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寫作不知道寫什麼?馬拉松精神讓你停不下筆

2020-12-11 左然日記

由於疫情,很多單位都延遲復工了,娛樂場所、餐飲行業到現在都沒有全面復工,有些應該永遠也無法復工了,正如一位朋友所說:「我們再不下館子,館子就沒了。」

網上不少人又開始談論副業,弟弟的餐館由於一直沒開張,房貸都還不上,已經在四處借錢了,唬得我開始考慮將寫作當副業了。

開始寫作時,苦於沒東西可寫,對著電腦屏幕發呆,於是報了一個寫作班,又因為喜歡馬拉松,我就把老師講的內容和堅持奔跑的感悟相結合,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後,終於可以敲鍵盤寫作了,並且堅持日更。

1、不知道寫什麼?真好,可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和群裡寫作班的同學交流,發現很多新手都存在同樣問題,因為不知道寫什麼而糾結難受,於是我開始梳理自己的想法,以改變這種困境。

因為太急功近利,總想著儘快寫出好文章,於是寫什麼領域、寫什麼主題、標題怎麼寫、讀者喜歡什麼等等,讓我一時想不到解決的辦法,陷入其中茫然無措。

這種問題,正如很多跑步新手問我關於跑步的問題一樣,其實都是多餘的。

作為一個馬拉松愛好者,經常會有跑步新人問我,「早上跑好還是晚上跑好?」、「跑鞋是減震的好還是穩定性高的好?」、「哪種跑步姿勢是正確的?」、「配速多少合適?」諸如此類的問題。

其實,我也沒什麼好建議,開始跑步時,我也沒有考慮這些問題,只是穿好T恤、短褲,隨便踩一雙運動鞋,就撒丫子開跑了。我壓根就不知道原來跑步還有姿勢,也不清楚配速是什麼東西。

之前胖到血壓高、脂肪肝、上樓氣喘,為了減肥想去跑步,於是就這樣跑起來了。當然,剛開始時,跑不到1公裡就喘不過氣來,是堅持,讓我從1公裡逐漸跑到了馬拉松賽場。

當然了,能跑到10公裡時,為了跑得更遠,我也開始研究穿什麼樣的跑鞋,用什麼樣的跑姿,這些都是在跑步過程中慢慢了解的,有些還是跑步過程中受到一些傷才學到的。

最重要的是先跑起來,對於小白來說,專業的東西根本就用不上,最多去網上了解一些注意事項就可以了,然後,聽從身體的聲音,慢慢在實踐中學習,就可以跑得更遠。

寫作也應該如此,新手不需要想那麼多文法技巧,哲學上說「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來源」,既然這樣,那就從實踐開始吧,道路或許是曲折的,但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報班學習是為了尋找同行者和指導老師,可是不先寫起來,老師的指導也起不了作用,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個人」。

所以我決定,不去管有沒有人看,不去想上什麼平臺吸多少粉,不去理文章寫得有多爛,寫作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寫作的第一階段只管自嗨。等嗨夠一個月,養成坐下來堅持寫的習慣時,再去思考寫作技巧吧。

高爾基說過:「千萬不要從形式上去追求比別人寫得好。比別人寫得差一些不要緊,要緊的是按自己的特點寫。」既然如此,那麼剛入門的話,隨性寫下去就好了,連堅持寫都做不到,就別指望走寫作這條路。

2、不知道寫什麼領域,沒關係,我們從小都是摔著長大的

註冊某平臺開始著手寫作時,因為平臺對垂直領域有要求,所以我受了平臺規則的影響,急於朝著一個領域去寫,然而想了兩天也不清楚應該寫什麼領域,最終決定先不管領域了。如果很了解自己的興趣或專業,儘早確定領域是對的,反之,就不要管什麼領域。

為了減肥,我辦過遊泳年卡,但是去了不到三次;我買了裝備去登山,結果半山腰就「打道回府」了;我買了單車、頭盜和騎行服,都堅持到一天能騎行200多公裡了,最後還是放棄了。直到開始跑步,我才發現,跑步竟然可以上癮,於是從半馬跑到全馬,甚至越野賽也參加了。

湯小小老師說過,買衣服也有買了之後才發現不喜歡的,所以通過閱讀收集素材不知道應該買什麼書時,就算買錯了也沒關係。我想,選領域也一樣,什麼領域都嘗試一下,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想做好一件事,都有一些彎路要走的,想躲也躲不開的,我們都是在無數次摔倒爬起的過程中成長的

真正的高手,什麼領域都能寫的,只是在擅長的領域更突出。上學不能偏科,打好基礎才能走好以後的專業道路,寫作也應該如此,新手不妨各領域都試一下,好好打打基礎。

3、寫的東西自己都不想看,是因為寫得還不夠多

出校門後,多年不寫東西了,現在憋半天沒寫出一句話,思前想後,決定放棄琢磨怎麼寫而只管自嗨,這樣一來,寫是寫出來了,可是連自己都不想看,失望加失落難免有放棄的想法。

契訶夫曾說過:「對作家來說,寫得少是這樣的有害,就跟醫生缺乏診病機會一樣。」所以,還是先從量上堅持下去,於是我選擇了日更,哪怕是寫的連自己都不忍再看。

跑過馬拉松的朋友都知道,跑量對於馬拉松選手至關重要,沒有跑量去挑戰,就是作死的節奏,每年的馬拉松賽事,總有人猝死,就是因為跑量不夠,心臟受不了這麼大的運動量。

如果沒有長期每月200公裡左右的跑量,挑戰馬拉松風險很大;如果沒有長期堅持一定數量的寫作,想出精品也必是白日做夢。

剛開始我也擔心,只求數量不管質量恐怕會勞而無功,後來想想,又覺得自己多慮了。

首先,寫作路上你會慢慢認識很多同行者和寫作老師,堅持寫的同時認真向他們學習,這本身就是求「質」的過程。

其次,哲學上說「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既然是「必然準備」,就不能偷步省略,就應該多寫多練,而越寫越好是「必然結果」。

此外,列夫·託爾斯泰曾說過:「應該寫了又寫,這是磨練風格和文體的唯一方法。」也就是說想有自己的風格、想將文體寫好,從而寫出精品爆文,寫了又寫是唯一方法,大師「不餘欺也」。

寫在最後:

既然想把寫作當成副業,想變現也是正常的。但是,思想家盧梭說:「任何剛勁的東西,任何偉大的東西,都不會從一支唯利是圖的筆下產生出來。」所以說,如果只想著快點出爆文變現,那麼就不可能靜下心來寫作,「非寧靜無以致遠」,心都靜不下來,還寫什麼文章呢?

堅持寫作的過程中倒逼輸入的知識、認真輸出的內容、結交的良師益友以及養成的自律精神,都將是我們一生都用之不盡的財富

相關焦點

  • 提筆就害怕,不知道寫啥:「庖丁解牛」模板法,讓你輕鬆學會寫作
    通讀完這本書,我發現只要做好這四點,你就完成了寫作0到1的跨越,成為真正會表達的人。(一)素材庫滿滿,你才能文思泉湧,妙筆生花初學寫作,當你拿起筆或坐在電腦前準備打字時,才發現腦子裡一片空白,無從寫起。這是什麼原因?這是素材缺乏。毫無疑問,素材從積累中來。我們都很熟悉一句話,叫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完全不知如何下筆,寫作者必須知道的寫作知識
    文|夢寒若如今,是自媒體時代,可以寫文章的平臺也漸漸開始多了起來。對自媒體熟識的作者開始追求爆款文章,對於想要進入自媒體圈子的作者,完全不知該如何下筆的人也不在少數。就像我,我進入自媒體圈子的時間並不長。雖然寫了幾萬字,但有時候,依然會不知道該如何寫。寫出來的文章,我還會擔心其閱讀量。
  • 寫作,寫作,到底寫什麼?拯救你的寫作噩夢
    說起寫作,大家都很熟悉,每天看書,看公眾號,都會有意無意地看到別人寫的東西。自己每周也會有作文課,語文考試都會有一篇作文,限時完畢,我們對此早就習以為常。但是呢,又總感覺很陌生,老是不得其法,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
  • 資深商務寫作導師總結的寫作流程,讓你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
    學什麼就像山田本一將馬拉松分成許多小目標一樣,蘿拉·布朗也將寫作這件事拆解為6個小步驟,寫作時專心攻克每一個小步驟,省時又省力。1.確定寫作目的如果要你用一句話總結軍隊指揮官的工作,你會怎麼說?我們在寫作時也應該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寫。2.了解你的讀者所有的文章都有特定的讀者,我們的文章要麼滿足他們的需要,要麼反過來讓他們滿足我們的需要。為此,我們必須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這兩個問題:提供什麼信息?
  • 寫不出來,寫不下去,卡文的時候該怎麼辦?提升寫作能力的13個技巧
    很多寫作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坐下來想要寫點什麼,要麼冥思苦想半天,遲遲無法下筆,要麼眼看一個小時過去了,才寫下幾十個字的開頭,不知道文章接下來如何展開。 我們經常看到別的作者日更,而且篇篇都很精彩,自己卻連每周更新一到兩篇都很困難,常常感到沒東西可寫,不知道怎麼寫下去…… 本期話題,唐歌就和你來聊一聊:寫不出來,寫不下去,卡文的時候應該怎麼辦?13個提升寫作能力的技巧,讓你文思如泉湧。
  • 寫文章不知道如何下筆?讀讀寫作人的「武林秘籍」——《文心》
    對於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見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這種觸發,就是作文的好材料。我們常說,讀書讀書,其實大部分是看書,看是用眼,而只用眼是不夠的。聽了是什麼感受?是不是與看是一樣的?逗號句號的緩急,用辭語氣的強弱,讀時聲調的高低,都在表達著什麼樣的情緒?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句鼓勵大於實用的話。
  • 初學毛筆書法如何不走彎路?不要想著走直路就是不走彎路
    你比如:孫過庭在《書譜》中有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勿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說的就是學書法的過程的三個境界。學書法就是要先平正,然後險絕。最後在復歸平正。缺一不可。如果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追求所謂的個人風格,那就成了所謂的「江湖體」反過來你至知道中規中矩的描摹臨帖,形成不了自己的風格,那你只能當一個書奴。
  • 《寫你想讀的文章》用無欲則剛的精神來寫作
    用無欲則剛的精神來寫作自媒體創業時代,隨便打開一個平臺,到處都是蹭亮的「靠寫作月入過萬的指南手冊」的標題。當你真的入坑後,又會發現這些只不過是收割韭菜的噱頭。那些真正能夠靠寫作養活自己的作家哪個不是埋頭創作,哪裡有多餘的時間來說教?
  • 寫作文就犯難,無從下筆?這些操作可以解決寫作難題得高分(下)
    使用這些策略和方法,讓你的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學霸!上一節課介紹了孩子為什麼怕寫作文,以及作文寫作的腦思維及心理過程。明白了其中的原理,才知道如何去行動。今天這節課主要分享孩子平時怎麼練習寫作以及素材的積累,掌握寫作套路,在考試中得心應手,拿高分。
  • 第三課:有素材卻無處下筆,掌握這幾點輕鬆成文
    主講人 | 王德清很多初學寫作的朋友經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我有素材,可不知從哪裡下筆?即使是寫作多年的文學愛好者也常會因此煩惱,面對著很多素材,不知選哪個好。還有一部分作者,已經寫了幾年,也寫了一些文章,但是每次想寫東西時,仍然眉頭緊鎖,遲遲動不了筆。這說明,寫作基礎沒有打好,功底不行。四十年前,我初學寫作的時候,也常遇到這樣的問題。老是覺得自己掌握了不少素材,可一拿起筆來,就無從下手了。究竟要寫什麼?腦子亂鬨鬨的,自己沒有主意。
  • 停筆一年了,為何我又開始重新寫作?——若你想寫作,只管去寫
    直到最近這段時間,我又開始重新寫作。二、為何我要放棄寫作第一,我真的不想寫作了,也想不出什麼文章來,於是就索性不再寫作了。第二,因為工作關係,工作算是繁忙,抽不出時間來。第三,因為我想學習英語,用寫作的時間來學英語,時間衝突較大,二者選其一。歸根結底,是我的寫作遇到瓶頸,確實是寫不出文章,也不再寫。
  • 作家思維:寫作的前提是相信自己可以寫|《寫作的誕生》書評
    很多初學寫作的人就像周芷若一樣,買了很多教授寫作技巧的書籍卻越看越迷茫,始終無法下筆,原因就在於還沒有掌握寫作的「內功心法」。《寫作的誕生:如何開啟你的寫作之路》就是一本教授「寫作心法」的啟蒙書。本書的作者是多蘿西婭·布蘭德,她出生於芝加哥,後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劉易斯學院和密西根大學任教。
  • 為何寫文章不僅能賺錢,還能提升能力?很多人不知道寫作的意義!
    導讀:為何寫文章不僅能賺錢,還能提升能力?很多人不知道寫作的意義,很難堅持你有沒有發現,所有知識都是通過文字去承載和發揮作用的。口才好的人不一定會寫文章,而會寫文章的人一般具備口演講的能力,不可能念稿子都不會吧!
  • 聽聽丨停不下來的狂奔,只因熱愛
    錦城星光裡,今晚我們來聊一聊「停不下來的狂奔,只因熱愛」。01世界上所有的堅持其實都是因為熱愛,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那麼這件事是對是錯,在別人眼中就不是那麼重要了。走過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過一些山,才知道艱難。趟過一些河,才知道跋涉。
  • 寫古詩詞也分三個段位,誰也不例外,快看看你在哪個段位!
    對於從小就學習古詩詞的我們來說,詩詞文化早已化成了我們的精神血脈。隨著近些年來的國學熱,古詩詞也喚醒了很多人的詩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隨著學習的深入,很多人也想動手寫寫古詩詞。但要想寫好詩詞卻並不容易,這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寫古詩詞也分三個段位,誰也不例外,快看看你在哪個段位!
  • 初學書法,從什麼字體開始練習效果最好,為什麼
    初學書法,從什麼字體開始練習效果最好,為什麼文/成長新視點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既有欣賞價值,也有食用價值。有很多朋友,想學習書法,不知道該從何做起,有哪些基本知識要掌握。指筆順原則、主筆原則、縮短原則和錯位原則,意思是指在寫單個字的時候,要有先有後、主次分明、和諧相襯,不能顛倒順序、天差地別。例:寫「國」字時,必須是先寫左豎,次寫橫折豎,再寫裡面的「玉」字,最後是寫封閉的橫。你不能先寫裡面的「玉」字,然後才寫外面的「口」字,這就是沒有遵循漢字的書寫規律。
  • 寫作的黃金圈規則:為什麼,寫什麼,怎麼寫《寫作7堂課》秋葉
    讀了他的書後,我提到我為差不多寫作了這讓我更加欽佩他,想知道他的寫作習慣和動力來源是什麼?在這篇《寫作 7 堂課》中,秋野大叔系統地介紹了一個完整的寫作閉環,從方向(框架思維),到動力(複利寫作),再到寫作時間(碎片化),寫作材料來源(網絡寫作),寫作靈感(結構化寫作),寫作質量(列表寫作),最後通過寫作來提高和完善提高思想認識。
  • 寫作的黃金圈法則:為什麼寫,寫什麼,如何寫|秋葉《寫作7堂課》
    但始終還是少了點刻意練習,寫作方向終究還是過於自嗨。直到今年 4 月重啟頭條號寫作後,雖然經過官方的培訓營,讓我意識到了自己在寫作方面的一些誤解,也下了決心要重新認識寫作這件事兒。但隱隱中總覺得還欠缺了些改變的動力,一直到最近遇見了秋葉大叔的這本《寫作 7 堂課》。
  • 寫作的技巧--從小處下筆處理話題作文
    寫作的技巧--從小處下筆處理話題作文   從小處下筆處理話題作文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二中語文組陳琳郵編:362801   作為一位高中的語文老師,如何教學生寫好話題作文一直是讓人覺得頭痛的問題。由於知識面等原因,學生的作文極容易落入假而空的「圈套」。
  • 你寫作的目的是什麼?
    下面我就說說我來此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第一:因為此平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平臺,當我無聊時,我可以在這裡毫無遮攔地說出自己的心裡話。說實在話,現在的社會經濟條件很好,科技也發達,尤其是電子產品已經達到了高端的水平,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部手機,可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淡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