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態溼地還給美麗長江——石首市拆除筆架灣水域養殖網箱

2021-02-17 今日石首

我市實行生態保護的強力舉措再次登上《荊州日報》頭版!11月11日,《荊州日報》以《把生態溼地還給美麗長江——石首市拆除筆架灣水域養殖網箱》為題,對我市為貫徹落實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精神,對筆架灣水域內所有養殖網箱進行拆除的現場進行了詳細報導。

車榮華

7日上午,石首市筆架灣長江故道。

在馬達的轟鳴聲中,石首漁家旺合作社65歲的女漁民王大么駕駛機船,拖著自家網箱緩緩駛向碼頭,從網箱上拆卸下來的浮筒、漁網早已在岸邊堆成了小山。

近年來,無序泛濫的網箱養殖嚴重影響了長江水環境。為貫徹落實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精神,保護好筆架灣水域生態環境,石首市決定對筆架灣水域內所有養殖網箱進行拆除。

11月1日,石首市委、市政府組建由水產、水利、環保、漁政、河道等部門精幹人員組成的工作專班,進駐筆架灣現場辦公。

由於前期準備工作細緻,思想動員深入,筆架灣網箱拆除工作得到像王大么這樣的市場主體積極響應。他們紛紛表示:堅決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力以赴完成網箱拆除任務,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貢獻。

7日上午,石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來到筆架灣水域現場督導,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奮戰30天,確保在11月20日前完成目前網箱內養殖的近130萬斤成魚捕撈起售任務,在11月30日前徹底清除全部網箱。

記者在現場看到,王大么正抓緊時間指揮吊車、運輸車和漁船馬不停蹄地捕撈網箱裡的成魚,他們要在本月20日前捕撈起近100萬斤成魚。在石首市筆架灣網箱拆除指揮部工作人員的見證下,一大兜剛剛捕撈上來的鮰魚、鰱魚等被吊車放入前來運魚的水罐車裡,將以低價運往外地銷售。

「怎麼不心疼?但為了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保護好生態環境,犧牲再大我也認了!」剛剛運著一滿倉魚靠岸的王大么渾身泥水,她笑著說:「半大的魚苗可惜了,但指揮部的幹部們不厭其煩地上門給我們宣傳政策,做思想工作,大家早就想通了!」

石首筆架灣水域屬長江故道,長期以來,王大么和13戶漁民成立的漁家旺合作社及長江明珠食品有限公司等利用水域內的生態資源優勢,建設網箱近2000口,專門養殖石首鮰魚等水產品,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石首特產筆架魚肚充當原料基地。

石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表示,網箱拆除後,將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措施恢復溼地生態,改善水質,,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同時,石首市政府還將加大對養殖戶轉產轉業、漁民生產生活和家庭困難的關心關愛力度,讓他們感受到黨委、政府的溫暖,鼓勵他們通過其它途徑發展致富,並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點擊了解詳情↑

編輯:鄔雨潔       執行主編:熊銘  

編審:王豔平       法律顧問:劉波律師

相關焦點

  • ...帶·看高質量發展】長江大保護的石首答卷:水清地綠舒展生態畫廊
    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網箱中的豚寶寶、豚爸爸出水時發出「噗啊~啪」的聲音。豚寶寶的姐姐江豚貝貝今夏進入青春期,已被軟釋放至天鵝洲故道自然水域,以促使其參與種群繁殖。根據年度監測數據和種群動態評估,經過30多年不斷努力,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種群已發展到約80頭的規模。近年來,隨著保護區溼地環境日益改善,長江石首江灘邊還發現了數1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 矮圍拆除兩年後,沅江城區內湖消滅劣五類水質
    圖 / 記者吳琳紅 4 月的下塞湖,在陽光的映射下,湖光瀲灩,蘆葦蕩漾,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呈現在眼前。回過頭看,2018 年 6 月 15 日前,下塞湖的狀況卻是圍堤橫立,三萬畝洞庭湖面淪為 " 私家湖泊 "。如今,過去的痕跡早被生機取代。
  • 張家港:共推長江大保護 打造最美「第一灣」
    「四最美」,勾勒長江最後一道灣  是什麼原因讓王先生這麼有底氣,稱這道江海交匯的「第一灣」建成後會讓所有國人羨慕?答案是張家港市正在打造的「港城生態升級版」,融入「四個最美」目標,讓張家港灣成為張家港市生態重塑的新「錨點」。
  • 梧州潯江上百裡水域網箱魚大面積死亡,損失已近億元
    這兩天,梧州市有多名網箱魚養殖戶向我們廣西新聞頻道微信公眾號反映(點上方圖片報料),說是6月5日和7月13日,梧州市潯江上百公裡水域內接連發生兩起網箱魚死亡事件,死亡的魚重量高達一千多萬斤,損失接近一億元。但讓人感到不解的是,魚死亡的原因歷經一個多月調查,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那麼,事實真相是什麼呢?我們的記者前往梧州市展開調查。
  • 7月31日最後4口網箱上岸 四川德陽市中江縣網箱養殖退出歷史舞臺
    7月31日最後4口網箱上岸 四川德陽市中江縣網箱養殖退出歷史舞臺2017-08-02 10: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德陽日報        瀏覽量: 2719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7月31日,隨著中江縣繼光水庫最後一戶養殖戶的4口網箱上岸,中江縣全面完成了網箱養殖取締工作。
  • 蘇州常熟:「水務尖兵」築牢長江生態屏障
    常熟與長江相依,因長江而美、因長江而富、因長江而興,長江孕育了常熟綺麗的江南水鄉風貌,潤澤了一代又一代的常熟百姓。長江常熟段坐擁46.11公裡岸線,是太湖流域與長江的交匯節點,肩負著全流域生態涵養、生態系統信息能量交換的重任。近年來,在建設生態長江的新徵程中,常熟提出「一島一灣一江灘」,著力打造江海交匯七彩洲。
  • ——萬峰湖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畫上圓滿句號
    這裡有黔西南州在生態環境保護上10年的艱苦努力和取得的成績,且聽慢慢道來。萬峰湖地處雲南、廣西、貴州三省(區)結合部,一水連三省(區),是1998 年建設國家重點工程天生橋電站攔截南盤江形成的湖泊,水域面積176k㎡,最大庫容 102.6 億m,湖內分布有30多個全島,58個半島,大小湖灣96處,內湖12個。
  • 東平「生態立縣」,小魚竿釣起大產業
    黃河、長江、大運河、大汶河及縣內十幾條河流的水匯聚於此,水產資源豐富。東平湖內擁有鯉魚、草魚、鱅魚等可以垂釣的魚類50餘種,形成了發展垂釣產業的良好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但受多種原因影響,東平湖一度被濫捕濫撈、亂圈亂佔、亂採亂挖等問題困擾。特別是網箱網圍養殖,面積一度佔到水域面積一半以上,生態環境和景觀遭到嚴重破壞。
  • 美麗北海生態行丨生態立市 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面貌一新
    11月25日,家住長沙市雨花區的劉華斌自駕帶著父母來到廣西北海度假,他們選擇遊玩的第一站是北海市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現在的風景比以前好太多」。近年來,廣西北海堅持「生態立市」理念,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力度,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濱海國家溼地公園(馮家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 網箱養殖加州鱸魚技術的六個關鍵步驟
    網箱養殖加州鱸魚技術的六個關鍵步驟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11-28 21:31:00 加州鱸魚是一種純淡水的溫水性魚類,原產於北美洲的淡水水域,80年代初引入我國,並已在我國推廣養殖。加州鱸魚最適水溫20℃~30℃,生存水溫1℃~36℃。喜清新水質,尤喜在緩慢流動的清新水質中。正常生長要求ph值為6~8.5,每升水溶解氧在3毫克以上。
  • 安慶:打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 繪就華陽河湖群「人水和諧」美麗畫卷
    保護修復受損湖泊 打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繪就華陽河湖群「人水和諧」美麗畫卷如果說長江幹流、華陽河水系、皖河水系、長河水系等一起構築起安慶市沿江溼地生態系統的骨架,那麼,沿著長江順流而下,沿岸依次分布著的華陽河湖群
  •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聯合中標湖北石首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聯合中標湖北石首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一期工程)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石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石首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一期工程)中標(成交)結果公告:一、項目編號HBECC-ZB-ZC20091
  • 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安陽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
    重點湖泊、水庫、河流飼養濾食性魚類的網箱圍欄總面積不超過水域面積的1%,飼養吃食性魚類的網箱圍欄總面積不超過水域面積的0.25%;應根據養殖水域灘涂生態保護實際需要確定重點湖泊、水庫、河流,確定不高於農業農村部標準的本地區可養比例。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限制養殖區。三、養殖區養殖區包括池塘養殖區、湖泊養殖區、水庫養殖區和其它養殖區。
  • 龍河示範湖創建:美了生態富了民
    在豐都境內,全長62.5公裡,流域面積1347.5平方公裡的龍河(豐都段)串起了豐都南岸龍河、三建、雙路等11個鄉鎮,是當地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重要關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依託龍河航運優勢,大大小小的工礦企業、畜禽養殖場分布於河道沿岸,未經處理的生產廢水、養殖糞便直排河中,嚴重影響了龍河水質。汙染最嚴重時,部分河段水質低至劣V類。
  • 溫州洞頭鹿西自製深海養殖網箱研發養殖智能系統
    將科技的觸角伸向遠海、深海,溫州洞頭區鹿西鄉黃魚島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參與黃魚養殖的5年間,不斷探索、創造適合深海大黃魚養殖的優質技術和環境,先後拿下6項專利,目前還有8項專利正在核定中。海浪層疊,不時泛起白色的泡沫,60多個深海大黃魚養殖網箱的巨型圓邊在鹿西外海隨波沉浮……這是從幾十公裡之外大山嶼基地傳回的實時畫面。「每個基地都有智能傳輸設備、感應系統,不管是水面還是水底的情況,我們都能第一時間掌握。」端坐在後方辦公室的公司董事長石福明,輕點手機屏幕,各基地水環境、增氧、投料、排汙等監測數據,馬上呈現出來。
  • 生態環境改善 「微笑天使」回歸 成群江豚「弄潮」長江鎮江段
    考察期間6日內合計觀測到江豚32群次101頭次,其中豚保區內觀測到江豚24群次77頭次,佔長江鎮江段數量的70%以上。   「隨著長江鎮江段生態環境的日趨改善,鎮江豚類保護區正成為江豚的樂園。」鎮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吳斌介紹,近年來,鎮江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探索江豚自然保護經驗,認真書寫長江大保護的時代答卷。
  • 網圍大閘蟹為生態環境讓路 太湖將徹底告別圍網養殖
    果然,按照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對太湖水環境治理的精神,今年4月13日和5月25日,蘇州市相繼發布拆除太湖全部圍網的公告和相關補償方案,要求今年12月底前基本拆除太湖水域4.5萬畝圍網,明年6月清理到位,對養殖設施做無公害化處理。這個結果,儘管已在他和其他漁民們的意料中,但時間進度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這幾天,正榮漁業村已派人到養殖戶家中,一戶戶籤訂補償協議。
  • 探秘長江最深的水域
    (上圖三峽大壩庫區美麗的風景)三峽大壩建成以後,三峽庫區成為長江水域最深的人工水域。三峽庫區是三峽大壩修建好以後形成的人工湖泊,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大壩修建以前長江三峽西陵峽最深處水深80米左右。三峽大壩是集防洪、發電、航運、灌溉等為主要功能,些外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方面均產生巨大效益。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造福後代,利國利民的大工程。(上圖三峽大壩航拍畫面)長江江面最寬的地方在入海口,煙波浩渺,水面蔚為壯觀,以前長江的江面寬度在180公裡。
  • 一條麗水香魚掀起的美麗漣漪
    蓮都嚴控漁業面源汙染,開展水域禁養、限養區劃定和整治,禁止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湖庫)從事漁業養殖,定期清理投餌網箱養魚。並推進水產養殖塘生態化改造,即通過魚塘換水灌溉農田、溼地儲存消化,減輕水產研製尾水、汙泥對水體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