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 石上史詩 | 漢畫像石藝術館走進徐州市第三中學,開啟校館...

2020-12-17 澎湃新聞

大漢王朝 石上史詩 | 漢畫像石藝術館走進徐州市第三中學,開啟校館合作新模式

2020-12-16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徐州三中 ,作者徐州三中

徐州三中

公益服務,服務教育

它的「深沉雄大」顯然就是這種民族自信心在藝術創作中的具體體現並象徵著一個時代的靈魂。 ——楊孝軍

漢代藝術

徐州三中副校長潘峻峰為楊孝軍館長頒發客座教授聘書

「學貫中西的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動過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國看印象派一個大展,第二次是看西安霍去病墓前石雕,第三次是看到漢畫像石。他說:『我簡直要跪倒在漢代先民的面前。』是什麼魔力使得一代藝術大師如此折服 ?」

通過一個小故事,楊孝軍引出了漢畫像石藝術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

楊孝軍,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館長,中國漢畫學會(國家一級學會)常務理事,江蘇師範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藝術設計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學術期刊《中國漢畫》《漢畫總錄》《藝術博物館》編委會委員,中國當代文博專家,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徐州市文物專家庫成員。

漢畫像石作為一種喪葬藝術,是漢代墓室、地面祠堂、墓地石闕等建築上帶有雕刻內容的建築構件。從西漢中期開始,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隨著漢代社會的興盛而產生,隨著漢代的滅亡而絕跡,在中國的歷史上流行了近三個世紀之久,成為漢代美術藝術的精華,一個時代的文化代表,在中國美術史乃至世界美術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本次「成長好課堂」講座中,楊孝軍為學生介紹了漢畫像石在全國分布的資源概況、外來文化對徐州漢畫像石的影響、徐州漢畫像石研究的歷程。楊孝軍的講授邏輯嚴密、絲絲入扣,三中學子入神地聆聽著。

課後交流

在現場提問環節,許多對漢畫像石藝術藝術甚有興趣的學生主動提問,楊孝軍做出了詳盡的解答。

對於學生問到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在中華文明史上有什麼意義,楊孝軍說道,兩漢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初步形成時期,而漢代社會經濟發達、國力強盛,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民族「自信力」最為強勁的時代。因此漢代有著我們民族精神初步形成時期特有的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當時人們崇尚氣魄宏大、勇於開拓的英雄主義,它是一種具有陽剛之美的大氣磅礴的時代精神。

講座結束後,學生留在報告廳和楊孝軍繼續交流

文化宣傳

據悉,在2020年第29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期間,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在徐州市第三中學舉辦了文化宣傳活動,用展板和宣傳手冊向全體師生介紹了漢畫像石藝術。

本次徐州三中與漢畫像石藝術館的文化溝通和成長交流,潤物細無聲地把漢畫像石藝術館的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到高中學科教學、生涯規劃和綜合實踐活動中,讓三中學子與文化瑰寶面對面,讓漢畫像石藝術在學生群體中活起來,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塊,而是躍然石上的無限生機,提升了三中學子的核心素養和審美意識。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大漢王朝 石上史詩 | 漢畫像石藝術館走進徐州市第三中學,開啟校館合作新模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進漢畫像的世界 「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昨在華師大開幕
    圖說:策展人朱滸在向嘉賓介紹展品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昨天下午,由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蘇寧藝術館協辦的展覽《石上風華——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北校區圖書館開幕。整個展覽開放至12月11日。
  • 國慶山東遊學丨巍巍漢風:當漢畫像石遇上佛造像(10.1-10.6)
    前秦皇始元年(351年),高僧朗公第一次踏上齊魯大地,著名的孔孟之鄉第一次邂逅佛教。
  • 創意石膏版畫 弘揚漢畫像石
    ,是漢代大多沒有留下名字的民間藝人以石為地、以刀代筆的石刻藝術品。         粗獷奔放,洋溢生命活力的漢畫像石,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鼎盛時期那種強大的民族自信心。新興版畫之父魯迅先生盛讚「唯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 石上少廣--漢畫像石神話傳說專題展​
    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晉城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聯合舉辦《石上少廣
  • 石頭上的史詩:漢代畫像石為何盛行成風?
    比起古墓中可以移動的陪葬品,容易損壞又沒辦法移動的畫像石似乎太不起眼,然而隨著出土的畫像石越來越多,人們逐漸發現,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畫像石同樣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有專家曾言,耀眼的大漢王朝留給後人兩大瑰寶,一是《史記》,二是刻在石磚上的歷史——畫像石。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漢代的畫像石及其盛行的原因。
  • 漢畫像石
    這些畫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漢代生活的諸多方面,是漢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它忠實地說明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到了什麼水平,人們的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意識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況。不僅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美術學家、畫家、雕刻家,而且多種行業的專家都對漢畫像石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漢畫石雕刻技法上,線刻明快,浮雕渾厚,形象生動,異彩紛呈。魯迅先生在對中外美術史的長期研究後認為:「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 雲觀漢畫丨金牛賀歲——滕州漢畫像石上的牛圖像合集
    小編攜滕州漢畫像石上的牛牛們給您拜年啦!滕州境內出土的漢畫像石數量豐富,題材內容全面,雕刻技法多樣,延續時間最長,山東漢畫像石的遺存也是以滕州為最多。在滕州境內出土的漢墓石構件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等博物館的重要收藏。
  • 【陝北】陝北漢畫像石圖案藝術鑑賞丨紀玉蓮
    陝北是全國漢畫像石分布的主要區域之一,而綏德又是陝北漢畫像石分布的中心,其因出土量多、內容豐富、構圖精美、保存完好而為世矚目。
  • 用拓片解秘漢畫像石藝術 嘉祥舉辦第一屆金石拓片展
    「這批藏品中,有些鮮少對外公布,例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家族碑文,還有宋山漢畫像石、武榮碑、範式碑、許安國祠堂畫像石題記等。其中宋山漢畫像石的藝術風格和武氏祠漢畫像石風格一樣,都屬於東漢中晚期,這批漢代畫像石現分別存於山東石刻藝術館和山東省博物館新館。」
  • 文藝人生|韓蘭成:詮釋漢畫 靜聽石「語」
    徐州作為漢文化之源,擁有被稱為「漢代三絕」的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藉此成為古都彭城的文化符號。 樂舞指揮瑞獸圖(韓蘭成先生館藏) 他自籌資金創建了全國最具收藏規模的漢畫像石館,潛心於石,執著解讀千年石畫像蘊藏的漢「語」。
  • 漢畫像裡的「石上千秋」:儒風往事,禾粟盈倉,三晉遺珍
    漢畫像石興起於西漢早期,延續至東漢末期,石面上雕刻各種圖像,既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又表現了當時人們的喪葬觀念和精神信仰。「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漢畫像石集中分布於山東、豫南、陝北、四川等地,不同地區的畫像石在題材內容、雕刻技法、形式風格上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
  • 從畫像石看漢代徐州發達的紡織業
    ■江蘇 尹釗 張兆薇 鄭家鈺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種桑蠶繅絲織綢的國家。在徐州等地的漢畫像石中,均可看到紡織圖像。說明紡織在漢代已相當發達,據統計,目前全國出土紡織圖類畫像石有十六塊,其中四川有二石,安徽褚蘭有一石,山東滕州、濟寧、嘉祥、肥城共五石;在江蘇的八石中,徐州地區出土的就佔七石,且為全國出土紡織圖類畫像石之最佳者,從而間接地證明了徐州的紡織業在全國所具的位置。
  • 趙超:試談漢代畫像石上的題榜題記
    除去一些可能是墓主家人要求刻寫的人事年代記錄外,大多畫像石題刻很可能就是石工的自身興至而為。因此,以往人們對於漢畫像石上的題榜題記並不是特別重視。只有考古文物學者藉助它們判斷有關墓葬、石質建築等的年代,確定墓主身份等。美術史及歷史方面對於漢畫題榜題記的研究則比較少。至於書法界的有關研究就更不多見了。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漢文化活動走進徐州馬莊村
    中國江蘇網6月18日徐州訊(記者 彭頌珂 通訊員 劉文思)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徐州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徐州禮射學會受邀走進賈汪潘安湖馬莊村,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作為全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徐州出土的漢畫像石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在全國範圍內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擁有著豐富的兩漢文化資源。藉助這些優勢資源,此次活動充分展示了徐州的兩漢文化遺產,宣傳漢文化的同時,將文旅融合,促進本市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 走進徐州市第三十二中學︱白雲之巔 星光璀璨
    走進徐州市第三十二中學︱白雲之巔 星光璀璨 2020-05-05 0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漢王朝的皇帝們
    漢朝是我國實力上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相較於秦朝二世而亡的短暫統一,漢朝大一統的時間更長,波及面更廣、影響力也更深遠,今天漢族的名稱就是來自強盛的大漢王朝。提起大漢人們總是先想到「秦皇漢武」的漢武帝、楚河漢界對峙的劉邦,大漢王朝統治日久,可不僅僅只有這兩位帝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大漢王朝的帝王們。
  • 視頻丨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攜著作《漢之始祖劉邦》走進劉邦故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11日,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先生《漢之始祖劉邦》捐贈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圖書館舉行。現場,漢文化研究專家齊聚一堂,就《漢之始祖劉邦》一書內容及漢文化傳承與發展就行座談。陳瑞紅捐贈的《漢之始祖劉邦》一書,系其28年的心血結晶,全書共300多萬字,分四卷,首次用白話文還原了劉邦從出生到去世這六七十年間的歷史,還原了戰國末期至秦末漢初近百年的歷史,還原了大漢帝國的建立史。
  • 【天工】大漢玉器:凝神聚氣 賁張恢宏的視覺映象
    大漢玉器,集戰國之雄威,聚先秦之霸氣;攏天下之神工,鑄漢家之玉魂。漢玉的視覺衝擊,映顯出一個強盛博大的王朝的偉岸身影。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公元前 196 年,漢高祖劉邦還歸故裡,置酒沛宮,邀家鄉父老歡宴。把酒話舊,感慨萬千,酒酣興起,這位馬上歸來的開國皇帝、布衣英雄擊築高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走進徐州市王傑中學︱做適合的教育 促進學生多元發展,2020招生...
    教育碩士,中學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徐州市名教師、徐州市名校長,徐州市優秀專家、拔尖人才,被評為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江蘇師大生物教育專業教育碩士生導師,入選江蘇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第四批「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閆洪振徐州市王傑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