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觀察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大多可以通過平時不經意間的吃喝。
一個人的人品,其實就隱藏吃飯的一舉一動中,因為吃相即品相,吃德就是一個人的品德。
吃相即品相
前不久,有位朋友招待了即將離開中國的外國友人,並且專門帶上了自己很看好的新人女翻譯。這位姑娘專業紮實,性格開朗,但她在酒宴上的所作所為,卻令人失望。
席間,朋友想讓服務員將蝦去殼再分割為小塊方便大家吃。可是還沒等自己張嘴,那個姑娘就夾走了一半龍蝦。
還有一盤鮑魚燉土豆,這姑娘也是專撿鮑魚吃。不用公筷,就扒拉自己想吃的。吃相極其難看,這也讓朋友對她徹底否定。
人的一生會面對紛繁複雜的誘惑,真正能夠考驗人的,不止是原則問題,還有很多細枝末節。
大家都說吃相即福相,一個人對待吃飯的態度,就能夠看出他對待生活和他人的態度。
這是老一輩的人傳承下來的規矩,也是辨人識人的秘寶!一個人的職業素養不只表現在個人的業務能力上,你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別人都盡收眼底。
如果想要做一個聰明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言行舉止彰顯著家教
人在家教較好的家庭中長大,吃相也會更加優雅,人品不會差,言行舉止也代表著家庭形象。
人們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也得有吃相才行,如果吃相太難看了很可能讓人反感,令人生厭。
一個吃相好的人,心中隱藏著為他人著想的善良,這是一種不動聲色卻能讓人感到被尊重的行為,這樣的人自然會左右逢源,積累更多人緣。
有的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可以選擇自由的吃相;可有些飯,需要細細品味,是生活的反照。吃相是細節的表現,細節決定成敗。吃相,是一張隱形的名片。
林清玄曾說:人往往選擇的,都是自己喜歡的,這種喜好與個體的性格、本質尤為接近,所以人們可以從這些方面發現他的品格。
一吞一咽之間,別人都盡收眼底,在不經意之間,就會彰顯出你的教養。
懂得照顧他人感受
一個吃相好的人,不僅能夠落落大方,還會非常包容貼心,懂得為他人著想,照顧他人的感受。
在餐桌之上可以表現生活的溫度,蘇軾的一生仕途多波折,屢次被貶,可還是苦中作樂,奔波失意時,也能在美食中找到慰藉。
經歷「烏臺詩案」後,他被貶黃州,即使窮困潦倒,也會親自下廚,享受做菜的樂趣,《豬肉頌》也由此而來。
人間煙火氣,最能撫平凡人心。在餐桌上的煙火氣,讓人感到非常踏實,也讓人非常心安。在失意的時候,可以療愈身心。好好吃飯的人,一定能夠幸福的。
飯桌上,我們需要掌握的禮節有:在第一次盛飯盛菜時,只乘一半分量,吃完剛好就是五分飽,不喜歡吃可以不用添,如果喜歡吃就再添一半;
嘴裡如果有飯菜就不要說話;夾菜時要看準,夾起來就不能再放回去。不要和別人的筷子打架,當沒有人夾菜時再轉轉盤。
一個人在吃飯時,最容易忽略吃相,可往往最容易暴露出本性。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需要留意自己在生活中的細節問題。
吃相可見教養,其中隱藏著你走過的路、看過的書、見過的風景和你錯過的人,那些微小的細節慢慢積累起來,就會在無形中影響你的命運,提高你的人生高度。
- The End -作者 | 胖迪兒參考資料: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