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庫小七站長,和你一起實現個人增值,轉載請聯繫站長。
文 | 魏楓
「感謝上蒼,讓我從事寫作,給我一種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又簡單,又快樂 。」
這是著名作家賈平凹在獲得了第十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後,站在領獎臺上對自己所熱愛的寫作,由衷的發出的感慨。
是啊,寫作是多好的自由職業啊!而且獲得這種自由職業的門檻很低,任何人,只要經過學習和訓練,都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這種自由。
那麼,具體通過哪些方法的練習,才能讓你實現從不會寫作到下筆如神的突破呢?
劉楊的新媒體專著《學會寫作》一書,為寫作小白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導 。
《學會寫作》書中所提到的7步寫作法,通過練習,能夠讓你從提筆就怕、無從下筆,到可以保持持續高效的輸出;書裡提供了18個寫作模板,50個關於寫作的問答,方便為每個人「對症下藥」。
通讀完這本書,我發現只要做好這四點,你就完成了寫作0到1的跨越,成為真正會表達的人。
(一)素材庫滿滿,你才能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初學寫作,當你拿起筆或坐在電腦前準備打字時,才發現腦子裡一片空白,無從寫起。這是什麼原因?這是素材缺乏。
毫無疑問,素材從積累中來。我們都很熟悉一句話,叫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也是一樣,再好的作者,如果沒有素材,也寫不出好文章。
那麼,在生活中,應該如何積累素材?
先從生活中最簡單的眼、耳、鼻、舌、身和意入手,這也是通過親身感受積累素材。你平時也可以多做這些練習:拍照記錄細節、從音樂到寫出音樂的感受、從食物走入內心的練習和用好感知碎片表格,還有採訪法累積素材和筆記法累積素材,這樣獲得的都是直接素材。而利用網絡快速積累素材的是間接素材。
你看,這樣做,直接素材和間接素材都有了,就只等動筆了。
以上累積素材的方法,只要積極去做,你的素材庫就會收穫滿滿,一旦肚裡有貨,就不太會出現「不知道有什麼可寫」的情況。
(二)掌握文章的敘事方法至關重要
我們寫文章是為了傳達思想,把事情講清楚是寫作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把事情講清楚呢?這就需要用到敘述方法。
敘述方法包括三種,分別是故事敘述法、金字塔敘述法和腦洞大開敘述法。
在這三種敘事方法中,腦洞大開的敘述方法還蠻有趣的。剛開始像是跑題萬裡,看起來東拉西扯講了很多不相關的東西,直到最後才揭示主題。整個情節的設計,跟成語接龍似的,一環套一環。而在這個過程中,讀者不知不覺就走進了作者設置的文字「圈套」
竹林微語寫的《薇婭、劉濤算什麼?賣家才是收割注意力的專家》。這篇文章就用了腦洞大開的敘述方法,文章開頭就說:自PAPI醬的視頻賣了2000萬後,民間網紅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一會兒是薇婭日帶貨幾千萬,一會兒是李佳琦賣口紅打敗了馬雲。民間網紅賣貨賣到爆,大牌明星也坐不住了。這不,前幾天,劉濤入駐阿里,花名劉一刀,一出場就銷量不菲。看到這些販貨賣的人都可以創造銷貨奇蹟,企業主也對直播帶貨躍躍欲試了。於是,上午才聽說羅永浩直播帶貨,被網友黑成鍋底,下午又傳董明珠賣貨翻車。
先看這幾句,不知道作者說這些幹什麼,想說什麼呢,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好奇的驅使的趕緊往下讀。果然,謎底出來了。
吸引注意力,下面是文中詞語接龍的關鍵句:
作家麥家深諳此道,他在《人生海海》中,將吸引注意力的技巧運用得爐火純青。爺爺造的孽給「我們」一家都帶來了無法挽回的後果。「我們」一家人成了村人的眼中釘,幾乎無法在村裡生活下去,以至於父親不得不讓小小年紀的「我」遠走他鄉,另謀生路。這就是人設崩塌的後果。時代在變,但人心不變。人設崩塌,在今天的後果一樣嚴重。人設,是你對自己內心的界定,更是別人對你的認知。
由吸引注意力又跳轉到人設崩塌,最後跳到人設。瞧,作者將成語接龍的文字遊戲玩得多棒。讓讀者跟著作者的思路,一探謎底。
由於篇幅所限,其餘兩種敘述方法就不一一列舉了。寫文章時 ,關鍵要選擇適合的敘述方法。它是支撐文章的脈絡,也是打開寫作大門的鑰匙,掌握了敘述方法,就基本不會出現「開了頭但寫不下去」的困境。
(三)語言和邏輯
我們判斷一篇文章好不好最直觀的感受叫作:語言是否優美、邏輯是否清晰。這也是我們評價一篇文章的基本標準。如何組織語言,如何理順邏輯,這是每個寫作者面對的最直觀的問題。
語言是文章最外在的呈現,每一句話都不應該是多餘的,需要不斷的的錘鍊。而細緻,精確的語言,更能使細節描寫帶來畫面感和沉浸感。語言也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精彩的對話,是文章的亮點之一。
那麼,怎麼才使文章的邏輯顯得清晰明了呢?
首先,文章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開頭。它是文章的臉面,是起始,是統領,是伏筆,寫作時一定要重視,重要的話放在開頭說。常用的開頭方法有四個:故事開頭、總結開頭、懸疑開頭和自然開頭。
開頭起好了,緊接著就是要先列提綱。有了提綱,再去填充提綱需要的支撐材料,所有的資料都為提綱服務,為中心 服務。提綱保證了文章布局的連貫,在行文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具體行文的四種連貫性,分別是語意連貫、結構連貫、形式連貫和引用連貫。
文章內容不但要連貫,還得變成整體,這就必須找到貫穿文章內容的主線。可如果缺乏主線,每一段文字各自為政,就會讓別人覺得很混亂。但行文結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卻是有規律可循的,表現出來,主要有四種症狀,分別是局部腫脹、顧此失彼、理所當然和跑題萬裡。
局部腫脹,指的就是文章詳略不當;顧此失彼呢,也是指沒有依據主題行文;理所當然,完全是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全然不在乎受眾的觀感;跑題萬裡,當然指的是沒有抓住中心寫完。這四點呢,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寫文審題的問題,首先你得確定你的主題是什麼?你要通過哪些事件來表現你的這個主題。你找到素材與主題有關的,聯繫緊密的就留下來,關聯不大的,直接棄用。
最後,文章就該收尾了,所有的鋪墊都為為結尾服務。根據結尾的形式和結尾與前面內容的呼應方式,推薦常用的四種結尾形式:恍然大悟式、開放式、揭秘式、場景式。
中國古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就是輸入和輸出的關係。讀書和經常的寫作練習可以鍛鍊語言表達和邏輯能力。同樣的寫作素材,理順語言和邏輯之後,基本就不會發生「寫出來的東西亂七八糟」的情況。
(四)模仿套路
做數學題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一道複雜的題目,如果能套用公式或者模板,就會變得非常簡單。寫作也是一樣,寫作也有模板,按照寫作模板,普通人也可以寫出敘述完整、邏輯通順的文章。
作者劉楊在《學會寫作》提供了一個神奇的寫作模板,只要記住一些模板,碰到同類文章,都可以利用模板,直接補充內容,這樣一來,寫文章就變得簡單多了。
但是呢,最好的寫作模板辦法還是掌握分析文章的「庖丁解牛法」,意思就是說,你想寫哪一類文章,可以多去拆解同類大咖作者的多篇作品,找到平臺規則和寫作套路,按照這種方法,很快你就會掌握了模仿任何文章的萬能鑰匙。
寫作套路是寫作過程中的指路明燈。首先,它不斷提示思路,讓寫作者有話可說,理順自己的表達;其次,被反覆驗證過的寫作套路會優化文章結構,為文章增色;最後,寫作套路能幫助寫作者找到寫作的感覺,增強自信。所以,正確理解套路並適時用好套路,可以避免「表達不出來」這種情況。
讀完以上四點學習寫作的方法,有著文學夢,想走向自由職業的你,還在等什麼?
從現在開始,拿起筆,寫!寫!寫!寫作是你走向自由之路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