會的進步。

(ps自己身體不舒服可以不讓)

5.暈輪效應

這是對他人的一種認知偏差,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某些主要品質有良好的印象後,會認為這個人的一切都良好,愛屋及烏,會看到這個人被光環所籠罩。

敬仰和愛慕使人陶醉,名人是一種典型的光環效應,大佬說的都對!還有剛開始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眼裡他什麼都優秀,盲目崇拜。

6.鳥籠效應

假如一個人獲得一個空鳥籠放在家裡,別人或自己覺得奇怪,迫於心理壓力,他一般會為了用這隻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

比喻人們在獲得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購物時商家贈送優惠券,會選擇花掉這個優惠券,為了湊單而買其它東西,買了一件衣服,又想買褲子、鞋子作配套。鳥籠效應對於生活的影響具有雙面性,關鍵在於如何利用。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敞開的書比合上的書更容易讓人想讀。

7.羅森塔爾效應

或者稱為期待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次有名的實驗,證明中學生的智力發展與老師對其關注程度成正比關係。

教育實踐表明:當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其抱較高期望,這段時間裡學生感受到關懷、愛護和鼓勵,常會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師、學習,會更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覺得老師偏心,以消極、懶惰的態度對待老師和學習,不服管教,逐漸墮落。

8.蘑菇效應

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

人的成長也是要度過一段黯淡無光的掙扎期,就像是在基層打雜,接受各種無理的批評責罵,只有突破自己到達一定高度才會有人重視,被外界認可。

你還知道哪些心理學效應?我們一起討論吧

我是幻晝夜

晝夜交替,會有奇蹟。

圖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相關焦點

  • 五大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03, 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可以說以心理學方式揭示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指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其本質是一種對於不同輸入順序而產生的優先效應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人類社會的很多奇妙現象與行為均可歸結為人的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進行解釋。 今天為大家介紹 10 個心理學效應,讓你在生活中更「得心應手」!
  • 8個在生活中影響著無數人的心理學效應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心理學這門知識越來越重視,畢竟它和我們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學的範圍很廣,其中有一些讓人迷戀的心理學效應,真的非常的有趣,或許很多人對於它們的名字都聽說過,但是真實的背後含義是什麼,知道的人大概就不是很多了,那麼根據這方面小編今天來聊聊,在生活中,也許影響著無數人的
  • 每日新書|《圖解世界精英思維》:聰明人都懂的心理學效應
    對各種心理學效應感興趣的初學者;想提高認知能力,開拓思維的人。 ��我為什麼推薦你讀這本書?關於思維方式的書有很多,這本書的特點是從心理學效應的角度,來幫助讀者開拓思維。全書涉及的方向很多,比如第一章認知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身存在的優缺點;第二章目標思維,可以讓我們制定明確目標,促進自我成長;第八章突破思維,可以讓我們打破常規,自我蛻變。書中一共提到近70個心理學效應,並且結合中外經典案例,詳盡解釋了每一種心理學定律的內涵及其應用方式。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文/老K心理學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心理學通過一些科學測量與經驗來揭示人本身的一些規律,這樣人們也可以更好通過這些規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非常重要。也有些人說這是萬事開頭難,其實從心理學來看,「飛輪效應」的理論正支持了這一點。心理學中對飛輪效應的解釋是這樣的,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
  • ...認知學習的特點;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模型;學習障礙的臨床表現
    認知學習的特點認知學習是指以認知加工過程為對象的學習。通過認知學習,可以提高個體的認知能力。認知學習與學校教育和個人能力發展的關係非常密切。認知學習的特點主要有:(1)認知學習的特異性與非特異性一方面,認知學習表現出學習的特異性。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班杜拉觀察學習的五種效應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班杜拉觀察學習的五種效應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認知心理學規律——助你家庭教育一臂之力
    鑑於此,我建議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努力的提升每一位家長的理論水平,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認知一些心理學上面的規律,以期對我們今後的家庭教育有一些幫助,從而科學地引導孩子健康的成長。
  • 身邊的心理學:避免慣性心理效應的不良影響
    慣性心理效應是依據本人多年對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對銀行信貸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心中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心理規律。慣性心理效應,通俗地說,就是人們某些仇恨、想法,不會輕易改變的效果。人們行為場景發生了變化,但你仍然持有不適合目前場景認知、行為模式、情感態度等慣性心理,極有可能發生錯誤的行為。如有的剛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在寫工作報告時仍然滿口的學生腔,肯定是不適合職場生存的。(四)摧殘自我身心。心理學認為,長期憎恨他人,不僅長期心情不好,而且很可能導致胃、心臟等人體器官發生病變。
  • 心理學中的十大認知偏差,你了解幾個?
    千百萬年來,人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給人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方向,了解這些認知力偏差,也許你會更加容易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決策。 人類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認知——這種思考的行為或過程——可以使我們快捷地處理海量信息。 舉例來說,每當你睜開眼,你的大腦就不斷地受到所見事物的刺激。
  • 教師資格常見的4大心理學效應,5條曲線知識點
    4大心理學效應 (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首位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 這七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到獲取個案,效率倍增
    心理諮詢師都是通過心理學效應去幫助用戶,那我們有沒有想過,將心理學效應,應用到個案獲取上,效果也能讓你個案倍增。 心理學效應一:飛輪效應 飛輪效應應用於個案獲取,我們都知道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
  • 心理學吊橋效應:一起做心跳加快的事,暗戀的人容易對你怦然心動
    不過,即使很矛盾,也有一些人義無反顧地選擇追求暗戀對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有的是直接表白,展開猛烈的追求,有的是很含蓄,默默地關心,還有的會使用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有技巧的追求對方。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一種可以幫助你追求暗戀對象的心理學效應——「吊橋效應」。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多樣,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常為出現,考查形式多為事例型的反選題,其中有一些知識點名稱較為相似,但其實質卻大不相同,因此答題過程中要注意區分,這樣便可順利再下一城。下面我們來詳解印象形成效應中的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心理學布利丹效應告訴你果斷的重要性
    好的知識 ,改變你的認知! 大家好 ,我是明墨 ,今天和大家講心理學中的布利丹效應。 有一個企業家 ,隨著事業發展,手下人手日增 ,逢事必爭個高下。
  • 周二電子書推薦—幾本有意思的心理學書
    今天為大家分享3本很有意思的心理學類電子書。書名分別為《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如何正確吵架》、《拖延心理學》。《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豆瓣評分:8.5本書介紹:《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是2010年3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菲利普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登門檻效應,想要就能得到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篇,我將隆重介紹登門檻效應。你可以利用它提升別人幫助你的概率,提高追求異性的成功率,增強孩子的興趣並讓其聽話,讓別人購買更多的商品等等,從而達到我們的目標,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總之,登門檻效應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4-1 框架效應:認知是如何被塑造的 / 專欄《七步魔術心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框架」在電影《焦點》裡,主角尼基對利安的獲勝策略,充分運用了心理學的一個原理:框架效應。B 什麼是「框架效應」框架效應,是指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描述方式導致不同的判斷和結論,即人們的思考受制於預先給定的描述框架,在不同的框架下會得出不同的判斷和選擇,因此稱為「框架效應」。框架效應是一種「先入為主」式的認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