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在一個愜意的下午,當你坐在陽臺的沙發上,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本書,如果這本書很吸引人,你越讀越入迷,那你會覺得整個下午都很充實。但是如果你讀到一本毫無邏輯,枯燥的書,你可能堅持不了半小時,而你的整個下午也會覺得枯燥無味。
作為讀者,我們希望讀到內容充實,吸引人的文章,書籍。而作為作者,我們也希望寫出能夠吸引讀者的文章,書籍。
布蘭登·羅伊爾曾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指出,那些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的寫作原則,在寫作的過程中反覆不斷的使用。
寫作有方法,能寫出打動人的文章也有方法。
在《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中,作者中野巧也指出,掌握寫作方法,寫出能產生共情的文章,就能打動人。
中野巧曾經從事過建築設計,銷售等工作,他認為提高共情能力很重要,於是他開始研究「共情寫作法」,並把這種方法推廣到各行各業。
那麼什麼是共情寫作法呢?所謂的共情有兩方面。
一方面讓他人產生共情,使他人對你產生感覺「這個人不錯,我喜歡」的情感。另一方面就是讓自己產生共情,抱著「如果我是他的話……」的心態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考慮。
我們想要打動別人,就要先打動自己。那麼「共情寫作法」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主題的重要性
一篇文章只寫一個信息,賣得好的書一定能用一句話來總結。
在書中作者指出,一篇文章,主題很重要。主題是整個文章的靈魂,只有有明確的主題,才能更吸引人。
試想一下如果你想買一個蛋糕,你會去什麼都賣的雜貨店還是會去蛋糕店呢?很顯然大家都喜歡去蛋糕店,因為蛋糕店只做一種東西,更專業。
寫文章也是一樣,如果一篇文章我們什麼都寫,雜亂無章,會讓讀者搞不懂你到底想表達什麼,一頭霧水,讀不下去。
史蒂夫.賈伯斯曾說「最重要的不是決定做什麼,而是決定不做什麼」。文章也是,我們要做的不是決定寫什麼,而是決定不寫什麼。
什麼都能做≈什麼都不會做。
我們的一篇文章就要給讀者傳遞一個信息,這個方法對於讀者來說更容易閱讀,理解,記住。而對於作者來說,更易總結,寫作,提高文章質量。
標題的重要性
標題佔八成,其實,文章的受關注度八成是由標題決定的。
試想一下,當你看一篇文章,最先看到的是什麼?肯定是標題。當我們看到吸引人的標題,就會打開文章看看文章究竟寫的是什麼。
想要寫出打動人的文章首先要注意標題,一個好的標題不僅僅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還能為讀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幫助讀者理解文章的主題。
讀者不可能讀一遍就很透徹的了解我們的文章,只有我們提供更多的幫助讀者了解文章的信息,讀者才能跟著我們進一步理解內容。
所以寫標題我們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實際上,當你以「我」為主體思考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我們要想寫出讓人心動的文章,就要「逆轉視角」,站在讀者角度思考。
內容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知道,共情的重要性,但是問題是我寫不出有共情的文章,又該怎麼辦呢?文中給我們一種用共情表來寫文章。
共情寫作方式分為三種:
步驟1 填空:根據提出問題將答案寫在表格上,再將引申出的信息寫在便籤紙上。步驟2 粘貼:按照文章的結構,將寫下信息的便籤紙依次貼上去步驟3 連接:將依次擺上去的信息連起來,寫成文章。
1.要填空的內容
要填空的內容分為10小步,我們可以把每一小步得出的結論放在表格裡。
(1)設定目標
我們寫這篇文章是為了什麼,為了達到什麼目標,有了目標能夠給我們動力,更加努力。
(2)關於思考積極的方面
比如對方讀了你的文章會說什麼積極的臺詞,會產生什麼積極的情感,會採取什麼積極的的行為,而當你收到這些積極的反饋,你又會怎麼回饋讀者。
這些積極的方面能讓你站在一個讀者的角度思考讀者想要看到的文章是什麼樣的,應該表達什麼情感,又會產生什麼效果。這也是共情的主要目的。
(3)關於想像消極的方面
一個人讀了你的文章產生什麼消極的情感,會說什麼消極的話,又會做什麼消極的行為,為什麼產生消極的情感和想法,為了安慰消極的人,你作為作者又該說什麼話。
這些消極的方面能夠幫助我們迴避那些文章中不該出現的內容,減少出錯。
(4)思考如何用一句話來寫主題和標題
標題和主題非常重要,能夠用簡單的話說出來,說明別人也能理解。
2.要粘貼的內容
將粘貼在六個格子中的內容進行排列,繪製成曲線,根據曲線安排文章。
3.以故事為基礎寫文章,排列文章順序。
利用填寫共情表格來寫文章,可以解決我們不知道該以什麼順序寫文章,又該怎麼寫文章的困惑,同時又能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寫出讀者更想要的文章。
一篇文章的成功,需要我們注意很多方面,包括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怎麼吸引讀者,怎麼排列文章內容等,所以要求我們要重視文章的第一行以及後面的每一行。
約瑟夫·舒可曼說過,第一行的目的是為了讓人讀第二行,第二行的目的是為了讓人讀第三行……而作為作者,想要打動讀者,就要重視文章的每一行,每一環節,與讀者產生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